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
语文语文课案课案6 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古代诗歌比较鉴赏语文语文从命题形式看从命题形式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是选择一首课外诗词是选择一首课外诗词语料语料,设题时设题时,选择一个考点与考生课内学过的诗词语料进行比较阅读。选择一个考点与考生课内学过的诗词语料进行比较阅读。如如:2015: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料选的是语料选的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作者是作者是岑参岑参,其中第其中第1 1小题为小题为“与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考生课内是考生课内所学的课文。所学的课文。二是两首课外诗词的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二是两首课外诗词的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两个语料都来自课外两个语料都来自课外,命题者选定考点进行命题考查。如命题者选定考点进行命题考查。如:2014: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年新课标全国卷,选了唐人韦选了唐人韦庄的庄的含山店梦觉作含山店梦觉作与宋人郭震的与宋人郭震的宿渔家宿渔家进行对比鉴赏。其中第进行对比鉴赏。其中第2 2小题是小题是:两首诗都写到两首诗都写到“灯前灯前”,这两处这两处“灯前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的感情?考点解读考点解读语文语文从考查点来看从考查点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1.比较情感的表达比较情感的表达比较鉴赏诗歌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表达”主要指比较抒情手法的异同和所抒发的思主要指比较抒情手法的异同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异同。想感情的异同。2.2.比较字词的锤炼比较字词的锤炼鉴赏用得极为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和词类活用现象鉴赏用得极为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和词类活用现象,以及一些虚词。以及一些虚词。3.3.比较形象的选用比较形象的选用一般选用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一般选用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4.4.比较技巧的分析比较技巧的分析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抒情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语文语文典题引路典题引路1.1.导学号导学号 87202028(201687202028(2016北京卷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完成问题。西村西村陆游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细云新月耿黄昏。黄昏。【注注】耿耿:微明的样子。微明的样子。语文语文(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A.A.作者到西村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B.“初转马初转马”与与“小乔初嫁了小乔初嫁了”中的中的“初初”都是都是“才才”“”“刚刚刚刚”的意思。的意思。C.“C.“茂林风送幽禽语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衬出西村的幽静。D.“D.“坏壁苔侵醉墨痕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解析解析:A:A诗歌首联写由西村思往事。第一句写西村群山环绕诗歌首联写由西村思往事。第一句写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世仿佛是世外桃源。第二句外桃源。第二句“往岁往岁”点明是往年点明是往年,写作者还清楚地记得往年游赏时写作者还清楚地记得往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这一句是作者回忆往事。而尾联这一句是作者回忆往事。而尾联“记今夕记今夕”“新新月耿黄昏月耿黄昏”,所写的所写的“新月初现的黄昏新月初现的黄昏”是是“今夕今夕”的眼前之景。故的眼前之景。故A A项不正确。项不正确。语文语文(2)“(2)“茂林风送幽禽语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两句,以以“声声”“”“色色”调动人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声色兼备”的一项是的一项是()A.A.梁台歌管三更罢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李商隐齐宫词齐宫词)B.B.横笛闻声不见人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陈羽从军行从军行)C.C.春来茗叶还争白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D.梅子留酸软齿牙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其一)解析解析:B:B本题从声音、色彩的描写角度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中本题从声音、色彩的描写角度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中,前一句的前一句的“幽禽语幽禽语”为听觉为听觉,是写是写“声声”;后一句的后一句的“苔苔”(青苔青苔)为视为视觉觉,是写是写“色色”。B B项项,“横笛闻声横笛闻声”为听觉为听觉,“红旗红旗”和和“雪雪”为视觉为视觉,体现了体现了“声色兼备声色兼备”。A A项项,“歌管歌管”和和“铃铃”只是体现了听觉只是体现了听觉,没有体没有体现视觉。现视觉。C C项项,“争白争白”和和“放红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没有体现听觉。D D项项,“留酸留酸”体现了味觉体现了味觉,“分绿与窗纱分绿与窗纱”体现了视觉体现了视觉,并没有体现听觉。并没有体现听觉。故故B B项正确。项正确。语文语文(3)“(3)“莫笑农家腊酒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比较这首诗和西村西村在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要通过对两首诗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要通过对两首诗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歌都是写景纪游诗。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歌都是写景纪游诗。游山西村游山西村通过写通过写农村丰收之年的待客情形、山间水畔的明媚风光、古老的乡土风俗以及自己乘农村丰收之年的待客情形、山间水畔的明媚风光、古老的乡土风俗以及自己乘月拄杖夜游月拄杖夜游,表达了自己对淳朴民风、民俗的热爱。