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
-
资源ID:70535771
资源大小:41.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
河北省河北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检测试卷能力题库检测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下列表述不属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A.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B.宏观特征与物质性质C.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D.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答案】B2、科学方法是理解、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A.科学思想方法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答案】A3、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化学家是()。A.门捷列夫B.拉瓦锡C.道尔顿D.阿伏加德罗【答案】A4、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答案】A5、下列分子中,不属于 SP3 不等性杂化的分子是()。A.CH4B.NH3C.BF3D.CO2【答案】D6、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可能有:A.B.C.D.【答案】D7、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的是()。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C.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答案】C8、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答案】A9、下列是某同学对一些化学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正确的是()。A.石绵网B.锥型瓶C.三脚架D.坩锅钳【答案】C10、教师在讲授“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而可用于灭火”这一内容时根据的思想是()。A.物质性质决定用途B.定性与定量的关系C.一般与特殊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答案】A11、下列有关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不正确的是()。A.化学教科书应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B.化学教科书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C.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重点知识的练习题目D.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答案】C12、气体 X 只可能含有 NH3、Cl2、HBr、CO2 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知 x 通入硝酸银溶液时产生淡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若将 x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气体 x 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溴化氢、二氧化碳B.一定不含二氧化碳C.一定不含氨气、氯气D.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和氯气【答案】C13、进入 20 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答案】D14、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答案】A15、CO 分子的偶极矩较小,几乎为零,是因为()。A.碳和氧的电负性差值小B.碳原子存在孤对电子C.氧原子是配健电子对接受体D.氧原子既吸引键电子对、又是配健电子对的给予体,使氧原子略带正电荷【答案】D1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乙酸和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C.油脂和纤维素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D.甲烷、苯、乙醇、乙酸和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答案】D17、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浸在淡水中的钢管,主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B.若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钢管应当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钢管若需保护,一可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外加电流保护钢管时,电子从负极经过溶液流向正极【答案】C18、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A.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B.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C.学生通过氧气的个别反应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D.通过氧气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思想【答案】A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答案】B20、下面关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描述所用词语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A.知道、认识、理解、应用B.认识、知道、理解、应用C.识别、分类、区分、评价D.区分、识别、分类、评价【答案】A21、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控制教学节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有()。A.B.C.D.【答案】D22、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A.可行性原则B.简约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答案】C23、提问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事情,课堂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不属于化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的是()。A.基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置问题B.设置开放性问题C.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D.针对优秀学生设置问题【答案】D24、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6。X 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 与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 与 W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与 Y 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B.离子半径:r(Y)r(W)r(Z)C.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Y 强D.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答案】A25、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B.化学方程式C.结构式D.铝的化学性质【答案】D26、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 Cu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CuCl2 的生成C.将 CuCl2 的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并蒸干,得到无水 CuCl2 固体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人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答案】D27、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方法是()。A.过滤B.萃取C.分液D.蒸馏【答案】D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CO2C.地壳中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D.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 1%【答案】B29、学习化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相等”有关的规律,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在稀释时溶质不发生化学变化)B.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C.微粒中的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一定相等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相等【答案】A30、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答案】A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葡萄糖能水解成 2 mol CH3CH2OH 和 2 mol CO2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的硫酸钠、硫酸铜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l mol 油脂完全水解生成 l mol 甘油和 3 mol 高级脂肪酸D.欲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答案】C32、小明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方案,其中方案不合理的是A.见表格选项 AB.见表格选项 BC.见表格选项 CD.见表格选项 D【答案】B33、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A.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B.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C.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D.改变化学课程的结构【答案】A34、()溶质均匀扩散于溶剂中的现象。溶液透明,无固体,不沉淀。A.溶解B.溶质C.溶化D.结晶【答案】A35、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心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小丽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小丽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答案】D36、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答案】B37、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实验法C.行动研究法D.