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英国经济史课件.ppt
外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陶芸一、课程体系分国别和地区对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介绍第一章英国经济史(6学时)第二章法国经济史(6学时)第三章德国经济史(6学时)第四章美国经济史(6学时)第五章俄国经济史(6学时)第六章日本经济史(6学时)第七章亚洲经济史(包括印度和东南亚)(4学时)第八章拉丁美洲经济史(3学时)第九章非洲经济史(3学时)二、学习内容及要求1、各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史的基本状况2、配套的视频帮助学生加深对经济发展史的理解3、各国家或地区现实经济状况重要资讯的分析解读重点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史了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三、考试要求平时:1、考勤5次2、经济信息解读作业2次期末:开卷平时和期末的比例(4:6)第一节中世纪英国社会经济概况一、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村社经济从5世纪中叶起,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裘特人等日耳曼部落由欧洲大陆渡北海侵入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裘特人征服了不列颠之后,形成了许多小国。到7世纪初,这些小国合并为7个王国,即南部撒克逊人的西撒克斯、南撒克斯和东撒克斯王国,东北部和中部盎格鲁人的麦西亚、诺森伯里亚和东盎格里亚王国,东南部裘特人的肯特王国。英国历史上称为“七国时代”。第一章 英国经济史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氏族制度渐趋解体,村社代之而起。从氏族中分化出来的贵族,拥有较多、较好的土地,逐渐变成封建主。奴隶和半自由民,主要来源是被征服的克尔特人,也有一部分是丧失份地的自由民。自由农民在封建化过程中逐渐减少。国王把土地分封给亲兵,受封的亲兵形成军事贵族。到7世纪末,军事贵族都拥有大量土地,其地位高于一般贵族。基督教从6世纪后期传入不列颠。教会因国王和贵族的赐予以及对农民的兼并而获得大量土地,高级教士成为大封建主。二、诺曼征服及封建化的完成89世纪,诺曼人仍处于氏族公社阶段,主要从事渔猎,善于航海,农业不甚发达。诺曼人的军事首领经常率部落向外侵略。诺曼人的侵袭后来逐渐变为侵占土地,整族入迁。侵入不列颠的诺曼人部落称为丹麦人,侵袭开始于8世纪末,延续近300年。在与丹麦人的抗争中,盎格鲁撒克逊人等所建立的小国逐渐形成政治联合。后来还建立了骑兵队。这种骑兵与以前的亲兵不同,他们领受国王采邑,后来成为封建骑士阶层。欧洲大陆上的丹麦人于1017年征服整个英格兰。丹麦国王卡纽特把英格兰、丹麦、瑞典、挪威都置于其统治之下。卡纽特去世后,盎格鲁撒克逊贵族恢复英国王统。新王爱德华登位后任用很多诺曼的教俗封建主,并与诺曼底公爵联盟,以与国内封建贵族相抗衡。爱德华去世后,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征服英国,史称“诺曼征服”。911世纪,盎格鲁撒克逊自由农村公社分化现象已有一定的发展,不少农村公社变成了封建庄园。对丹麦人的战争更是加速了农民的分化和破产。但到11世纪中叶,英国封建化过程还未完成,各地还有不少自由农民。诺曼征服后,威廉大批没收盎格鲁撒克逊贵族的土地,分给自己的亲属和部下。随着土地主人的更换,农民遭到进一步的奴役,许多自由农民和半自由农民都成为征服者的农奴。这样,诺曼征服后,英国的封建制度广泛确立。三、封建土地制度1086年,威廉一世在英国全境实行广泛的土地调查,编成土地清册。这种土地清册被称为“末日审判书”。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英国约有150万人口,其中有5%住在城市,其余住在农村。在诺曼征服前后已形成的庄园,是英国封建经济的基础。农业人口成分复杂。据土地清册中所列举的有维蓝、边农、茅舍小农、奴隶、自由农民等多种类别。到12世纪时,依附农民和奴隶已汇合成为农奴阶级。四、城市的兴起及封建经济的发展到12世纪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英国城市数量及城市人口不断增加。12世纪时,城市中出现了商人公会和手工业行会。13世纪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耕作方法的改进使农业产量提高。国内外对羊毛的需求刺激了养羊业的发展。到13世纪中叶,城市已增加到160多个。以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和实物地租,在英国称为“折算”。货币地租的流行促进了农民的分化。羊毛和粮食的商品化引起封建主新的贪欲。他们从13世纪初起开始抢夺村社公地,将其变为牧场,或分成小块出租。经济发展对不同封建主阶层也产生了影响。中小封建主日益失去在军事上的意义,开始变为经营农业的地主,形成“新贵族”或“乡绅”阶层。大封建主则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变化。他们大多将土地出租给富裕农民经营,依靠地租生活。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作用大大下降了。农业的发展及农业中商品率的提高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1415世纪,英国手工业中较为发达的是毛纺织业,许多城市都以制造精细呢绒而成为纺织业中心。在商业方面,呢绒大量输出。英国商船出现于西欧沿海各地。到了15世纪,无论在农业还是手工业中,英国的资本主义关系都在萌芽。新贵族和城市富裕市民的经济力量和政治作用日益加强。第二节封建经济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农奴制的瓦解农村中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导致英国农奴制度从14世纪起开始逐步瓦解。