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与答案.doc
江西省江西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与答案与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下列不属于风疹症状的为()A.病初可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B.发烧当日或次日出现皮疹C.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D.起病突然、高烧可达 40【答案】D2、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有明显的性别意识。A.2 岁B.3 岁C.4 岁D.5 岁【答案】B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建立购进、分发、供应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几年备查A.1 年B.2 年C.3 年D.5 年【答案】B4、幼儿一般从()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A.3 个月B.4 个月C.5 个月D.6 个月【答案】A5、幼儿教育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是()A.独立自主性原则B.发展适宜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D.综合性原则【答案】C6、婴幼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A.握住手里的东西B.玩弄手指C.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D.无意触摸到东西【答案】C7、一般情况下,哪个年龄段的幼儿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关系的相对复杂的句子()A.托班B.小班C.中班D.大班【答案】D8、婴幼儿由于维生素 D 或钙缺乏容易引起()。A.佝偻病B.肥胖症C.甲状腺肿大D.贫血【答案】A9、某幼儿没有按照既定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却影响了其他幼儿继续表演。教师见状,要求该幼儿一定要按照情节表演下去,这种现象是教师()幼儿的表现。A.不信任B.不重视C.不关心D.不尊重【答案】D10、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动作发展遵循()A.头尾原则、近远原则B.头尾原则、远近原则C.上下原则、远近原则D.上下原则、近远原则【答案】A11、家长或教师矫治儿童焦虑症、恐惧症时可采用的方法是()。A.系统脱敏法B.阳性强化法C.负强化法D.消退法【答案】A12、下列不是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著作的是()。A.蒙台梭利教育方法B.童年的秘密C.有吸收力的心智D.母亲与儿歌【答案】D13、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产生的自然物质基础是()。A.遗传差异B.教育差异C.环境差异D.物质差异【答案】A14、()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 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A.1995 年B.1996 年C.1997 年D.1998 年【答案】B15、3 岁的妞妞游戏时常常不顾及别人,只能自己单独玩。这是因为()。A.她游戏过于投入B.她的注意分配能力差C.她喜欢自己一个人玩D.教师指导不当【答案】B16、在商场 4-5 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 2-3 岁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4-5 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B.4-5 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C.4-5 岁幼儿能够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D.4-5 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答案】B17、在幼儿园中,游戏被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而加以运用。这就是()A.游戏教育化B.教育活动游戏化C.教学游戏化D.游戏活动教育化【答案】B18、世界上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产生于()。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答案】B19、对杜威“教育即生长”的正确理解是()A.教育以儿童的本能和能力为依据B.儿童的生长以教育目标为依据C.教育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基础D.教育应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答案】A20、正确的鼻出血处理措施是()A.让幼儿仰头十分钟B.立即去医院处理C.用湿毛巾冷敷患儿前额、鼻部D.止血后立刻游戏【答案】C21、所谓()是现实允许的教育条件下幼儿德、智、体各方面尽可能的发展,但并不要求各方面发展到相同程度,即允许有差异。A.全面发展B.差异发展C.共同发展D.个洼发展【答案】A22、()是我国学前教育所特有的一条原则。A.独立自主性原则B.发展适宜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D.综合性原则【答案】C23、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D24、皮亚杰所划分的游戏类型是()A.机能游戏、建筑游戏、扮演游戏和规则游戏B.模仿游戏、探索游戏、尝试游戏和造型游戏C.机能性游戏、想象性游戏、接受性游戏和制作性游戏D.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答案】D25、在国家的财政收入有了稳步的提高的基础上,应该对幼儿教育这个公益性的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在我国,幼儿教育纳入()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可能性。A.初等教育B.义务教育C.基础教育D.学校教育【答案】B26、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A.成就水平的测验B.能力形成的测验C.结构的测验D.智力发展的测验【答案】A27、小青正在画“花朵”,听到妈妈说:“这像花朵吗”她立刻说画的是太阳。这一现象表明小青()A.想象夸张且与现实混淆B.想象零散无系统C.想象主题不稳定D.想象受兴趣的影响【答案】C28、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A.1 岁以前B.1.53 岁C.34.5 岁D.4.56 岁【答案】B29、幼儿常常“好心办坏事”,如:将米洗好了放在锅里,却没有放水。这是幼儿思维的()所致。A.固定性B.片面性C.近视性D.经验性【答案】B30、最初几天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为()。