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 语文知识归纳.docx
-
资源ID:70470542
资源大小:19.5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 语文知识归纳.docx
2023年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 语文知识归纳 学好语文要学会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高中语文的重点学问总结 写作手法学问点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表达方式: 概括表达、详情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规律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进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方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对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经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认、挖苦、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方、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概、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留意和思索;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留意和思索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方、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精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特别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精确地说明了的状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晰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晰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高中语文的重点学问点4 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 一、比方 1.比方的特点及作用: 比方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像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方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方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方词比方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方的关键:甲和乙必需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需有相像点,否则比方不能成立。 比方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方的种类: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方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方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表达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像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博喻。连用几个比方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像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方。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怯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亮、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结果代缘由。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添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 例如:观察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需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像、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行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像,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如今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成分排比。 例如:似乎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久“国下去一样。 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净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毅,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秀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留意,启发人们进行思索。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进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添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用确定的形式表示否认。 用否认的形式表示确定。 高中语文学问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分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改变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真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分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改变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三、文言句式 1.推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推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推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推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借焦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改变,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到达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善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PREV ARTICLE表达心境迷茫的诗句8字 迷茫不知所措的短句NEXT ARTICLE语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有什么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