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放顶煤采煤法精选PPT.ppt
第七章放顶煤采煤法第1页,本讲稿共64页 第一节第一节放顶煤采煤法分类放顶煤采煤法分类一、按厚煤层赋存条件和采放次数分类一、按厚煤层赋存条件和采放次数分类1 1、一次采全高放顶煤采煤法,、一次采全高放顶煤采煤法,特点:特点:1 1)采面采高:)采面采高:M=hM=h1 1=2.0=2.0 3.0m3.0m;2 2)放顶煤高度:)放顶煤高度:h h2 2=(1-3)h=(1-3)h1 1第2页,本讲稿共64页适用:适用:M M 4.5m 4.5m ,M=6 M=6 12m12m优点:掘进量小,设备少,系统简单,优点:掘进量小,设备少,系统简单,生产集中生产集中缺点:煤质软时,两巷维护困难。缺点:煤质软时,两巷维护困难。第3页,本讲稿共64页2 2、预采顶分层顶网下放顶煤预采顶分层顶网下放顶煤特点:(特点:(1)顶层,)顶层,2 3m,只采不放;铺网。,只采不放;铺网。(2)下层采面:采、放。)下层采面:采、放。适用:适用:12 14m煤层,需人工放顶的,抽放瓦斯的缓煤层,需人工放顶的,抽放瓦斯的缓斜煤层。斜煤层。第4页,本讲稿共64页3 3、倾斜分层放顶煤、倾斜分层放顶煤特点:将厚煤层分为若干分层,分层厚一般特点:将厚煤层分为若干分层,分层厚一般810 m 810 m ;自上而下依次放顶煤回采各分层。自上而下依次放顶煤回采各分层。适用:适用:M M 1520m 1520m,缓斜煤层。,缓斜煤层。例如:南斯拉夫维林基矿开采了厚例如:南斯拉夫维林基矿开采了厚8080 150 m150 m的褐煤的褐煤我国石炭井矿区开采厚我国石炭井矿区开采厚20m20m以上的煤层以上的煤层 第5页,本讲稿共64页4、预采中分层放顶煤预采中分层放顶煤第6页,本讲稿共64页二、按放顶煤采煤二、按放顶煤采煤工艺及相应设备分类工艺及相应设备分类1 1、按采煤工艺分:、按采煤工艺分:炮采放顶煤开采炮采放顶煤开采普采放顶煤开采普采放顶煤开采 综采放顶煤开采综采放顶煤开采 综采放顶煤综采放顶煤综采轻型支架放顶煤综采轻型支架放顶煤简易放顶煤简易放顶煤滑移顶梁液压支架铺顶网滑移顶梁液压支架铺顶网单体液压支柱配单体液压支柱配型钢梁型钢梁铺顶网铺顶网第7页,本讲稿共64页1、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按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放煤囗及位置,分:按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放煤囗及位置,分:高位放顶煤液压支架;不充分碎裂体,高位放顶煤液压支架;不充分碎裂体,中位放顶煤液压支架;较充分,中位放顶煤液压支架;较充分,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冒落放出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冒落放出 按放顶煤面输送机数目,分:按放顶煤面输送机数目,分:单输送机单输送机 双输送机双输送机 第8页,本讲稿共64页1 1)单输送机高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单输送机高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特点:短托梁加内伸缩梁及特点:短托梁加内伸缩梁及侧护板。侧护板。优点:控顶距小,稳定性优点:控顶距小,稳定性好,运输系统及工作面端头好,运输系统及工作面端头维护简单,便于管理。维护简单,便于管理。缺点:断面小、煤尘大、采缺点:断面小、煤尘大、采放不能平行作业、回收率低。放不能平行作业、回收率低。