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五类文言实词对点练习.docx
文言实词对点练习一词多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孝武初,周文(帝)与语,奇之。周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大统)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频征,(刘彦)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周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故吏宾客并委去委:_(2)每事信委之 委:_(3)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_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 微:_(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_(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微:_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以谢边远耳 谢:_(2)乃令张良留谢 谢:_(3)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谢:_通假字4阅读语段,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1)越王勾践反国 同,(2)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同,(3)女忘会稽之耻邪 同,(4)衣不重采 同,(5)振贫吊死 同,古今异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 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受册悲恸,观者莫不为之流涕。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大业中,累转鲁郡太守。善果笃慎,事亲至孝。母崔氏贤明,晓于政道,每善果理务,崔氏尝于阁内听之。若处事不允,母则不与之言,善果伏于床前,终日不敢食。崔氏谓之曰:“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继父之心。自童子承袭茅土,今位至方伯,岂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目以事汝先君乎!”善果由此遂励己为清吏,所在有政绩,百姓怀之。及朝京师,炀帝以其居官俭约,莅政严明,与武威太守樊子盖者为天下第一。从幸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为民部尚书,随化及至聊城。淮安王李神通围化及,善果为化及守御督战,为流矢所中。及神通退还,窦建德进军克之。建德将王琮获善果,诮之曰:“公隋室大臣也,奈何为弑君之贼殉命苦战而伤痍若此?”善果深愧赧,欲自杀,伪中书令宋正本驰往救止之。乃奔相州。神通送于京师,高祖遇之甚厚,拜太子左庶子。善果在东宫,数进忠言,多所匡谏。未几,检校大理卿。正身奉法,甚有善绩。寻坐事免。及山东平,持节为招抚大使,坐选举不平除名。后历礼部、刑部二尚书。贞观元年,出为岐州刺史,复以公事免。三年,起为江州刺史,卒。 (节选自旧唐书·郑善果传,有删改)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者莫不为之流涕涕:鼻涕B崔氏尝于阁内听之 尝:曾经C崔氏谓之曰 谓:对说D自童子承袭茅土 茅土:代指分封的土地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亦望汝继父之心继父:生母再婚后的丈夫B内则坠尔家风 尔:你C从幸江都幸:古以皇帝到某地为幸,此处有“巡游”意D诮之曰 诮:讥讽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亡官爵亡:丢掉、失去B高祖遇之甚厚 遇:对待C及山东平,持节为招抚大使 山东:山东省D出为岐州刺史 出:京官外调地方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不悲哉?(1)其实所用不过三石(2)左右皆引试之(3)所用不过三石(4)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偏义复词9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诏。君(谭嗣同)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节选自谭嗣同传)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窦群,字丹列,扶风平陵人。宪宗即位,转膳部员外、兼侍御史知杂,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素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激切,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节选自旧唐书·窦群传,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吉甫以羊、吕险躁险躁:轻薄浮躁B群等怒怨吉甫 怒怨:怨恨C群性狠戾,颇复恩雠 恩雠:恩泽和仇恨D临事不顾生死 生死:死的危险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节选自说苑·敬慎)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译文:_(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译文:_2.名词活用作状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节选自人之惧虎)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 译文:_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庄子·盗跖)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译文:_(2)子之道岂足贵邪?译文:_(3)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 译文:_4.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注矜(jn):怜悯,怜恤,同情。与:同“欤”,语气词。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译文:_(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译文:_5.使动用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节选自论语·微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译文:_(2)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译文:_6.