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附答案.doc
-
资源ID:70513265
资源大小:30.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附答案.doc
广东省广东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附答案能力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美术创作原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提出的。A.王洽B.张璪C.王维D.张彦远【答案】B2、属于复色的是()。A.红色B.绿色C.褐色D.黄色【答案】C3、在镂刻纸版画一课的教学中,下列教学重点的设计较为恰当的是()。A.学会鉴赏纸版画作品B.学习我国版画的发展历史C.掌握镂刻纸版画的技法及制作过程D.体验版画制作的工具材料【答案】C4、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将美术学习的创作活动具体分为()。A.“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B.“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C.“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D.“欣赏?评述”和“设计?应用”【答案】C5、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需要加强的是()。A.课程的专业性和技能性B.课程的综合性和探究性C.课程的专业性和多样性D.课程的典型性和逻辑性【答案】B6、某地以汉画像石闻名。因此,当地教育部在该地区普通高中推广汉画像石专题系列美术课程。该课程属于A.职业课程B.校本课程C.地方课程D.国家课程【答案】C7、在追寻文明的足迹这堂课中,李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并组成绘画、雕塑、建筑三个不同的研究小组。这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中对学生()的激发。A.兴趣B.个性C.创新D.自主探究【答案】A8、下列选项中,较为适合学生篆刻技能的学习教学方法是()。A.讲授B.讨论C.展示D.演示【答案】D9、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除了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对()的改革。A.教学途径和教学目标B.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C.教材材料和教学手段D.教学材料和教学目标【答案】B10、19 世纪英国蜮家()的风景画,是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典范,代表作有斯特拉福特磨坊德汉山谷:黎明和干草车等。A.康斯太勃尔B.威尔逊C.格尔丁D.特纳【答案】A11、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评价,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什么功能?()A.诊断鉴定功能B.导向规范功能C.激励促进功能D.反馈功能【答案】C12、下列选项中,对格尔尼卡表述不正确的是()。A.所描绘的轰炸事件发生在德国B.作者为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C.结合了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D.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的壁画【答案】A13、下列选项中,对美术技法教学示范不恰当的要求是()。A.应当示范与讲解相结合B.应体现程序性C.应限制在 20 分钟内D.应考虑学习材料的限制【答案】C14、()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于一体,十六国至明清历代都有建造,是中国佛教美术的宝库。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C.莫高窟D.麦积山石窟【答案】C15、魏老师在上走进抽象艺术一课时,播放了一首贝多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表达的抽象性。这种教学安排主要的作用是()。A.用音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艺术B.用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C.用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D.用音乐提高美术课的愉悦性【答案】A16、雅典学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的作品。A.达芬奇B.米开朗基罗C.拉斐尔D.提香【答案】C17、委拉斯凯兹是 17 世纪西班牙()流派的代表人物。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立体主义D.超现实主义【答案】A18、美术课程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也要重视()。A.实践能力的培养B.绘画潜能的培养C.合作能力的培养D.理论知识的培养【答案】A19、下列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表述正确的是()。A.按照理想中认为应该如此的样子来描绘生活B.利用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生活本来的面目C.追求现象的真实,要求典型化D.要求美术创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强调复古【答案】A20、运用的是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演绎、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进行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是()。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答案】D21、油画作品农民的舞蹈的作者是()。A.凡 高B.老彼得 勃鲁盖尔C.博斯D.米勒【答案】B22、王老师在讲述高中美术青铜器一课时,带领学生“走出去”,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亲临现场感受莲鹤方壶的艺术魅力,陶冶审美情操,理解美术文化。王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的()。A.各校之间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模块的师资需求,互通有无,共享美术教师资源B.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C.完善美术教学的基本材料和设置D.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答案】B23、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基本理念,冯老师在走进抽象艺术一课中,播放抽象主义的乐曲和视频,这种方式是为了()。A.放松身心感受音乐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维护课堂秩序D.发现音乐魅力【答案】B24、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与流派,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认识艺术门类与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能进行简单的评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属于“欣赏评述”模块在第()学段的学习。A.一B.二C.三D.四【答案】D25、普通高中课程美术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B.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C.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D.激励学生改正不好的缺点【答案】B26、宋老师在美术课程中将本地的画葫芦技艺带入了课程,课程演示了如何选取葫芦,以及具体操作,请学生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进行艺术创作,最后请当地民间艺人进行评价指导。这种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A.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B.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C.