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寒假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册.docx
-
资源ID:70840980
资源大小:42.9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寒假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册.docx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寒假作业1战国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些做法产生的影响是A士人竞相追逐功名利禄B官僚政治得以最终确立C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D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发展2荀子·儒效记载:“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上述材料认为( )A周公的处事方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周公辅佐成王时处事得当深得人心C周公的辅政得到各阶层的普遍认可D周公辅佐成王分封时重视宗族利益3诗经人田写道:“有渝篓篓,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占代经济信息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土地兼并严重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井田制趋于瓦解4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家说,无论是贤君的尧,还是暴君的桀,他们治天下都破坏了人的恬愉无知的自然本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圣贤和盗贼也就没有什么区别。据此可知,此思想属于A道家思想B法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5在西周初年,制礼作乐本是一件政治文化工程,相关思想后被儒家乐论所吸收,成为其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儒家强调“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这说明儒家思想家认为礼A顺应春秋战国时期变革B是表彰帝王功德的手段C是统治者进行德治手段D思想内涵已发生了变化6公元前110年起,汉武帝前后举行了5次大规模的登泰山封禅,祭天地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意在A开创政治的大一统局画B宣扬君权神授的合理性C强化黄老之学治国理念D为了震慑北方少数民族7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子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C以政治地位为标准D以儒家标准为准绳8秦朝建立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或省中,印曰玺。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特点是A皇权至上B皇帝独尊C皇位世袭D君权神授9春秋时期,齐桓公葵丘(今河南省民权县)会盟,周襄王派大臣参加;后晋文公召集诸侯会盟,周襄王亲自参加。这说明当时A君臣关系十分融洽B分封体制仍在有效运行C政治局面比较稳定D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10时人评价秦始皇:“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他出身诸侯,兼并天下,诸事称心,为所欲为.丞相和各位大臣都只是接受已经决定的命令,依仗皇.办事.天下事无论大小都由皇决定。”材料反映了( )A帝王个人才能决定历史发展走向B秦朝缺乏系统而完备的官僚体系C皇帝权力至上实行专制独裁统治D秦始皇的专制统治导致秦朝灭亡11自西汉起,国家统治与社会治理愈发有机结合,历代王朝一方面用“法律”防范惩处犯罪,一方面用“教化”教育引导向善。例如,汉承秦制,吸取秦朝速亡教训的同时,在治国方针上采取“霸王道杂之”的统治策略,这种做法A推动了礼法结合的完成B从根本上改变义利观C促进了官僚制度的建立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12学者朱子彦提出,汉武帝在位53年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29人,他们多数不是出自儒家,来自儒家的只占少数。这说明A武帝采取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B武帝对董仲舒思想主张仍有疑虑C武帝采取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D儒学并非是中国的传统主流文化13孔子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主张“克己复礼”。这表明孔子A主张恢复三代制度B重视传统文化成果C注重借鉴外来成果D构建完整儒学体系14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材料表达的思想A是黎民百姓的政治呼声B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C为汉初治理国家提供了指导思想D与孔子“仁”的思想一致15中国古代的族规、家法繁多,有些族规头一条就规定“圣谕当遵”,有的则强调要“急完粮”,孔氏族规中规定:“忤逆父母,凌辱尊长及纵容妻妾辱骂祖父母、父母,一经闻四祠,笞责三十。甚,革胙除派。至大反常,处死,不必禀呈,致累官长。”这段材料说明当时A宗法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全面实施B封建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已经失控C宗族成为专制统治得力的基层组织D基于契约关系的公民社会迅速发展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汉书·文帝纪第四材料四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师古曰:“黎,众也。醇,不浇杂。”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西汉经济形势有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此变化的原因。17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家的学术,当分两方面观之。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恢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孟子说:“人无有不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材料三: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向汉武帝陈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摘编自李奎良董仲舒关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贡献(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2)材料二体现了孟子对人性问题怎样的看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及其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C2B3D4A5C6B7D8B9D10C11A12A13B14B15C16(1)形势: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原因: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破坏以及楚汉战争的破坏。(2)变化:人们生活富裕,国库充裕。原因:汉初统治者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经济,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轻徭薄赋、重视农业、提倡节俭、以德化民。17(1)治国主张:儒家:德治、仁政、礼法并施;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道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法家:变革、君主集权、奖励耕战、法治。(2)看法:性本善;(3)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为汉武帝所采纳,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