第9页,本讲稿共64页2)双输送机中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双输送机中位放顶煤液压支架第10页,本讲稿共64页双输送机中位放顶煤支架特点:双输送机中位放顶煤支架特点:(1)支架稳定性和密封性好,抗偏载和抗扭能力大,)支架稳定性和密封性好,抗偏载和抗扭能力大,不易损坏不易损坏(2)放煤口距煤壁远有助于工作面前方顶煤的维护)放煤口距煤壁远有助于工作面前方顶煤的维护(3)由于采煤和放煤使用两部输送机,可实现采)由于采煤和放煤使用两部输送机,可实现采放平行作业,实现高产高效放平行作业,实现高产高效(4)放煤口位置较高,丢煤多,采出率较低,煤尘较大)放煤口位置较高,丢煤多,采出率较低,煤尘较大(5)后输送机放在支架底座上,后部空间有限,造成)后输送机放在支架底座上,后部空间有限,造成大块煤通过困难,移架阻力大大块煤通过困难,移架阻力大(6)掩护梁不能摆动,二次破煤能力差)掩护梁不能摆动,二次破煤能力差第11页,本讲稿共64页3)低位放顶煤双输送机液压支架)低位放顶煤双输送机液压支架后输送机铺在底后输送机铺在底板上,煤尘小,板上,煤尘小,有发展前景有发展前景第12页,本讲稿共64页双输送机低位放顶煤支架双输送机低位放顶煤支架特点:特点:(1)由于具有连续的放煤口,放煤效果好,)由于具有连续的放煤口,放煤效果好,采出率高采出率高(2)顶梁长,放煤口距煤壁远,经顶梁反)顶梁长,放煤口距煤壁远,经顶梁反复支撑,使顶煤充分破碎,对放煤极为有利复支撑,使顶煤充分破碎,对放煤极为有利(3)后输送机沿底板布置,浮煤容易排出,)后输送机沿底板布置,浮煤容易排出,移架轻快,同时尾梁插板可以破碎大块煤,移架轻快,同时尾梁插板可以破碎大块煤,放煤口不易堵塞放煤口不易堵塞(4)低位放煤,煤尘小,有利于降尘)低位放煤,煤尘小,有利于降尘(5)支架的稳定性差)支架的稳定性差第13页,本讲稿共64页放顶煤液压支架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类型第14页,本讲稿共64页第15页,本讲稿共64页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特点:特点:(1)支架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便于拆装运输)支架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便于拆装运输(2)支架空间较大,便于清理浮煤和拆装检修后)支架空间较大,便于清理浮煤和拆装检修后部输送机部输送机(3)支架稳定性好,造价低)支架稳定性好,造价低(4)单铰接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具有较高的封)单铰接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具有较高的封闭能力,能较好地解决闭能力,能较好地解决“三软三软”煤层和较薄的厚煤煤层和较薄的厚煤层综放开采端面易冒落的问题。层综放开采端面易冒落的问题。第16页,本讲稿共64页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的适用条件:的适用条件:(1)煤层普氏系数)煤层普氏系数f2.5,来压强度不大,来压强度不大,煤层厚度煤层厚度38m,煤层倾角,煤层倾角25(2)工作面尺寸较小,断层较多,地质条)工作面尺寸较小,断层较多,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工作面件较为复杂的工作面(3)边角煤或煤柱的开采,厚度不稳定的)边角煤或煤柱的开采,厚度不稳定的煤层,较薄厚煤层煤层,较薄厚煤层第17页,本讲稿共64页2 2、放顶煤滑移顶梁支架、悬移顶梁支架和组、放顶煤滑移顶梁支架、悬移顶梁支架和组合顶梁支架合顶梁支架1)滑移顶梁液压支架滑移顶梁液压支架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顶梁前后排列,稳定性差,顶梁前后排列,稳定性差,支架长度较大,易出现超载支架长度较大,易出现超载现象;现象;弹簧钢板易断裂;弹簧钢板易断裂;侧向稳定性随煤层倾角侧向稳定性随煤层倾角加大而变差。