文献检索法【答案】B38、教师根据“铜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铁也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得出结论“铁也可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属于()。A.归纳B.演绎C.类比D.分类【答案】C39、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答案】B40、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 1B.化学 2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答案】B41、某教师在进行“常见的酸”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盐酸、硫酸、硝酸、醋酸的性质,然后总结出了酸的通性。该教师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实验法D.探究法【答案】A42、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等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成强电解质、弱电解质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答案】D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放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自发进行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答案】C44、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A.注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B.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重视双基,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中心【答案】D45、已知在 25,101 kPa 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 4840 kJA.C8H18(1)+12.5O2(g)=8CO2(g)+9H2O(g)H=-48.40 kJmol-1B.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7.6 kJmol-1C.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7.6 kJmol-1D.C8H18(1)+12.5O2(g)=8CO2(g)+9H2O(1)H=-48.40 kJmol-1【答案】B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C.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增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减少或不变的反应D.提高温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答案】D47、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A.知道 DH 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D.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答案】B48、为了制备干燥、纯净的 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依次装入()。A.饱和 NaHCO3 溶液、碱石灰B.饱和 NaHCO3 溶液、浓硫酸C.浓硫酸、饱和 NaHCO3 溶液D.饱和 Na2CO3 溶液、稀硫酸【答案】B49、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丁的原子核外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乙、丙、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丙的单质可用于冶炼金属B.甲与丁形成的分子中有非极性分子C.简单离子半径:丁乙丙D.甲与乙形成的化合物均有氧化性【答案】D50、化学课程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哪类课程()。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活动型课程【答案】A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某化学教师上了一堂研究课“盐类的水解”,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问题:(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有哪些?(6 分)(2)请简述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若干教学策略(至少 3 种)。(6 分)【答案】(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如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师生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才可能找到最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可以利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度不是针对部分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能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2)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多元互动策略多元互动策略是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弄整合互动,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综合建构的能力,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问题情景策略问题情景策略是把若干个新知识渗透到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中,在新知识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信息运用策略信息运用策略是一种教会学生如何收集选择信息、加工信息,如何检索提取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基本规则与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快速检索、加工处理、正确评判、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教学情境的功能。(2)简述可采用哪些形式创设教学情境。【答案】(1)激发学习情感;促进知识迁移;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升合作素养。(2)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化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化学史和科技成果创设教学情境;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创设教学情境。三、化学品若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而合理利用,则可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1)简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品安全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2)请说明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积极情感。【答案】(1)中学化学品安全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明确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并能识别相应的安全标识,例如:易燃、易爆、易腐蚀等药品;危险化学品存放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例如:白磷应存放在水中,氢气在点燃前需要验纯;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例如:火灾的处理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例如:制取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时要防止泄露及尾气处理的科学合理性;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注意事项,例如: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运输数量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危险化学品安全包装的注意事项,例如:标识醒目,使用合理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二(2)随着新的教育思想的不断出现,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功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的情感教育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都应该结合化学实践进行。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师生互相尊重,彼此理解是培养积极情感的重要基础使学生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合理宽容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谅学生学习智慧方面的暂时缺失。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教师应多运用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化学知识的自信心: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化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和生产、生活的联系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亲切感及时代感,激发求知欲和进取心,同时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用具,结合化学史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生活热点问题等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设计实验或动手操作实验等形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趣味性,变苦学为乐学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的重要途径。四、阅读下面素材,回答有关问题:某教师在进行“原电池”教学时,并没有完全遵从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方案做实验,而是在认真分析教材相应内容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相关的活动主题,制作各种水果电池,利用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利用网络查找燃料电池的相关资料等,让学生选择主题,开展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请回答 21 题问题:(1)上述过程体现了教师“用教材教”的教材观念,请简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6 分)(2)上述过程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6 分)【答案】(1)“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方式上:“教教材”主要体现的是教师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教科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忽视学生自身的情况,没有对教材进行整合加工,教材等于所有的教学内容。