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千斤线制作经验谈.doc
二胡千斤线制作经验谈谨将自己多年潜心研究制作二胡千斤线的经验在此交流,与众胡友共同探讨. 一、二胡千斤的作用。千斤是胡琴类乐器独有的部件。它正切于二胡有效弦长的一个点上,使二胡音域的起点和确定二胡音高的基点,还兼有调节音域、音色、音量的作用。千斤是辅助二胡导振共振的联系体,分析二胡发音过程:弦经过马尾摩擦发音后,向下经过琴码传到至琴筒进行主共振共鸣;向上经过千斤第一回路连接琴杆辅助共振共鸣,再向上经过琴轸形成第二回路辅助共振共鸣.因此千斤对二胡的发音有重要的作用. 二、二胡千斤的式样。通常千斤分为固定和绑扎式两种。材料有纤维线、金属、木材等。固定式千斤有金属钩回拉式和上拉下顶式(用木材、金属螺丝等制作出所谓改良式千斤);绑扎式千斤即用纤维线回拉绑扎。两种千斤各有所长。固定千斤多少带有一定金属余音,而且音偏硬;绑扎式千斤较为适合二胡的民族乐器特色,其振动频率适合二胡的音域音频,把二胡的整体共振共鸣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演奏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千斤线的振动)。 三、二胡千斤线的材料。二胡千斤线的材料多种多样,不同材料的组织结构不同,其导振共振效果不同。线材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两类,以天然纤维为优。天然纤维又以纯羊毛为最佳,其次是真丝、纯麻和纯棉。纯羊毛属于蛋白纤维,鳞片状结构,其导振共振效果最佳,是千斤线中综合性能最好的,音浑厚柔美适合南方二胡(高档音响喇叭的振动盘一般都是羊毛为原料复合制成,音响效果就是不同凡响)。真丝属于胶原蛋白结构,其导振共振效果比羊毛强,音圆润明亮,适合北方二胡。纯麻属于天然纤维维管结构,其导振共振效果介于羊毛和真丝之间,效果偏明亮。纯棉属于天然纤维维管结构,其导振共振效果稍逊羊毛,效果偏浑厚柔美。 四、二胡千斤线的制作。制作二胡千斤线不难,只要弄到材料都可一试。纯羊毛可用织衣羊毛线改制,丝、麻、棉都可寻。制作千斤线的四字要诀:紧、密、匀、光。紧即每股要搓紧,密即线股要密实,匀即每股要匀净,光即外表要光洁。三股线外观漂亮但难搓,两股线易搓,效果差不多。线搓成后在表面用布勒上一点点蜡即可。千万不要弄成蜡线,否则有阻尼作用,导振共振效果变差。 以上是个人体会,胡友不妨一试,共享其乐。嘿!你还别小看二胡千斤,它所采用的材质、质地直接影响二胡的音色。特别是初学者,还得注意调节好它的高低,以免妨碍正确演奏姿势的形成。线制千斤位置很灵活,随时可调上调下。当然,我们绝非单纯依赖它调节弦的高低,而主要是让它处于一个最佳的位置。一般说来,成人演奏二胡,其千斤位置最好离琴码cm左右,而小孩就应该根据其手的长短灵活调节。如果不注意千斤位置调节,势必造成左手大臂不适。千斤过高,大臂必然过高而紧张;千斤过低,大臂也有可能受压抑。还有,千斤过高过低,都能使二胡的有效演奏区域不规范。最后强调一句,二胡千斤所处的正确位置,应该使手指处于第一把位时,大臂与身体左侧自然呈度角。千金一般是这么放的:把你的手肘放在琴筒上方,然后伸直你手臂和手指,千金就放在你小指的第二指节的位置琴码的位置倒是自己试听好了就可以 不过我在中国二胡艺术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琴码的位置的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试论二胡琴码的位置和高度 - 2008-6-30 20:44:00 作者:未知 点击数:1464 评论共:6条 收藏此页 推荐阅读 显然,琴码置于蟒皮的正中央是不合理的。