加大而变差。第18页,本讲稿共64页2 2)悬移顶梁液压支架)悬移顶梁液压支架既有综采支架稳定性好、能自移特点,又具有单体支柱适应性强、体积小、重量轻、易操作、移动方便的特点。第19页,本讲稿共64页3)组合顶梁液压支架组合顶梁液压支架第20页,本讲稿共64页第二节长壁综放工作面顶煤冒放性、放第二节长壁综放工作面顶煤冒放性、放出规律及出规律及矿压显现规律矿压显现规律一、顶煤冒放性的影响因素顶煤冒放性的影响因素顶煤的破碎是支承煤的破碎是支承压力。力。顶板运板运动及支架及支架反复支撑共同作用的反复支撑共同作用的结果。果。第21页,本讲稿共64页二、顶煤冒放性的评价及分类方法顶煤冒放性的评价及分类方法1、顶煤冒放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顶煤冒放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煤层的硬度系数;煤层赋存深度;顶煤节理裂隙发煤层的硬度系数;煤层赋存深度;顶煤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夹石层指标;随采随冒直接顶对采空区育程度;夹石层指标;随采随冒直接顶对采空区充填程度;基本顶级别;采放高度比。充填程度;基本顶级别;采放高度比。第22页,本讲稿共64页2、顶煤冒放性的分类结果(表顶煤冒放性的分类结果(表7-27-2)第23页,本讲稿共64页三、放矿理论与顶煤放出规律三、放矿理论与顶煤放出规律1 1、放矿椭球体理论:、放矿椭球体理论:椭球体放矿理论认为:矿椭球体放矿理论认为:矿石在采场破碎后,是按近石在采场破碎后,是按近似椭球体形状向下自然流似椭球体形状向下自然流动下来的,即原来所占的动下来的,即原来所占的空间形状为一个旋转椭球空间形状为一个旋转椭球体,体,放煤椭球体表面上的放煤椭球体表面上的颗粒将大体同时到达放煤颗粒将大体同时到达放煤口。口。1-放出椭球体,放出椭球体,2-放出漏斗放出漏斗3-松动椭球体,松动椭球体,4-移动漏斗移动漏斗第24页,本讲稿共64页放出椭球体参数:放出椭球体参数:设长轴设长轴2a=h,短轴为短轴为2b1;h放顶煤高度。放顶煤高度。生产实践及实验表明:生产实践及实验表明:b1=(0.25 0.3)h/2 第25页,本讲稿共64页松动椭球体:松动椭球体:理论认为:放煤的同时,理论认为:放煤的同时,放出椭球体周围的煤岩也将放出椭球体周围的煤岩也将向放煤口移动,充填放煤留向放煤口移动,充填放煤留下的空间,此空间体与放出下的空间,此空间体与放出椭球体相似,称松动椭球体。椭球体相似,称松动椭球体。松动椭球体参数:松动椭球体参数:松动椭球体高度为松动椭球体高度为HH=(2.2 2.6)h第26页,本讲稿共64页2、顶煤放出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顶煤放出的形态、纯煤放出量、煤岩分界线主要受顶煤的垮落角、放煤口到顶煤垮落的水平距离、顶煤的厚度和放出体轴偏听偏角四个因素的制约。在这四个因素的制约下,放出体固定帮的方向发生偏转,形成偏转椭球缺。如图7-10第27页,本讲稿共64页该椭球体符合三项主要特征:放出体形状为一近似椭球体。放出体被放出的过程中,其表面仍保近似椭球状,最后其表面上颗粒点同时被放出。移动椭球体表面上各颗粒点的高度相关系数在移动过程中保持不变。第28页,本讲稿共64页3、放顶煤开采顶煤位移的特点煤体的坚固性系数不同,顶煤始动点位置不同;一般认为顶煤总位移量大于100时,顶煤具备可放条件;软煤的顶煤移动角大于90,放煤是一种滑落运动;中硬的顶煤移动角在80左右,放煤是一种顶煤垮落后的坠落运动;硬煤的顶煤移动角更小,放煤更类似于悬臂梁自由端断裂破坏后的坠落;当硬煤的顶煤移动角小于50时,顶煤很难放出。