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doc
-
资源ID:70511616
资源大小:28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doc
山西省山西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模拟考试试卷 B B 卷含答案卷含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的是()A.洛克B.爱尔维修C.康德D.高尔顿【答案】D2、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A.记忆表象B.思维表象C.动作表象D.定向映象【答案】C3、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答案】B4、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再到后习俗水平的发展过程。A.柯尔伯格B.苛勒C.艾宾浩斯D.冯特【答案】A5、学生文化的特征包含()。A.过渡性、统一性、生成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生成性C.稳定性、正式性、互补性D.适应性、多样性、互补性【答案】B6、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答案】A7、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A.正常学生群体B.特殊学生群体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D.极个别学生【答案】A8、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班级授课制【答案】B9、认为人出生后心灵是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上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斯宾塞D.夸美纽斯【答案】A10、刘翔 110 米跨栏成绩好可能是因为他的()智力好。A.视觉空间B.自知C.运动D.逻辑数学【答案】C11、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称之为()A.手段一目的分析法B.算法C.爬山法D.逆推法【答案】C12、“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负迁移D.逆向、正迁移【答案】D13、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D.注意转移【答案】A14、下列不属于备课内容的是()A.复习B.研究教材C.了解学生D.写课时计划【答案】A15、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孟子C.论语D.中庸【答案】A16、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答案】B17、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A.时代性B.经济性C.强制性D.创新性【答案】C18、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使用的治疗方法是()A.行为疗法B.肯定性训练C.系统脱敏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答案】A19、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A.社会契约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D.普遍伦理【答案】D20、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A.美国B.欧洲C.中国D.英国【答案】B21、2012 年单项选择:“一题多解”教学方式主要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A.直觉B.发散C.动作D.集中【答案】B22、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A.指导性教学B.情景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程序教学【答案】C23、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画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调节策略C.监控策略D.计划策略【答案】A24、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A.大学B.春秋C.学记D.论语【答案】C25、爱弥儿是()的教育代表作品。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杜威【答案】B26、下列对于教育测量法的缺点,说法错误的是()A.编制测验难度大,费时费力B.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C.教育测验通常是间接测量,测量的结果往往是相对的D.灵活性差,难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答案】B27、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体现了以下哪种观点()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多因素相互论D.教育万能论【答案】A28、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答案】B29、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作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这属于()。A.自我意识B.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答案】A30、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学过程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答案】C31、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时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A.条件反射的消退B.条件反射的分化C.条件反射的泛化D.条件反射的习得【答案】C32、在中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B.谈话法C.读书指导法D.演示法和实验法【答案】B3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能力B.性格C.气质D.动机【答案】A34、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B35、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这个比喻体现了()。A.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C.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辅相成【答案】C36、晓丽在课堂上学习完 10 个英语单词后,自习课上她通过朗读、书写、编口诀等方式记住这些单词以防止遗忘的发生。此时,晓丽的记忆过程处于()阶段。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答案】B37、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答案】D38、明明在考试前一天计划自己在第二天的考试中利用一个小时来做卷子.半个小时进行检查。但是,第二天考试过程中明明发现自己离考试结束只有十分钟了还有几道题没有做完,于是他加快了做题速度。那么明明利用了哪些学习策略?()A.计划策略.监控策略B.计划策略.调节策略C.计划策略.调节策略.监控策略D.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答案】D39、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学生兴趣B.课时分配C.学年编制D.课程设置【答案】D40、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答案】B41、学记云:“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提出的教学原则是()A.犹豫原则时间原则谦逊原则团结互助原则B.犹豫原则时间原则循序原则学习观摩原则C.预防原则及时原则谦逊原则团结互助原则D.预防原则及时原则循序原则学习观摩原则【答案】D42、(2021 年上半年真题)“跳一跳,摘到桃”主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其理论依据是A.最近发展区理论B.范例教学理论C.合作教育学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答案】A43、孔子的教育著作是()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答案】B44、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生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答案】D45、学生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相关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答案】C46、20 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小班讨论和个人自学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这种教学组形式是()。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贝尔一兰卡斯特制【答案】A47、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的期望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蜕变,这种德育方法是()A.实际锻炼法B.评价法C.个人修养法D.情感陶冶法【答案】D48、王老师在讲授“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以磷化氢的“自燃现象,说明民间俗称“鬼火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学生进行了“无神论教育。