A.原始的情绪反应B.基本的情绪反应C.混合的情绪反应D.高级的情绪反应【答案】A31、陈鹤琴提出的“五指活动”指的是()。A.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B.儿童语言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美术活动、儿童音乐活动C.儿童常识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D.儿童体育活动、儿童语言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答案】A32、幼儿德育目标的人手点是()。A.思维B.想象C.任务D.情感【答案】D33、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都可说是()。A.教育B.幼儿教育C.广义的幼儿教育D.狭义的幼儿教育【答案】C34、具有代谢解毒功能的系统是()。A.生殖系统B.运动系统C.呼吸系统D.循环系统【答案】D35、幼儿语言领域教育的基本方法不包括()A.示范法B.观察法C.游戏法D.视听结合法【答案】B36、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是()。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幼儿期D.学龄初期【答案】C37、“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的体现。A.游戏化方法B.生活化方法C.移情法D.直接法【答案】A38、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由于()。A.习惯化的发生B.记忆广度的扩大C.记忆准确性的增加D.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答案】D39、儿童分别扮演白蝴蝶、红蝴蝶、黄蝴蝶,一起进行“三只蝴蝶”的游戏。该游戏属于()。A.智力游戏B.体育游戏C.角色游戏D.表演游戏【答案】D40、正确的鼻出血处理措施是()A.让幼儿仰头十分钟B.立即去医院处理C.用湿毛巾冷敷患儿前额、鼻部D.止血后立刻游戏【答案】C41、下列有关幼小衔接的说法,正确的是()。A.幼儿入学适应困难,是因为幼儿园教育过于游戏化B.幼小衔接完全是幼儿园的责任C.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在大班,小中班也应该开展D.幼小衔接主要是教幼儿拼音、认字等内容【答案】C42、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 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A.信任感B.主动性C.自主性D.自我同一性【答案】C43、现代幼儿教育中,教育者主要以“广、博、浅”为准则,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体现了()特点。A.综合性B.发展性C.启蒙性D.活动性【答案】C44、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名词“我”【答案】D45、幼儿教师是幼儿“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这说明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的特点。A.纯真美好B.教育效果长期性C.精神生产D.多重角色【答案】D46、一名幼儿对小朋友说:“我爸爸可高了,有三层楼那么高。”这是因为该幼儿()。A.喜欢撒谎B.认知存在障碍C.思维相对性差,片面性大,在想象中过分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D.记忆与想象相混淆,把自己的想象当作真实的事情描述出来了【答案】C47、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核心是()A.动机B.练习C.强化D.及时反馈【答案】C48、不属于引起食物中毒原因的是()A.食品被污染B.动植物组织本身含有毒物质C.有毒化学物质被加入食品之中D.食用致敏食物【答案】D49、人的教育是教育家()的著作。A.夸美纽斯B.福禄贝尔C.杜威D.蒙台梭利【答案】B50、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A.确保幼儿安全B.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C.促进幼儿智力发展D.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答案】D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材料:幼儿园只有一架秋千,幼儿都很喜欢玩。大二班在户外活动时,胆小的诺诺走到正在荡秋千的小莉面前,请小莉把秋千让给他玩。小莉没理会他。诺诺就跑过来向老师求助:“老师,小莉不让我荡秋千”对此,不同的教师可能会采取下面不同的回应方式:教师 A 牵着诺诺的手走到小莉面前,说:“你们的事情我知道了,我现在想看小莉是不是个懂得谦让的孩子。小莉你已经玩了一会儿了,现在能不能让诺诺玩一会儿呢?”小莉听了后,把秋千让给了诺诺。教师 B 问诺诺:“你对小莉怎么说的呢?”诺诺说:“我说我想玩一会儿。”教师 B 想到诺诺平时说话总是低声细气的,就说:“是不是你说话声音太小了,她没有听清楚呢?现在去试试大声地对她说我真的想荡秋千,我已经等了很久了!如果这样说她还没让你玩,你就回来,我们再想别的方法。”问题:请分析上述两位教师回应方式的利弊,并说明理由。【答案】材料中 A、B 两位教师的做法不同,各有利弊。(1)A 教师发现儿童发生矛盾后,便立即帮助解决,并且是以讲道理这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对小莉进行教育,给诺诺示范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A 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干扰了儿童的游戏进程,其对小莉的语言带有一些说教、命令的成分。而对诺诺来说,他可能会产生依赖老师的心理。(2)B 教师主动帮助诺诺分析原因,并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自己独自去解决。这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儿童以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便能够轻松地处理好同伴交往中的矛盾。然而,B 教师所教的方法比较笼统,缺乏对问题解决后期的关注。二、请根据下面的素材,设计一个中班科学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周一早上的早操活动后,中一班的幼儿被灌木丛里的什么东西吸引住了,很多小朋友都睁大眼睛盯着灌木丛看,老师走近一看,原来灌木丛里有很多蜗牛,因为最近刚下过雨,蜗牛都出来了。有个幼儿大喊一声“蜗牛”,“在哪在哪我来看看。”很多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去看,有一个胆大的幼儿直接抓住了一只蜗牛,其他小朋友迅速围了过去,一起讨论着,想摸又不敢摸。【答案】中班科学活动:小蜗牛大秘密一、活动目标 1乐于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2知道蜗牛的主要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二、活动准备蜗牛若干只,透明塑料箱若干,蜗牛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PPT。