不同高度顶煤始动点位置不同;顶煤移动初期,主要以水平位移为主,随工作面接近,垂直位移逐渐增大。第29页,本讲稿共64页四、放顶煤工作面四、放顶煤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矿压显现规律1 1、岩层活动及矿压显现特点、岩层活动及矿压显现特点放顶煤开采时,由于煤层一次采出厚度的增大,直放顶煤开采时,由于煤层一次采出厚度的增大,直接顶的垮落高度成倍增加,可达煤层采出厚度的接顶的垮落高度成倍增加,可达煤层采出厚度的2.02.02.52.5倍,其中倍,其中1.01.01.21.2倍范围内的直接顶为不规则倍范围内的直接顶为不规则垮落带,而在上位直接顶中则形成某各临时性垮落带,而在上位直接顶中则形成某各临时性“小结构小结构”,其活动可对采场造成明显影响。综放采场上方仍,其活动可对采场造成明显影响。综放采场上方仍可形成稳定的可形成稳定的“砌体梁砌体梁”式基本顶结构,如图,但其形式基本顶结构,如图,但其形成的位置远离采场。成的位置远离采场。第30页,本讲稿共64页第31页,本讲稿共64页上位直接顶中可形式上位直接顶中可形式“半拱半拱”式小结构,并式小结构,并与其上的与其上的“砌体梁砌体梁”结构相结合,共同构成结构相结合,共同构成综放开采覆岩结构的基本形式。由于松软综放开采覆岩结构的基本形式。由于松软顶煤的参与,综放支架阻力通常不大于分顶煤的参与,综放支架阻力通常不大于分开采的支架阻力。开采的支架阻力。综放基本顶初次来压与分层开采相比步距综放基本顶初次来压与分层开采相比步距增大,一般可达增大,一般可达50m50m以上;周期来压步距相以上;周期来压步距相对减少,约为其初次来压步距的三分之一。对减少,约为其初次来压步距的三分之一。第32页,本讲稿共64页2 2、综采放顶煤矿压显现规律、综采放顶煤矿压显现规律支架载荷不高;支架载荷不高;支架前柱阻力一般大于后柱;支架前柱阻力一般大于后柱;工作面来压不明显。工作面来压不明显。第33页,本讲稿共64页第三节长壁放顶煤工作面工艺参数及过程第三节长壁放顶煤工作面工艺参数及过程一、长壁综放工作面参数分析1、工作面长度及推进长度1)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顶煤破碎顶煤破碎顶煤放出顶煤放出煤炭损失煤炭损失月推进度、产量和效率月推进度、产量和效率采场上覆岩层充分运动采场上覆岩层充分运动有利于破煤。有利于破煤。当采面当采面 80m时,顶煤不能充分破碎,放煤难。时,顶煤不能充分破碎,放煤难。第34页,本讲稿共64页2)合理工作面长度)合理工作面长度原则:一个班内要将顶煤放完原则:一个班内要将顶煤放完一个班内将顶煤放完为原则确定的工作面一个班内将顶煤放完为原则确定的工作面长度:长度:式中:式中:l采面长度,采面长度,m;n同时放煤的支架数,同时放煤的支架数,n 3;T每班工作时间,每班工作时间,min;t每架支架放煤所需时间,每架支架放煤所需时间,min;B支架宽,支架宽,m;班工作时间利用率。班工作时间利用率。T、B、n视为常数。视为常数。第35页,本讲稿共64页工作面长度计算工作面长度计算实例:实例:阳泉一矿:阳泉一矿:M=6.5m,顶煤,顶煤4m,平均每架放,平均每架放煤煤t=5 7min,取,取n=2,B=1.5m,T.=5h得:得:l=135 190m若:若:M=10m,顶煤顶煤7.2m,t=810min,则则:l=96120m。一般工作面长度一般工作面长度 80m,以,以120180m较为合较为合理。少数达理。少数达200m。第36页,本讲稿共64页3)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 一般大于一般大于800 1000m,考虑工作面搬,考虑工作面搬迁,工作面初采、未采时煤炭损失所占比例,迁,工作面初采、未采时煤炭损失所占比例,综采设备的大修期,工作面推进度可在综采设备的大修期,工作面推进度可在20002700m之间。之间。