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章末测试卷--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
资源ID:70896850
资源大小:971.0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章末测试卷--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章末测试卷一、单选题1某学生配制0.1molL-1NaOH溶液100mL,符合要求的选项是A称取0.4gNaOHB把烧碱放在纸上称量C选用大于100mL的容量瓶D直接放在100mL的量筒中加水稀释至100mL刻度2下列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A滴有酚酞的NaHCO3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NaHCO3分解生成了Na2CO3B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且钠比煤油密度大,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C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产物是Na2CO3,原因是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Na2O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经风化后得到Na2CO3粉末3下列关于钠的叙述正确的是A钠单质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铁单质B钠与水反应的现象说明钠的熔点低,且与水反应放出热量C钠与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实质是钠与H2O反应D将金属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产物为Na2O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B17g NH3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C与混合后的分子数目为D与足量反应生成的分子数目为5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为白色固体B与水反应生成碱C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D通过焰色试验不能区别和6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规范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B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C待实验结束后,将金属钠丢入废液缸中D盐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用稀溶液冲洗7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列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50mL盐酸50mL盐酸50mL盐酸m(混合物)9.2g15.7g27.6gV(CO2)(标况)2.24L3.36L3.36L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1B根据表中数据不能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C加入混合物9.2g时盐酸过量D15.7g混合物未与盐酸完全反应8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温同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B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C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D同温下物质的水溶性:Na2CO3NaHCO39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B46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数为C中含键的个数为D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充分反应,放出标准状况下和混合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10VLFe2(SO4)3溶液中含有agFe3+,取此溶液0.4VL,用水稀释至3VL,则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Amol/LBmol/LCmol/LDmol/L11如图所示,在A处通入未经干燥的氯气。当关闭B处的弹簧夹时,C处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当打开B处的弹簧夹后,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可能是饱和NaCl溶液 NaOH溶液 H2O 浓硫酸ABCD12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硫酸化学纯(CP)( 500mL)品名:硫酸化学式: 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g/cm3质量分数:98%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8mol/LB1molFe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g氢气C配制250mL2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27.2mLD等质量的水与该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mol/L二、多选题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9g H2O所占的体积为11.2LB1 mol OH-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C标准状况下,28 g CO和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为44.8L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数目为NA14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它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向饱和食盐水中同时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反应效率B该法制备碳酸氢钠固体利用的是各物质的溶解度差异C步骤沙及的操作方法中都涉及到了过滤D溶液B中有氯化钠、氯化铵两种溶质三、填空题15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1)起初,人们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纯碱,但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纯碱的化学式为_。(2)1861年,“索尔维制碱法”问世,该方法是在用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工业废气时意外发现的,反应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为_(填标号)。ABCD(3)“侯氏制碱法”由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于1943年创立,是“索尔维制碱法”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至今仍为全世界广泛采用。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上述流程中X物质是_(填化学式)。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_(填“”或“”)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_。16物质的量是宏观量与微观量相互联系的桥梁,回答下列问题。(1)等质量的和所含分子个数比为_,等温等压下,等体积的和所含原子个数比为_,质量比为_。(2)已知中含1molH,则R的摩尔质量为_。(3)“人造空气”(氧气与氦气的混合气体)可用于减轻某些病痛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标准状况下,22.4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9.6g,其中氧气与氦气的体积比为_。(4)将bL标准状况下的氯化氢气体溶于100m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得到密度为的盐酸,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列出算式)。17完成下列问题(1)在某防空防灾演习现场,模拟一起大客车与一辆装有氯气的槽罐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槽罐翻落、氯气泄露。人防办立即指挥专业救援队在事发地点,测定风向,进行事故处置。引导大客车上的乘客_(填序号)a.顺风向高处转移 b.顺风向低处转移 c.