意动用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节选自韩诗外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译文:_参 考 答 案一词多义1.答案(1)抛弃(2)委托(3)随从,顺从2.答案(1)暗中(2)(如果)没有(3)卑微3.答案(1)道歉,谢罪(2)辞谢(3)称谢【参考译文】申徽,字世仪,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到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等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友聚会,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孝武初年,周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周文帝观察申徽深沉细密有度量,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他去办,于是做了大行台郎中。当时军队和国家刚刚建立,幕府的事务很多,四方文书檄文都是申徽写的。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近侍官吏逃散得很多,只有申徽不离左右,魏帝称赞他。(大统)十年,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多次征召,(刘彦)不接受征召命令,又在南方勾结吐谷浑,将要图谋叛乱。周文帝动用大军镇压比较困难,想用灵活的谋略擒拿他。于是让申徽做河西大使,秘密命令申徽谋取刘彦。申徽率轻骑五十人出发,到了以后,住在宾馆。刘彦见申徽单独一人做河西大使,就不怀疑他。申徽就派一个人暗中劝刘彦归附朝廷,用来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申徽又派人帮助促成刘彦到宾馆议事,刘彦就听从了他,于是到宾馆。申徽先前已和瓜州的豪门大户秘密商议捉拿刘彦,于是就呵叱捆绑了刘彦。刘彦说自己没有罪,申徽一一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没有一点点的功劳,却滥用着一方重要的权力,依仗着地方偏远做一些违背欺骗朝廷的事,不恭敬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却杀害朝廷派来的人,轻视朝廷的命令。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但在我接受朝廷的命令那天,本是要我把你送到朝廷,遗憾的是我不能立即申明法度将你惩处,向边地的百姓谢罪。”于是宣读诏书慰问官吏、老百姓和刘彦的下属,又说大军接着就到,城内没有一个人敢闹事。通假字4.参考答案:(1)“反”同“返”,返回(2)“坐”同“座”,座位(3)“女”同“汝”,你(4)“采”同“彩”,彩色(5)“振”同“赈”,救济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返回了越国,(他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忘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救济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作。古今异义5.解析涕:眼泪。此词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眼泪”,现代汉语中一般为“鼻涕”的意思。6.解析继父:继承父亲。继父在语境中为两个词,不能以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习惯认为是一个词。7.解析山东:崤山以东。古今异义词,与现在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参考译文】郑善果,是郑州荥泽人。祖父名孝穆,西魏时任少司空、岐州刺史。父亲名诚,在周朝任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年,讨伐尉迟迥,奋力作战阵亡。郑善果九岁时,因为父亲为王事而死,(皇帝)下诏让他承袭父亲的爵位。家人因他年幼,没有告诉(他父亲的死讯),他受册封时悲痛欲绝,看到的人没有不为他流泪的。隋朝开皇初年,改封为武德郡公,担任沂州刺史。大业年间,多次转任后做鲁郡太守。郑善果忠诚谨慎,侍奉母亲非常孝顺。他的母亲崔氏贤惠明理,懂得处理事务的方法,当郑善果处理政务,她曾经在官署旁边的小门里听着。如果(郑善果)处理事情不公平,她就不和儿子说话,郑善果就跪在母亲床前,一天都不敢吃饭。崔氏对他说:“你死去的父亲做官时清廉恭谨,从来不过问家事,以身报国,最后(为国)死去。我也希望你能继承你父亲的心志。你幼年时就承袭了你父亲分封的土地,如今官位做到地方长官,难道这是你自身的功劳所能达到的吗?怎能不想想这些而随便发怒,对内败坏了家风,甚至失去官职爵位;对外则损害了天子的法令,招来罪过。我只是一个寡妇罢了,只有慈爱却没有威严,使你不知道教导训诫,来担负忠臣留下的事业,我死了以后,又有什么面目在地下去侍奉你的父亲呢!”郑善果从此就勉励自己去做清官,所在的地方都有政绩,百姓都怀念他。等到他到京城朝见皇帝,炀帝认为他为官有节制,掌管政事严肃公正、赏罚分明,与武威太守樊子盖在官吏考核中并列天下第一。(郑善果)跟从炀帝游江都。宇文化及杀害炀帝,任命他代理民部尚书,他跟随宇文化及到了聊城。淮安王李神通围困宇文化及,郑善果替宇文化及督战防守抵御,被乱箭射中。等到李神通退兵回去,窦建德带领军队打败了宇文化及。窦建德的将领王琮抓获了郑善果。王琮讥讽他说:“你是隋朝的大臣,为什么要替杀害国君的贼子拼死苦战还受这样的重伤呢?”郑善果深感羞愧,想要自杀,伪中书令宋正本跑去阻止救下了他。(郑善果)于是逃奔到相州。李神通将他送到京城,唐高祖给他的待遇非常优厚,任命他为太子左庶子。郑善果在东宫任职,多次向太子进献忠言,多次纠正规劝太子的言行。不久,升任检校大理卿。他端正自己,奉公守法,多有好的政绩。不久因事获罪被免官。等到崤山以东地区平定,持节做了招抚大使,因为选拔举荐不公平获罪被除去名籍。后来历任礼部尚书、刑部尚书。贞观元年,出京任岐州刺史,又因为公事免职。贞观三年,被起用做江州刺史,去世。8.参考答案:(1)他实际上(2)近臣,身边伺候的人(3)不超过(4)认为参考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但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石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身边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大家都(恭维地)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其实,齐宣王使用的弓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认为自己能拉一千多斤的弓,这难道不是悲哀吗?偏义复词9.参考答案:谭嗣同就秘密奏请皇上,请皇上用优厚的待遇笼络他,希望在危急时或许能得到救助。参考译文: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就给他一道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内有“我皇位几乎保不住了,命令康有为与军机四卿及志向相同的人赶快设法筹谋援救”等话。谭嗣同与康有为捧着诏书痛哭,可是皇上手里没有一点权柄,毫无办法。当时在许多将领中,只有袁世凯长时间出使朝鲜,研究中国和外国的国情,极力主张变法。