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一画、说一说教案.docx

    • 资源ID:70138976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一画、说一说教案.docx

    2023年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一画、说一说教案 第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一画、说一说教案 这儿真好是一篇发人深思的童话。这篇童话描写了独居荒岛的小熊感到特殊孤寂,想找寻挚友,在天上白云的启示下营造树林,最终迎来了许多挚友的故事。结合一年级学生发达的形象思维,我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去理解小熊在荒岛种了什么,从而有那么多的挚友?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没有让学生急于回答,而是让他们动手,把自己想象成小熊,会在荒岛上种些什么?然后分六人为小组合作把自己想的画出来。 师:小挚友们,小熊在荒岛种了些什么?你能画出来吗?请同学们分小组探讨,探讨完后画下来。 放音乐探讨 展示学生的画 师:谁来评评哪个组的画好,为什么? 生:我认为第一组的画画得好。 生:我也认为是第一组的画画得好。 师:为什么你认为第一组的同学画得好? 生:第一组的同学画了许多小草,树林,五光十色的鲜花。 师:你说得真好,尤其是五光十色这个词。还有哪个同学来说说第一组的画好在哪里? 生:第一组的同学画了蓝蓝的天,绿绿的草,清清的小河,河里还有小鱼,小虾在游泳。 生:他们还画了房子给小动物们住。 生:他们还画了有公园,里面有火车,木马,荡船,飞机。 师:你们说得真好,还用了许多形容词去形容,真是聪明的孩子。第一组的同学,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生:书上说漫山遍野,绿树成阴,所以我们就画了小草,树木。 生:书上告知我们这儿真好,我就画了公园,还画了木马,荡船,飞机,滑梯让小动物们作完作业,星期天就去玩玩耍。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要写完作业才能去玩。你们平常也是这样的吗? 生:是! 生:有那么多小动物来这里,我就画了房子给他们住。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些爱动脑筋又聪明的孩子。同学们画的画很棒,说的也很棒,老师为你们的聪明和爱动脑筋表扬你们。 语文课程标准中讲到要让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以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我抓住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精神,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小熊,会做些什么,从而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理解课文,再现课文中。尤其是让学生互相画图,把学生的学习爱好一下子吸引过来。而评价他人的作品中,老师刚好确实定与激励,也让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学生学习的欲望也被激发出来,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水到渠成,并有机地进行说话训练,也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实力做了有益的工作。 其次篇:画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精品教案 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相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相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宠爱猜谜语吗?谁情愿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生说,学生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视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持之以恒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确定依次视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依次。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相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诞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精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订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奇异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终一笔“捺改写成“竖弯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弯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相识“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相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相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稳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视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老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老师巡察,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索,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山 有色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远眺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老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读诗句,比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联系实际想,应当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艳丽、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照旧停在枝头上板书: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状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确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老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远近来去有无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14画远山近水去花来鸟 有色无声还在不惊 第三篇:摸一摸 画一画教案 摸一摸 画一画教案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调、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进展视觉表达实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对对象产生知觉,自觉地接受不同的线条、色调、接受不同的笔触,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学生准备:水彩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一、“你来猜猜我带的是什么?玩耍,选一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装到布袋里,另外一位同学将手伸到袋子里,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导大家推断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二、想想如何描绘表现出刚刚的触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表现触觉的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造型语言表现触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好和表现欲望。 三、由学生表述自己的触觉,老师实际操作示范各种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现不同的触觉。 四、激励学生自己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不同触觉的感受。 在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上访设法突破平面的绘画形式,将绘画与制作结合起来。 五、作业完成后展示在教室里,又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触觉。整理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做一些触摸实物的玩耍,并与家长一起感觉与表现,提高造型语言的应用实力。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画211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画教学设计 民生小学:谢成才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特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抓住这一兴奋点,主动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导为关键,读中质疑,读中解疑,从而能激发学生酷爱自然和探究的爱好。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故在本课教学设计时,老师结合生活通过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自读感悟,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沟通加深对诗文的理解。老师适时启发、指导,以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敢想、敢说,在师生的互动沟通中大胆质疑、析疑,畅所欲言,提高语言表达实力。 在本篇教学设计中,老师结合小学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设计了大量的诵读环节,在诵读中,积累几对反义词,在诵读中结合图片,使学生在诵读之中感悟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在诵读之中接受语文的熏陶感染。 二、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老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的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当重视语文熏陶感染的作用。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来说,应当“以读为主。教学浅近的古诗应以诵读为基础,在诵读中绽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秀丽。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绽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气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以画为主题的这首五言谜语诗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了。诗的语言较为浅显,却妙趣横生。