而“用教材教”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教师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第二,目标达成上:“教教材”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而“用教材教”重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材料中的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既注重了化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又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了对科学的情感,落实了三维目标。符合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材料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相关活动主题,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两位老师在讲解乙酸的相关内容时。分别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老师 l:【引入】请一位学生上讲台表演哑剧,剧情是吃鱼不小心误将鱼刺卡在喉部,喝一口醋,鱼刺变软变脆,顺利咽下。【设问】吃鱼的时候不小心误将鱼刺卡在喉部,为什么喝一口醋可使鱼刺变软?【过渡】这个问题的所在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乙酸。教师 2:【引入】师: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上课,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合作。听说三门有句老话,我说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句:“好做酒,坏做?”学生接上:“坏做醋”。师:对,在酒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醋有关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请就上述两位老师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分析与评价。(2)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化学学习情境应注意的问题。【答案】(1)老师 l 运用让学生表演哑剧的形式,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引入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老师 2 结合当地实情,运用当地的一句老话引入课题,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但老师 2 引入课题的情境创设相对来说不够生动。(2)创设化学学习情境应注意的问题:情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创设既要为认知学习和行为服务,也要为情感学习服务。情境创设的全程性:情境创设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情境作用的发展性: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情境的真实性: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越可靠,就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使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情境的可接受性:情境创设要设计好“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检验铝与盐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通常的做法是在 2 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 5mL 盐酸和 5mLNaOH 溶液,再分别放一段铝片,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 2 支试管口。下面是某老师对铝与盐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的改进:在 2 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 5mL 盐酸和 5mLNaOH 溶液,再各加入 2 滴 CuS04 溶液,再分别放一段铝片,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 2 支试管口。观察实验现象。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简述教师为什么做上述改进。(2)简述中学化学实验改进的原则。(任意写出 3 点)【答案】由于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改进之前的实验往往要等 40 分以后才能看到铝片上产生大量的气泡,很难完成 40 分钟的课堂教学任务。改进之后,Cu2在铝表面被还原成铜单质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化学课程体系应适应不同发展需要和不同志趣的学生的需要,教科书编写时要充分体现这一课程改革的理念。必修课程模块要为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后续化学课程模块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选修模块的编写要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础。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设计化学与生活模块可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6 分)(2)试根据化学与生活模块特点,选择合适的化学教学策略。(6 分)【答案】(1)通过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学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策:教学内容问题化,学生活动与教师讲授并重: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明确必修化学的基础,确认在该模块的提高及提高的程度: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梳理,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八、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l2N14O16)【试题】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gH20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l0NAB12g 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为 4NA。C46gN02 和 N204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3NAD1molNa 与足量的 02 反应,产生 Na20 和 Na202 的混合物,钠失去 NA 个电子【考试结果】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 l: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解析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2)请分析其余三个选项,并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方法是什么【答案】(1)本题正确选项为 B。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是对金刚石的结构不清楚误认为一个碳原子含有 4 个共价键,1mol 金刚石含有 4mol 共价键,故含有共价键的个数为 4NA,忽略了每两个碳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1mol 金刚石含有 2mol 共价键,故将此选项理解为叙述正确的选项。(2)误选 A 的原因:对质子数的概念不理解,化学常用计量的计算掌握不到位;误选 C 的原因:N02和 N2O4 最简比相同,只计算 46g02 中的原子总数即可,误以为气体混合后分子数改变,原子总数也发生变化:误选 D 的原因:不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不知道 Na 反应生成 Na2O 或 Na2O2 都失去一个电子。(3)因为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 1molH20 含有 l0mol 质子,所以 A 项正确;以一个碳原子为中心观察1 个碳原子形成 4 个共价键,但每个 CC 键由两个碳原子共同组成,每个碳原子各占一半,平均 l 个碳原子只能形成 2 个共价键,所以1mol 金刚石中含 2mol 共价键,所以 B 项错误;如果 46g 完全是 N02,则 N02 的物质的量是 lmol,一个分子中含 3 个原子,所以 lmolN02 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3mol,数目为 3NA。如果 46g 完全是 N2O4,则 N2O4 的物质的量是O5mol,一个分子中含 6 个原子,所以 lmolN2O4 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数目为 3NA。综上,无论是 46gN02 或 N2O4。,还是 46gN02 和 N2O4 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均为 3NA,所以 C 项正确;lmolNa 与 02 反应,无论生成什么物质,Na 肯定变成 Na+,1molNa 失去 lmol 电子,即 NA 个电子,所以 D 项正确。九、某化学老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X、Y、Z 均是短周期元素,X、Y 处于同一周期,X、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Z2-和 Z-,Y+和 Z-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一十、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1756 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直到 1777 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 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1908 年德国化学家朗道尔特及 1912 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 10009 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 0,00019,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请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并说明它在中学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发现过程,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下的 3 个二级主题之一,是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这一视角发展的主要教学载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2)质量守恒定律明确了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问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由定性认识进入到定量认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的讨论将微观认识与定量认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的发展。通过了解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享受学习、享受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