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生态城市整体发展与典型案例.pdf

    • 资源ID:70332820       资源大小:2.55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生态城市整体发展与典型案例.pdf

    35研 究篇背景当前,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巨大变革。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掀起了创建生态城市的浪潮,城市发展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轨道。上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生态城市(Eco-city)的内涵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不断的得到充实与完善。在中国,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国生态城市整体发展与典型案例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刘琰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建设生态城市最为积极和主动的国家之一。本文综述了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情况,并通过剖析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得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实践的借鉴与启示。最后指出,生态城市之路是未来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方向,应当坚定不移的推动城市朝着低碳、生态、绿色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合作开展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项目”。本项目规划为五年(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自启动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协议,该项目将在5年期内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角度,构建中国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并依照该指标体系,在中国遴选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大力推广生态城市最佳实践,鼓励和推动城市之间相互进行经验交流、借鉴,同时结合指标体系对案例城市进行评价,完成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由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过程,从而促进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内容节选自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项目2010-2011年度报告的部分内容。天津中新生态城规划效果图36特 别 关 注The Special Focus低碳生态城市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概述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始自江西宜春于1986年提出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此后经历了一段相对平静的蛰伏期。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的逐步升级以及气候变化问题的日渐喧嚣,生态城市成为世界各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转变旧有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兴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在国内外双重压力的驱使下,中国对于生态城市的关注也从专家学者的理论探索迅速升温至政府倡导的建设实践层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在2009年国际城市规划与发展论坛上首次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低碳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对生态城市理念、内涵的深化和具体化,也为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一经提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既是顺应城市低碳化、生态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战略抉择,同时也是是转变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201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的合作框架协议,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2010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无锡太湖新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河北省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河北省生态示范城市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合作备忘录;2011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研究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政策建议、指标体系、示范技术等工作,引导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另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与美国、瑞典、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有关部门签署了生态城市合作方面的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展生态城市方面的国际合作和交流。除此之外,地方各级政府也表现出对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等极大的热情和关注。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学术交流部所做的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11年2月,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230个,所占比重为80.1%(如图1所示);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133个,所占比重为46.3%(如图2所示);综合上述两种建设目标,提出低碳生态城市有关建设目标的城市已达259个,占到地级市比例的90.2%(如图3所示)。中国生态城市典型案例的遴选综上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建设生态城市最为积极和主动的国家之一。在众多正在开展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中,本着兼顾典型性与代表性、差异性与可比性的原则,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课题组2009-2010年度选取了13个案例城市进行跟踪分析(如表1所示)。考虑到案例城市的代表性与典型性,2010-2011年度剔除了4个案例城市:北川新县城、密云县、延庆县和长沙市。同时,根据现有的信息(包括各地已获奖项和荣誉,如联合国人居奖、各部委所颁生态有关奖项等),结合相关专家意见建议,并经项目课题组内部多次讨论,2010-2011年度新增5个案例城市(或地区):北京市门头沟区、武汉市、呈贡新城、无锡太湖新城和合肥滨湖新区,最终确定2010-2011年度生态城市典型案例14个(如表2所示)。中国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无论是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还是正在开展的建设实践,生态城市的发展热潮已经席卷中国大地。