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沪教版.doc
-
资源ID:709228
资源大小:1.02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沪教版.doc
1第四章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1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分析。(3)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4)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含义;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5)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学会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能正确写出一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以及规范的格式。2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通过实验设计与活动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内涵。(4)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尝试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比较、反思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能悟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5)通过解题格式的示范,对数学、物理教学中数字量钢与化学教学中的表达方式之间差异的比较,建立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范格式。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燃烧和爆炸对人类既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的巧妙,初步领略科学方法的魅力,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辩证唯物观。(3)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本章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本章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启蒙教学内容,融合了物质结构原理、常用化学用语、科学探究、定量分析研究等知识,所学的全部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探究性、技能性。本章共3节:第1节介绍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等知识;第2节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第3节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表示的意义,从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及关系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运用。本章的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认识燃烧充分燃烧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写规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定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1本章的学习必须突破仅抓知识点教学的局限性,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发散角度认识燃烧,启发并2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2切忌一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又讲多种配平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虽然教材指出了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原料很多是不纯的,在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一种辩证的思想教育。对于有关含杂质的计算,将在第5章中学习,在本章中暂不要涉及。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1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2)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2 2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总结。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灭火的现象和原因。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 河中,燃烧,燃尽了 茹毛饮血的历史;燃 烧,点燃了现代社会 的辉煌。生活中处处 离不开燃烧。请同学 们谈谈生活中哪些地 方有燃烧的现象? 【析书】一、燃烧: 是一种发光、发热的 剧烈的化学反应。 2演示小魔术“烧 不坏的手帕”【学生】回答提出的 问题。【老师】演示小魔术 ,设问“为什么手帕 烧不坏”。导入对燃 烧条件的探究。从生活中发现化学, 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 ;从小魔术引入课题 ,体会到化学的神奇 。很好地激活了课堂 ,激发了同学们的求 知欲。二、燃烧条件的探究1.探究实验 步骤一:如下图步骤二:将薄铜片上 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学生】1.全班分为 六个小组,按照投影 的步骤完成“燃烧的 条件”实验。 2根据实验现象一 起讨论燃烧的条件。 【老师】积极参与到 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 ,在活动中体验,在 尝试中感悟,从而激 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 热情。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 互帮助、相互交流使 学生学会分享、学会3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根据实验探究得 出燃烧的条件 【板书】二、燃烧的 条件: (1)可燃性 (2)与氧气(或空气) 接触 (3)达到物质燃烧时 所需的最低温度 注:三者必须同时满 足。 3引导得出着火点 的定义,指导同学们安全、 正确地完成实验。引 导同学们得出正确的 结论。提示步骤一能 说明什么?步骤二又 能说明什么?两者相 结合得出正确的燃烧 条件。 【学生】每个小组派 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大家一起评出最佳 的结果。 【老师】鼓励同学们 积极动手和思考问题 。提出探究时出现的 小问题,避免再犯。 【学生】根据燃烧的 条件,思考小魔术中 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 【老师】小魔术大解 密。合作、学会创新,感 受合作带来的成功和 喜悦。 探究内容在教材的演 示实验中略有改进。 增加了对不可燃物的 探究,更有利于同学 们得出燃烧的条件。 根据所学的内容,解 释魔术的奥秘,同学 们初尝掌握新知识的 喜悦。续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三、燃烧的条件的应 用1.演示实验“白磷在 水中燃烧”。装置如 下图:2有关煤炉的讨论 (1)如果不继续往炉 子里添柴火,炉火还 能继续燃烧么?为什 么? (2)如果把炉门关得 严严的,一点气也不 通,炉火还能继续燃 烧么?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 燃烧的柴夹出来,柴 还能继续燃烧么?为 什么? 3利用燃烧的条件 ,思考怎样燃烧会更 旺呢?可举出具体的 实例。【老师】演示实验“ 白磷在水下燃烧。”【老师】了解了燃烧 的条件后,思考怎样 能使刚才实验中水里 的白磷燃烧呢? 【学生】积极思考回 答问题。【学生】根据燃烧的 条件讨论。1.从化学走向生活。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加深 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2在新知识的运用 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 构。培养了同学们思 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四、完全燃烧与不完 全燃烧【板书】三、完全燃 烧与不完全燃烧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94页相关内容。学生阅读教材后,分 组讨论,归纳总结, 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41什么是完全燃烧 ,什么是不完全燃烧 ? 