读读这首诗,能使人仿佛看到一幅有山有水、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同时能使人内心油然产生对勃勃朝气的春天的宠爱之情。全诗最让人叫绝之处在于“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绽开描述。画 这首诗的内容对于大部分上过幼儿园的学生来说比较熟识,当将其以课文的形态出如今语文课堂之上,应当说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阅读爱好合自信念。课文的学习承载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为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仍不行掉以轻心,要以识字、朗诵训练为教学的经纬鉴于一年级小挚友的思维水平,了解诗句的意思和画的关系将是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老师要充分利用图文对应,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地生气勃勃地景象,从而感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相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相识两个偏旁“辶“忄。了解文中出现的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 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这首诗; 4、通过图文比照学习,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宠爱古诗的感情。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是了解诗意。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立足于学生课前对山、水、花、鸟的调查了解,看图说图来联系诗句。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再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尝。感知诗中山、水、花、鸟的特点,从而在朗读猜谜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培育学生初步的想象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和审美实力。 七、课前准备 动员学生巡游景色秀丽的地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风光。 八、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九、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比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相识土字旁,驾驭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相识两个偏旁“辶“忄。了解文中出现的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 一、视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老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挚友们猜个谜语,听细致了范读课文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细致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比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沟通老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挚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挚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常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假如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原委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如今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 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惊异、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资料城。 1、课件准备“资料城模块,学生朗读。 2、学生阅读。 3、学生汇报。 七、说话训练,评价沟通。 1、资源准备:课件中的说话训练材料。 2、学生思索沟通。 3、学生表达,老师评价。激励为主 八、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九、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留意刀字头;远近:留意走字底。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稳固字词,驾驭“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资料城。 1、课件准备“资料城模块,学生阅读。 2、学生阅读、沟通。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四、写话训练,评价沟通。 1、资源准备:课件中的写话训练材料。 2、学生思索沟通。 3、学生汇报,老师评阅。 4、展示优秀作品。 五、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个难点,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来识字外,我们教学还要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使识字在好玩的活动中变得更轻松一些。 会识“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相识偏旁“辶、忄。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老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视察图画,引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挚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师:你们还觉察什么吗?引导学生觉察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细致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觉察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干脆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觉察,则干脆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由画引入,激发爱好,培育视察实力,并在其中引导学生觉察: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处处都可以识字。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觉察不对的,同学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老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留意倾听以下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声、惊是后鼻韵。有错刚好订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学生中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由于学生多次试读诗句,诗句中的汉字便与学生多次“见面了。在进行单独的生字认读时,生字已经不生疏,再加上多次认读和重点抽读,学生识字便不难了。 三、背诵诗句,领悟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常看到的现象 正好相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 师:我们平常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老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待学生觉察沟通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巡游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艳丽之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状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假如学生说出是“画,则确定学生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确定学生“照片也是图画的一 种形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2高矮 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3远近哪种状况算远,哪种状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 4白黑 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 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6组反义词。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悟诗句,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诧异现象原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意图在于领悟反义词并识字。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视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留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 “撇,最终 是“捺。 2.细致视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其次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老师范写,学生书写。4.学生练写,老师指导。 设计意图对于刚学习书写的孩子,指导必需细致,除了笔顺笔画要留意外,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示。同时,老师要留意范写指导。 画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设计意图将两首两两相反的诗并排,目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觉察“画的四句诗所揭示的诧异现象,悟出原来这些诧异现象只有“画上景物才 是这样。 将生字用加粗或红色表示更醒目,以引起学生对生字的主动留意;将“山、水、花、鸟加线,可以给学生提示“画的视察对象。 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对于诗句的理解,要敬重学生的学情,不必去讲解,更不必去分析。学生多读成诵,熟记于心,便能感悟。有关识字活动不要太留意形式如何“花哨,而要留意落实识字的目标。与“画相对的反映实际景象的四句诗,板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来感悟,它不是重点,板书时写在副板书位置,在下一环节 “老师范写时就马上擦掉,以免干扰主体“画诗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一画、说一说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ylj18****70940)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