其中颔联表达了自己对淳朴民风、民俗的热爱。其中颔联“山重水复疑无山重水复疑无路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流传的哲理名句。是千古流传的哲理名句。西村西村则侧重写了世外桃源则侧重写了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物般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此地乡村风景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此地乡村风景的热爱。答案答案:相同点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不同点:西村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游山西村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语文语文2.2.(2015(2015湖南卷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完成题目。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城郭为虚人代改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娥眉 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张说邺都引邺都引,选自选自全唐诗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但见长江送流水。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注注】虚虚:废墟。废墟。语文语文(1)(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答案答案: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2)(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解析解析:解答此类题解答此类题,可以从分析句子内容入手可以从分析句子内容入手,按照用什么方法按照用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写了什么内容内容,表达什么情感来组织答案。表达什么情感来组织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但有西园明月在”两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敝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两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敝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人生代代无穷已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年望相似”的上句是说人类的代代相续的上句是说人类的代代相续,下句下句是说江月之永恒不变是说江月之永恒不变,通过二者的对举通过二者的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豁达乐观的情怀。抒发了豁达乐观的情怀。语文语文答案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了人类的绵强调了人类的绵延不绝延不绝,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语文语文3.3.(2014(2014江苏卷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其二)李商隐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日暮归来雨满衣。语文语文(1)(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根据诗歌标题及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根据诗歌标题及“九日驱驰一九日驱驰一日闲日闲”可知可知,诗人是乘兴前往的诗人是乘兴前往的;而由而由“不遇不遇”“”“又又”和和“空空”可知诗可知诗人是很失望的人是很失望的;根据最后两句可知根据最后两句可知,诗人对王侍御人品的欣赏和叹慕。诗人对王侍御人品的欣赏和叹慕。答案答案:乘兴而往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怅惘不遇欣赏叹慕。欣赏叹慕。语文语文(2)(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隐者”的身份的身份?请简要概括。请简要概括。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句中有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句中有“识者稀识者稀”,也就是少也就是少有人知有人知;由由“哀猿啼处有柴扉哀猿啼处有柴扉”可知其住所在深山可知其住所在深山,居室简陋居室简陋;由由“沧沧江白石渔樵路江白石渔樵路”可知其与渔樵为伍。以上都可以暗示可知其与渔樵为伍。以上都可以暗示“隐者隐者”的身份。的身份。答案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居室简陋。语文语文(3)(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的能力。韦诗的最后一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的能力。韦诗的最后一句句“门对寒流雪满山门对寒流雪满山”是对友人王侍御所居环境的描写是对友人王侍御所居环境的描写,诗人寓情于诗人寓情于景景,正是这样的环境才造成友人的诗风正是这样的环境才造成友人的诗风,这里包含诗人对友人品质的钦这里包含诗人对友人品质的钦慕。李诗结句有两种理解慕。李诗结句有两种理解,可以理解为想象诗人自己日暮归来可以理解为想象诗人自己日暮归来,也可以也可以理解为想象隐者日暮归来理解为想象隐者日暮归来,根据理解方向确定其中包含的情感。根据理解方向确定其中包含的情感。答案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展示其生活情趣)。语文语文4.4.(2014(2014浙江卷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完成(1)(1)(2)(2)题。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唐 李端李端日落众山昏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三峡吟 南宋南宋 徐照徐照山水七百里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愁落行人心。【注注】上有青枫林上有青枫林:楚辞楚辞招魂招魂中有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千里兮伤春心”句。句。语文语文(1)(1)这两首诗都以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来写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两首诗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阅读这两首诗可知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阅读这两首诗可知,“共听一声共听一声猿猿”和和“啼猿不自愁啼猿不自愁”写的都是猿声。