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变阻器”物理教学案例.doc
-
资源ID:70324816
资源大小:33.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变阻器”物理教学案例.doc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变阻器”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指阳中学 谭顺生一、教材分析“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器材“两表一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变阻器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后。这样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为学习“欧姆定律”打好基础。由于变阻器的部件比较多,接线柱多,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又是动态变化的,学生在变阻原理的理解上感到起点较高,因此,它也是继“电压”之后的又一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的氛围之中,去猜想、去设计实验验证并和其他同学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热烈情境中,不知不觉的加深了知识的理解。二、设计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但注重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指导,还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鉴与此,这节课我采取“问题-实验-交流”的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已有观察、对生产技术的已有感性认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进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最后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主动获得对科学的理解,达到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操作流程可以用如下图来描述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本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使他们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权,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 “灌”的陈旧方式。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实验现象的记录、比较归纳、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充分展现物理学科的特点的魅力,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中的曲直和艰辛,渗透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生活的学习习惯,注重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2)能根据需要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会用变阻器改变电流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探究,知道通过改变电阻线长短能较方便地改变导体的电阻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变阻器是电路中的一个重要的器材,关于它的原理、使用方法是重点内容,按照我备课的设计,首先解决这两件事,一是让学生用一根长电阻线与灯泡串联连入电路(一端固定,一端可以滑动)的实验,灯泡亮度变化的原理。二是在这个基础上,采取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刚开始的一根长电阻线逐步改进加工成一个滑动变阻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实际上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重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在将一根电阻线逐渐改进加工成滑动变阻器的过程,采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比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本身意义更重要。五、教学活动(一)导入课题开始上课时,为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我拿出了一个普通的调光台灯和一只收音机。通过调节台灯的亮度变化、收音机声音的大小调节引出了课题。(二)探究与发现课题引出之后,我想分步引导学生设计电路来研究控制灯光的亮度。1先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给定器材)(请学生上黑板画图)引 1:此电路能否改变灯泡的亮度?学生很快回答:不能引 2:能否将此电路稍加改动,从而达到改变灯泡亮度的目的?这时候,有几位同学提到用 “变阻器”,为了使教学过程能按照我原先所设计的方案进行,我提醒同学们,假如我们的前辈没能为我们制造出任何“变阻器”,我们目前,一切都得从头开始,除了有电源、导线、电阻线、电流表、灯泡等基本器材外,什么都没有。你们能解决目前的问题吗?(稍作观察没动静)我开始启发,想与学生一起能提出新方案:在电路中串联一根金属线试试看。这时,我画出图 2:让学生按图2所示,实验桌上备好的器材连入电路,并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学生兴致勃勃很快动起手来(较顺利)。我在下边巡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电路连得较快,实验现象明显,有的学生反复将不固定的那个导线夹来回移动,看见灯泡忽亮忽暗,兴奋极了。一般同学也较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任务,这时我又再次提问学生:你们的实验是通过改变什么来改变灯泡的亮度?连续巡视的时候,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还在得意地来回移动导线夹,我给全体同学提出了要求,凡是实验完成的同学,请断开电路进行思考总结,等待回答问题。(基本都按要求作)接着我说,我想请同学讲讲: “你的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有同学举手),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较令人满意。这时,我想引导学生道出基本原理,提醒大家,在你们的实验过程,你们通过改变什么来改变了灯泡的亮度?学生答:“电流”;那么,电流的变化是通过改变什么来改变的呢?这时,很多学生回答:“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我又问:改变长度为什么能改变电流呢?