谭嗣同就秘密奏请皇上,请皇上用优厚的待遇笼络他,希望在危急时或许能得到救助,言词激烈直率。10.解析C.是偏义复词,“颇复恩雠”中的“复”是“报复”的意思,因此“恩雠”一词更偏向“雠”,即“仇恨”的意思,故选项解释不正确。A.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应该是形容两人性格方面的不足,“躁”是“浮躁”的意思,“险”有“冒险,犯险”的意思,都指性格不稳重,即“轻薄浮躁”。B.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任命被李吉甫压下,窦群等人当然不高兴。“怒”是“发怒”的意思,“怨”有“怨恨”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D.是偏义复词,“生死”更偏向“死”,就是不顾及自己会遭遇“死的危险”。【参考译文】窦群,字丹列,是扶风平陵人。宪宗即位,窦群调任膳部员外、兼侍御史知杂事,(后)又调出京城担任唐州刺史。节度使于頔向来听说过他的名声,谒见时,窦群言语率直激切,于頔很喜欢。(于是)奏请朝廷授窦群留任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服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都喜欢和器重窦群,召他入朝任吏部郎中。后武元衡任辅政大臣,举荐窦群顶替自己做御史中丞。窦群奏请刑剖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李吉甫认为羊、吕二人轻薄浮躁,接到奏表数日不予批复,窦群等人因此愤恨李吉甫。窦群性情凶狠暴戾,喜欢报复别人,临事不顾生死。当时召他入朝,皇上想要重用他,朝中人人惊骇,听说他死了方才心安。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1.解析(1)句中的前一个“衣”“冠”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戴着”。(2)注意“贵”“恶”“厚”“患”等词语的翻译。答案(1)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2)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参考译文】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最后来吊丧,莫非是有什么要指教的?”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越要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2.名词活用作状语2.解析句中的“夜”“杖”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晚”“用杖打”。答案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家伙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参考译文】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家伙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看到)它跑到山下月光明亮处,原来是只老虎。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是他胆气盖过了老虎。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3.解析(1)句中的“穷”,(2)句中的“贵”,(3)句中的“高”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答案(1)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穷途末路,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天下没有容身之处。(2)你的道哪里有什么可贵的呢? (3)这六个人,都是世上所推崇的。【参考译文】然而一再被赶出鲁国,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穷途末路,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天下没有容身之处。你的道哪里有什么可贵的呢?世上所推崇的,没有超过黄帝的,黄帝尚且不能全备德行,而战于涿鹿郊野,流血百里。尧不慈爱,舜不孝顺,禹半身偏瘫,汤流放他的君主,武王讨伐纣王,文王被囚禁在羑里。这六个人,都是世上所推崇的。4.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解析(1)句中的“贤”“善”,(2)句中的“美”“恶”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答案(1)君子能尊敬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赞美好人,又能怜悯能力差的人。(2)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参考译文】子夏的门人向子张询问交友之道。子张反问:“子夏是怎样说的?”(子夏的门人)回答:“子夏说:可交的就与他交,不可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这和我听说的不同:君子能尊敬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赞美好人,又能怜悯能力差的人。我如果是很贤明的,对于别人为何不能容纳呢?我如果不贤明,别人将会拒绝我,如何(谈得上)拒绝别人呢?”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5.使动用法5.解析(1)“止”为使动用法,“食”意思是“给吃”,“明日”意为“第二天”,“以告”是省略句,应为“以(之)告(之)”。(2)“废”意为“废弃”,“洁”为使动用法。答案(1)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 (2)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使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参考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锄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丈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使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6.意动用法6.解析句中“贤”为意动用法,“认为贤良”,“说”为通假字,通“悦”,意动用法,“对感到高兴”。答案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参考译文】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两千两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金子?”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赶快拿走它。”田子很惭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