2如何才能保证物 质完全燃烧? 3不完全燃烧会产 生哪些不良影响?五、燃烧引起的爆炸 现象【板书】四、燃烧引 起的爆炸现象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95页相关内容。六、灭火的原理和方 法的探究1.实验探究(如下图)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 燃着的蜡烛熄灭。并 思考为什么该方法有 效。2根据实验探究得 出灭火的原理 【板书】五、灭火的 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 (3)使温度降到着火 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老师】燃烧给我们 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 方便。但控制不当将 演变成无情的火灾。 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 燃烧现象时,有人就 提到火灾。 【多媒体展示】衡阳 11·3特大火灾。有2 0名消防队员壮烈牺 牲,11名消防队员光 荣负伤,这是新中国 成立以来消防官兵扑 救火灾伤亡最惨重的 一次。 【老师】我们应掌握 有效的灭火方式,将 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 。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其原理是什么? 【学生】1.分为六个 探究小组进行实验探 究。 2完成教师所给的 表格。 【老师】积极参与到 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 ,发现他们的问题, 给予适当的提示,让 整个探究过程顺利进 行。 【学生】派一个代表 交流讨论结果,其他 同学可以补充和完善 。 【老师】鼓励各组的 实验方法。归纳总结 出正确的灭火原理。以衡阳特大火灾过渡 到燃烧有利还有弊。 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 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 事物,学会“一分为 二”地看待事物。 给定实验目的,请同 学们自主设计实验。 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 动,可培养学生的探 究能力、实验能力。 分组合作,进一步加 深了大家的默契,为 以后的探究学习打下 基础。七、灭火的原理和方 法的应用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 形应该怎么灭火,其【学生】根据灭火的 原理完成第1,2题将理论用于实际,巩 固灭火的原理。情感5原理是什么? (1)炒菜的锅起火了 ; (2)做实验时,不慎 碰倒酒精灯,酒精在 桌上燃烧起来; (3)由于电线老化, 短路起火; (4)邻居吸烟,不慎 引燃被子发生火灾; (5)森林在打雷闪电 时起火。 2油田起火,采用 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 将其熄灭是否可行。 为什么?(本课疑点)【老师】“着火点是 否可以降低”是本节 课的疑点。可将着火 点比喻成铁、铜等物 质的密度。不同的物 质密度不同。密度是 物质固有的物理性质 ,不能随便降低。 【学生】自学了解几 种常用的灭火器。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 制的,掌握有效的灭 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 灾。激发学生热爱生 活,关注社会的责任 感。 以提问的形式提出本 节课的疑点。形象的 比喻使同学们更容易 接受着火点不能降低 。八、掌握易燃烧易爆 安全知识1.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 2了解易燃物和易 爆物的安全知识。 3认识一些与燃烧 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老师】火灾无情, 灭火不如防火。 【学生】1.了解爆炸 威力后,积极主动地 自学“易燃易爆安全 知识”。 2认识教材第98页 图49图标含义。 3联系生活,思考 应当在哪些地方张贴 这些图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引导学生更 关心生活,关注消防 安全。九、火灾自救常识看影片学习“遇到火 灾如何自救”。【学生】认真看影片 。遇到火灾,学会自 救。学会一门自救常识, 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 习的热情。十、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 法。【学生】一起回顾两 个重点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 ,总结本课的重点。 同时对本课的重点由 短时记忆过渡到有效 的长时记忆。十一、作业电影院、学校、幼儿 园、网吧等地是人口 密度较大的场所,一 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 设想,请任选一地, 根据其特点,设计预 防火灾的方案或考察 该场所的预防火灾的 方案。(包括万一发 生火灾时需要采取的 灭火和自救措施)学生可分组做调查, 也可独立完成,写一 篇调查报告。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 ,将课堂延伸到同学 们的生活中,进一步 拓展所学的内容,激 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6二、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注: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四、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注:三者任满足其一。六、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七、火灾自救常识1 1(海南中考)下列突发事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D D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C房间着火,立即开窗通风D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2 2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D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火灾时,只能用CO2灭火C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3 3“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作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C C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4 4(河北中考)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下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水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7(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_高于100_。(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_加热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_。(3)火柴为什么移离水蒸气才能燃烧?_移离水蒸气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_。5 5(上海中考)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D D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6 6(衡阳中考)下列有关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A),A) ,B) ,C) ,D)7 7(福州中考)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D D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8 8(兰州中考)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B B )A BC D9 9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8【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环保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擦干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_氧气(或空气)_;【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 碱,该反应是_放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文字方程式为_钾水氢氧化钾氢 气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