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docx
-
资源ID:70907219
资源大小:2.06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docx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一、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四大趋势(一)深入研究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二)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四大趋势 1.试题命制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注重引领一线师生关注三新一评。 2022年高考是双减政策发布之后的首次高考,通过归纳、对比,深入分析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我们发现高考诗歌鉴赏板块总体上坚持“守正创新,稳重求变”的命题思路,所谓“守正”,即试题命制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地立足“三新一评”,即新教材、新高考、新课标及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一思路即是高考语文试卷的总体命制思路,更是诗歌诗歌鉴赏这一板块的命题指针。 2.试题命制注重学生必备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必备知识)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归纳,我们发现近五年的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总体看来,高考诗歌鉴赏板块引领学生要读懂诗家语,要掌握鉴赏诗歌的必备常识、鉴赏理论,尤其是核心概念等,引导一线师生真正读懂诗歌、深入理解诗歌、能够初步鉴赏诗歌,并逐步走向深入,真正考查了学生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的核心素养。 3.试题命制以情境为载体,发挥其育人功能,反套路化、反模式化。(关键能力) 2017年以前,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命题方式、考查角度相对稳定,广大一线教师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板;这些一线教师总结的套路化、模式化的高考备考的制胜法宝在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看来就是学生核心素养难以养成的重病沉疴之根。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为了“治病救人” ,在命题思路、命题角度、命制重点上都有重大变化,坚持反套路化、反模式化。 4.试题命制注重考查学生核心价值观念,注重引领教学,教考衔接,理论联系实际。(核心素养) 纵览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考试命题格外关注教考衔接,在教考衔接上精耕细作。比如,有时诗歌鉴赏命题文本或是直接呼应教材文本插秧歌(2019全国卷III插田歌),或是直接将高考诗歌结合课内篇目进行比较赏析。针对2022年高考试题,相关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强调深化基础,严格依据课标,着意关联教材,创新试题形式;引导教学依据课标授课,减少“机械刷题”,提高能力素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二、探究高考诗歌鉴赏困境的突破策略 诗歌鉴赏板块对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要求是最高的。在教学中,我们高中一线教师如何引领学生突破高考诗歌鉴赏的困境呢?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我想需要找准两个探索路径,以供参考。第一、问卷交流,评改试卷常规之径第二、考卷素答,同频共振沉潜之径(一)高考诗歌鉴赏四个作答困境 1.诗歌文本理解不透彻 2.诗歌鉴赏理论不到位 3.诗歌鉴赏审题不准确 4.诗歌鉴赏作答不规范(二)高考诗歌鉴赏作答困境突围 1.诗歌文本理解不透彻诗家语+意象+情境缺失 读不懂诗家语(思维导图) 意象积累不足(思维导图) 情境体悟缺失(晨露夕露之问、之思、之争生产、生活方式变迁文化断层) 2.诗歌鉴赏理论不到位理论+素养+共情 鉴赏理论要系统(思维导图) 鉴赏理论要理解(核心概念+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鉴赏素养要涵养 诗人+教师+学生共情 理解诗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五读法”(常规) 鉴赏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深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积淀+共情+推敲 共情的能力联想、想象置身艺术情境和生活情境及文明文化生态。 共情的基础情境生活阅历、文化底蕴视野受限、文化断层 提升路径直接(实践、乡土中国)和间接(读书和视频)例1:(2017·新课标I卷·高考真题)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5本诗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BE)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答案解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解析】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例2:(2022·新高考1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答案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故选A。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本题考查学生核心价值观念。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 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身份特征及各自忙碌争取丰收、幸福的生产生活状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第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要懂得长幼之序。“翁前子后孙扶掖”正是“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 3.诗歌鉴赏审题不准确 4.诗歌鉴赏作答不规范 在考场中,审题不准确、作答不规范,也是学生考场失分的重要原因;可以通过限时训练加以指导。三、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备考策略 选材要有广度,传承要有温度; 鉴赏要有深度,考查要降难度; 客观提升难度,似难实易引方向; 主观拓宽维度,难易适度重读懂; 守中正,求创新; 反套路,重素养; 选情境,考概念; “三新一评”育人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