这因为琴码下方有吸音垫,它会造成下方蟒皮面较之上方蟒皮面而言振动不足,为了补偿这种不足形成的振动不平衡,琴码应该上移。 问题是,上移多少才合理?为此,我们先进行力学分析。见附图。 假设运弓时,弓垂直作用于弦上的力为f,由这个力在千斤与琴码之间的琴弦中引起的张力为T,可以得到如下数学表达式(推导过程略): Tf(L/ L0)/, 式中,h为琴码的自身高度,即图中线段BD,H为千斤与琴弦的交点低于蟒皮“延长平面”的距离,即图中线段DE, l为琴码中心到琴托挂弦点的距离,即图中线段DC,L为琴码到千斤的长度(一般为40厘米),即图中线段AB,L0为琴码中心线到千斤的距离,即图中线段AE。 鉴于l较之L0小很多,并且L0与L相差很小,我们略去(L/ L0)这个因子和(hH)/L0这一项后,对分析其结果影响不大,而问题可由此变得简单,即,我们可以将上式合理地简化为 Tf/, 也即 Tfl/h。 最后的这个式子告诉我们,由运弓的力f引起的AB弦内的张力T与l成正比,与h成反比;也就是说,在同样的运弓力量下,琴码的自身高度越低,琴码的位置越高,弦内张力越大,弦的振动越强烈! 然而,由于琴筒有限,琴码位置还会受限于琴筒,琴码位置过于向上移动显然不合理。那么,琴码究竟位于何处比较合理? 文<1>中,谈到了小提琴弓的擦弦点应该位于靠近琴码且占有效弦长的1/9至1/11处。在这个范围内运弓,可以兼顾到琴的音色和音量。即,在1/9至1/11处运弓,音量较大,音色较美。 小提琴是擦弦乐,二胡也是,因此可以借鉴之。二胡的有效弦长一般为40厘米(即琴码到千斤的距离一般为40厘米),由此,将二胡琴码置于距离琴筒“上平面”的4厘米左右处应该比较理想。 我的二胡琴码就是置于4厘米处的,并且,我将琴码磨去了2毫米高度(上面的式子已经揭示,降低琴码自身高度可以增加弦内张力),而实际效果是音量大音色好! 应该指出的是: 1 琴码到千斤的距离未必都是40厘米,故我所说的4厘米不是不能变动的; 2 小提琴弓的擦弦点位于靠近琴码且占有效弦长的1/9至1/11处,对于有效弦长40厘米的二胡来说,其范围是4.443.64厘米,而由于二胡还受限于琴筒小,3.64厘米的合理性似乎应该探讨; 3 一把“未开音”的二胡,一开始就将琴码置于4厘米处,长期振动“开音”后,理论上音量音色会好些;但是,已在其他位置(比如4.5厘米处)开过音的二胡,将琴码移至4厘米处,音色一般不会马上明显变好,也就是说,琴码移至4厘米处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充分振动“重新开音”以后,音量音色才有望变好; 4 琴码一般78毫米,降低它时要受限于蟒皮的松紧,至少应该避免因琴码过矮而使受力的琴弦接触到琴筒。 注:由于我在文字上的省略,造成网友有误读的情况,现补充一句:本文中所说的“张力”,不是指调好了D、A音以后的“弦内静态张力”;而是指“运弓力引起的动态张力”。 参考文献 1 杨键. 走进琴弦的世界. 自然杂志,2004,26(3):p177183 二胡的定弦不一定要相差五度 有些音乐为了地区的风格 就定四度或者其他度数 二胡的定弦可以借助 笛子 音叉 钢琴等等乐器 还有专门的定音器卖 我学二胡的时候买了个 才5块钱1 把要用的千斤线准备好,一般都是专用的丝线。如果没有,可以到乐器店去买一段。如果不是很专业,可以到补鞋摊上要一段编拧的尼龙绞合线。要50公分左右足够了。 2 把二胡的两根弦稍微旋紧,只要不太松就行。并把弓子的马尾夹在两弦中间。 3 坐在椅子上,把二胡琴筒放在左腿并靠住腰。琴杆竖起来。 4 左胳膊肘放到琴杆背后的琴筒上。小臂向上靠琴杆竖起,在小指中关节所对的琴杆处,就是千斤,也就是你说的腰码的位置。开始绕线。向上或者向下都行。 5 先在杆上绕3,4圈,并要把线头压到里边。然后在弦外绕一圈,再在杆上绕一圈,再在弦外绕一圈。如此反复,绕一厘米左右宽度就行了,再在琴杆上绕3-4圈并把线头压到里边就行了。