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测试卷-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 资源ID:70840075       资源大小:647.1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测试卷-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测试卷一、单选题1已知下列元素的电负性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元素LiBeXONaAlClGe电负性1.01.52.53.50.91.63.21.8A表中X为非金属元素BGe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CMg元素电负性的范围为0.91.6DO和Cl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O显正价2短周期元素R、X、Y、Z、M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存在关系:,其中元素R、X、Y、M形成的化合物(结构式)具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BM在同周期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CR、X、Y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Z分别与R、Y、M形成的化合物中均只含离子键3已知Cl、Se、B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SeBrClB还原性:BrSe2ClC酸性:HClO4HBrO4H2SeO4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BrH2Se4CO2的应用领域广泛,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基本化工原料,我国提出力争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化工合成等治理 CO2的手段,使 CO2排放量减少甚至是回收利用,以此达到 CO2“零排放”的目的。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研究中,催化剂是研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铜基催化剂,有学者提出了 CO2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态铜电子排布:Ar3d94s2B甲酸乙酯是该过程的催化剂C步骤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D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降低了反应的焓变5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76的某核素:B基态锌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C的结构示意图:D基态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6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一族元素的族序数都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B只有第二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C第I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周期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第A族C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A族金属元素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8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下列关于化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国的莫瓦桑通过电解KHF2的水溶液得到了单质氟B英国科学家莫塞莱证明了原子序数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C丹麦科学家波尔提出了构造原理D英国汤姆生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9经研究发现,镭能蜕变为Rn,故将Rn称之为镭射气;钍能蜕变为Rn,故将Rn称之为钍射气;錒能蜕变为Rn,故将Rn称之为锕射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Rn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50BRn、Rn、 Rn互为同素异形体CRn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其在第VIII族D镭(Ra)可以通过释放蜕变为Rn10下列图示或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的空间填充模型:B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D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11科技发展、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化学。2021年是我国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量子通信、生命科学大放异彩的一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祝融号”火星探测器上使用的钛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钛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B“天问一号”中形状记忆合金的两种金属都属于过渡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ds区C清华大学打造的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的主要材料与光导纤维不同D量子通信材料螺旋碳纳米管TEM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实验目的A室温下,用pH计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溶液和溶液的pH比较和的酸性强弱B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0.1mol/L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的溶液,又产生红褐色沉淀验证该温度下C用铁片、铜片、稀硫酸等组成原电池比较铁、铜的金属性强弱D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ABBCCDD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s、p、d能级所具有的原子轨道数分别为1、3、5B各电子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到f能级结束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电子层中所含原子轨道数是不相同的D各电子层含有的原子轨道数为2n214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下列性质,错误的是A酸性: HClO4> H2SO4> H2SiO3B碱性: KOH<NaOH<LiOHC热稳定性: H2O> H2S> SiH4D非金属性: F>O>N15W、X、Y、Z、R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的一种离子与Li+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且半径稍大,X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与Y原子核外M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2,X与Z同主族,Z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B第一电离能:C原子半径:D电负性:二、填空题16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I.