逆风向高处转移 d.逆风向低处转移(2)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3)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气的性质,可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会失效的原因,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_。(用两个方程式表示)18钠是一种非常活泼、具有广泛应用的金属。(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钠在反应中容易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2)金属钠非常活泼,通常保存在_里,以隔绝空气。(3)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NaN3可由金属钠生产。某汽车安全气囊内含NaN3、Fe2O3和NaHCO3;等物质。i.当汽车发生较严重的碰撞时,受热分解为Na和N2,其化学方程式为 _ii产生的Na立即与Fe2O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Na2O,化学方程式是_iii.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释放的热量。NaHCO3起冷却作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iv.一个安全气囊通常装有65gNaN3,其物质的量为_mol。19现有14.4g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8.96L。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_。(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摩尔质量:_;标准状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为_;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电子总数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四、实验题20某同学想通过如图装置实验,探究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1)检验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的方法是_;若有O2生成,请写出装置C中的化学方程式_。(2)A中盛装H2SO4溶液的仪器名称是_;D装置除起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作用外,还可以_。(3)C中固体产物可能只有Na2SO3、只有_、Na2SO3和Na2SO4两种都有。若Na2O2反应完全,为确定C中固体产物的成分,该同学设计如表,请您利用限选试剂和仪器帮助他完成该探究过程。限选试剂和仪器:0.1molL-1KMnO4酸性溶液、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0.1molL-1Ba(NO3)2溶液、0.1molL-1BaCl2、1molL-1HNO3溶液、1molL-1盐酸、试管、胶头滴管。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一: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分别取少量于A、B试管中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步骤二:取试管A,向溶液中加入_,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_;则_步骤三:取试管B,向其中先加入_,振荡;再加入_,振荡产生_再加入另一试剂看到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C中还含有_21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请按要求填空:(1)金属钠的性质活泼,应放在_中保存。将等质量的钠分别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之比为_。(2)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3)某兴趣小组对久置于空气中的过氧化钠样品M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甲同学设计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样品M的变质情况。装置B中的溶液a为_(填化学式),若B中出现浑浊,D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样品M部分变质。实验:乙同学用氯化钡溶液作为检验试剂进行实验。(4)根据产生白色沉淀,乙同学认为样品M已变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资料显示,H2O2与BaCl2、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溶物BaO28H2O。据此,丙同学对乙同学的检验结果提出质疑并进行实验。实验:取少量纯净的过氧化钠固体溶于蒸馏水,先加入过量稀硫酸,再滴入KMnO4溶液。实验证明Na2O2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5)滴入KMnO4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紫色褪去,冒出大量气泡,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五、计算题22工业上碳酸钠大多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取,所得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NaCl,现欲测定某碳酸钠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以下两种方案。.取样品bg,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操作步骤如下:如图连接装置(除B外)并加入所需药品。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a1g)。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连接上B。打开分液漏斗F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D中后,关闭活塞。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a2g)。计算(1)操作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操作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2)根据题干所给的数据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表达式_。(3)经实验发现最终所得的 Na2CO3的质量分数超过100%,其可能的原因是_。.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25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到200mL溶液。向所得溶液中慢慢加入4molL-1的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4)加入50mL盐酸时,写出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5)在这个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6)A点时,溶液溶质是_,所得溶质质量分数为_。(忽略体积的微小变化,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23根据物质的量等相关物理量回答下列问题:(1)_mol所含氢原子数与所含氢原子数相等。(2)40.5g某金属氯化物,含有0.6mol氯离子,则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3)20gA物质和14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物质、3.6gD物质和0.2molE物质,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为_。(4)NO和可以发生反应,若反应生成,则参加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为_mol。若有a molNO与b mol充分反应,则反应后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5)36gCO与的混合气体与足量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为100g,则36gCO与的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mol,其中的C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L。试卷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A【详解】A配制0.1molL-1NaOH溶液100mL,需要称取NaOH的质量是0.1mol/L×0.1L×40g/mol=0.4g,A正确;B氢氧化钠易吸水,具有腐蚀性,不能把烧碱放在纸上称量,应该放在烧杯中称量,B错误;C配制0.1molL-1NaOH溶液100mL,需要选用100mL的容量瓶,C错误;D不能直接放在100mL的量筒中加水稀释至100mL刻度,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在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D错误;答案选A。