弦上绕的宽度太少,外弦的空弦音太亮。 最佳答案琴杆和琴弦之间的千斤线一般是四圈五圈左右琴杆上的应该是上述四五圈以上和以下各三根左右千斤,一个二胡一个就够了,除非是些特殊的曲子,要么用不到双千斤原创关于定二胡千斤位置的简易方法 发表于:2009-11-18 13:34:00 有关定千斤位置的简易方法,其它的网站有,我们古曲网也有。个人认为他们的方法不尽科学, 不能适用于任何人。尽管他们说适用任何人,实际上是不能的,只能适用一部分人。且看他们的方法: 把肘部放在琴筒上(用左手),伸直手掌与琴杆并齐比对;一说:把千斤定在小指第三关节与手掌交接处(掌指线), 二说:把千斤定在无名指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交接处。此两种说法都说适用任何人。是这样吗? 我们都知道人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人的手臂、手指,有的人长,有的人短。长度不一,把千斤固定在一个点上,能适用任何人吗?显然不能! 不分手臂、手指的长短,把千斤固定在一个点上,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手指还富余,千斤位置低了,还要往上移动些。 二、正合适。三、四指够不着音位,千斤位置高了,还要往下移动些。可以看出,这样的方法不尽科学,不能适用任何人。 那么有没有适合任何人的简易方法呢?答案是有的。方法是:以D调15弦外弦为例,规范的手型(标准手型),在全保留指的状态下,四指在正面触弦能够着高音2。我把它称为62定千斤法,也可叫四指定千斤法。这样的方法适用任何人。手指 长的,根据此方法,千斤的位置定的高一些。手指短的,千斤位置定的低一些。手指不长不短的,千斤位置居中靠上些。 个人可根据自己手指的条件,按此方法,把千斤调整到适合自己演奏的位置。 两种方法,哪个更科学,哪个更适合自己,胡友们可自己选择。为诚实乐观老师顶一下。因为,我和诚实老师也有一些一样的方式。下面说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和异同之处。在学生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教的。在学生初学期间,由其是年记较小的小孩儿,和手指条件先天不太好的成人,最开始时,是要把千金适当地有所调整,让千金的位置利于小指的按音,这样有利于初学期间的音准等问题的快速撑握。从现今的二胡千金的位置上来看,不论是书上说的,还是买的二胡的说明书看到的,千金的位置,是大概统一在距琴码的四十厘米左右的,当然这个值,也是可以有一些上下的浮动值的。因为这个位置,在标准定音等诸多情况下,能使二胡的声音,有一个较好的振动。 在初学时期的,正象诚实老师说的那样,每个人的手指条件不尽相同,如果全是按着书上说的四十厘米左右的位置放置千金,就算是成年人,也会有较多的人,也是演奏小指时,要费力的。因为,那个位置在前三指全保留,而且还要在手型正确的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按准小指的。按准了音,也是在手型和手指手掌方面,因短小等原因,使声音非常的紧张。那些先天条件差一些的学生中,适当地把千金下调,在前三指的保留情况下,能让小指较舒服地按音,能让学生对于音与音的指距感,有一个非常好的定位感,从而更好地往下学习更多的技术,我也曾教过一个才五岁的小孩儿,那时,是用京二胡让她练习最初级的东西,其实,这也和诚实老师的方式,意思是一样的。人的手臂和手指,先天的成份对演奏二胡,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初学期间,我也往往会让学生,把千金放到演奏小指不太费力的位置上,也就是诚实老师所说的方式。