猿声凄厉写的都是猿声。猿声凄厉,两位诗人皆以之来两位诗人皆以之来写愁。写愁。答案答案:猿声猿声语文语文(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李诗写的是诗人实实在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李诗写的是诗人实实在在的经历的经历,场景具体场景具体,景中含情景中含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自身落寞、愁苦之表达了诗人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而徐诗则借吟咏三峡来说理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而徐诗则借吟咏三峡来说理,借议论借议论来抒情来抒情,说明愁苦只在人心说明愁苦只在人心,无关乎猿啼。无关乎猿啼。答案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第一首寓情于景,“昏昏”“繁繁”二字点明了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第二首景不显愁愁,借典故写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第一首以“那堪那堪”唱叹抒情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辨析猿声“不自愁不自愁”,愁在人心。愁在人心。语文语文【回扣教材回扣教材】1.1.书愤书愤与与临安春雨初霁临安春雨初霁比较鉴赏比较鉴赏书愤书愤陆游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谁堪伯仲间!临安春雨初霁临安春雨初霁陆游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犹及清明可到家。语文语文问题问题:临安春雨初霁临安春雨初霁与与书愤书愤作于同一年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诗中也有对“世事世事”的的感慨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差异。解析解析:本题旨在引导考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探究诗歌主旨。这是两首本题旨在引导考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探究诗歌主旨。这是两首同一作者、同一年代的诗歌同一作者、同一年代的诗歌,要求结合创作背景要求结合创作背景,着重从诗歌的内容上着重从诗歌的内容上作比较。作比较。语文语文答案答案:这两首诗都写于这两首诗都写于11861186年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宋孝宗任命他权他权(代理代理)知严州军州事。知严州军州事。书愤书愤这首诗的内容这首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以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以“愤愤”为意脉为意脉,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深沉蕴藉。深沉蕴藉。陆游去严州赴任前陆游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先到临安(现在杭州现在杭州)去觐见皇帝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里等候召见。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可以赋咏自适。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但迫于“圣命圣命”,又为了又为了维持生计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也只好接受下来。临安春雨初霁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在临安写的。这首诗的首联表现出作者对仕途的失望与厌倦下在临安写的。这首诗的首联表现出作者对仕途的失望与厌倦,并透露客居并透露客居京华的懊悔京华的懊悔;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诗人的郁闷与惆怅表达诗人的郁闷与惆怅;颈联呈现一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个极闲适的境界,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尾联是诗人的尾联是诗人的自我解嘲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可见悲愤之情见于言外。可见,在内容上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在风格在风格上上,如果说如果说书愤书愤近似杜甫的一些作品的话近似杜甫的一些作品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品,写得优美动人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富于情趣。语文语文2.2.夜归鹿门歌夜归鹿门歌与与归嵩山作归嵩山作比较鉴赏比较鉴赏夜归鹿门歌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惟有幽人独来去。归嵩山作归嵩山作王维王维清川带长薄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归来且闭关。语文语文问题问题: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解析解析:所谓诗境所谓诗境,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可以是可以是回忆回忆,也可以是心中所想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比较时要结合作者的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比较时要结合作者的创作特点、风格等。创作特点、风格等。答案答案:夜归鹿门歌夜归鹿门歌与与归嵩山作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的整体,恬淡、优美。不同之处是恬淡、优美。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比王诗更显淳朴显淳朴;王诗王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明人李东阳说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明人李东阳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自无寒俭枯瘠之病。”(麓堂诗话麓堂诗话)这个比较同样适合于这两首诗。这个比较同样适合于这两首诗。语文语文3.3.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与与梦天梦天比较鉴赏比较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李白海客谈瀛洲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丘峦崩摧。洞天石扉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使我不得开心颜?