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每日拔高练 第27练 综合训练(7).docx
-
资源ID:70807999
资源大小:450.9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地理总复习每日拔高练 第27练 综合训练(7).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每日拔高练 第27练 综合训练(7)【配套新教材】中新世为地质年代新近纪的第一个时期,开始于2300万年前到533万年前。如图是中新世初期非洲主要湖泊的可能范围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如今刚果湖已经成为刚果盆地的一部分,由此推测刚果盆地的主要成因最可能是( )A.气候变化,湖水蒸发B.地壳上升,河流切穿盆地西缘C.地壳下沉,海水侵入D.人类活动,大量引水灌溉2.卡拉哈里湖如今已经演变成细长的沼泽带。下列有关该沼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沼泽面积季节变化不大B.冬季有结冰期C.7月沼泽面积最大D.1月沼泽面积最大下图示意某种地质作用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反映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风化作用4.夜间温度下降,水结成冰,会导致岩石( )A.规模变大B.变成碎片C.裂隙增大D.成分改变5.该类地质作用过程主要发生在( )A.低纬度地区B.高纬度地区C.低海拔地区D.热带沙漠地区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四种地貌景观中属于典型的沉积地貌是( )A.B.C.D.7.形成图中深厚黄土层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B.流水C.冰川D.岩浆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水C.鼎湖山保护区D.长白山天池9.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10.该景观地貌属于( )A.雅丹地貌B.丹霞地貌C.冰蚀地貌D.喀斯特地貌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岗岩组成,山体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育。雪山多呈塔状,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其中位于人迹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海拔3359米,相对高度1951米),成为无数登山爱好者、攀岩者的圣地。近年来,巴塔哥尼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塔状尖峰和冰原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图甲示意巴塔哥尼亚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图乙示意菲茨罗伊峰景观和岩石节理结构。(1)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说明巴塔哥尼亚雪山塔状尖峰形成的过程。(2)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3)分析巴塔哥尼亚冰原地区游客的增加对当地的影响。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刚果湖演变成刚果盆地可知,刚果盆地的主要成因最可能是刚果湖地区地壳抬升,刚果河切穿盆地西部的山脉,湖水外流。2.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卡拉哈里湖位于南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无结冰期,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1月为湿季,降水多,所以1月沼泽面积最大。3.答案:D解析: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冻融风化)。图示岩石的破碎过程属于风化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4.答案:C解析:夜间温度降低,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使岩石裂隙增大,C正确;岩石的规模与水结冰无关,A错误;形成碎片是岩石裂隙增大后,受重力作用形成的,B错误;化学风化才会改变成分,该过程属于物理风化,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5.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岩石不断破碎,与水的冻融密切相关,其过程为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增大,对岩石裂隙壁产生很大的压力,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当冰融化时,水沿裂隙深入岩石内部,同时水量也可能增加,并再次冻结成冰。这样冻结、融化频繁进行,使岩石崩解破碎,这种作用叫冻融风化;冻融风化多发生在寒冷地带,如高纬度和高山地区。A、C、D三地温度都较高,冻融作用较弱。故正确答案为B。6.答案:D解析:图中千沟万壑的沟谷地貌是由流水侵蚀形成,图中千仞峭壁是内力作用引起的断层活动形成,不属于典型的沉积地貌,、不符合题意;图中沙丘地貌是风力沉积形成,图中中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属于典型的沉积地貌,、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7.答案:A解析:图表示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西北临近沙漠地带,地质时期西北季风把大量泥沙从西北沙漠带来,风速逐渐减小,颗粒较细的黄土在黄土高原一带大量沉积,从而形成图中深厚黄土层,因此形成黄土高原深厚黄土层的主要外力是风力,与流水、冰川和岩浆关系不大,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8.答案:B解析:读图和结合生活可知,图示景观地势崎岖,峰岭众多,山环水绕,峰岭秀丽,是桂林山水景观。ACD错误,B正确。故选B。9.答案:B解析:桂林山水在云贵高原地区,是石灰岩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ACD错误,B正确。故选B。10.答案:D解析:可溶性岩石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被溶蚀,形成的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D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被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冰蚀地貌形成在高山地区,如U型谷,冰斗,角峰,峡湾等,ABC错误,故选D。11.(1)答案: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山脉隆起;山体岩石破裂,产生节理(裂隙);山峰经风化、冰川侵蚀,山体逐渐形成角峰;该区域的山体垂直节理(裂隙)发育明显,节理两侧岩石易被侵蚀而剥落;逐渐形成塔状尖峰。解析:根据题目要求,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内力作用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和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结合材料信息,“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岗岩组成”说明首先经过岩浆侵入冷凝作用形成花岗岩;根据材料信息“山体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育”说明花岗岩经过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山脉隆起,从而露出地面,在地壳挤压隆起的过程中,受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导致山体岩石破裂,产生节理(裂隙)。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出露地表之后,处于雪山分布区,受到风化及冰川侵蚀等作用,使得山体逐渐形成角峰;再加上该山体因板块挤压抬升作用,使得山体垂直节理(裂隙)发育明显,两侧岩石破碎,易受到外力侵蚀作用而剥落,从而逐渐形成塔状尖峰。(2)答案:垂直高差大,地势陡峭;山顶附近气流紊乱,天气变化复杂;山地降水丰富,雪崩多发;位置偏僻,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雪山多呈塔状,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说明该地所在地区山体垂直高差大,地势陡峭,攀登危险,难攀登;“其中位于人迹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人烟稀少,位置偏僻,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物资补给不便;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天气变化复杂;同时根据该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山地降水丰富,海拔高,雪崩多发,所以难攀登。(3)答案: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对外交流;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影响对当地文化的保护,污染水源,加速冰川融化。解析:游客的增加对当地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大方面进行回答。首先,游客的增加能够带动当地旅游及与旅游有关的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游客的增加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为了吸引游客,完善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对外交流。但游客增多,使得该地区环境压力增多,容易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污染水源,加速冰川融化;另外,外来游客进入,会冲击当地的传统文化,影响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