2A【详解】A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与酚酞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碳酸氢根水解程度增大,选项A错误;B钠与煤油不反应,且比煤油密度大,钠沉在底部,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和水蒸气,防止钠与氧气、水蒸气反应,选项B正确;C脱脂棉燃烧需要达到其着火点,应由过氧化南与二氧化碳、水反应提供热量,说明二氧化碳、水与过氧化钠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C正确;D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晶体,碳酸钠晶体风化得到碳酸钠,选项D正确;答案选A。3B【详解】A钠单质与氯化亚铁溶液混合,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氯化钠,A错误;B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之一为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说明放出大量热,而且钠的熔点较低,B正确;C钠与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实质是金属钠和酸电离出的氢离子之间的反应,C错误;D将金属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产物为Na2CO3,D错误; 故选B。4B【详解】A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2.24L CCl4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无法计算其含有的共价键数,A错误;B17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氨气中含有10mol电子,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B正确;C未提到具体的温度、压强(如标况下),故无法计算与混合后的分子数目,C错误D为1mol,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关系式为:,故1mol Na应对应生成0.5mol H2,分子数目应为0.5,D错误;故选B。5A【详解】A为淡黄色固体,故A错误;B与水反应生成碱,故B正确;C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C正确; D和的焰色实验都是黄色,不能区别二者,故D正确;故答案为:A。6C【详解】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故A正确;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故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故B正确;C钠为危险品,剩余应放回原试剂瓶,不能直接丢入废液缸中,故C错误;D盐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降低其浓度,则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故D正确;故选:C。7B【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由于固体混合物从9.2g15.7g,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还在增加,故加入9.2g混合物时盐酸过量,而固体混合物从15.7g27.6g,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说明故加入27.6g混合物时盐酸过不足,生成3.36LCO2需要固体质量为9.2g×=13.8g15.7g,故第2组实验中盐酸也不足。【详解】A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36L,结合H+HCO-3=H2O+CO2,可知n(HCl)=n(CO2)=3.36L÷22.4L/mol=0.15mol,故盐酸的浓度为:0.15mol÷0.05mol=3mol/L,故A正确;B第一组中盐酸不足,固体混合物完全反应,设NaHCO3和K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84x+100y=9.2g,x+y=2.24÷22.4=0.1,解得:x=y=0.05mol,则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5mol÷0.1mol×100%=50%,可以计算,故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加入9.2g混合物时盐酸过量,故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向50mL盐酸中加入15.7g混合物时,盐酸不足,固体混合物过量,未与盐酸完全反应,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B。8B【详解】A同温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加入酚酞,Na2CO3溶液呈粉红、NaHCO3溶液呈浅粉,碱性:Na2CO3NaHCO3,A正确;BNa2O2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和O2,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C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C正确;D同温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故水溶性:Na2CO3NaHCO3,D正确; 故选B。9C【详解】A已知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且1个正丁烷和1个异丁烷分子中共价键个数都是13,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A正确;B46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数为,B正确;C已知单键均为键,双键是一个键和一个键,故中含键的个数为,C错误;D已知浓硫酸和反应生成转移电子,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转移电子,故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充分反应,放出标准状况下和混合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D正确;10B【详解】,。取此溶液0.4VL,用水稀释至3VL,则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可得x=mol/L,故选B。11C【详解】由题中信息知,D中液体把氯气干燥了或者吸收了。饱和NaCl溶液 既不能干燥氯气也不能吸收; NaOH溶液 能吸收氯气,符合题意; H2O 既不能吸收也不能干燥氯气;浓硫酸能干燥氯气;综上分析符合题意,故选C。12C【详解】A由题干浓硫酸的信息可知,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A错误;B铁在常温下遇到浓硫酸发生钝化,且加热情况下铁与浓硫酸反应得不到H2,B错误;C配制250mL2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27.2mL,C正确;D水的密度小于硫酸的密度,等质量的水的体积大于硫酸的体积,故混合溶液的体积大于原硫酸体积的2倍,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9.2molL-1,D错误;故答案为:C。13BC【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故9g水即0.5mol水的体积小于11.2L,A错误;B1个OH-中含10个电子,故1mol OH-中含10NA个电子,B正确;CCO和氮气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故28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气体的体积V=nVm=1mol×22.4L/mol=22.4L,C正确;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D错误; 故选BC。14BD【分析】向饱和食盐水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过滤得到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溶液A中加入氯化钠析出氯化铵晶体,过滤得到氯化铵晶体和溶液B主要为氯化钠、氯化铵;【详解】A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使溶液显碱性,可吸收更多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A错误;B要制纯碱,就利用碳酸氢钠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先制得碳酸氢钠再利用碳酸氢钠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这其中碳酸氢钠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B正确;C涉及的操作方法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涉及过滤,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C错误;D溶液B主要为氯化钠、氯化铵,D正确;故选BD。