但由于当前生态城市建设尚处探索阶段,其建设和发展中所表露出的问题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1、生态城市建设动机不明晰、概念化问题严重当前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普遍对生态城市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进行了不同程度和规模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活动,但37研 究篇表1 2009-2010年度生态城市典型案例一览表编号城市(地区)地域人口规模(万人)行政等级气候类型是否新建生态建设主要特色1中新天津生态城东部35(规划)直辖市的一个区暖湿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是指标体系、区域生态格局、生态适宜性评价、绿色交通、生态社区2曹妃甸生态城东部100(规划)地级市的一个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指标体系、节能设计与新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城市安全、循环经济3北川县西部7县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低碳模式、灾后重建绿色低碳实施保障机制4吐鲁番市西部25.2县级市大陆荒漠性气候是指标体系、节水与节能、生态防护、历史文化保护5密云县东部42.7县温带季风气候否新能源与节能、污水处理、生态修复工程6延庆县东部28.6县温带季风气候否新能源利用、生态产业、循环经济、保障机制7德州市东部564.2地级市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否新能源开发利用、生态宣传教育、责任考核制8保定市东部1100地级市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否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减排、低碳技术、低碳产业9淮南市中部240.9地级市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否瓦斯综合利用、塌陷区生态修复、棚户区改造10安吉县东部45县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否污水与垃圾处理、节约型村庄整治、生态经济、城乡统筹、生态意识培养11长沙市中部646.5省会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否区域规划与指标体系、“两型”先导区、“两型”产业、保障机制12深圳市东部876.83副省级城市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否绿色建筑、基本生态控制线、绿色交通、绿道13东莞市东部625.65地级市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否生态工业园表2 2010-2011年度生态城市典型案例一览表编号城市(地区)地域面积(km2)人口规模(万人)行政级别气候类型是否新建生态建设特色1中新天津生态城东部25(2020)35(2020年)直辖市的一个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是指标体系、能源的综合利用、绿色交通、城市安全与社会事业2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东部150100(规划)地级市的一个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指标体系、新能源和资源利用、城市安全、循环经济3德州市东部10356564地级市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否新能源开发利用、生态宣传教育、责任考核制4保定市东部221901101(全市)地级市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否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减排、低碳技术、低碳产业5吐鲁番市示范区西部8.816(规划)县级市暖温带大陆荒漠性气候是指标体系、节水与节能、生态防护、历史文化保护6门头沟中芬生态谷东部100100(规划)直辖市的一个区温带季风气候是产业体系集成;规划设计布局7淮南市中部2596243(2009,常住人口)地级市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否瓦斯综合利用、塌陷区生态修复、棚户区改造8东莞市东部780(建成区面积)178.73(2009户籍人口)地级市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否生态园,生态绿城,生态文化新城9安吉县东部188645(全县人口)县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否污水与垃圾处理、生态村的创建、生态产业县、全国生态文明试点10武汉市中部8494910(常住人口)省会城市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否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城乡统筹、土地利用和则税金融的体制机制探索11深圳市东部813(建成区面积)876.8(常住人口)副省级城市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否绿色建筑、基本生态控制线、绿色交通、绿道12呈贡新城西部155100(规划)省会城市的一个区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是土地的混合使用、城市低碳规划、城市生态绿色体系3无锡太湖新城东部150(规划)100(规划)地级市的一个区亚热带湿润区是紧凑合理城市布局、循环高效的资源能源利用、绿色交通、原生态多样性均质化的环境14合肥滨湖新区中部19615(2010)地级市的一个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水环境综合治理、绿色交通规划、生态社区规划、用地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生态产业规划注:人口规模数据除已标时间,其他均为2009年末数据38特 别 关 注The Special Focus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动机不够明晰,盲目跟风,一味强调政绩工程的现象。很多生态城市的规划提出了“低碳”、“宜居”、“智慧”、“绿色”等理念作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和目标,但这些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及相关的规划过于理想化,缺乏实质性的城市建设操作内容。2、生态城市建设忽视其所应有的发展本质在中国当前开展的生态城市建设中,有相当一些地方的生态城市建设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生态城市建设,中国很多借生态城市名义进行的“圈地运动”,破坏了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存在打着生态城市的口号做着反生态、破坏生态的事情。如国内正在开展的一些生态城市实践,完全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将地点选在自然基底良好的生态敏感区内进行开发建设,这不但是对自然环境的极大干扰,同时也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引发连锁性自然灾害的产生,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安全造成隐患,酿成不可弥补的损失。3、生态城市建设缺乏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机制当前,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更多是依据现有理论与方法,缺乏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因此,导致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多的是依托国外现有的规划理论和技术实践,较少的考虑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发展需求,同时也欠缺对于地域文化和居民认同感、归属感的综合考虑。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应当在理论上重新审视生态城市规划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将低碳、生态理念植入传统规划技术方法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法,同时依据不同层级规划的要求,做到科学、合理、有效的实施和落实。4、生态城市建设忽略成本效益核算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经验和智慧的国家,通过运用传统智慧中的一些简单的措施就能使得生态城市的建设起到良好的效果,而目前进行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却摒弃这些低成本、高效益的手段,热衷于追求技术的新、奇、特,热衷于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还缺乏成本控制的考量,导致生态城市的建设并没有形成良性的运营和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并不是不计成本的建设,其建设过程离不开经济方面的考虑,应通过全生命周期综合判断和核算其真正的成本,通过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最终得出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使得案例城市真正做到可复制、可实施和可推广。5、生态城市建设的配套法规制度缺失生态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当前,开展生态城市实践的大部分城市没有就生态城市建设制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缺乏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保障。