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浅析.doc

    • 资源ID:70329876       资源大小:4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浅析.doc

    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浅析  添加时间:2009-11-13 内容添加人:admin 点击次数:640次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浅析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王玲琳(此文荣获“惠州市2008年度中职学校教育论文评比德育类三等奖”)    摘要:咨询师在上级咨询师指导下,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理论,对一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咨询效果较好,提示求助者存在的问题基本解决。    案例:    一、基本情况      来访者小萍(化名),女,19岁,广东省惠州市人,是某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年级学生,相貌一般,性格内向,知心朋友少,平时少与社会接触,没有特殊的兴趣爱好。家住农村,父母都是农民。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一个多月来总担心自己的工作问题,心情紧张、害怕,焦虑不安,无食欲,难以入睡。    个人陈述:现在临近毕业,学校安排毕业生就业,许多同学都已经定下工作岗位,但自己还没确定。学校曾帮忙介绍几份工作,一份是在乡镇大超市做统计工作,试用期月薪1200元。但在上班的前一天晚上临阵退缩,理由是人生地不熟,担心被坏人骗;第二次被介绍去深圳的一间职介中心做出纳,上班一个星期就不辞而别,理由是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做不好工作,又担心此项工作必须要自己到银行办理业务,一到银行门口就感到紧张。接着学校又介绍了几个较好的职位,来访者都以各种理由推掉,自己觉得对就业有种恐惧心理,想工作又怕工作,总觉得走入社会不安全,对做好工作没信心,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睡眠不好,心里着急、苦恼,希望能得到咨询师的帮助。    三、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幼年健康成长,四姐弟,排行第二,有一个同胞姐姐,姐妹俩一起上学至初中毕业,姐姐考上本县一所重点中学,自己因差几分没考上,认为只有考上高中读大学才有出息,觉得自己没用。几年前父亲在深圳跟人合伙做生意,被人骗了十几万元(多数是向亲朋借的),因此认为社会复杂,担心自己进入社会被人骗。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穿着校服,头发整齐,说话有礼貌,表情不自然,神态显得有些疲倦,眼圈有些发黑,表明她的睡眠质量不太好。情绪紧张,一进来就想哭,说是就业老师介绍她来找我。    班主任反映:来访者专业知识学得不错,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害羞,少与同学交往,课堂上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就业老师反映:来访者担心工作问题,托同学问有没有合适的职位。曾给她介绍过几份工作,但都因各种理由不能顺利就业。觉得心理有些问题,故介绍她来找我。    案例分析:    一、评估与诊断    初步诊断为一般性心理问题: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    诊断理由:    1.来访者主要症状是紧张、害怕、焦虑、烦躁不安、入睡困难;    2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来访者的反应强度不是太强烈,是由自卑、认知偏差,缺乏人际交往引发的;    3内容未泛化,语言、思维清晰,有自知力,社会功能基本正常;    4从病程标准看,时间不长,只有一个多月(就业前一段时间);从排除标准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性心理问题。是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二、病因分析    1、生物原因:来访者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2、社会原因:    (1)、负性生活事件:中考落榜;父亲被骗。    (2)、平时少与社会接触,没有特殊的兴趣爱好,知心朋友少。    3、心理原因:    (1)认知原因:自卑,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对新的社会环境的担忧,对社会危险性的错误认识,认为社会复杂易骗。    (2)性格内向,害羞,不爱说话,朋友较少,担心进入社会后必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3)被焦虑情绪所困扰,烦躁不安,不懂得处理焦虑情绪的放松方法。    具体做法:    一、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方向:来访者是由自卑、认知偏差,缺乏人际交往引起的就业心理问题,所以探讨重点是:改变认知,增强自信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等。    (一)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同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短期目标:       A、根据求助者目前的症状,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B、进行自信心训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等。    2、长期目标:    通过咨询,改变认知,重建认知结构,克服自卑感,建立自信心,促进求助者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咨询方法: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    咨询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以帮助他人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主要着眼点放在求助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企图通过改变求治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因此,通过改变认知,重建功能性的、健康的看法与态度,以便借此新的看法或态度来产生健康的心理与适应性的行为。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从表层错误观念开始,运用建议、演示及模仿等技术对这些观念加以检验和纠正,并通过语义分析技术进一步揭示出求助者深层的错误观念,逐步使他提高对自己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的认识,用新的思维方式来代替、评估旧的思维观念,用新的行为代替旧的不适应的行为方式。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工作程序:    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应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确定问题。    4、应用建议、演示和模仿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5、应用语义分析技术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6、应用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认知。    7、通过认知复习巩固新观念    (二)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将已书面打印的双方权利和义务,交来访者一份,告知来访者若有疑问,可随时提出。咨询时间和收费    1、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2、咨询不收费:    二、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的划分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全部咨询阶段都取得上级心理咨询师的支持和指导。    (二)具体咨询过程    1、第1次咨询 (2006年6月16日)    (1)任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相关资料,确定主要问题,确立咨询目标、方案,介绍认知行为疗法。    (2)过程:    做好初诊接待:咨询师以平和、诚恳、热情的态度接待求助者,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的有关事项,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通过尊重、热情、真诚、理解的技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营造一种轻松、安全、温暖的氛围。刚开始她一个人来还有些拘谨,在我不断地鼓励后,开始比较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与求助者的倾诉中,感觉到她存在自卑心理(1),认为自己笨;对社会危险性存在错误认识,认为社会复杂易骗,不想与人交往。用解释技术让她明白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产生害怕的心理是正常的,当一个人习惯一个环境或一种生活状态后,往往不愿意离开或改变,特别是来到了一个生活节奏全然不同的新环境不适应,这是一种正常心理。但如果这种心理过了头,甚至为离开或改变而感到担心恐惧时,就形成对就业恐惧的不良心理。    通过倾听、情感表达和自我披露技术尽可能使求助者谈出不愉快的事情,宣泄压抑的情绪,使求助者体验到久未获得的轻松感,并从中找出求助者情绪和认知问题的症结。用解释技术帮助求助者正确理解不良情绪的原因和临床表现,使求助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得以平伏,确认来访者的主要问题是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求职屡次受挫,产生自卑感及对社会危险性的错误认知引起的,所以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工作,对工作形成恐惧心理。    向来访者介绍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合理的认知,让求助者明白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    与求助者协商咨询方案,来访者表示愿意配合心理咨询,。   (3)布置家庭作业:找出不合理的观念,思考没去工作的原因。该次咨询结束,与来访者商量确定咨询的具体安排。安排来访者进行SAS测量,标准分数为57分;SDS测量,标准分数为58分,测量结果都轻度偏高。    2、第2次咨询 (2006年6月23日)    (1)任务:寻找和明确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改变来访者的认知。鼓励求助者说出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    (2)过程:    在求助者情绪好转,与咨询员建立信任、合作、伙伴的关系基础上,开始第二次咨询。采用认知疗法和疏导方法,帮助求助者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消除对就业的顾虑,通过交谈、回忆,找准其“致病”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进行帮助指导。同时引导她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改变认知,增强自信心。咨询会谈(略):    (3)布置家庭作业:    信心训练:每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给自己一番积极的暗示,大声说:“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等话语鼓励自己,增加自己的信心!    读阅读心理治疗丛书每第二册第100页“自卑可以成为一种动力”,做好读书笔记。    3、第3次咨询 任务:增强自信,悦纳自我(2)。通过行为训练(如对求助者进行演示和模仿训练),提高对本专业的了解,消除对工作的恐惧心理。过程:    (1)增强自信,悦纳自我。让求助者客观全面地评价自我,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每个人既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又要从容接纳自己的缺点。    (2)增加成功体验:帮助她分析其个性中的优缺点,使之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发挥长处,弥补不足之处,从而培养出健康乐观的心理。如:用行为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可先选择一件自己较有把握也较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做成之后,再去找一个目标,每一次成功都将强化你的自信心。    (3)以多种方式改善其紧张心理及睡眠状况:如:运用放松技术、音乐放松技术、加强体育锻炼等。    (4)通过示范、角色扮演技术,有意识地适应人际交往情境,提高对本专业的理解及学习与人交往技巧。先让求助者观看有关财会人员面试、工作的录像带,再由咨询师设定招工面试情境,和求助者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用来帮助求助者学习如何与人交往,锻炼自己的胆量,增强自信心。考虑到求助者曾经因怕到银行办事不敢工作的情况,跟专业教师商量,课后组织一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模拟训练,首先让求助者观察几个同学分别到银行、工商、税务局、企业等跟会计人员有业务来往的场所进行实地观摩,再由求助者进行模仿,当出现紧张状态时结合放松训练和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强自信心,从中让她了解会计人员工作的性质、怎样进行人际交往、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让她明白原来工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难,通过努力是可以胜任的。    (5)布置家庭作业:每天做一次放松训练,连续一个星期。    4、第4次咨询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指导求助者继续用积极、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增强自信心,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结束咨询。过程:    (1)引导求助者继续去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内部潜在能力,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变。    (2)针对她人际交往面小,朋友不多的情况,向她介绍了一些人际交往的小技巧,促使她要大胆与人进行交往,多与乐观开朗、豁达大度的人进行交往,体会交往的乐趣。    (3)继续用积极、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事物,不断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会几种有效的情绪宣泄的方法,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    (4)课后找几位已经上班的同学跟求助者谈心,让她感受到其他同学也会有这种心理,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应对。通过咨询,求助者的情绪、睡眠及对工作的担心有了较大的转变,对咨询表达满意和感谢。    咨询效果:    1、求助者自己的评价:现在自我感觉想问题比较理性,心情好多了,人也开朗,过几天就要去上班,我有信心能做好。    2、班主任、就业老师的评价:求助者这段时间真的开朗多了,自信了,能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她还主动找就业老师给她介绍工作。    3、咨询师的评估:三个月后咨询师进行了回访和跟踪,她的主管认为干得不错,通过了试用期。跟她通电话,从她的语气中能听出她的心情不错,自信了。    4、心理测验评估    咨询后焦虑自评量表测量结果:SAS测量,标准分数为46分;SDS测量,标准分数为48分,测量结果都正常偏高。前后对比有明显下降,可视为咨询有效的评估依据。 参考书目:  (1)易法建等编著心理医生: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4版第5次印刷。(2)郭念锋等编著 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3)邱鸿钟:阅读心理治疗丛书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年出版                                                   (4)郑希付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6)中国养心箴言和减压放松训练:广东音像出版社出版。 

    注意事项

    本文(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浅析.doc)为本站会员(asd****5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