语文语文梦天梦天李贺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一泓海水杯中泻。问题问题:试将此诗试将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李贺的与李贺的梦天梦天进行比较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语文语文解析解析:本题意在开阔考生的眼界本题意在开阔考生的眼界,使其举一反三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触类旁通,了解更多了解更多类似类似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歌作品。这两首诗的主题都有消极的的诗歌作品。这两首诗的主题都有消极的一点一点,如人生短促等如人生短促等,但李白的诗有昂扬向上的一面但李白的诗有昂扬向上的一面;意境氛围则是截意境氛围则是截然不同的然不同的,前者明朗、坦率、阳刚前者明朗、坦率、阳刚,后者幽深、神秘、阴柔。后者幽深、神秘、阴柔。答案答案:从主题看从主题看,梦天梦天中诗人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中诗人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的困厄构成尖锐的矛盾的困厄构成尖锐的矛盾,困扰诗人的心灵。这首诗是诗人苦闷的象征。困扰诗人的心灵。这首诗是诗人苦闷的象征。而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有“人生如梦人生如梦”的消极方面的消极方面,更有蔑视权贵、更有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诗人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气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诗人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气质的写照。从意境看质的写照。从意境看,李白的诗是明朗、坦率的李白的诗是明朗、坦率的,李贺的诗是幽深、李贺的诗是幽深、神秘的神秘的;李白的诗是充满男性化的李白的诗是充满男性化的,充满阳刚之气充满阳刚之气,李贺的诗是充满女李贺的诗是充满女性化的性化的,显得阴柔、纤弱。显得阴柔、纤弱。语文语文4.4.登岳阳楼登岳阳楼与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比较鉴赏比较鉴赏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杜甫昔闻洞庭水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凭轩涕泗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李白楼观岳阳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吹人舞袖回。语文语文(1)(1)这两首诗都写登岳阳楼这两首诗都写登岳阳楼,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试作简要分析。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试作简要分析。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分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分析,可从两个角度思考可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抓诗中能体现一是抓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词作者情感的关键字词,二是从诗歌的整体方面感知。第一种方法可以从李诗中二是从诗歌的整体方面感知。第一种方法可以从李诗中找出找出“愁心去愁心去”“”“好月来好月来”等等,杜诗杜诗“坼坼”“”“浮浮”“”“老病老病”“”“孤舟孤舟”“”“涕泗涕泗”等。第二种方法等。第二种方法,可以看出李诗是乐观的可以看出李诗是乐观的,杜诗是悲怆的。杜诗是悲怆的。答案答案:杜甫晚年漂泊荆湘一带杜甫晚年漂泊荆湘一带,登岳阳楼而作此诗登岳阳楼而作此诗,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漂泊流离、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漂泊流离、凄凉落寞的感情。没有亲朋的援助凄凉落寞的感情。没有亲朋的援助,既既“老老”且且“病病”,心中无限辛酸心中无限辛酸,眼望万眼望万里关山里关山,天下动荡不安天下动荡不安,诗人不禁声泪俱下诗人不禁声泪俱下,悲愤满腔。悲愤满腔。李诗是诗人流放途中遇赦李诗是诗人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所作南游岳阳时所作,诗人表达的是快乐、喜诗人表达的是快乐、喜悦的心情。大雁高飞悦的心情。大雁高飞,带走了我心中的忧愁和苦闷带走了我心中的忧愁和苦闷,好月出山好月出山,仿佛山衔来了团仿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大雁多情圆美好之月。大雁多情,群山有意群山有意,愁去喜来愁去喜来,令诗人喜出望外。令诗人喜出望外。语文语文(2)(2)在杜诗的首联、李诗的颈联中任选一联在杜诗的首联、李诗的颈联中任选一联,对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对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赏析。解析解析:此题灵活性较大此题灵活性较大,可选出自己比较有把握的诗句鉴赏。鉴赏诗歌可选出自己比较有把握的诗句鉴赏。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表现手法,要注意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要注意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答案答案:杜诗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杜诗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抒写人世沧桑的感慨。此联叙事抒写人世沧桑的感慨。此联叙事,看似看似平常平常,却有深意。诗人年轻时却有深意。诗人年轻时,国家昌盛国家昌盛,久闻洞庭大名久闻洞庭大名,心向往却未能心向往却未能一游一游,十分遗憾。而今十分遗憾。而今,山河破碎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满目疮痍,已到暮年已到暮年,此时登楼此时登楼,不禁不禁感慨万千。李诗颈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感慨万千。李诗颈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同时这两句想象奇特时这两句想象奇特,在云间在云间“下榻下榻”,在天上在天上“行杯行杯”,写出了诗人恍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语文语文5.5.阁夜阁夜与与旅夜书怀旅夜书怀比较鉴赏比较鉴赏阁夜阁夜杜甫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人事音书漫寂寥。旅夜书怀旅夜书怀杜甫杜甫细草微风岸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天地一沙鸥。