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美术教材的多元化的体现【答案】C27、下列选项中,设计师与其建筑作品搭配正确的是A.赖特流水别墅B.贝聿铭朗香教堂C.柯布西耶悉尼歌剧院D.伍重蓬皮杜艺术中心【答案】A28、以作品有“黑、密、厚、重,然虚实有致”,被誉为“千古以来第一用墨大师”的艺术家是指()。A.黄宾虹B.张大千C.潘天寿D.董希文【答案】A29、“结构、投影、高光、空间、三大面、五大调”是()的术语。A.招贴画B.素描C.中国画D.版画【答案】B30、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是在()。A.唐宋B.秦汉C.元D.明清【答案】B31、对石膏几何体写生一课教学目标“提升道德情操,弘扬真善美”的评价比较贴切的是():A.合适,注重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B.合适。体现了美术的育人特质C.不合适,过于强调情感目标D.不合适,目标表述针对性不强【答案】D32、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体现了美术课程的()。A.视觉性B.实践性C.人文性D.愉悦性【答案】C33、活动雕塑是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创始人是()。A.约瑟夫帕克斯顿B.维克多瓦萨雷丽C.史密森D.安德利亚【答案】B34、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规定检查重金属限量的药材是A.地龙B.蜂蜜C.牛黄D.鸡内金E.蛤蚧【答案】A35、下面有关平行透视的描述正确的是()A.同样高度的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感觉近低远高B.不同高度的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感觉近低远高C.同样高度的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感觉近高远低D.不同高度的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感觉近高远低【答案】C36、斗拱中国传统建筑瑰宝课“学业质量”分为三个水平(如下所示):A.B.C.D.【答案】B3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下肢骨骼。A.胫骨B.股骨C.尾骨D.腓骨【答案】C38、()是当今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A.培养兴趣B.读书训练C.课外活动D.科学研究【答案】A39、下列选项中,关于教学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教学方法是教师对教学认识与实践经验总结的产物B.教学方法对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的作用C.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定D.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一种教学方法【答案】D40、文具设计一课,展示实物并利用教具呈现设计过程所用的教法是()A.演示B.示范C.实验D.讨论【答案】A41、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促进和强化是评价的()。A.导向功能B.教学功能C.激励功能D.调控功能【答案】C4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元四家”的画家是()。A.黄公望B.赵孟頫C.吴镇D.倪瓒【答案】B43、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是()。A.新课、导入、作业B.设计、导入、运用C.备课、新课、练习D.设计、实施、评价【答案】D44、戈雅的版画战争的灾难创作于()。A.18 世纪中期B.18 世纪末C.19 世纪初D.19 世纪中期【答案】C45、在艺术传播活动中,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称为()。A.传播媒介B.传播主体C.传播效果D.传播活动【答案】A46、在前一笔墨色不太干时,趁势再补充上另一笔,使其融合渗化,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产生鲜活生动、和谐滋润的效果。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画中是()。A.积墨法B.宿墨法C.破墨法D.焦墨法【答案】C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是说要注重()。A.工具材料资源的开发利用B.校内资源的开发利用C.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D.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答案】A4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教育一般目的的是()。A.智育目的B.体育目的C.美育目的D.德育目的【答案】B49、某教师将七年级鸟语花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能够使用毛笔、水、墨等工具材料表现出墨色层次。”此教学目标所属维度是()。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认知与体验【答案】A50、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的“基本理念”,“倡导探究式美术学习”的前置条件是()。A.合理进行美术分组B.进行美术“双基”教学C.创设问题情境D.提供教学资源【答案】C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穿着美观得体的服装既是自我形象的展示,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穿着美观得体的服装既是自我形象的展示,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学会服装搭配的方法,不但可以对服装进行各种恰当组合,穿出个性和风格,还可以利用服装来扬长避短,弥补自身形体上的不足,进一步烘托出着装人的气质和美感。请按所提供的教材片段服装设计一一色彩搭配,设计 1 课时的教学简案。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答案】本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分析题本要求可知,该教案要求规范、完整;恰当制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合理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至少三个提问;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因此,在教案的撰写中要牢牢把握住这五点要求。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二、赵老师虽然美术基本功不是很强,但是教学热情很高,整节课上,他不遗余力地进行大量示范,让学生模仿他的作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学生仍然画不好,教学效果不理想。请分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答案】分析题干可知,赵老师在授课上有两大问题。第一,他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却一味让学生临摹他的作品。第二,在课堂上希望通过模仿教师的作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固此题可以从这两方面作答,并提出改进意见。三、案例:郝老师在上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国民间美术时,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欣赏、评述作品,并提出评价要求:()评价方式:以小组形式自评为主,互评为辅,教师点评;()评价内容:组员是否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完成作业;学生是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问题:对郝老师“评价要求”的优、缺点进行评析(1分),并提出改进建议(分)。【答案】分析题干可知,需要对两个问题分别进行回答。第一个问题考察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评价要求的评价,需要从优、缺点两个方面进行回答。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是递进关系,主要针对第一个问题来提出建议。四、杨老师在初一年级的第一堂美术课上,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懒洋洋”,学生们都很惊叹。老师边画边说:我姓杨,不是动画里的懒洋洋,虽然我也想去过那种懒洋洋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学生们笑了.