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练习 (新版)粤教沪版.doc
-
资源ID:705569
资源大小:2.94M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练习 (新版)粤教沪版.doc
14.2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图 421一 物质的三态 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_、_、_。同一种物质的三 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 汽化 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质由_态变为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 两种方式:_和_。 2蒸发 (1)蒸发是只在液体_进行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 的快慢。 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停表。 实验步骤: (1)按图 422 安装实验仪器。图 422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当水温接近 80 时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把各组数据分别画在坐标系中,再将这些点 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实验结论: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_和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 现象;水在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 评估交流:(1)实验中尽可能取较少的温水进行实验,且最好在烧杯上加一个盖,这样 可以缩短加热时间;(2)实验中若测出水的沸点不是 100 ,可能受大气压影响。 比较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2蒸发沸腾发生 部位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 程度缓慢 剧烈温度 条件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必须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不 同 点温度 变化吸热,降温制冷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三 液化 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质由_态变成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说明 平常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小水滴反射或折射的光 射入了眼睛,产生视觉,实际上水蒸气是无色的。气体液化过程要放热。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1)降低_;(2)压缩_。类型一 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 例 1 2016·西宁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 如图 423 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 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导学号:47732054( )图 423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方法指导比喻法理解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因素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 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 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越快,蒸发越快规 律 理 解3高温下,我们速度加大了, 逃跑能力增强了出口大了,大家逃跑 的通道变宽了风伯伯及时送走我们, 通道不再拥挤了类型二 汽化的一种方式沸腾 例 2 2017·聊城改编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图 424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当水温接近 90 时,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 424 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水的沸 点为_,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选填“高于” “等于” 或“低于”)1 个标准大气压。 (3)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_(选填“a”或“b”)图。 实验点拨 (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注意实验器材安装顺序是从下而上。 (2)现象:水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气泡逐渐增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 小;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 散发到空气中。 (3)如果想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减少水的量,也可以给烧杯加盖,还可以提高水的初温。(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缺一不可,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个装水 的烧杯中放一个装水的试管,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不沸腾,因为 试管中的水虽然可以达到沸点,但因为其与烧杯中的水没有温度差,不能吸收热量,所以 不能沸腾。 类型三 液化 例 3 2016·攀枝花改编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 周围冒“白气”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现象 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_。 导学号:47732056 方法指导巧解汽化和液化现象相关问题 (1)辨析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关键在于发生的现象是物质由哪种状态变成了哪种状态。若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则为汽化现象;若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则为液化现象。 (2)方法巧记吸、放热:如果要辨析在各种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的吸、放热情况,只需 记住“硬吸软”三个字,可以认为固态最硬,液态次之,气态最软。从硬到软吸热,从软 到硬放热。例如水变成水蒸气,从硬变到软,所以吸热。一般汽化吸热可以降温,液化放4热最典型的例子是 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 100 的水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放 热。 (3)在做题时要注意对“白气”的理解, “白气”的实质是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 形成的;而“水蒸气”是无色的气体,肉眼是看不到的。课堂反馈(十七)A A 汽化 1将冰放入水壶,然后不断加热,冰变成_;再不断加热,水沸腾,水变成 _;戴上手套,拿勺子靠近壶嘴,勺子上有_。由此实验探究可知,水有三 种状态,它们分别是_、_和_,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 _的。 2物质由_态变成_态的现象称为汽化,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分别是 _和_。 3蒸发是在_(填汽化发生的位置)发生的汽化现象,一般发生得比较 _(选填“剧烈”或“缓慢”);沸腾是在_和_(填汽化发生5的位置)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一般发生得比较_(选填“剧烈”或“缓慢”)。沸腾 时要继续吸热,但温度_。 4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地方干得快,挂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这表明液体表面 上的_越快,蒸发得越快。同样多的水,倒在盘子里干得快,装在瓶里干得 慢,这表明液体的_越大,蒸发得越快。此外,蒸发的快慢还与_ 有关。 5生活中,对高烧不退病人,可以用酒精擦拭病人身体的方法来降低体温,这是因为 酒精在_过程中要_,起到暂时降低体温的效果。 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 171_(选填 “甲”或“乙”)所示。若实验环境气压明显低于 1 个标准大气压,则测得的水的沸点会 _(选填“高于” “等于”或“低于”)100 。图 171 7如图 172 所示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选填“吸热” 或“放热”),其温度_。图 1726课堂反馈(十七)B B 液化 1物质由_态变成_态的过程,叫液化,在此过程中要_(选填“吸” 或“放”)热。 2_和_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常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 用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里的。 3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到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 ,用你学过的知识判断, 这种情况最常出现在_季(填写季节名称),这种“白气”是_(选填“冰箱中” 或“空气中”)水蒸气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 ,这“白气”实 际是_,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这一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 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_(选填“高于”或“低于”)水蒸气的温度,这样来自壶 内的水蒸气遇冷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即我们所看到的“白气” 。 5寒冷的冬天,小明戴着眼镜走进浴室,镜片模糊了,这是由于温暖的_(选 填“水蒸气”或“空气”)遇到冷的眼镜片发生了_现象,此过程要_(选填 “吸热”或“放热”)。 