简易放顶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长度不应简易放顶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长度不应小于小于600 800m。第37页,本讲稿共64页2 2、循环放煤步距(如图、循环放煤步距(如图7-117-11)循环放煤步距: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前循环放煤步距: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前后两次放顶煤之间工作面推进的距离。后两次放顶煤之间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确定放煤步距原则:顶煤充分破碎,提高确定放煤步距原则:顶煤充分破碎,提高采出率,减少煤矸混杂。采出率,减少煤矸混杂。第38页,本讲稿共64页2 2、放煤步距影响因素、放煤步距影响因素:顶煤厚度;松散程度;放煤口的位置;顶顶煤厚度;松散程度;放煤口的位置;顶煤可放性;顶煤冒落时的垮落角;直接煤可放性;顶煤冒落时的垮落角;直接顶厚度。顶厚度。当前,生产实践中当前,生产实践中截一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小)截一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小)截两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大)截两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大)截三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大)截三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大)第39页,本讲稿共64页放煤口间距放煤口间距放煤口间距放煤口间距l大小影响放煤效果大小影响放煤效果 当当l 2b1时,时,Fig、710、a、b示示,脊背,脊背煤损失大;煤损失大;l越大,损失越大;越大,损失越大;第40页,本讲稿共64页放煤口间距放煤口间距当当l 2b1时,时,Fig、118、c示,脊煤损失小,煤示,脊煤损失小,煤矸石混杂;矸石混杂;支架选取后,支架选取后,l是是确定确定的,要求的,要求合理放煤工艺,减少煤损,不合理放煤工艺,减少煤损,不增加混矸增加混矸第41页,本讲稿共64页放煤步距大,顶煤放不出,煤损大;放煤步距大,顶煤放不出,煤损大;放煤步距小,煤矸混杂,煤质差。放煤步距小,煤矸混杂,煤质差。放煤步距太大:顶板方向的矸放煤步距太大:顶板方向的矸石先于采空区后方的煤达到石先于采空区后方的煤达到放煤口,关口,顶煤放不出放煤口,关口,顶煤放不出放煤步距太小:采空区方放煤步距太小:采空区方向的矸石先于上部顶煤到向的矸石先于上部顶煤到达放煤口,顶煤损失部分达放煤口,顶煤损失部分合理的放煤步距只是把煤炭采出率和混矸率控制在一定范合理的放煤步距只是把煤炭采出率和混矸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围内。第42页,本讲稿共64页确定放煤步距时,可借鉴经验公式:L=(0.150.21)(H-M)-h式中:L:放煤步距,m;H:煤层厚度,m;M:采煤机割煤高度,m;h:放煤口至煤层底板的垂高,m。第43页,本讲稿共64页阳泉一矿实则:放煤步距与采出率和含矸率的关系阳泉一矿实则:放煤步距与采出率和含矸率的关系放煤步距放煤步距(m)采出率采出率(%)含矸率含矸率(%)备注备注0.5 0.6打开放煤口即打开放煤口即有矸石混杂有矸石混杂 1.0 1.286.511.451.5 1.872.9312.272.0 2.470.48 16.99 第44页,本讲稿共64页3 3、放煤方式、放煤方式 放煤方式:放顶煤工作面放煤顺序、次数和放煤量的配合方式。