用元素符号表示(1)将钠、镁、铝各2g分别投入盛足量0.05mol/L盐酸烧杯中,实验结果: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最多。钠、镁、铝中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2)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出现胶状沉淀,可证明_元素得电子能力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实验结论:随原子序数增大,同周期元素失电子能力依次_(填“增强”或“减弱”,下同),得电子能力依次_。II.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3)仪器A的名称为_。(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Br,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KBr溶液和CCl4反应一段时间后,将C振荡、静置,观察到C中现象是_,此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17表格为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的部分元素(从左到右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各小题:KCaScTiVCrMnFeCoNiCuZnGaGe(1)在以上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中4s轨道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有_(填元素名称)。(2)写出Cr3+的电子排布式_。(3)Fe3+的化学性质比Fe2+稳定,其原因是_。(4)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_种。18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1)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2)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3)在第4周期元素中,原子的4p轨道半充满的是_,3d轨道半充满的_,4s轨道半充满的是_,外围电子中s电子数与d电子数相同的是_。三、实验题19工业制备并提取一氯乙酸(ClCH2COOH)的母液中有CH3COOH、ClCH2COOH、Cl2CHCOOH等残留。实验室用多孔硫颗粒做催化剂,对母液进行深度氯化,使其中残留物转化为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三氯乙酸(CCl3COOH)。主要反应方程式:。制备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中用仪器X替换分液漏斗的好处是_。(2)甲中制取Cl2离子方程式为_。(3)丁中仪器Y的名称是_。(4)制备三氯乙酸时,需要控制温度在140左右持续加热,则丁的加热方法是_。(填“水浴加热”“油浴加热”或“酒精灯直接加热”)。(5)该制备装置一处缺陷会产生实验安全问题,该缺陷是_。(6)制备过程中无需沸石,原因是_。(7)可以用pKa(pKa=-lgKa)来衡量酸性的强弱,下表是部分酸的pKa数据:ClCH2COOHCl2CHCOOHCCl3COOHH2SO3pKa (室温)2.861.290.65从表中数据可知,酸性:ClCH2COOHCl2CHCOOHCCl3COOH,请从物质结构角度解释原因_。在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lCH2COOH,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20(I)氧化还原滴定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是常见的氧化剂,在实验室利用和乙二酸()的反应进行滴定实验。配制250mL溶液:准确称量5.000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mL溶液。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硫酸酸化,用溶液滴定至乙二酸恰好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共消耗溶液20.00mL。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样品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_,标准液装入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2)溶液滴定乙二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4)计算此样品的纯度为_(保留4位有效数字)。(5)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B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D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II)锰元素、溴元素的化合物在高中实验中应用广泛。(6)写出基态M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7)基态溴原子中有_个未成对电子;(8)在元素周期表中,介于Mn与Br之间的主族元素有四种,请按照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序:_(用元素符号表示)。21某同学做元素周期律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记录现象时随手记在了纸片上,不对应,需整理):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砂纸打磨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溶液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并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钠与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反应C反应不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用砂纸打磨后的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F.生成淡黄色沉淀请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_。(2)实验用品:_、_、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3)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填序号)实验现象(填字母)有关化学方程式_B_E_F_(4)实验结论:金属性:_。非金属性:_。试卷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D【详解】A 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表中X电负性为2.5,为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B Ge的电负性为1.8,在同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的地方,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故B正确;C 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解性增大,Mg元素电负性介于钠和铝之间,范围为0.91.6,故C正确;D O和Cl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氧电负性大显负价,氯电负性小,氯显正价,故D错误;故选D。2C【分析】短周期元素R、X、Y、Z、M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元素R、X、Y、M形成的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X形成4个共价键,Y形成2个共价键,R形成1个共价键,M形成1个共价键,X、Y、M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4、6、7,最外层电子数3Z+M=X+Y,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6-7)=1,结合原子序数可知Z为Na元素,R为H,X为C,Y为O,Z为Na,M为Cl元素,以此分析解答。