这样会对于初学者的指距感,音准感,学习起来,有较大的好处。对后面的技术学习,也会有更大的信心。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下去。 下面。我说一下。我对于千金位置的稍有不同的看法。从我教琴的经验上来看,初学的小孩儿,把千金放到,前三指保留后的小指能较不费力按弦的方式,和位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手指条件不太好的成人,那样做,初学期间也是有必要的,这个我也和诚实老师完全是一致的。但是,当一个学生,要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后,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在学习了一两年,或是两三年左右时,我都在原则上不过多考虑,在演奏一把位时,前三指保留后,小指能较好的按音的那个千金位置。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二胡千金的所说的四十厘米左右的位置,是在二胡的制造上,是根据弦的标准定音,琴杆的长度,有效琴弦的振动的效果,弦的张力的大小和二胡音响上等等的,一定的要求下而定的,千金的位置大概统一在那个地方,是有着它的道理的。 第二点:通过教琴的经验来看,用前三指保留,按小指不太费力的一把位的情况下,来决定二胡千金的位置,对于较多的人来说,千金有可能太低,(成人的手臂手指是定型的了,不会再长,这点不象儿童学琴,可以慢慢来提高千金的位置)不利于琴弦的充分振动和其它方面的演奏,因为二胡不只是只演奏一个把位,还要有更多的音域要去演奏,要是那样定千金的位置,会有三个可能性:1:前三指保留后,能较好按小指的千金位置,基本上就是和四十厘米左右的距离差不多少,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千金位置,就可以一直那样定下去的。2:高于四十厘米较多,只要不是太高,也是可以的。但这种情况较少见。3:低于四十厘米,甚至到了三十六厘米甚至更低一点的位置。其实,这个情况是较多出现的,那么,这个位置,就不是二胡千金较好的位置了。能有效振动的弦也少了。按着DA定音,声音会有点象高胡的音色了,这样的位置,也不利于范音的演奏,较高的把位,指距也会太窄。舒服了小指,有时会让更高的音反而有问题了。 第三点:有的音乐感差一些的人,可能在前三指的指距上,在做保留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二指和三指的按弦,也是不放到那里就是那个音了,手指也是要有一定量的伸开和位置感的,要是前三指的音准情况也不太好,比如,一个音准感较差的人,二指经常偏低,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去找能让前三个手指在保留的情况下,更为不费力的千金位置上,这样一来,千金的位置,就不光是定在让小指按音不费力的位置上了,而是前三个保留的手指,也是太过近的指距了。千金距琴码的距离,可能会有想象不到的过低的。这样的例子,我在实际教琴时碰上过。所以,我认为,前三指保留的情况下,能按小指不太费力的千金位置,也会和一个学生的音准感觉和手指能力有关系。感觉差的人,就会更加重视每个手指在一把位的舒服了。那样也是不可取的。 通过以上的我的三点粗浅认识,我个人觉得,当一个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应去让千金去适应手指和小指过多,而是让手指去适应千金的基本统一的四十厘米左右的位置。或者是说,让千金的位置,能更好的让二胡发挥出应有的各种效果,这样,才能让二胡的演奏,因为千金位置的恰到好处,表现的更充分。 