这时,学生之间出现了讨论、争论,甚至有的同学之间争论起来,见此情景,并让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请了两位同学谈自己的观点讲述,我一连在黑板上记录,一边帮助纠正够准确的地方: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改变电流-变阻器的原理。紧接着,我说,赞成以上观点的同学举手(基本一致通过),我很高兴并说,刚才大家所使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变阻器。我又加强语调说,从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发现改变电阻线的长度,可以很方便地改变其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我见变阻器的原理探究较顺利的完成,想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改进,将一个长电阻线逐步改装成一个变阻器。接着我启发性提出问题:要使电阻调节的范围更大,我们还需更长的电阻线,如: 10m,15m等,但太长的电阻线连入电路中,使用起来太不方便,那么怎样才能使这根很长的电阻线方便地连入电路和使用,有什么改进办法?解决办法(我在黑板上板书)解决问题 1:导线太长-绕成线圈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几位同学回答地特别快,我怀疑他们是预习了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后才这么顺利的,我想验证我的想法,我提醒其他同学,有同学指出解决办法是将导线绕成线圈,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讲一讲(我想请一位女同学,按我的经验,女同学在这方面要欠缺一些生活经验,如果同意他们办法的话,生活中的哪些事例给你了启发,请了两位女同学,一位只是说同意以上办法,说不出所以然来,另一位同学说,平时我们见到的缝纫机线,弹簧就是这样的,我很满意。因为也是我所准备的生活中的事例之一)。我又开始引导:导线较软,线圈没有支架,容易散乱。解决问题 2:支架-绝缘材料(瓷筒)首先,我提示大家,选导体作支架的,还是绝缘材料 ,学生基本一致认为:绝缘材料进一步引导:众多的绝缘材料用什么材料较好呢?同学提出了很多方案,硬纸筒,圆木棒,塑料棒(没有同学提瓷筒)我为了鼓励同学们说: “很好,这些绝缘材料都可以做支架”。但我想提醒同学们,如果因这些材料作变阻器线圈支架的话,它也有的缺点,比如,线圈中通以电流较大时,因导体发热,容易出现什么不好的结果?这时,就有部分学生开始小声地议论:会烧起来。这时,很多同学似乎醒悟过来,我趁热打铁,继续找既能绝缘,又不会出现因电流过大而引导事故的绝缘材料。解决问题 3:线圈短路-涂油漆绝缘线圈密绕会导致短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绝缘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但在用什么方式绝缘的问题上,由于新教材,前面没有专门介绍导体和绝缘体,为了使一些相关问题能顺利解决,我在第十四章前增加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介绍。因此,在同学们提出用塑料以绝缘的时候,我作了一此引导,塑料、油漆等绝缘都可以,但塑料绝缘比油漆绝缘线圈占用的空间大,所以常用油漆绝缘。当绝缘问题解决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导线夹在密绕的被绝缘的导线上移动时,电路会出现什么问题?(停了几秒,没什么反应)我启发,电路是否是通路?经过启发、讨论,采用部分刮漆的办法解决达成了共识。解决问题 4:导线夹-滑片解决问题 5:连接导线夹的导线金属棒(固定滑片)解决问题 6:为了使之连入电路加接线柱。为了节省时间,以上 3个问题我一边引导,一边提示,完成了解决方案。关于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变阻器的使用讨论问题( 1)滑动变阻顺有4个接线柱而接入电路时,如果只需接两个,共有几种接法。(共六种接法)( 2)每种接法中滑动变阻器上哪些部分有电流流过学生分组实验(一)实验分两部分,一部分同学边( A、C)、(A、D)接线柱;另一部分连(B、C)、(B、D)接线柱,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二)学生汇报实验结果1先请一组中的同学代表汇报结果,再请另一组同学代表汇报结果2由学生发现,接法不同,结果完全相反的结论。(结论:使用方法是上、下各接入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介绍铭牌,引出注意事项:1介绍铭牌含义我采用先让学生先试讲,由师生共同纠正不准确词句的方法,最后得出准确含义。2注意事项( 1)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通过的最大电流;( 2)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阻值最大端。电阻箱:我说,同学们观察一下滑动变阻器在使用过程中,你能不能知道它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同学看着我,摇摇头)我出示电阻箱实物,实验室还有一种变阻器 -电阻箱。我强调其原理与滑动电阻器相似,而它能明确告知连入电路的电阻大小。重点进行了以下三个问题:1认识电阻箱2读数方法3练习读数.这节课,进行得较为顺利,大部分学生思维也较活跃,由于改成了实验课,所以,一节课时间未能全部完成,铭牌含义介绍及注意事项,电阻箱等内容只能放在下节课进行。六、教学体会1、由于传统的实验中学生一般是按照教师给定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去实施实验过程,并把实验结果填入已经设计好的表格中,教师的包办让学生上课时比较“轻松”。而本节课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束手无策”的无奈,只是坐等观望,启而不发。从课后反馈来看,学生普遍有紧张感。(这也是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的区别)2、本节课侧重点并不是放在知识结论上,而是放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上。让学生模仿科学家的探究途径,体验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设计中以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感到这样的课“很有劲!”。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精神。3、本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堂探究气氛热烈,极少数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活动的进程,此时要求教师有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4、有的教师认为这样上课不“实惠”,还不如传统的教学学习效果好,但我认为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这种探索无疑是极有意义的。5、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学生的猜想有的很可能是突发奇想,偏离了教材,不能进入教师预设的“圈套”,此时,教师不能加以指责或不闻不问,而是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捕捉创造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