1、单轮顺序放煤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放煤速度也较快;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放煤速度也较快;第45页,本讲稿共64页单轮、多口、顺序、不等量放煤单轮、多口、顺序、不等量放煤单轮 多口 同时开4个口顺序 第一个口见矸后,开第5个口,1/4不等量 1,1/2,1/3,1/4放煤较难控制,实际中已较少采用。第46页,本讲稿共64页2、多轮顺序放煤采面分2 3段;段内同时开启两个相邻放煤口;每次放1/2 1/3的顶煤;按顺序循环放煤,直至该段全部放完;再进行下一段放顶煤。优点:可使冒落煤岩分界面均匀下降,采出率高,含矸率低;充分利用放煤口面积,放煤快。缺点:要求操作水平高。适用:煤厚810m以上。第47页,本讲稿共64页先放先放1#、3#、5#、放顶煤,见矸关口,放顶煤,见矸关口,留较大脊背煤;留较大脊背煤;滞后一定距离放滞后一定距离放2#、4#、6#、放出留下放出留下脊背煤中的一个椭球体。脊背煤中的一个椭球体。优点:优点: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放顶效果好;放顶效果好;丢煤少,少出矸丢煤少,少出矸。适用:广泛采用。适用:广泛采用。3 3、单轮、间隔、多口放煤、单轮、间隔、多口放煤第48页,本讲稿共64页4、采放比采放比:是放顶煤工作面采煤机机采高度(或爆破高度)与顶煤的高度比。合理的采放比要根据煤层厚度、煤的硬度和节理发育程度以及工作面推速度等因素确定。一次采全厚综放开采,采放比一般在1:11:2.8之间。第49页,本讲稿共64页5、采出率1)工作面内煤炭损失构成(1)难以避免的煤炭损失放顶工艺(脊背煤损)损失(居第一位)放顶工艺(脊背煤损)损失(居第一位)端头损失:端部端头损失:端部2 3架不放顶煤,保护架不放顶煤,保护出口。此损失与采面长度成反比。出口。此损失与采面长度成反比。初采损失率初采损失率 为防止顶板冲击支架,为防止顶板冲击支架,开切眼放煤量开切眼放煤量往往控制在往往控制在80%;采空区充填物高度;采空区充填物高度约等于支架高度约等于支架高度。第51页,本讲稿共64页放煤工艺损失率分析在特定的煤层条件下,顶煤采出率达到一定程度后,若再继续提高采出率,只能以牺牲煤质为代价。顶煤损失不仅具有可控性,更具有必然性和控制的局限性。第52页,本讲稿共64页末采损失率末采损失率(末采损失率与采面推进长度成反比)末采损失率与采面推进长度成反比)放顶煤采面收尾方法:放顶煤采面收尾方法:(1)为安全拆除设备,距停采线为安全拆除设备,距停采线1010 15m15m内,铺网、不放顶煤,内,铺网、不放顶煤,以保持顶煤及顶板稳定性。以保持顶煤及顶板稳定性。适用:顶煤较硬较稳定条件。适用:顶煤较硬较稳定条件。(2)(2)以以8 10 的坡度,采面爬顶,停采线处顶板为岩层。的坡度,采面爬顶,停采线处顶板为岩层。三角煤损失三角煤损失适用:煤软。适用:煤软。第53页,本讲稿共64页(2)非正常原因引起的煤炭损失(3)区段或分带煤柱损失第54页,本讲稿共64页2)提高放顶煤开采采出率的措施减少初采损失减少端头损失减少放煤工艺损失改革巷道布置,减少区段煤柱损失。第55页,本讲稿共64页二、综采放顶煤工艺过程二、综采放顶煤工艺过程(一)初末采放煤工艺(一)初末采放煤工艺初期:初期:初采推进初采推进10 20m不放煤(煤损多)不放煤(煤损多)现在:现在:多数工作面从开切眼处放煤多数工作面从开切眼处放煤措施:让顶煤和顶板垮落常采用深孔爆破技术措施:让顶煤和顶板垮落常采用深孔爆破技术 和切顶巷技术。和切顶巷技术。