【详解】A由分析可知,R为H,X为C,Y为O,Z为Na,则原子半径:,A错误;B由分析可知,M为Cl,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IIA与IIIA、VA与VIA反常,故M在同周期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不最大,Ar是最大的,B错误;C由分析可知,R为H,X为C,Y为O,则R、X、Y形成的化合物如醛类物质CH3CHO等,醇类物质如CH3CH2OH等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D由分析可知,R为H,Y为O,Z为Na,M为Cl, Z分别与R、Y、M形成的化合物中不一定均只含离子键,如Na2O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D错误;故答案为:C。3B【详解】ABr、Se原子比Cl原子多1个电子层,则Cl的原子半径最小,Br、Se元素的电子层相同,Br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Se元素,则原子半径:BrSe,所以原子半径大小为:SeBrCl,A项正确;B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可知,氧化性:Cl2Br2Se,则离子的还原性:Se2BrCl,B项错误;C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性:ClBrSe,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BrO4H2SeO4,C项正确;D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性:ClBrSe,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BrH2Se,D项正确;答案选B。4C【详解】A电子排布为全满或半满时,原子的能量最低,较稳定,所以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选项A错误;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量是不变的,反应生成了甲酸乙酯,但在其它步骤中未有甲酸乙酯的参与,即甲酸乙酯只有生成,没有消耗,所以甲酸乙酯不是催化剂,选项B错误;C由图可知步骤中的 CO 和 HO 键均发生了断裂,生成了金属羟基化合物(HOM)和甲酸乙酯,选项C正确;D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历程,但不改变焓变,选项D错误;答案选C。5B【详解】A中子数为176的某核素:,故A错误;B基态锌原子是30号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故B正确;C是在26个电子的基础上失去3个电子,应该还有23个电子,故C错误;D基态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违背了洪特规则,故D错误;故选B。6D【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副族、0族等没有此规律,A错误;B氦原子及一些过渡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也为ns2,B错误;CH元素为第IA族元素,为非金属元素,C错误;D短周期不含有过渡元素,包括第一、二、三周期,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7C【详解】A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一定,故A错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不一定处于周期表第A族,如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它处于周期表的0族,故B错误;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第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C正确;D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能作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位于副族和第V族,故D错误;答案选C。8C【详解】A在溶液中阴离子放电能力:OH-F-,所以电解KHF2的水溶液时,阳极上是OH-失去电子变为O2,不可能得到了单质F2,A错误;B原子序数即为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除H、He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外,其它元素的原子序数都不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B错误;C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提出氢原子结构模型,创造性的将量子学说与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结合起来,成为玻尔模型,即原子的构造原理,C正确;D英国汤姆生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9A【详解】ARn的中子数为136,质子数为86,所以中子数比质子数多50,A项正确;BRn、Rn、Rn属于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项错误;CRn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其在元素周期表的0族,C项错误;D镭(Ra)释放蜕变为Rn时,不满足质子守恒和质量守恒,D项错误;故答案选A。10A【详解】A过氧化氢的结构式为H-O-O-H,由模型可知2个小球为O原子,2个大球为H原子,O原子半径小,实际O原子半径大于H原子半径,不符合比例,故A错误;B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质量数为17+20=37,可表示为:,故B正确;C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4s1,其轨道表示式为: ,故C正确;D次氯酸分子中H、Cl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O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故其结构式为:HOCl,故D正确;答案选A。11B【详解】A钛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高温的特性,钛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正确;BTi、Ni都属于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d区,B错误;C芯片的主要材料是晶体硅,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两者不相同,C正确;D碳纳米管TEM与石墨烯均是碳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故选:B12B【详解】A室温下,用pH计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溶液和溶液的pH,醋酸酸性强,醋酸钠水解能力弱,pH小,可以比较和的酸性强弱,故A正确;B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0.1mol/L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的溶液,又产生红褐色沉淀,由于NaOH过量,直接与氯化铁作用产生氢氧化铁沉淀,不能说明该温度下,故B错误;C用铁片、铜片、稀硫酸等组成原电池,活性强的金属作负极,铜作正极,上有气泡产生,可以比较铁、铜的金属性强弱,故C正确;D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根据产生沉淀所需的时间多少,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B。13A【详解】An为能层序数,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的顺序依次为1、3、5,A正确;B各电子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但是不一定到f能级结束,如第一电子层只有s能级,无f能级,第二电子层只有s、p能级,无f能级,B错误;Cs能级的原子轨道数为1,则不同的能层所含的s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是相同的,C错误;D各电子层含有的原子轨道数为n2,D错误; 故选A。