6如图 173 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 这是由于水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 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图 1737课时作业(十七)A A 第四章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第 1 课时 汽化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不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沸腾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不变 2下列措施中不能让湿衣服加快变干的是( )链接例1方法指导A放到阳光下晒 B放到通风口处 C把衣服摊开晾 D把衣服拧成一团 3如图 17K1 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图 17K1 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链接例2实验点拨A当水温达到 100 时,水一定会沸腾 B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C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5如图 17K2 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 验装置(酒精灯、烧杯等器材规格相同),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与时间 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 17K2 A图线 a 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 B图线 b 对应的实验中水的初温比 a 的低 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 D到 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 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 17K3 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 碗中的水( )图 17K38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二、填空题 7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 _(选填“热”或“冷”),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_(填物态变化名称)且 伴随着_热现象。 8为了节约用水,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他们把细水管埋入 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这是采用减小_,减慢了水分 的_。链接例1方法指导 9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里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发现 示数为 32 。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 _,加快了_。而这个过程需要_热。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 发现示数_(选填“升高” “不变”或“降低”)。 10下表是小文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 题:时间/min012345678910 温度/9092949698999999999999 小文测得水的沸点是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选填“升 高” “降低”或“不变”);当时的大气压比 1 个标准大气压_(选填“高”或“低”)。112016·枣庄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 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 287 ,醋的沸点只有 60 ,当温度达到 _时醋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混合液体的温度_(选填“会”或“不会”) 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只有当_时,继续加热, 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122016·北京如图 17K4 所示是小阳在室外游泳池游泳时的几幅画面,请根据图 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_?图 17K4 三、实验探究题 13小凡同学在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水,进行如图 17K5 甲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 动有关。甲9乙 图 17K5 (1)通过 A、D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_ 有关。 (2)通过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凡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温度相等的 水和酒精(如图乙所示),并控制使它们的_相同,结果发现图 b 中酒精先蒸发完,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_ 有关。 142017·江西改编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链接例2实验点拨图 17K6 (1)如图 17K6 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填序号) 烧杯和水 酒精灯 铁杆 A 和温度计(含纸盖) 铁圈 B 和石棉网 (2)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时间/min01234567 温度/8890929496989898 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 3 min 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_(选填 “变大”或“变小”)。 (3)请将图乙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4)由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 (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选填“保 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6)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写出一种即可)。 四、简答题 15考试前,为了给你增加营养,爸妈准备早餐时,经常煮鸡蛋。煮鸡蛋时,水开了之后, 为了能快点煮熟,爸爸建议用大火加热,而妈妈认为水已经开了,用小火同样能将鸡蛋很 快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为什么?16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 一种简易“沙漠冰箱” ,如图 17K7 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 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10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对内罐中的食物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图 17K7 根据上文,请回答: (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 (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_。11课时作业(十七)B B 第四章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第 2 课时 液化一、选择题 1(多选)下列过程中属于液化的是( )链接例3方法指导A积水干涸 B大雾弥漫 C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D太阳出来后,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 2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为( ) A汽化 B液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 3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国闻名,蒸包子的蒸笼一般都有好多层,通常都是最上层的 包子先熟,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上面的包子个头小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温度变高 C上面的蒸笼保温效果好 D水蒸气到达最上面蒸笼后会液化放热 4以下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都不同的是( ) A煤气罐中的液体 B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 C烧水时锅盖内侧的小水滴 D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 5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B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C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D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6下列知识结构不正确的是( )A常用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B蒸发汽化 沸腾)C液化方法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D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 液体表面积大小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二、填空题 7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一会儿, 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先_后_。128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我们经常看到尾翼拖着的长长的白线(俗称拉烟)。飞机在空中 飞行时,燃料燃烧产生的物质有水蒸气;由于高空气温较低,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环境时, 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发生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时就 有大量的小水珠产生,人们就会看到一道长长的白线形成的尾迹云。 9若不小心被100 的沸水烫伤或100 的水蒸气烫伤,_(选填“” 或“”)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链接例3方法指导 102017·镇江如图 17K8 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 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_(选填“吸收” 或“放出”)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温度。图 17K8 112017·福建改编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图 17K9 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 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和_。