15(1)(2)BD(3) 过滤【分析】反应原理是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然后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交换成分生成碳酸氢钠的晶体和氯化铵,煅烧炉中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循环为二氧化碳循环,因为氯化钠最后剩余在母液中,所以循环是氯化钠的循环,据此解答。【详解】(1)碳酸钠的俗名为纯碱,因此纯碱的化学式为。(2)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气体,主要为氨气和二氧化碳,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溶液显碱性,更易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故选BD。(3)从流程中可以看出,沉淀池中加入的反应物有氨气、二氧化碳、氯化钠,根据质量守恒分析,生成物有碳酸氢钠、氯化铵,反应物还有水,所以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煅烧炉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循环使用的X物质是;因为氯化钠最后剩余在母液中,所以循环I是氯化钠的循环,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固液分离采用过滤法,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过滤。16(1) 32 23 23(2)32g/mol(3)14(4)【详解】(1)等质量的和,物质的分子个数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故等质量的O2和O3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48:32=32,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故等体积的氧气和臭氧的物质的量相等,而O2和O3所含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3,等体积的和所含原子个数比为23;当物质的量相等时,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两者的质量之比为32:48=23。故答案为:32;23;23;(2)已知中含1molH,则R的摩尔质量为 =32g/mol。故答案为:32g/mol;(3)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1mol,设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He)、n(O2),则有:n(He)+n(O2)=1mol,n(He)×4g/mol+n(O2)×32g/mol=9.6g,解之得:n(He)=0.8mol,n(O2)=0.2mol,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8mol=1:4,氧气与氦气的体积比为14。故答案为:14;(4)标准状况下,将bL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n=,所以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所以溶液的质量:(100+)g,溶液体积V=L;将n、V带入公式c= =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列出算式)。故答案为:。17(1)c(2)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明显变化,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3) Cl22OH-=ClO-Cl-H2O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 2HClO2HCl+O2【详解】(1)由于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该选择逆风向高处转移,故答案为:c;(2)分析装置可知,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由于湿润的布条中的水可以和氯气反应,有次氯酸产生,因此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故观察到的现象为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明显变化,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故答案为: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明显变化,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3)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气的性质,可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会失效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次氯酸钙反应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分解失效,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18(1) 失去(2)煤油或石蜡油(3) 2NaN32Na+3N2 6Na+Fe2O33Na2O+2Fe 2NaHCO3Na2CO3+CO2+H2O 1【详解】(1)钠的质子数是11,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根据N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Na在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2)金属钠非常活泼,极易与水反应,为隔绝空气,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故答案为:煤油或石蜡油;(3)i.当汽车发生较严重的碰撞时,受热分解为Na和N2,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其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ii产生的Na立即与Fe2O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Na2O,化学方程式是6Na+Fe2O33Na2O+2Fe;iii.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释放的热量时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起冷却作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iv.一个安全气囊通常装有65gNaN3,其物质的量为65g÷65g/mol1.0mol。19(1)36g·mol-1(2)0.4NA(3) 28g·mol-1 4.48L 2.8NA【详解】(1)现有14.4g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8.96L,物质的量为0.4mol,则平均摩尔质量为。(2)每个分子中都含有一个碳原子,故含有0.4mol碳,碳原子数为0.4NA。(3)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被吸收,浓硫酸进行干燥,故气球中收集的为一氧化碳。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为一氧化碳,摩尔质量为28g/mol。假设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mo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有,x:y=1:1,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为0.2mol, 标准状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为。 ;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为0.2mol一氧化碳,每个分子含有14个电子,故电子总数2.8NA。20(1)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SO2+2Na2O2=2Na2SO3+O2(2) 分液漏斗 吸收过量(或多余)的SO2,以免污染空气(或保护环境)(3) Na2SO4 几滴(少量)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 紫红色的KMnO4溶液振荡后褪色 C中含有Na2SO3 过量的1molL-1盐酸 适量0.1molL-1BaCl2溶液 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Na2SO4【分析】利用硫酸与硫酸亚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通过浓硫酸干燥可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通过硬质玻璃管与过氧化钠反应,探究其产物的成分。