14B【详解】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与其非金属性一致,非金属性:Cl>S>Si,故酸性:HClO4> H2SO4> H2SiO3,A不符合题意;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与其金属性一致,Li、Na、K是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金属性依次增强,即金属性:K>Na>Li,故碱性:KOH>NaOH>LiOH,B符合题意;C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其非金属性一致,非金属性:O>S>Si,故热稳定性:H2O>H2S>SiH4,C不符合题意;D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非金属依次增强,故非金属性:F>O>N,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C【分析】W、X、Y、Z、R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的一种离子与Li+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且半径稍大,则W为H;Z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 Z为S;X与Z同主族,X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与Y原子核外M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2,X为O,Y为Si,R为Cl。【详解】A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S>Si,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SiH4,A正确;B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因此第一电离能:Cl>S>Si,B正确;C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则原子半径:S>Cl>O,C错误;D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电负性:S<Cl<O,D正确;答案选C。16(1)     钠     铝     Na<Al<Mg(2)     C          减弱     增强(3)分液漏斗(4)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橙红色     无尾气处理装置,污染空气【解析】(1)三种物质中钠的金属活动性最强,与盐酸反应最剧烈,1molNa与盐酸反应转移1mol电子,1molMg与盐酸反应转移2mol电子,1mol铝与盐酸反应转移3mol电子,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是相同物质的量时转移电子的数目差别较大,因此铝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最多。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是镁的3s轨道全满,3p轨道全空,较为稳定,因此第一电离能大于Al,故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顺序为Na<Al<Mg。(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得电子,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向硅酸钠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胶状沉淀,可知碳酸酸性强于硅酸,反应方程式为,可证明碳元素得电子能力大于Si。Na、Mg、Al是同周期主族元素,金属性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弱,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同周期元素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3)从图中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4)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C中氯气和KBr反应生成Br2,Br2易溶于CCl4发生分层现象,则观察到C中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橙红色。整套装置无氯气的尾气处理装置,易造成环境污染。17(1)钾、铬、铜(2)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3)Fe3+的3d轨道填充了5个电子,为半充满状态(4)5【解析】(1)4s轨道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s1、3d54s1、3d104s1,分别为钾、铬、铜,故答案为:钾、铬、铜;(2)基态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则Cr3+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3 ,故答案为:Ar3d3 ;(3)Fe3+的3d轨道填充了5个电子,为半充满状态,化学性质比Fe2+稳定,故答案为:Fe3+的3d轨道填充了5个电子,为半充满状态;(4)第一周期中,有1个未成对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1s1;第二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是2分别为:1s22s22p2、1s22s22p4;第三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是3个的是1s22s22p63s23p3;第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是4个的是1s22s22p63s23p63d64s2,故答案为:5。18(1)     Na     Ar(2)     F     Fr(3)     As     Cr、Mn     K、Cr、Cu     Ti【详解】(1)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第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A族,第A族大于第A族,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故在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Na,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r;(2)除了稀有气体以外,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同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故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是F,电负性最小的是Fr;(3)在第四周期元素中,原子的4p轨道半充满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为As元素;原子的3d轨道半充满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为Cr、Mn;原子的4s轨道半充满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为K、Cr、Cu的元素;外围电子数中s电子数与d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外围电子式为:,为Ti元素。故答案为:Cr、Mn;K、Cr、Cu;Ti。19(1)防止浓盐酸挥发,可以使浓盐酸顺利滴下(2)2+16H+10Cl-=2Mn2+5Cl2+8H2O(3)球形冷凝管(4)油浴加热(5)装置丙、丁之间缺少一个安全瓶(6)多孔硫颗粒状态为固体,该物质可同时起催化剂作用和防止暴沸的作用(7)     Cl原子电负性大,使羟基的极性增强,羟基H原子更容易电离,物质分子中烃基中Cl原子数目越多,羟基H就越容易电离,其相应的氯代乙酸的酸性就越强,故三氯乙酸最容易电离出氢离子,其酸性最强     +ClCH2COOH=ClCH2COO-+【分析】在甲中浓盐酸与KMnO4反应制取Cl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装置乙中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杂质HCl,在装置丙中用浓硫酸干燥Cl2,然后将干燥纯净Cl2通入装置丁中,与一氯乙酸在S催化下加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三氯乙酸和HCl,多余的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大气。