图 17K9 12如图 17K10 所示,将烧瓶内的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 A 中,试管 A 放在装冷水的烧杯 B 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 A 中产生的现象是 _,同时看到温度计 C 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 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图 17K10 三、实验探究题 13小明同学在探究“液化”知识过程中,在家里进行了如下实验。链接例3方法指导(1)在如图 17K11 甲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水蒸 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 。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 发生了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_(选填“固” “液”或“气”)态的水。13图 17K11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干燥的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水产生, 玻璃片的温度将_(选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 (3)分析归纳第(2)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 (4)夏天,小明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乙、丙所示,一 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_。 A乙、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乙、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四、简答题 14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 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5如图 17K12 所示,两个相同的茶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已知 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房间甲的气温_(选填 “高于” “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壶嘴上方一段距离的“白气”明显多于壶嘴 处的原因是_。 “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 发生_现象, “白气”消失。图 17K12 16把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湿 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 17K13 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 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图 17K13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了14详解详析详解详析 【新知梳理】 一、固态 液态 气态 二、1.液 气 蒸发 沸腾 2.表面 3表面 内部 保持不变 沸点 三、1.气 液 2.(1)温度 (2)体积 【应用示例】 例 1 1 A 解析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 A 选项正确;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 B 选项错误;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15流动,会加快液体的蒸发,故 C 选项错误;提高地面上水的温度,会加快蒸发,故 D 选项 错误。 例 2 2 (1)自下而上 (2)吸热,温度不变 97 低于 (3)a 解析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 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 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图像知,水温升至 97 便不再升高, 故沸点为 97 ,低于 100 ,所以当时气压小于 1 个标准大气压。 例 3 3 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解析 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 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课堂反馈 A】 1水 水蒸气 水珠 固态 液态 气态 相互转化 2液 气 蒸发 沸腾 3液体表面 缓慢 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 剧烈 保持不变 4空气流动速度 表面积 液体的温度 5汽化 吸热 6.甲 低于 798 吸热 保持不变 【课时作业 A】 1C 2.D 3.D 4.B 5.C 6导学号:47732205C 解析 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 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 C 选 项正确。 7冷 汽化(或蒸发) 吸 8水的表面积 蒸发 9空气的流动 人体汗液蒸发 吸 不变 解析 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 所以人感到凉爽,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不变。 1099 不变 低 11导学号:4773220660 不会 60 醋全部汽化 解析 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 60 ,所以锅中 的液体温度达到 60 时醋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 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60 ;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 再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12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空气流动的速度有何关系(或体表温度降低与皮肤表面上水的 蒸发快慢有关吗) 13(1)水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2)A、C (3)表面积 液体的种类 14(1) (2)变小 (3)如图所示16(4)保持不变 (5)调为小火 (6)减少水的量(合理即可) 15妈妈的想法更合理。只要能维持水沸腾,无论是用大火还是小火,水的温度都保 持不变,如果火太大,会浪费能源。 16导学号:47732208(1)加快水的蒸发 (2)利用水的蒸发吸热降低食物的温度 【课堂反馈 B】 1气 液 放 2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3夏 空气中 液化 4小水珠 低于 液化 5水蒸气 液化 放热 6汽化 液化 放 【课时作业 B】 1BC 2.C 3D 解析 蒸包子时,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 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因此上层蒸格中的温度较高,上层蒸格中的包子先熟,故选 D。 4C 解析 煤气罐中的液体是通过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一次性打火机中 的液体也是通过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烧水时锅盖内侧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 化形成的,即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液化的;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是 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乙醚液化成液态乙醚的。故选 C。 5导学号:47732209A 解析 夏天汽车使用空调,车内温度低于车外温度,车玻 璃比车外空气温度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内温度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 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6B 解析 常用温度计有三种,包括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和体温计,故 A 选项正 确,不符合题意;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故 B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气体液化的 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故 C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液体 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故 D 选项正确,不符合 题意。 7液化 汽化 8.放出 液化 9 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10液化 放出 降低 11.汽化 液化 12导学号:47732210试管壁上有小水珠产生 液化 放出 解析 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进入试管 A 中,试管 A 放在装有冷水的烧杯 B 中,因此试管 A 的温度也比较低,通入试管 A 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 附着在试管壁上,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13导学号:47732211(1)液化 液17(2)升高 (3)液化放热 (4)D 解析 (1)雾状的“白气”实际是小水珠,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液化现象。 (2)液化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所以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的温度将升高。(3)由上述 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4)乙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 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 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 D。 14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小平面镜的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防止水蒸气液化成小 水珠附着在镜子表面上,影响医生诊疗。 15导学号:47732212低于 壶嘴处的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液化 汽化 16导学号:4773221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