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贯彻的是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C49、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答案】A50、()是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A.教育总目的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答案】D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 23 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针对这个问题,王老师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不错,但它要求任课老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那么好,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其中考试中的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上课方式。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答案】二、材料:下面是摘自一位班主任工作日志中的一段话:我们班的张华被查出偷偷吸烟,经过教育,我以为他不会再犯。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又接二连三地吸烟,而且每当我询问他,他总是信誓旦旦地说绝不再犯,这真让我火冒三丈。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把吸烟的危害说得淋漓尽致,也告诉他盲目模仿他人不可取。怎么他就不能改掉呢?经过深入地调查,我发现原来吸烟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帮派,在这个圈子里,谁要因为被老师教育而不再吸烟,其他学生就会讥笑他。出于逞能的心理,张华就阳奉阴违。明白了关键所在,我就找来了所有和他经常一起吸烟的学生,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当时吸烟时的想法,当学生们敞开心扉的时候,他们自己就意识到了原来自己的一些想法是多么幼稚。这件事也让我深深意识到原来错误也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问题:(1)分析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2)结合材料阐述如何疏导和克服学生们的逆反心理【答案】三、材料:语文老师发现班上一名学习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些困难,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老师说:“你这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只不过记忆得比较慢。我可以教你一些记忆术,来帮助记忆。”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让他背诵。通过运用老师教授的方法,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新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读。”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头。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学生用了什么学习策略?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学习策略?(6 分)(2)教师在训练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时应遵循哪些原则?(12 分)【答案】四、材料: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教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啊!”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教师:“鱼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可它们不是动物吗”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作动物。”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它是不是动物”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是动物。”问题:(1)分析论述上述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原则。(2)贯彻该原则有哪些要求【答案】五、小宝同学是班主任陈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但一到考试就经常紧张、头发懵、心跳加快,思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感。小宝同学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作为老师你应该如何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答案】六、小美很喜欢唱歌,从小就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在她还没有确定是否报考音乐学院前,她在众人面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歌声。她确定报考音乐学院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课面试过程中,由于她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结果事与愿违,但是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而且比平时更差,导致面试失利,这个结果让大家很诧异,她自己也无法接受。问题 1问答题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10 分)问题 2问答题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美在下次面试中发挥正常水平?(8 分)【答案】七、材料一张晓是来自农村的一名高三学生。父母都是老实农民,他们天天含辛茹苦地劳作,想尽最大的努力为张晓提供好一点的学习条件。张晓非常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他想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以回报父母。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张晓的成绩却急剧下滑,平时会做的题在考试中也会出错。晚上,他往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好不容易睡着了,还会半夜惊醒。材料二王宏业是一名城里的高三学生。自小家庭殷实,父母对他关爱有加,爷爷奶奶更是对他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家人对他的各种要求都尽量满足。他在学习上微小的进步也会让父母欣喜若狂,同时给予他各种物质奖励。在低年级,王宏业的学匀还较好。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对父母的各种奖励也没有了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高考临近了,但他一点也不紧张,上课时往往心猿意马。请从学习动机角度分析这两名学生在临近考试时出瑰不同状态的原因,并试述应采取的教育策略。【答案】八、材料:升国旗仪式后,少先队部下发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刘老师听到本班有位同学在嘀咕:“献爱心,献爱心,想必又要我们捐款了。”一旁的几位同学也在低声议论着。下午的班队课上,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残疾儿童的纪录片,并围绕“有何感想”和“我们能做什么”进行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A 同学说:“我们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我去帮过他,但是我要上学做作业,只能偶尔帮帮他。”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我们可以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更多地帮助他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捐物捐款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才是关键!”“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送贺卡。”刘老师总结时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德育规律。【答案】九、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在初中的入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对小明的打击很大。从此,小明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问题:(1)小明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2)造成小明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答案】一十、某老师在赠汪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了一场“表演”。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谁想表演李白和汪伦离别时的情况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并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模仿古人的模样,用手捋胡子,边念赠汪伦的诗。这种新奇的表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津津乐道地看着。后来又有一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想起了唱古时候离别时候的歌,可是又都不知道怎么唱。这时老师提醒道,我们可以唱自己知道的歌。歌曲便在教室上空飞扬。问题 1问答题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