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案例题.doc
第二部分:案例题(包括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说明】本课为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地球的公转”部分的第1课。主要内容为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由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案设计(本部分共5个题,每题4分,满分20分)在进行“地球的公转” 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下面是一份教案,请结合教案回答其中相应的问题。课题名称地球的公转科 目初中地理年 级初一学 时1学时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的斜绕;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地球上的极昼、极夜;地球上的五带。第9题 (单选题)根据上述教学内容,在教案设计中,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教学内容之间分析是比较合理的( )。 (4 分)A是并列关系B与是并列关系、包含C是顺序关系D是并列关系教学目标第10题 (单选题)对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目标层次,下列表述较规范的是( )。 (4 分)A使学生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力学原理B能用事实说明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C使学生能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引力关系D能客观评价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学习者特征学习者为初一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已经比较强。对于事物的空间运动和演变过程需要借助模型才能有所认识。在上一课时已经学习了地球自转运动的基础知识,且在小学期间曾经接触过有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论,知道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大多数学生对公转的运动状态和演变过程还不是很清楚,还不能清楚地表述地球的公转和日常现象的关系,尽管对其中的某些地理现象有过不同程度的感知。 大多数学生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也能有意识地利用已有地理知识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给出合理的解释。第11题 (单选题)根据上述的学生特征分析,您认为下列哪个选项的分析是比较恰当的( )。 (4 分)A、比较符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B、比较符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C、比较符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D、比较符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通过自制十字光源和一组地球仪,模拟地球的公转运动。通过模拟的三维动画模型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思维能力。教学资源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地理教材;2.每人一个小地球仪,自制十字光源;3.为本节课设计的数字化资源(包含“地球的公转运动”的3D模拟动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知识回顾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运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地球是怎么样自转的?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学生回答在回顾有关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再过渡到学习地球公转运动时,让学生通过对比,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二)情境导入展示与以下问题相关的图片,并提问:1.春节期间,当地处东北的哈尔滨一片冰天雪地的时候,南方的广州却早已春意融融、鲜花盛开。 2.为什么阿根廷每年3、4月份正如火如荼举行的足球联赛,他们称之为“秋季联赛”而不是“春季联赛”?3.为什么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的时间总是在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 4.你观察过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长度吗?它们在冬天和夏天一样吗?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5.你留意过在不同季节,城市路灯的开放时间吗?它们有变化吗?你认为怎样调节最省电呢?学生回答略第12题 (单选题)在本课导入阶段,教师展示了与地球公转问题相关的一些图片,这些图片资源的教学应用形态是( )。 (4 分)A训练复习B模拟实验C课堂演示D教学游戏教师点拨:上面这些问题,都与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三)自主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重点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和自转方向有什么关系? 2. 观察二分、二至点,当地球运动到这 4 个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有什么不一样? 3. 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是怎样移动的?带着疑问,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下一步开展小组合作和探究做好铺垫。(四)自主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地球公转运动的模拟和再现。先让学生进行小组模拟和探究,然后请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边演示、边讲解。 在各小组自由模拟和探究时,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的演示过程,纠正错误做法。并在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时,不妨让比较典型的错误做法重演,加深学生的印象。四人一组用多个地球仪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探究公转运动的特征和规律。(五)归纳总结指导学生使用“地球的公转运动”这个计算机动画,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不会操作的地方进行讲解。自己操作动画,根据前面的地球仪演示和该动画演示,总结出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 师生一起共同总结本节的学习内容,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利用计算机动画自己探究,总结规律。 第13题 (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探究环节中,本课利用地球仪辅助学生探究,下列哪一个选项对使用地球仪的目的以下分析不准确( )。 A让学生利用地球仪亲身体验,在模拟地球公转运动的过程中感悟其运动的主要特点B解决了教材的示意图无法直接看到秋分时的太阳直射情况的难题C通过现实的、立体的实物模拟,逐步构建空间的运动和演变概念D操作地球仪,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熟练操作教师讲解:地球上受太阳光直射或斜射,对地面吸收太阳的热量的影响是很大的。平时用过手电筒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手电筒直射墙面时,照射的范围小,亮度大;当手电筒斜射墙面时,照射范围会很大,但亮度明显变小。太阳光对地面的照射,其直射和斜射也有类似的影响。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分小组演示的地球公转运动,结合动画,思考问题。 课堂练习练习题目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是()。 a一个点b一个面c一条线d整个地球 练习题目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每年重合两次b每年重合一次 c永远重合d永远不重合 练习题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 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 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 练习题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a自东向西转b逆时针转c顺时针转d自西向东转 练习题目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3 月 21 日和 6 月 22 日前后b3 月 21 日和 9 月 23 日前后 c6 月 22 日和 9 月 23 日前后d9 月 23 日和 12 月 22 日前后 练习题目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界线是()。 