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练 水陆交通的变迁 导学案-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轮复习.docx
-
资源ID:70812226
资源大小:182.3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6练 水陆交通的变迁 导学案-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轮复习.docx
第26练 水陆交通的变迁【重难知识记忆】1.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列强侵华的需要。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2)特点从时间上看,鸦片战争后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进程,起步晚,进程艰难。从发展水平看,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操纵,同时由于顽固势力阻挠、政治腐败、政局动荡、经济落后,总体发展缓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从地域看,地域之间交通发展不平衡,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2.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拔高练】1.“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为本,漕以河为依”。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运河交通网,以连接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间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唐时期( )A.水路运输成为主要的交通形式B.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于世界C.构建长安为中心的运河交通网D.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统一稳定2.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威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这表明( )A.铁路是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B.中国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C.新式交通推动社会观念更新D.妇女在晚清时期率先觉醒3.清朝定都北京后,仿明制实行漕运制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奉铁路建成通车,以后京汉铁路、津浦铁路也相继通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清政府下令取消漕运。光绪三十年(1904年)漕运官署悉行裁撤,漕运制度遂告废止。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东北农业的发展B.始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C.凸显了中央集权的弱化D.适应了近代经济的发展4.1876年,元煦在沪游杂记中描写了他所看见的上海街头骑自行车情形:“车子前轮的两旁各有一个踏蹬,还有链。人骑车上,两脚踏蹬子,运转如飞。两手握横木,使两臂撑起,速度快如马车。”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A.国人能够普遍接受新生事物B.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C.传统交通工具退出历史舞台D.洋务派民用工业取得一定成效5.下面材料反映了元朝腹里及部分行省的驿站设置情况。这体现了当时驿站交通( )A.制度完善传递速度快B.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C.加快了中国经济转型D.工具多样且水陆并用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运河交通网,以连接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间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要吃紧出唐朝注重发展全国的交通网,有利于加强各地的联系,助推国家统一稳定,D项正确;陆运才是主要,排除A项;材料没有与世界比较,排除B项;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淞沪铁路、京津铁路通车,吸引周边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妇女乘车出行,便捷的交通工具打破了传统交通工具的不利,有利于社会经济思想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观念的更新,C项正确;材料涉及铁路的出现推动了妇女解放,没有涉及“首要条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困难重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率先”的意思,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京奉铁路建成通车,以后京汉铁路、津浦铁路也相继通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清政府下令取消漕运。光绪三十年(1904年)漕运官署悉行裁撤,漕运制度遂告废止”,可知漕运制度的废止,适应了近代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材料主旨是交通与社会的变迁而“东北农业的发展”与材料主旨明显不符合,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十九世纪中叶,而铁路兴办漕运废止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从铁路兴办到漕运废止这一变化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与“中央集权的弱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车子前轮的两旁各有一个踏蹬,还有链。人骑车上,两脚踏蹬子,运转如飞”并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末法国人发明,清末传入中国,民国时仍为奢侈品)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B项正确;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在1876年还谈不上“普遍接受”,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在中国人们选择交通工具时往往因地因人因事而迥异,也不会因为材料所述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就导致“传统交通工具退出历史舞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弄清洋务企业的性质就可以推断出,材料所述成果与“洋务派民用工业取得一定成效”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元朝设置陆站、水站等的数量和设置的范围可知,元朝形成了驿站水陆交通网络,交通工具多样,D项正确;“制度完善传递速度快”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项;元朝驿站制度主要涉及国内交通,与对外贸易发展关系不大,排除B项;元朝时中国的经济并未发生转型,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