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文科数学专项复习-数列-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课件.ppt
-
资源ID:70800700
资源大小:2.69M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高考文科数学专项复习-数列-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课件.ppt
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高考定位1.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方法求数列的和,难度中档偏下;2.在考查数列运算的同时,将数列与不等式、函数交汇渗透.真真 题题 感感 悟悟考考 点点 整整 合合2.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交汇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给出Sn的表达式,还有以曲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与函数的对应关系,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一般以数列为载体,考查最值问题、不等关系或恒成立问题.热点一数列的求和问题命题角度1分组转化求和探究提高1.在处理一般数列求和时,一定要注意运用转化思想.把一般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行求和.在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和时,常常根据需要对项数n进行讨论.最后再验证是否可以合并为一个表达式.2.分组求和的策略:(1)根据等差、等比数列分组;(2)根据正号、负号分组.探究提高1.裂项相消法求和就是将数列中的每一项裂成两项或多项,使这些裂开的项出现有规律的相互抵消,要注意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2.消项规律:消项后前边剩几项,后边就剩几项,前边剩第几项,后边就剩倒数第几项.命题角度3错位相减求和【例13】(2017天津卷)已知an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Sn(nN*),bn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0,b2b312,b3a42a1,S1111b4.(1)求an和b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2nbn的前n项和(nN*).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由已知b2b312,得b1(qq2)12,而b12,所以q2q60,又因为q0,解得q2,所以bn2n.由b3a42a1,可得3da18,由S1111b4,可得a15d16,联立,解得a11,d3,由此可得an3n2.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an3n2,bn的通项公式为bn2n.探究提高1.一般地,如果数列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时,可采用错位相减法求和,一般是和式两边同乘以等比数列bn的公比,然后作差求解.2.在写“Sn”与“qS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地写出“SnqSn”的表达式.【训练2】(2017衡阳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n 1 an(nN*),a11,该数列的前三项分别加上1,1,3后成等比数列,且an2log2bn1.(1)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Tn.探究提高1.给出Sn与an的递推关系求an,常用思路是:一是利用SnSn1an(n2)转化为an的递推关系,再求其通项公式;二是转化为Sn的递推关系,先求出Sn与n之间的关系,再求an.2.形如an1panq(p1,q0),可构造一个新的等比数列.热点三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例3】(2017惠州三调)在数列an中,点(an,an1)在直线yx2上,且首项a11.(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等比数列bn中,b1a1,b2a2,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请写出适合条件TnSn的所有n的值.解(1)点(an,an1)在直线yx2上,且a11.an1an2则an1an2,因此数列an是公差为2,首项为1的等差数列.an12(n1)2n1.探究提高1.求解数列与函数交汇问题注意两点:(1)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其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在求数列最值或不等关系时要特别重视;(2)解题时准确构造函数,利用函数性质时注意限制条件.2.数列为背景的不等式恒成立、不等式证明,多与数列的求和相联系,最后利用数列或数列对应函数的单调性处理.1.错位相减法的关注点(1)适用题型:等差数列an乘以等比数列bn对应项得到的数列anbn求和.(2)步骤:求和时先乘以数列bn的公比.把两个和的形式错位相减.整理结果形式.2.裂项求和的常见技巧3.数列与不等式综合问题(1)如果是证明不等式,常转化为数列和的最值问题,同时要注意比较法、放缩法、基本不等式的应用;(2)如果是解不等式,注意因式分解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