【详解】(1)C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SO2和Na2O2反应与CO2和Na2O2反应相似,若有O2生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2Na2O2=2Na2SO3+O2;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管口a,若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否则没有;(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硫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所用反应仪器为分液漏斗和锥形瓶,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二氧化硫是污染性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而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能与碱性物质反应,所以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有还原性,S元素的化合价应由+4价升高到+6价,所以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硫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SO2+Na2O2=2Na2SO4;步骤一、二: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分别取少量于A、B试管中,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取试管A,加入几滴(或少量)0.01 mol/LKMnO4酸性溶液,紫红色的KMnO4溶液振荡后褪色,证明C中含有Na2SO3,若无此现象则只含有Na2SO4;步骤三:取试管B,向其中先加入过量的1mol/L盐酸,再加入适量的0.1mol/L氯化钡溶液,生成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出现白色沉淀,则Na2SO4和Na2SO3两种都有;答案如下:几滴(或少量)0.01 mol/LKMnO4酸性溶液紫红色的KMnO4溶液振荡后褪色,证明C中含有Na2SO3,过量的1mol/L盐酸,再加入适量的0.1mol/L氯化钡溶液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a2SO421(1) 煤油 1:1(2) +H+= +H+=H2O+CO2(3)Ca(OH)2(4)Ba2+=BaCO3(5)2+5H2O2+6H+=2Mn2+8H2O+5O2【分析】Na2O2在空气中变质,则生成Na2CO3。加入稀硫酸与样品反应,生成CO2、O2等,B装置用于检验CO2气体,则所盛试剂为澄清石灰水,C中所盛试剂为浓硫酸,用于干燥O2,D装置用于收集O2。【详解】(1)金属钠的性质活泼,应隔绝空气保存,通常放在煤油中保存。将等质量的钠分别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钠都由0价升高到+1价,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1。答案为:煤油;1:1;(2)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先生成,再继续反应生成CO2气体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H2O+CO2。答案为:+H+=;+H+=H2O+CO2;(3)装置B中的溶液用于检验CO2气体,则应为Ca(OH)2,若B中出现浑浊,D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样品M部分变质。答案为:Ca(OH)2;(4)样品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M中含有Na2C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BaCO3。答案为:Ba2+=BaCO3;(5)H2O2溶液中滴入KMnO4溶液,观察到溶液紫色褪去,冒出大量气泡,则表明KMnO4被还原为Mn2+等,H2O2被氧化为O2,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5H2O2+6H+=2Mn2+8H2O+5O2。答案为:2+5H2O2+6H+=2Mn2+8H2O+5O2。【点睛】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O2,有一部分H2O2分解为O2等。22(1) 排净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使广口瓶中产生的CO2气体全部赶入装置B中被碱石灰吸收(2)×100%(3)碱石灰吸收了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4)CO+H+=HCO(5)84.8%(6) NaCl 1.55molL-1【分析】先按动鼓气球约分钟,将装置内的空气完全赶尽,然后加硫酸产生二氧化碳,再按动鼓气球,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水赶到后面装置;E装置用来吸收水分,B装置用来吸收二氧化碳;【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操作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排净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操作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广口瓶中产生的CO2气体全部赶入装置B中被碱石灰吸收;鼓答案为:排净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使广口瓶中产生的CO2气体全部赶入装置B中被碱石灰吸收;(2)装置B中的增重,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原子守恒,Na2CO3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3)碱石灰可能吸收了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最终所得的 Na2CO3的质量分数超过100%;故答案为:碱石灰吸收了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4)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分成两个阶段,根据图像分析,加入50mL盐酸时,写出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故答案为:;(5)根据,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84.8%;(6)到达A点发生的反应,故生成的NaCl,溶质中NaCl总质量为,则生成的CO2的质量为,需要HCl的物质的量为0.4mol,则盐酸的体积为,则反应后溶液总质量为=反应前所加物质的总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NaCl;8.6% 。23(1)0.3(2)64(3)(4) 0.5 (5) 1 11.2【详解】(1)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3=0.6mol,1个中含有2个氢原子,0.6mol氢原子对应的物质的量为。(2)40.5g某金属氯化物,含有0.6mol氯离子,则,因此,则,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等于摩尔质量数值,故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3)20gA物质和14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物质、3.6gD物质和0.2molE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E的质量为20g+14g-8.8g-3.6g=21.6g,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为。(4)NO和可以发生反应,若反应生成,参与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因此参加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为0.5mol;反应过程中原子守恒,若有amol NO与b mol充分反应,则反应后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5)36gCO与的混合气体与足量充分反应,CO与O2反应生成CO2,将所得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CO2与Ca(OH)2反应生成100g CaCO3,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原混合气体中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CO和CO2中C原子数均为1,因此原混合气体中;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x,CO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解得x=y=0.5,因此其中的C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答案第19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