一点个人总结:和诚实老师相同的地方是,前三指全部保留按小指的方式来定千金的位置,在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是很必要的。当学习到一定水平后,那个方式的千金位置。假定要是过低的人,就要把千金往上提,而不能再去考虑小指是不是在一把位有多么舒服。因为那样的千金位置,对于有些人来说,还是过低的可能性大。现在有的人,千金的位置也有放的相当高的,我觉得从坐态演奏的方式来看,过高也不好,也不利于音准的撑握。在拉一些特殊的曲子时,看到有的演奏家也把千金放到较高的位置,比如。邓老师在演奏内蒙风格的曲子时,那只是一种特色的需要,许可老师一直是用高千金在演奏,这当然是他的风格,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那样高的千金,对于音准的把握是较难的。也不是较常见的千金位置。我也在一些能上传视频的网中,看到许多拉二胡的儿童,当然是有一定的水平的,这些孩子,也没有因为手臂和手指还没有长成,就一味地放低千金,而是从视频中,非常明显地看到,在演奏中,千金的位置基本上还是成人演奏所用的,或是接近那个统一位置的。 在我个人感觉上,二胡千金过低了,要是低到距离琴码三十六厘米或更低了,那是肯定对于演奏上有诸多不利因素的。用前三指保留再按小指能按到的千金位置,也要因人而异,因千金的距离而有一定的不同。我也试着昨天量了一下我的小指,才五点五厘米还不到。要是按保留的方式,那么。我的千金就会太低。 年记小的,成人水平还不到的,手指定千金,有了一定水平了,要在一定范围内的位置高度上,千金定手指。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愿听更多的见解。千金一般是这么放的:把你的手肘放在琴筒上方,然后伸直你手臂和手指,千金就放在你小指的第二指节的位置 琴码的位置倒是自己试听好了就可以 不过我在中国二胡艺术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琴码的位置的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试论二胡琴码的位置和高度 - 2008-6-30 20:44:00 作者:未知 点击数:1464 评论共:6条 收藏此页 推荐阅读 显然,琴码置于蟒皮的正中央是不合理的。这因为琴码下方有吸音垫,它会造成下方蟒皮面较之上方蟒皮面而言振动不足,为了补偿这种不足形成的振动不平衡,琴码应该上移。 问题是,上移多少才合理?为此,我们先进行力学分析。见附图。 假设运弓时,弓垂直作用于弦上的力为f,由这个力在千斤与琴码之间的琴弦中引起的张力为T,可以得到如下数学表达式(推导过程略): Tf(L/ L0)/, 式中,h为琴码的自身高度,即图中线段BD,H为千斤与琴弦的交点低于蟒皮“延长平面”的距离,即图中线段DE, l为琴码中心到琴托挂弦点的距离,即图中线段DC,L为琴码到千斤的长度(一般为40厘米),即图中线段AB,L0为琴码中心线到千斤的距离,即图中线段AE。 鉴于l较之L0小很多,并且L0与L相差很小,我们略去(L/ L0)这个因子和(hH)/L0这一项后,对分析其结果影响不大,而问题可由此变得简单,即,我们可以将上式合理地简化为 Tf/, 也即 Tfl/h。 最后的这个式子告诉我们,由运弓的力f引起的AB弦内的张力T与l成正比,与h成反比;也就是说,在同样的运弓力量下,琴码的自身高度越低,琴码的位置越高,弦内张力越大,弦的振动越强烈! 然而,由于琴筒有限,琴码位置还会受限于琴筒,琴码位置过于向上移动显然不合理。那么,琴码究竟位于何处比较合理? 文<1>中,谈到了小提琴弓的擦弦点应该位于靠近琴码且占有效弦长的1/9至1/11处。在这个范围内运弓,可以兼顾到琴的音色和音量。