15世纪,英国成为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在农村中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独立小农阶层,其中主要是公簿持有农和自由持有农,还有茅舍农和租佃持有农。在15世纪英国的农村中,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但已开始发生分化。一些富裕自耕农成为大租佃农场主。一部分农民因贫困而失去土地,沦为农村中的无产者。二、重商主义政策及对外贸易的发展重商主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它流行于1617世纪,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理论考察,是封建社会末期商业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国家狂热追求金银货币的要求在国家经济政策上的反映。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除了开采金银矿,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追求外贸出超以使金银进口;为了保证贸易出超,国家应当干预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奖励和监督工业生产。重商主义思想首先在英国得到了发展。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法成为重商主义政策的典型。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地理大发现以及国内经济的发展,推动了16世纪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从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在16世纪以前,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并不发达,工业发展落后于法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国。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从16世纪以后,毛纺织业加速向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过渡。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采矿、冶金、制盐等部门也都发展起来。造船业也因海外贸易的刺激而迅速发展,重要港口往往是造船中心。有些新兴的制造业部门由于生产过程比较复杂,一开始就采取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随着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行会制度日趋瓦解。行会的目的在于限制竞争,保护城市手工业者的利益。行会:在封建社会,随着城市的兴起和手工业生产的繁荣,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的侵犯,为了阻止外来手工业者的竞争和限制本地同行业的手工业者之间的竞争,城市手工业者建立起一种组织叫行会。西欧行会是在反对封建领主和城市贵族压迫剥削斗争中产生的,也是在生产力底下市场狭小的条件下,出于排斥竞争目的而组织的。12世纪以前,行会在争取城市独立,保护脆弱的城市手工业,保存于发展手工技术和生产经验等方面起积极作用。随着生产发展,市场扩大,行会就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4世纪起,西欧的行会开始解体。四、圈地运动与资本原始积累1617世纪是英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急剧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是开始大规模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在英国历史上,对农民土地的剥夺采取了圈地的形式。毛纺织业对羊毛的需求大为增加,羊毛的价格不断上涨。许多逐利的地主贵族,利用暴力、退佃等方法,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侵占公用地,然后用栅栏或篱笆把大片土地圈围起来作为牧场。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及殖民贸易使美洲的廉价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引起物价上涨,造成16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英国的贵族地主为了获取养羊业的巨大利润以及免受“价格革命”所造成的损失,继续掀起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变小耕地为大牧场,出租给大租佃农场主或者自营。圈地运动的重要后果是地主和租佃农场主增加了土地和货币收入,大批农民则失去土地,成为丧失了生产资料的无产者,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这样就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因为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16世纪中,因打击教廷势力而进行的宗教改革与随之而来的对寺院土地的没收,也加速了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宗教改革: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该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它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教学视频: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http:/ 英国零售业经历“倒春寒”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