初期初期:距停采线距停采线20m铺网、停止放煤;或工作面沿底铺网、停止放煤;或工作面沿底板爬至顶板(煤损多)板爬至顶板(煤损多)现在:现在:距停采线距停采线10m铺网、停止放煤;铺网、停止放煤;措施:选择合理的停采线位置,以利于撤面措施:选择合理的停采线位置,以利于撤面防止后方矸石窜入防止后方矸石窜入第57页,本讲稿共64页二、放顶煤工艺过程放顶煤工艺过程1、放顶煤工艺过程放顶煤工艺过程1)割煤2)移架3)移前输送机4)放顶煤5)移后输送机第58页,本讲稿共64页2、放煤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1)碎煤成拱放不下来煤处理办法:摆动支架的尾梁或掩护梁,若无效可,可采取降架、升架破坏成拱,但此法对支架有损害。2)大块煤堵口放不下平煤处理办法:通过架上的插板、搅动杆等结构破碎或松动顶煤,落在输送机上的大块煤要及时由人工破碎。3)顶煤和顶板过硬难以垮落处理办法:预先对顶煤进行高压注水和深孔爆破。第59页,本讲稿共64页第四节第四节 放顶煤采煤法的评价及适用条件放顶煤采煤法的评价及适用条件一、综采放顶煤优点一、综采放顶煤优点1 1)高产高效;)高产高效;2)巷道掘进巷道掘进率低;率低;3)工作面搬家次数少;工作面搬家次数少;4)吨煤成本低;)吨煤成本低;5 5)对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变化适应性强。对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变化适应性强。第60页,本讲稿共64页二、综采放顶煤问题二、综采放顶煤问题1 1)煤损大:比分层开采多)煤损大:比分层开采多10%以上;以上;2 2)易发火,易自燃;)易发火,易自燃;3 3)瓦斯隐患较大,要求管理严格;)瓦斯隐患较大,要求管理严格;瓦斯聚积:顶煤空间聚积瓦斯。当顶板瓦斯聚积:顶煤空间聚积瓦斯。当顶板垮落、硬岩块摩擦冲击,火星垮落、硬岩块摩擦冲击,火星爆炸爆炸4 4)煤尘大:比分层采高)煤尘大:比分层采高1 2倍以上。倍以上。1000 1200毫克毫克/m35 5)支架与配套设备的系列化研制)支架与配套设备的系列化研制6 6)沿底煤巷矿压控制技术。)沿底煤巷矿压控制技术。第61页,本讲稿共64页三、放顶煤适用条件三、放顶煤适用条件 1 1、煤层厚度:煤层厚度:M=6 10m为佳,过小易为佳,过小易超前冒顶,过大破坏不充分超前冒顶,过大破坏不充分2、煤层的可放性:煤质松软,层理节理发、煤层的可放性:煤质松软,层理节理发育。煤质中硬,育。煤质中硬,f f 2 2最好。个别最好。个别f=3.1 f=3.1 3.9 3.9,层理节理发育亦可,层理节理发育亦可3 3、煤层的埋深;、煤层的埋深;第62页,本讲稿共64页4、煤层结构:过厚过硬的夹矸影响顶煤放落,单层夹矸、煤层结构:过厚过硬的夹矸影响顶煤放落,单层夹矸厚大于厚大于0.5m或或f大于大于 3要采取措施,顶煤中的夹矸总厚度要采取措施,顶煤中的夹矸总厚度不宜大于顶煤厚度的不宜大于顶煤厚度的10 15%5、顶板条件:顶板岩性最理想的条件是基本顶、顶板条件:顶板岩性最理想的条件是基本顶I、II级,直接顶有一定厚度,采空区不悬顶,冒落后松散级,直接顶有一定厚度,采空区不悬顶,冒落后松散体基本充满采空区。体基本充满采空区。6 6、煤层倾角:煤层倾角:不宜太大,缓倾斜煤层中一般不宜太大,缓倾斜煤层中一般 15 15 o o,太大影响支架的稳定性,太大影响支架的稳定性,2525 o o 30 30o o煤层中也试验成功煤层中也试验成功 7 7、瓦斯少,煤不易燃、不易爆,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瓦斯少,煤不易燃、不易爆,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第63页,本讲稿共64页思考题思考题1、放顶煤采煤法的主要工艺过程放顶煤采煤法的主要工艺过程2、放顶煤采煤法的主要优缺点?放顶煤采煤法的主要优缺点?3、放顶煤采煤法的技术难题有哪些?放顶煤采煤法的技术难题有哪些?第64页,本讲稿共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