即,在1/9至1/11处运弓,音量较大,音色较美。 小提琴是擦弦乐,二胡也是,因此可以借鉴之。二胡的有效弦长一般为40厘米(即琴码到千斤的距离一般为40厘米),由此,将二胡琴码置于距离琴筒“上平面”的4厘米左右处应该比较理想。 我的二胡琴码就是置于4厘米处的,并且,我将琴码磨去了2毫米高度(上面的式子已经揭示,降低琴码自身高度可以增加弦内张力),而实际效果是音量大音色好! 应该指出的是: 1 琴码到千斤的距离未必都是40厘米,故我所说的4厘米不是不能变动的; 2 小提琴弓的擦弦点位于靠近琴码且占有效弦长的1/9至1/11处,对于有效弦长40厘米的二胡来说,其范围是4.443.64厘米,而由于二胡还受限于琴筒小,3.64厘米的合理性似乎应该探讨; 3 一把“未开音”的二胡,一开始就将琴码置于4厘米处,长期振动“开音”后,理论上音量音色会好些;但是,已在其他位置(比如4.5厘米处)开过音的二胡,将琴码移至4厘米处,音色一般不会马上明显变好,也就是说,琴码移至4厘米处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充分振动“重新开音”以后,音量音色才有望变好; 4 琴码一般78毫米,降低它时要受限于蟒皮的松紧,至少应该避免因琴码过矮而使受力的琴弦接触到琴筒。 注:由于我在文字上的省略,造成网友有误读的情况,现补充一句:本文中所说的“张力”,不是指调好了D、A音以后的“弦内静态张力”;而是指“运弓力引起的动态张力”。 参考文献 1 杨键. 走进琴弦的世界. 自然杂志,2004,26(3):p177183 二胡的定弦不一定要相差五度 有些音乐为了地区的风格 就定四度或者其他度数 二胡的定弦可以借助 笛子 音叉 钢琴等等乐器 还有专门的定音器卖 我学二胡的时候买了个 才5块钱音质,即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质量。好的音质可以用圆润、悦耳、松驰、亮度适中等词语来形容;不好的音质可以用嘈杂、刺耳、紧绷、太暗、太亮等词语来形容。弓弦乐器好的音质是演员一生所追求的,是演奏效果的生命。影响二胡音质的因素有用料选材、制作工艺、演奏技术、非技术因素等多方面。本文集中探讨影响二胡音质的非技术因素。一、千斤的高低与松紧千斤的高度要根据用琴人的年龄和手臂、手指的长度来确定。一般以用琴人的左肘放于琴筒上虎口的高度作为千斤的大概高度,绑好千斤后再反复多试,最后将千斤确定在手背和手指触弦时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的位置。在外弦始终定标准音的情况下,千斤越低,弦张力越小,琴弦越软,音质越暗,音量越小;千斤越高,弦张力越大,琴弦越硬,音质越亮,音量越大。在确定千斤的高低位置时,一定要以用琴人的手的放松状态为依据,而不能为了追求响亮的音质过早地将千斤提高,这会造成左手紧张,影响左手的速度和音准。千斤位置一但确定,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一年左右)要相对固定,随用琴人年龄增长,逐渐一点点上提,音质自然越来越好。千斤的松紧,要以琴轴、千斤、琴码三点成一定的折线,拇指能伸进离千斤最近的琴弦与琴杆之间为佳。太松,则折线几乎没有,琴弦与琴杆距离太大,演奏中空弦极易出噪音;太紧,又会造成左手过于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指的灵活性和揉弦技术的学习。适度松紧的千斤,既能保证手指运动的灵活,又能获得良好的音质。二、弓子的老化程度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新弓子的一根弓毛来回走动几次,会清晰地感觉到弓毛上有许多“小刺”。正是由于这些“小刺”的存在,形成了许多微小的凹槽,我们上的松香就藏在凹槽里。