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例中看幼儿品德教育.doc
从案例中看幼儿品德教育 案例1:在建筑区区角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刚开始还自己选择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可不一会儿,就有看见两个孩子争抢一个玩具,还不停的说:“我的玩具,我的玩具,双方争执不下,这时一方的孩子在拉扯的过程中开始动手打人。我将孩子分开,建议一人玩一会儿,可孩子嘴里一直在不停的说:我先拿到的,是我的玩具,并将玩具抱得更紧,丝毫没有与人分享的意思。案例2:我班幼儿西西,是家中的宠儿,由于家人的溺爱,在班上称王称霸,动不动就欺负小朋友,在别人游戏时,常常“搞破坏”,老师多次帮助教育,他根本不当一回事,和家长交换意见时,家长总是满脸堆笑对孩子说:乖乖,你怎么打人呀?”然后带着孩子就走到了,到了第二天依旧重复着这样的问题。 上述的情景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是常见的,特别是在溺爱家庭幼儿的身上,更是常见的问题。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的品德行为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 唯我独尊。根据幼儿的家庭状况调查,如今的孩子多数都受到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几代人的呵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幼儿中任性、霸道、缺乏自制力、随心所欲等现象越来越普遍,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孩子在家中,与他人分享的机会不多,通常大人们会满足他的需要,就更不会有正抢的现象了,但当他踏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一切就不在以自我为中心了,一旦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又哭又闹,甚至蛮横无理。如案例中的孩子由争抢玩具转化为动手打人,由此这种唯我独尊的心态会孩子之间的交往,阻碍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2.幼儿合作意识差。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在家得到家人的宠爱,好东西先吃,玩具一个人玩,体会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家长在满足幼儿的物质需求时,往往忽视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致使幼儿的合作意识较差。而在幼儿园里的各种活动中又往往离不开幼儿间的合作,因而就出现了案例中说到的不能与同伴共同游戏,不能合作交往的现象,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让幼儿能够遵守规则,协商解决争端,增强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愉快呢?我认为:1.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陶行之曾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人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幼儿的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接人待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的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有一次,在教室里和同事谈话中,我说我最讨厌在过道上碰见倒垃圾的清洁工,因为他们挑的垃圾实在太臭了,每次闻到都恶心。事隔不久,我上了节社会课“为我们服务的人”教育幼儿要尊重劳动者,有孩子就说:“老师,倒垃圾的人很臭,老师不喜欢他,我也不喜欢。”听到孩子的话,我深深地感到内疚,这不正是因为老师的道德情感偏差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吗?事实证明,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才能感染和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才能影响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2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因此,教师应紧密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当前思想状况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抽象的道理会不容易理解,可利用幼儿喜欢的故事、歌曲中的艺术形象来教育孩子。如:歌曲拉拉钩,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体育游戏送衣服,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分享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教育孩子不浪费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孔融让梨让孩子懂得谦让和尊重长辈。总之,应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3.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及教养方式。现今的家长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但与此同时,家长却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往往对幼儿的行为迁就和放任,对幼儿品德培养只是简单的灌输;有的家庭甚至向幼儿灌输不吃亏心里、虚荣心理,使幼儿产生独霸、傲慢、虚伪等不良品德行为。因此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用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家长应为幼儿提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如:孩子的玩具乱了,鼓励他自己去收拾;孩子做错了事要他明辨是非,知道错在哪里,并承担后果。给他们有自我服务或是为他人服务的机会,给他们适当吃苦和受挫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第三,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自身的言行要一致、教育态度要一致、爱子之心和育子之举要一致等。总之,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老师应该持之以恒,对幼儿做深入、细致、耐心的工作。通过集体的力量,同时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协助,逐步培养幼儿良好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