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请来了你们特别喜欢的小动物,你们来猜一猜它是谁吧教师出谜语“说他是头牛,无法拉车走,说他力气小。却能背屋跑”。2活动发展(1)幼儿分成小组观察蜗牛的身体特征,一组一只用透明塑料箱装的蜗牛,便于幼儿观察。(2)幼儿先自由观察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3)教师引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蜗牛的身上有什么三、材料小班入园第二周,王老师发现小雅在餐点与运动后,仍会哭着要妈妈。老师抱她,感觉她身体绷得紧,问她要不要去小便,她摇头。老师又问:要不要去大便她点头。老师牵她到卫生间,她只拉了一点就离开了。过一会儿,她又哭了。老师给她新玩具和她一起玩游戏,但她的情绪还是不好。离园时,老师与她妈妈约谈,了解到小雅在幼儿园拉不出大便。第二天早操后,小雅又哭了,老师蹲下轻声问:小雅是想上厕所了吗?她点头。老师带她去上厕所,她又只拉一点就站起。老师陪你多蹲一会儿,把大便都拉出来,好吗?小雅又蹲下,但频频回头。这时,自动冲厕水箱的水晔的一声冲水,小雅哇哇大哭,扑到老师身上。老师紧紧地抱住她,轻柔地说:老师抱着你,好吗?老师将水箱龙头关小,把小雅报到离冲水远一点的位置蹲下,小雅顺利拉完大便。连续一段时间,老师们轮流陪小雅上厕所,并知道她观察、了解水箱装满水会自动冲水情节厕所。小雅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厕所,笑容回到了脸上。问题:请分析上述材料中教师的适宜行为。(20 分)【答案】【答案要点】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材料中教师的行为贯彻了纲要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和幼儿交往,及时关注到幼儿的特殊需要。材料中,以观察为依据,当发现小雅的异常行为时?老师亲切的与她沟通,帮助她舒缓情绪,从而发现了小雅要大便的需求。在小雅大便后,教师仍持续关注其行为和情感的反应,体现了教师对幼的关爱。(2)重视家庭的作用,与家庭密切配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材料中,王老师在离园时,主动与小雅的妈妈约谈,将小雅在园的表现明确告知,从而得知了小雅存在的困难。体现出王老师主动沟通,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3)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加以疏导。材料中小雅对自动冲厕水箱的冲水声产生了恐惧了情绪,老师在觉察到这种情绪后,用轻柔的语气与小雅交流的同时,将其抱到远离冲水箱的位置蹲下,缓解了小雅的恐惧情绪 t 之后的一段时间,轮流陪伴小雅上厕所,并帮助其了解水箱的冲水原理,最终帮助小雅适应了幼儿园的厕所。这体现出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幼儿细致入微的照顾。总体而言,材料中的老师能及时关注幼儿的需要,并为其创设安全、愉快、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感到了温暖与包容,进一步促进了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四、材料:佳佳今年 4 岁,是个非常听话的小女孩。可是有一天吃午饭时,由于心爱的小狗不见了,佳佳哭了很久。起初妈妈还耐心地劝她,可后来妈妈有些不耐烦了,就说:“你再哭,小狗就永远也不回来了!”佳佳一听,越哭越凶,使平时一向认为佳佳是个乖女孩的妈妈觉得无法理解了。问题 1简答题问题:请根据这一案例分析幼儿理解的特点。【答案】【答案要点】1.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较低,所以主要靠直接理解。随着言语的发展,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加,加之以正确的教育,幼儿的理解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2.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材料中小女孩佳佳,她对于她的小狗再也回不来了感到非常难过,这体现了幼儿的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而不是从客观的问题出发。五、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答案】【知识点】幼儿想象的发展。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幼儿混淆想象与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他在说谎。这和幼儿感知分化发展不足有关。感知的分化不足,幼儿往往意识不到事物的异同,察觉不到事物的差别。另一方面。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是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相混淆。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中、大班幼儿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已经减少。六、材料: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做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问题 1简答题问题: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答案】(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儿童自发的行为,即儿童从事游戏活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而非外在命令强迫。自主性是游戏的最本质属性的表现。案例中表演游戏老师没有遵从儿童的自主意愿,强迫儿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表演,无疑违背了儿童的自主性,因而也违背了游戏活动的本质。(2)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适应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会给儿童感到满足和愉快。在游戏中,儿童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而案例中的表演活动,老师不断为儿童设定目标,纠正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错误”,压抑了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儿童感到有压力,因而无法获得游戏过程中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该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七、材料:开学不久,小班王老师就发现:李虎小朋友经常说脏话。虽然老师多次批评,但他还是经常说,甚至影响其他孩子也说脏话。问题:(1)请分析李虎及其他幼儿说脏话的可能原因。(2)王老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干预措施?【答案】(1)李虎说脏话的原因:家庭的影响。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对于孩予的影响。