【详解】(1)甲中用仪器X替换分液漏斗的好处是能够防止浓盐酸挥发,可以使浓盐酸顺利滴下;(2)在甲中浓盐酸与KMnO4反应制取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16H+10Cl-=2Mn2+5Cl2+8H2O;(3)根据装置图可知:丁中仪器Y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4)制备三氯乙酸时,需要控制温度在140左右持续加热,由于水浴加热温度不能超过100,酒精灯直接加热温度不容易控制,因此丁的加热方法是采用140的油浴加热方式;(5)该反应装置中制取的干燥纯净的氯气直接通入三颈烧瓶中与一氯乙酸反应制取三氯乙酸,当制取的Cl2气流不充足,导致装置中气体压强减小时,装置丁中反应液会通过导气管直接倒吸至浓硫酸中,引发危险,故装置中应该在丙、丁之间安装一个安全瓶,以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6)由于催化剂多孔硫颗粒状态为固体,该物质既可起催化剂作用,同时也可以防止液体暴沸,因此制备过程中无需沸石;(7)根据表格数据可知:pKa:ClCH2COOHCl2CHCOOHCCl3COOH,弱酸的pKa越大,则相应的弱酸的酸性就越弱,故酸性:ClCH2COOHCl2CHCOOHCCl3COOH,从结构分析,这是由于Cl原子电负性大,使羟基的极性增强,羟基H原子更容易发生电离。物质分子中烃基上Cl原子数目越多,羧基中羟基H越容易电离,因此相应的氯代乙酸的酸性就越强,故三氯乙酸最容易电离出氢离子,其酸性最强;根据pKa可知酸性:H2SO3ClCH2COO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强酸可以与弱酸盐反应制取弱酸,可知:向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lCH2COOH,发生反应产生NaHSO3、ClCH2COONa,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CH2COOH=ClCH2COO-+。20(1)     500mL容量瓶     酸式(2)2+5H2C2O4+6H+=2Mn2+10CO2+8H2O(3)当滴入最后半滴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摇动半分钟颜色不褪色,则达到了滴定终点(4)90.00%(5)BD(6)1s22s22p63s23p63d54s2(7)1(8)SeAsGeGa【详解】(1)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需要用到容量瓶,要配制250mL溶液,则需要250mL的容量瓶。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所以高锰酸钾溶液应装入酸式滴定管中。(2)酸性溶液和乙二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做氧化剂,将乙二酸中的+3价碳氧化为+4价,生成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本身被还原为+2价,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5H2C2O4+6H+=2Mn2+10CO2+8H2O。(3)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该滴定实验不需要额外加指示剂,当滴入最后半滴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摇动半分钟颜色不褪色,则达到了滴定终点。(4)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所用的高锰酸钾的浓度和体积,可计算出250mL样品溶液中草酸的质量为:×20.00mL×10-3L/mL×××90g/mol=4.500g,则此样品的纯度为×100%=90.00%。(5)标准液的体积和样品的纯度成正相关。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标准液体积偏小,则计算出的样品纯度偏低,故A不选;B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则所用标准液体积偏大,样品纯度偏高,故B选;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不影响标准液的体积,对结果无影响,故C不选;D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气泡被当做标准液的体积,读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大,计算结果偏高,故D选;故选BD。(6)Mn的原子序数为25,根据构造原理,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7)溴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A族,基态溴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则只有4p能级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8)在元素周期表中,介于Mn与Br之间的主族元素有Ga、Ge、As、Se四种,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则这四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序为:SeAsGeGa。21     验证Na、Mg、Al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S、Cl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试管     酒精灯     A                    D          C               、               Na>Mg>Al     S<Cl【详解】(1)实验对比可得金属性:Na>Mg;Cl2能从H2S中置换出硫,可得非金属性:Cl>S;实验对比可得金属性:Mg>Al,因此实验目的为验证Na、Mg、Al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S、Cl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2)分析实验可知,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3)实验内容: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与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反应现象为钠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并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选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现象为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应是镁条与滴有酚酞的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的现象,答案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现象比镁与热水反应剧烈,现象为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选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砂纸打磨后的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铝没有镁活泼,没有剧烈,现象为反应不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选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现象为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是可溶性铝盐中滴加强碱生成氢氧化铝、继而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的现象,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生成淡黄色沉淀,该淡黄色沉淀应为硫单质,因此该现象为置换出硫单质的反应的现象,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同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因此有: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S<Cl。答案第19页,共10页

    注意事项

    本文(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测试卷-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九****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