杨老师继续说:“我喜欢美术,喜欢画画”,由此开始了一节课的教学。问题:请分析杨老师与初一新生初次见面方式的优点,并说明理由。【答案】案例中杨老师与初一新生初次见面的优点很多。美术教学是指以美术课程内容为中介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优秀美术教师应具备:必须具有丰富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巧;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懂得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能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其他艺术学科基础知识;必须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必须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必须积极参与教研、教改,美术研究与理论写作;必须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案例中的杨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直懒洋洋,同学都很惊叹,显示了杨老师的扎实的专业技巧的同时,也展示了她的人格魅力。案例中的杨老师说:我喜欢美术,喜欢画画,示了她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同时也能带动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五、案例:朱老师上创意产品一椅子这一单元课时做了下列安排:(1)同学先提交一份草稿和说明,草稿通过后再进行制作。朱老师将所有同学的创意说明、草稿与最后的制成品都收集起来。(2)课程结束后,朱老师在学校的展览馆做了汇报展览,将创意草稿和说明一并进行展示,反映出了同学们创作的全过程,效果非常好。期间,他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参观,并让他们与同学们一起投票选出了五件“最受欢迎的作品”。(3)在评价环节,朱老师按照百分制进行了评分,同时给每件作品附上了评语,鉴于美术课代表在展览策划中优秀的表现,朱老师给了他高分。问题:你认为该课程运用了哪些评价方式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答案】(1)成长记录评定法。在案例中同学先提交一份草稿和说明,最后把所有草稿说明及成品都收集起来,这种评价方法是成长记录评定法(2)定量评价。朱老师按照百分制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分,体现了定量评价的方法。(3)多主体评价。邀请教师和学生一起投票选最受欢迎的作品,体现了多主体评价的方式。(4)表现性评价。在展览时将创意草稿和说明一并进行展示,反映创作的全过程,并且因为课代表在展览中的优秀表现,给了高分,这些都说明朱老师注重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六、以人物素描为教学题目设计 1 课时教学简案。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设计三个课堂提问。(4)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答案】本题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首先分析题干内容,课程内容是人物素描,确定教学设计围绕的重点知识,活动建议是开展体验活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其次分析要求,要求课时完整,恰当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合理设计教学,以及要出现三个提问,环节上要有设计说明。考生要按要求、分步骤设计教学。七、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教学教案。要求:(1)做到文本格式规范,具备基本要素。(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三个课堂提问。【答案】本题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首先分析题干内容,课程内容是米罗游戏,确定教学设计围绕的重点知识,活动建议是开展体验活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其次分析要求,要求课时完整,恰当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合理设计教学,以及要出现三个提问,环节上要有设计说明。考生要按要求、分步骤设计教学。八、例:朱老师在美术教学的评价中,经常用如下方法:(1)对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甲等级到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2)要求学生把本学期每一次作业建档保存。(3)期末平时的评价记录和作业档案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期末美术成绩。问:朱老师的评价方案合适吗?(4 分)请说明理由(16 分)【答案】答:我认为朱老师的评价方式合适,原因如下。(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版)中评价建议提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朱老师对学生作业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体现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版)中评价建议提出: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朱老师要求学生对本学期的每-次作业建档保存,既是采用美术学习档案袋的形式收集学生整个学期的美术作业,符合质性评价的要求。(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版)中评价建议提出: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朱老师以平时的评价记录和作业档案相结合的形式评定学生的期末成绩,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综上所述,朱老师的课程中,能够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进行评价,是一个好的课堂评价案例。九、案例:葛老师在上鉴赏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时,展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凡高的星月夜,并提问这两件作品有哪些异同?为什么?接下来葛老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之后每个人写出自己的鉴赏报告,但是学生仅凭自己的兴趣写了喜欢或不喜欢某作品,并没有达到美术鉴赏学习的要求。问题:分析此课的优缺点,并针对缺点提出改进建议。【答案】分析题干可知,本题主要考察对美术鉴赏模块的课程设计的理解,需要考生评价该课的优点和缺点。固此题目分优点和缺点两方面作答,同时缺点还需要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一十、案例:上课了,学生们每六个人围成一组,每一组的桌上都放着一盆盆的植物,学生们对着植物写生。不一会儿学生都画好了。教师把学生的作业贴在黑板上,接着老师用多媒体把许多植物放大,植物叶子上细微的叶脉都清晰可见。于是老师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看到了叶子上细细的叶脉,也有的说见到了植物叶上白白的绒毛和尖尖的刺。然后老师再把植物的局部放得很大很大,再让学生观察植物局部的不同纹理。并要求学生拿着放大镜取眼前植物的局部,再画一张画。老师把学生的第二次作业同样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比较。(明显后一次作业由于观察得更细致而显得更精致)。最后老师发小卡片来奖励画得好的同学。问题:本教学片段中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答案】教师的做法是合理的,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正确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通过案例能够理解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的“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获得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师生共同体验、共同创造、共同表现、共同分享美术之美的过程中领会美术术语的含义。准确运用美术术语的含义,准确运用美术语言,梳理健康的艺术观念,从而提高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