李虎说脏话的原因可能来源于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以及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良的榜样作用。社会媒体的影响。幼儿的不良行为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对于电视媒体中的学习。认知水平的限制。幼儿年龄小,还不能理解“说脏话”是一种不良行为。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与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态度。当幼小的孩子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产生害帕、焦慮、退缩的情绪反应,有的老师可熊没有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可能伤害了幼儿。其他勃儿说脏话的原因:主要原因来源于小班幼儿爱模仿。小班幼儿最突出的年龄特点就是爱模仿,班级其他幼儿说脏话是对李虎行为的模彷。(2)王老师可以采用如下做法进行干预:对于李虎说脏话的行为,王老师应先冷静对待,可先询问李虎是为什么要说脏话,他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教师引导李虎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可以展开“我是文明小标兵”的教学活动,帮助李虎知道文明礼貌用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可让李虎当小小值日生,监督班级其他幼儿不说脏话,从而养成良好的礼貌用语习惯。正面引导班级劬儿,运用故事和游戏解释说明礼貌用语。教师要悉心引导幼儿,教会幼儿表达气愤、激动情绪和处理矛盾的文明用语和方法,例女“你不讲道理,我浪不高兴”等。由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教师和家长可选取一些能起到教育作用的故事,和幼儿一起看看故事中人物是怎么样说话的,利用榜样的力量使幼儿产生说脏话不好的心灵体验,还可以通过亲自游戏来强化这种感情,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师重身教、勤言教,营造良好的环境,不说脏话。同时,和家长沟通,做好家园共育,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帮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八、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幼儿园的科学区中,摆放了不倒翁玩具,教师发现孩子们对不倒翁很感兴趣。进入大班,幼儿已经不再满足于对玩具的表面特征进行简单的感知,他们开始探索事物的奥秘,逐步走入科学的大门。【答案】大班科学活动:制作不倒翁一、活动目标 1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探索兴趣。2了解不倒翁的原理。3提高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不倒翁的原理。2活动难点:自己动手制作不倒翁。三、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玩具摆放在活动室的四周(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小石头。3健康歌音乐。四、活动过程 1悬念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老师扮“魔法师”到“神秘的玩具城”,引导幼儿探索活动材料。九、李老师设计了一个“三只蝴蝶”的游戏活动。她选了三位幼儿扮演蝴蝶,又选了若干幼儿扮演花朵。结果,幼儿兴趣不高,表现被动,还没等游戏结束,一个幼儿问老师:“老师,游戏完了吗?我们可以自己玩了吧?”问题:对于这种现象,请从幼儿游戏特征和游戏指导的角度进行论述。【答案】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学前儿童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学前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儿童游戏具有以下特征: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游戏是具体的活动。题目中的游戏是李老师设计的,不是幼儿自己发起的,并且在过程中“幼儿兴趣不高,表现被动”,表明游戏可能不符合幼儿游戏的特征,说明李老师没有考虑到幼儿游戏的需要,因此效果不好。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应当把握以下策略或基本要求:(1)指导以观察为依据。只有通过观察,了解儿童对当前活动的兴趣,已有的经验或问题,才能准确地做出是否介入以及如何指导的判断。(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教师进行指导的时候可以以自身为媒介、以材料为媒介或者以儿童伙伴为媒介。(3)确定指导的时机。指导游戏时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在幼儿游戏遇到困难或是无法推进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指导,不要生硬地打断幼儿的游戏。(4)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应将重点与一般、个别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结合起来,针对具体情境去灵活把握。(5)把握好互动的节奏。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验儿童可能的兴趣与需要,给儿童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提供条件,鼓励、支持儿童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一十、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教师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教幼儿背诵一首歌谣,有时孩子仍不能完全记住。但他们在电视力看到关于儿童食品的广告,只需一两次就对广告词熟记于心。问题 1简答题根据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案例加以分析。【答案】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幼儿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发展的特点。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幼儿对广告词是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体形象生动,广告主体都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幼儿的记忆效果好。相反,教师要求背诵的是有意记忆,其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理解程度和是否有较强的积极性,因此效果往往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