国外生态城市的建设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都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工作极为重视。通过立法,为生态城市建立了一套绿色(或生态)法律保障体系,包括绿色秩序制度、生态激励制度、绿色社会制度等。因此,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法制建设亟待加强,从生态规划、生态投融资、生态城市建设和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6、生态城市建设盲目关注大城市和新城开发当前开展生态城市实践活动最为积极的多数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城区),如北京、上海、天津、无锡、武汉、深圳等,而对于生态城市的相关宣传和报道中,中小城镇也鲜有提及,这就造成了“生态城市等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一种错误认识。另外,当前的生态城市建设除了多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以外,还存在多数属于新城开发的特点。尽管新建地区的生态城市实践虽然投入成本高,但是具有见效快的特点,因此,在多种因素的驱使下,很多城市在进行生态城市实践时选择了“新城运动”,而见效慢、推动慢的建成区生态化改造则处于被当权者冷落的境地。殊不知,建设区的生态化改造才是当前中国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未来生态城市实践的发展趋势。中国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建设的借鉴与启示1、制定明确的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目标生态城市建设所涉及的方面较广,如果每个方面都想兼顾,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是非常巨大。因此,只有明确的发展建设目标,且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好的操作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完成生态城市建设。如:著名的生态城市伯克利市就是依据理查德雷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的观点而进行建设的,他认为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伯克利市就根据这样目标在进行建设,所有的规划与设计都考虑的使人能够达到方便快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整个城市是紧凑而协调的。清晰明确的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既有利于公众的理解和积极参与,也便于职能部门主动组织规划并实施,保障了生态城市建设能够稳步推进。2、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应兼顾地域特色,不同地区所建设的生态城市应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避免当前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的景象。这也就是说,生态城市应当是个性化的城市,应当从城市自身特色和文化内涵出发,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通过适宜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将地域特色反馈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并使其成为生态城市的亮点。如巴西库里蒂巴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将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中国的安吉县,根据自身竹资源丰富的特色,将“美丽乡村、风情小镇、优雅竹城”作为不同层次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的局面。39研 究篇3、创新生态城市规划编制内容和方法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目标和指标体系等都需要通过与规划相结合落实到空间层面,从而才能实现生态城市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应当有效融合生态的理念和技术,以人居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和谐为出发点,对传统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体系进行总结和提升,借助软件模拟和分析研究生态理念植入城市规划的可行方法和途径,明确不同尺度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编制的目标、原则和方法,明确不同规划要素(理念、目标、布局、技术、政策)相应改变的内容和深度。4、推行适宜技术和试点示范项目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不但需要理论层面的指导,同时需要在具体实践上遴选示范案例项目为标杆、推广适宜技术作支撑。应当在遵循能推广、能复制、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下,面向实际需求,研究开发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方面的适用新技术及产品。并在全国不同的地域试点示范生态城市建设所涉及的绿色建筑、新能源使用、绿色交通、循环产业、生态环境、废弃物利用和绿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新技术、新项目,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对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实施,形成示范基地,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5、建立生态城市的公众参与制度由于建设生态城市、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必由之路,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贡献,因此,加强公共参与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国外生态城市的建设重点考虑了人的因素。无论是规划方案的制定、实际的建设推进还是后续的监督监控,都有具体的措施保证公众的广泛参与,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而目前国内公众参与主要还是政府倡导下的形式上的参与,因此,应当通过合理有效的保障措施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加强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让公众了解生态城市建设的整体情况,并通过的合理的方式反馈公众的诉求和建议,让公众参与有效融合到生态城市的各个建设阶段。6、建立生态城市建设制度保障体系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制度保障体系的建设,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从法律、政策和管理制度上等方面进行完善。生态城市应当建立一套包含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激励、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保障体系。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自然区划等因素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有关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配套政策体系。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能够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各自在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责任,让生态城市的建设落到实处,保障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结语毋庸置疑,当前的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应对和化解资源和能源危机的必要举措,也是在全球新一轮生态革命中谋求一席之地,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机遇。尽管,生态城市的发展之路还存在很多复杂的问题和困难,但责任、挑战和机遇已经使得生态城市成为未来城市转型发展的唯一方向,需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坚定不移的推动城市朝着低碳、生态、绿色的方向发展。无锡太湖新城规划效果图C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生态城市整体发展与典型案例.pdf)为本站会员(asd****5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