用老了的弓子,没有“小刺”的感觉,而是非常光滑。弓子用的时间越长,老化越严重,凹槽越浅甚至没有,松香挂的越少,拉起来就打滑,音质就差。有些人误认为,弓子用了好几年,弓毛还很多,就不用更换新弓子,这是极为错误的。何时更换要检查弓子的老化程度,而不应以弓毛多少来判断。一把弓子若每天练琴两小时,一般一年左右应更换,以求得更好的音质。三、琴弦的老化程度用老了的琴弦,用拇指和食指检查一下弓子与琴弦的摩擦点,你会发现圆形的琴弦变扁了,甚至有时会把弦芯外面的缠弦磨漏,这样的琴弦不但发出的音质差,还会加速弓子的老化。因此,为了保护弓子和获得良好的音质,要经常检查和更换老化的琴弦。四、松香的多少松香上的太多,噪音多;上的太少,有时不出音。有人上完松香后一拉就飞沫,之后一两周都不上松香,这种做法很不妥当。松香应少上勤上,尤其对较老的弓子更应如此。五、琴码的材料、大小和位置琴皮会随着使用越来越松。桦木、红木、紫檀木、乌木的密度依次递增且相差很大,本人体会琴皮越松应使用密度较大的琴码,以使音质明亮些;琴皮越紧应使用密度较小的琴码,以减少音质的粗糙感。琴码的底面积越大,音质越暗;底面积越小,音质越亮。琴码的材料、大小要反复试验,选好后,琴码的位置要放在琴皮的中心点,这样琴皮能获得良好的振动,音质饱满,有共鸣。位置靠上或靠下,音量变小、音质发涩,不圆润。六、控制垫的材料、大小、位置、松紧为了减少噪音,在二胡琴码下面要加一个控制垫。本人体会新二胡用密度较大的海绵垫,一年后可换成毛尼垫,二年后可换成麂皮垫,这样效果不错。控制垫的大小(即底面积)要适中,太大音质发暗,太小有时出噪音。有人把控制垫放在琴弦最下面,我反复试验感觉不如放在琴码下面音质好。控制垫的松紧要以能夹在琴皮与琴弦之间稍有活动量为宜。七、气候条件湿度越大、温度越高,琴皮越易塌,音质发暗;湿度越小、温度越低,琴皮越紧,音质发噪。因此二胡不用时要放入盒内,在潮湿的季节,盒内可放入适量干燥剂,且两周更换一次。在干燥的季节可将潮湿的海绵(注意不要滴水)放在适合的小容器中,置于二胡盒内以防干燥。以上影响二胡音质的诸多非技术因素,需在演奏实践中反复耐心试验,细心体会,综合关于琴弦与琴杆距离(千斤松紧)之我见看了不少文章介绍,对于如何定千斤长度基本都谈得比较具体,都认为琴弦离琴杆的距离一般为1620毫米是比较合适的。而且拉了几十年琴(无门无派无师,水平欠佳),自己也一直是感觉琴弦离琴杆18毫米时揉弦、换把都很合适。但自从我刚刚买了一把新琴后,才觉得“琴弦与琴杆距离”这种测量方法欠准确。对于同一个人,这个距离也不可能相同,原因是不同琴的琴杆粗细是不相同的,并且圆杆与近年的水滴截面琴杆更不可能相同,同一个人把琴弦与琴弦距离作为固定值用于不同琴也是不合适的。因此,对于同一个人而言,比较固定的应该是琴弦至琴杆后侧的距离(即琴杆与左手虎口相接触的一侧与琴弦之间的垂直距离)。过去我用的琴是圆杆,用了多年已经习惯了,但自换了新琴,用相同的琴弦与琴杆距离感觉手指不够长,原因就是新琴是水滴截面的琴杆,从琴弦一侧至虎口侧的距离比圆杆琴大,再用相同的弦杆距离,手指便不够长了。不论何种琴杆,对于演奏者来说,决定左手按弦是否适合的真正距离,是左手虎口至指尖触弦点的距离,也就是本人所说的琴杆背面与弦的距离,用这个距离反映每个人确定千斤松紧的尺度,比使用琴弦与琴杆之间的距离要更加科学和准确。但这也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即使是琴杆背而与琴弦距离是相同的,不同的琴杆的粗细和截面形状也会影响实际持琴的手感,但比比用琴弦与琴杆的距离更加准确。本人在换琴后与旧琴所用的这个距离为37毫米手感比较合适,各位朋友可根据自己的手感确定自己最适合的距离。不知其他胡友是如何确定琴弦与琴杆距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