语文语文问题问题:请将此诗请将此诗(阁夜阁夜)与与旅夜书怀旅夜书怀对读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上的不同。解析解析:比较意境的不同主要培养正确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比较意境的不同主要培养正确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比较章法的不同主比较章法的不同主要培养正确把握诗歌内在结构的能力。要培养正确把握诗歌内在结构的能力。答案答案:阁夜阁夜和和旅夜书怀旅夜书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二者又有不同。阁夜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书怀旅夜书怀的意境高朗壮阔。的意境高朗壮阔。阁夜阁夜中中,短景、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旅夜书怀夜书怀中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星垂平野阔阔,月涌大江流月涌大江流”,描绘了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描绘了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如阁夜阁夜浓重。浓重。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阁夜阁夜前三联写景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书怀旅夜书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互相生发,非常和谐。非常和谐。语文语文6.6.虞美人虞美人与与一剪梅舟过吴江一剪梅舟过吴江比较鉴赏比较鉴赏虞美人虞美人李煜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剪梅舟过吴江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风又飘飘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银字笙调,心字香心字香烧。流烧。流光容易把人抛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绿了芭蕉。【注注】帘帘:酒楼的幌子酒楼的幌子,古代也称酒旗。古代也称酒旗。秋娘渡、泰娘桥均为地名。秋娘渡、泰娘桥均为地名。银字笙银字笙:乐器名。调乐器名。调,调弄。调弄。心字香心字香:心字形状的熏香。心字形状的熏香。语文语文问题问题:两首词中作者都抒发了两首词中作者都抒发了“愁愁”情情,请比较其中情感内涵的异同。请比较其中情感内涵的异同。解析解析:解答本题要处理好愁什么、为什么愁两个问题。要结合作者、解答本题要处理好愁什么、为什么愁两个问题。要结合作者、背景背景,特别是词中的关键语句特别是词中的关键语句,如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向东流”“”“流光容易把人抛流光容易把人抛”“”“何日归家洗客袍何日归家洗客袍”等分析。等分析。答案答案:相同在于两首词都感慨时光流逝相同在于两首词都感慨时光流逝,人亦老去。不同在于李词写出人亦老去。不同在于李词写出了故国之思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亡国之痛),),蒋词写的是故园之思蒋词写的是故园之思(游子之悲游子之悲)。语文语文解题指津解题指津语文语文限时训练限时训练1.1.导学号导学号 8720202987202029 阅读下面这首词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陆游雪晓清笳乱起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有谁知,鬓虽残鬓虽残,心未死心未死!【注注】师伯浑师伯浑:陆游的友人。陆游的友人。语文语文(1)(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A.“A.“雪晓清笳乱起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B.“想关河想关河”中的中的“想想”是是“推测推测”“”“猜想猜想”的意思。的意思。C.“C.“雁门西雁门西,青海际青海际”两句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D.“漏声断漏声断”中的中的“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是断断续续的意思。解析解析:D:DD D项项,“断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意思解释错误,在本词中的在本词中的“断断”应是应是“滴滴断断”的意思。的意思。语文语文(2)(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A.“A.“铁骑无声望似水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B.词的上片写梦境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衔接自然,结构紧凑。结构紧凑。C.“C.“清笳乱起清笳乱起”和和“铁骑无声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手法巧妙。D.D.作者通过作者通过“雪晓雪晓”“”“寒灯寒灯”“”“漏声断漏声断”“”“月斜月斜”等意象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写出了清冷的意境。意境。解析解析:C:CC C项项,“一动一静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以动衬静”表述错误表述错误,“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或或“动动静互衬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作者写的是梦境这里作者写的是梦境,属于虚写。属于虚写。“雪晓清雪晓清笳乱起笳乱起”一句在词的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一句在词的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雪”“”“笳笳”“”“铁骑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壮阔的词境中来。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壮阔的词境中来。语文语文(3)(3)词中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鬓虽残,心未死心未死!”!”与陆游与陆游书愤书愤中中“塞上长城空自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有何异同?解析解析:解答该题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各自诗境首先要把握各自诗境,可以先分析两者的相同点可以先分析两者的相同点,“自自许封侯在万里许封侯在万里”“塞上长城空自许塞上长城空自许”两句写出的是抗金报国、建功立两句写出的是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业的报国之志,但这些志向和理想均落空了。然后分析两者的不同点但这些志向和理想均落空了。然后分析两者的不同点,本词本词“鬓虽残鬓虽残,心未死心未死”强调的是强调的是“心未死心未死”,也就是烈士暮年壮心不也就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