a23.5 °S 和 66.5 °Nb23.5 °S 和 23.5 °N c66.5 °S 和 66.5 °Nd23.5 °N 和 66.5 °S 练习题目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a昼夜b昼夜更替c昼夜变化d昼夜长短的变化资源准备(本部分共5个题,每题4分,满分20分)在讲授“地球的公转”一课以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源,制作演示文稿及模拟动画。第14题 (单选题)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单击某个按钮,播放下载的swf格式动画,具体操作方法是( )。 (4 分)A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动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动画文件B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对象"-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动画文件C在菜单栏中选择"视图"-"动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动画文件D首先在幻灯片中插入按钮,在PPT中再将欲插入的动画和按钮建立超链接 第15题 (单选题)为本课教学所使用的三维模拟动画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中,它的文件大小是以( )为单位来衡量的。 (4 分)A分钟B秒C双字节D字节第16题 (单选题)教师在制作PPT文稿的过程中,想把从网上下载的图片插入到幻灯片的步骤应该是:( )。 (4 分)A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图示"-"来自文件"选择相应的图片文件插入即可B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相应的图片文件插入即可C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图片"-"来自文件"选择相应的图片文件插入即可D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图片"-"剪贴画"选择相应的图片文件插入即可 第17题 (单选题)在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过程中,需要把每一张幻灯片的标题设计成三号字、红色、隶书,利用幻灯片母板完成上述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在菜单栏中点击"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然后编辑母版标题样式,选中母版标题,设置字号:3号字、颜色: 红色、字体:隶书,最后关闭母版B选中幻灯片标题,设置字号:3号字、字体:隶书、颜色: 红色,然后在菜单栏中点击"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最后关闭母版C选中幻灯片标题,设置字号:3号字、颜色: 红色、字体:隶书,然后在菜单栏中点击"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最后关闭母版D选中幻灯片标题,设置字体:隶书、颜色: 红色、字号:3号字,然后在菜单栏中点击"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最后关闭母版第18题 (单选题)在选择教学媒体资源时,下列哪一项描述不适当的是( )。 (4 分)A媒体资源是否紧扣教学目标B媒体资源是否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C媒体资源能否以较小的代价成本获得较大的教学效益D开发媒体资源的技术是否是最先进的第19题 (单选题)在准备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下载的swf格式的动画需要修改,请问最适合的工具软件是( )。 (4 分)APhotoshopBExcelCFlashDWord教学实施(本部分共5个题,每题4分,满分20分)在完成教学规划和教学资源准备后,您将进入教学方案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您需要解决一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硬件设备的简单操作、演示文稿的使用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第20题 (单选题)根据教案的设计,您认为本课的教学最适合在什么教学环境中进行( )A有卫星电视系统的教室B微格教室C多媒体教室D语音实验室 第21题 (单选题)在学生分组进行"地球公转运动"的模拟和再现的活动时,下列选项中教师的不恰当行为是( )。 (4 分)A教师利用学生活动的时机,考虑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B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C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引导观察现象,启发学生思考现象所反应的规律D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的演示过程,纠正不当做法 第22题 (单选题)根据戴尔经验之塔,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公转运动" 模拟动画,为学生提供的是( )。 (4 分)A做的经验B观察的经验C抽象的经验D太空旅行的经验 第23题 (单选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地球的公转"现象采用了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表征,这出于的考虑是( )。 (4 分)A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提供形象的经验不可或缺B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处于前运演阶段, 提供形象的经验非常必要C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达到具体运演阶段,提供形象的经验很有必要D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达到形式运演阶段,但提供形象的经验也还有必要 第24题 (单选题)分析本教学方案的"教学目标"栏,它给出的是( )维度的目标描述。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评价方法D情感 态度价值观教学评价(本部分共5个题,每题4分,满分20分)在完成教学规划、教学资源准备和教学方案实施后,您将进入教学评价阶段。在这部分中,您需要评价已完成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这部分中既有关于教学评价与反思基本知识方面的试题,也有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回答的教学评价与反思方面的试题。 第25题 (单选题)据您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以下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B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只看他的考试成绩C教学评价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也可以是学生的表现D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 第26题 (单选题)教学实施后,进行教学反思时,下列选项中属于对教学效率进行反思的是( )。 (4 分)A演示图片的播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B教学图片的使用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C课堂上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是否用时过多D在师生互动活动中学生参与讨论是否积极 第27题 (单选题)在本节课教学结束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编写适当的课堂练习或者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类型属于( )。 (4 分)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描述性评价 第28题 (单选题)本节课教学后,若想了解学生对地理课的态度与感受,最好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最好是( )。 (4 分)A纸笔测验B调查问卷C师生抢答D辩论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