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建筑结构规范)CECS325-2012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70937555       资源大小:2.87MB        全文页数:13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筑结构规范)CECS325-2012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pdf

    0 6 0;325:2012中 国 工 程 建 设 协 会 标 准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 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 6 0 1 1 1 1 1 0 2 1 1 860 1 1 0&1 1 0 1 1 王01 5 6 1 3 1 1 1 1 0 3)1:2 1 1 5 3 1 1&1 1&5 1 1 6 1 1 8 1:1 1 6 1 1 1 1 1 8 6X 1 8 1 1 1 1 8 1 6 31 6 11 0 6111 乂 111218 已 1011京北2102第 1 页 共 137 页中国工 程 建 设 协 会 标 准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 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6011111031 56011031:100 561511110 3卯 1 5 3 1 311 51:1-6111:116111112 0 6X1511112 1*651(11106 1 1 1 11136 3 1 1 0 1 1000:以:5 325:2012主编单位:建 研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批 准 单 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 日 期:2 0 1 3年1月1日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2012 北 京第 2 页 共 137 页中 国 工 程 建 设 协 会 标 准 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 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60111110&1 5)601108 11011 王 01 5618 11110&1*8 158 1 8 11(1111 1118 6 311 己 1011 2 0 5 325:2012关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社 出 版、发 行(北 京 西 郊 百 万 庄)廊 坊 市 海 涛 印 刷 有 限 公 司 印 刷关开 本:8 50父1168 毫米 1/32 印 张:4乂 字 数:116千字 2013年 1 月 第 一 版 2013年 1 月第一次印刷 印 数 1 一 308 0册 定 价:35丨 00元 统 一 书 号:15112 23632 版 权 所 有 翻 印 必 究 本 社 网 址 口:7 0&0 0 1 1 1.00第 3 页 共 137 页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第121号关于发布 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 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 的公告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关 于 印 发 2011年第二批工 程 建 设 协 会 标 准 制 订、修 订 计 划 的 通 知 (建 标 协 字 2011 111 号)的 要 求,由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 既有村镇住 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经本协会抗震专业委员会组织 审 查,现批准发布,编 号 为0以325:2012,自2013年1月1日 起 施 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二 一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第 4 页 共 137 页根据 中 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标协字2011111号文 关 于印发2011年 第 二 批 工 程 建 设 协 会 标 准 制 订、修 订 计 划 的通 知 的要求,由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编制组对村镇住宅抗震能力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总结 和采纳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村镇建筑抗震的科研成果,本着因地制 宜、就地取材、简单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 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场 地、地基和基础,砌 体结 构 房 屋,木 结 构 房 屋,生 土 结 构 房 屋,石结 构 房 屋。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19 8 61649号文 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 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 的 要 求,推荐给工程建设、设 计、施 工、监理等使用单位及工程技术人 员采用。本 规 程 由 中 国 工 程 建 设 标 准 化 协会 抗 震 专 业 委 员 会 归口 管 理,由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 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 寄送 解 释 单 位(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 三 环 东 路30号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邮 编:(口)。主 编 单 位: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 有限公司 长安大学 同济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第 5 页 共 137 页主 要 起 草 人:朱 立 新 葛 学 礼 徐 福 泉 蒋 利 学 李 东 彬 于 文 张 伟 平 顾 祥 林 张 彦 辉 周 戟王毅红曾银枝第 6 页 共 137 页次1 总 贝 彳 12 术语和符号 22翁1术 语 22 2 符 号 43 基本规定 53.1 抗震鉴定 53.2 抗震加固 64 场 地、地 基 和 基 础 8 1 1 抗震鉴定 84.2 抗震加固 85 砌体结构房屋 0 05.1 般规定 0 05.2 抗震鉴定 125.3 抗 震 加 固 方 法 2 05.4 加 固 设 计 与 施 工6 木结构房屋 296.1 般规定 02 96.2 抗震鉴定 0 16.3 抗 震 加 固 方 法 0 76.4 加 固 设 计 与 施 工 397 生土结构房屋 477.1 般规定 477.2 抗震鉴定 487.3 抗 震 加 固 方 法 53第 7 页 共 137 页7.4 加 固 设 计 与 施 工(珏)8 石 结 构 房 屋8.1 般规定 (”)8.2 抗震鉴定 6 0 8.3 抗 震 加 固 方 法“巧)8.4 加 固 设 计 与 施 工“?)附 录 八 墙 体 截 面 抗 震 受 剪 极 限 承 载 力 验 算 方 法(;!)本 规 程 用 词 说 明 口”引 用 标 准 名 录(了)附:条 文 说 明7 7第 8 页 共 137 页0011161118061161-31 131-01510113 丁61*1115 30(1 81111)015 22 1 丁。1113 21.2 8 x011)015 4 3&8 10 1-0(1111-61116111:5 53 1 5618 11110&13&1 53奉 2 5618 11110 511611111611111 68 11;6,8 011 30 01100131;1 0 1 1 84繼 1 5618 11110 叩口 84圓 2 5618 11110 5116118 1116111112 81488001-51:1-1101;111-0 1 5 1 061161-&1 1-01111-611161115 15 2 5618 11110 3|31 31551 1 25.3 361511110 31;16111;116111115 1 1 1 6 1:1105 2 05攀 4 8 6150110 51111运1:1 1 6 1 1|1 1运 651611&11 000511 1011011 2 2丁匕 已!5II-II01;II 1*6 296攀 1 06061*31 1-0011-611161118 296 2 5618 11110 1315&1 1 3 16 3 5618 11110 5116111 1 1 61 11 11 11161110(15 376圓 4 5618 11110 己 63111&1 1(1 00115111 1 0 1;1011 3 9138 011 8 11-1101;111-0 4 77幸 1 061161-&1 1-01111-60161115 47了.2 5618 1110 叩口 481 3 5618 0110 31 1 6 11116II1115 11161110(5 53第 9 页 共 137 页4 561311110 65111 31101 001151;1*0011011 5 5 8 510116 511001:1116 5 98 1 061161-31 1*6(11111*601115 5 9 8 2 8 61511110 3叩!3151 6 08,3 561311110 311*61121116111115 11161110015 6 5 8 4 5618 11110 511*61118 311 0011311-11011011 6 7 八卯印出父八 5618 11110 0)1 6 0 0【11111111&16 5116&I-0 0110【11 5601:1011 71&1 1011 0 01(11112 1 1 1 1 1 1 1 5 56011031:1011 7 5 1-151 0王 11016(1 51&7 6 八(出!;!。!!:&11011 0 1 3 1*01510115 7 7 第 10 页 共 137 页1.0.1为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 减灾法 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 轻 地 震 破 坏,减少人员伤亡 和经济损失,规 范 既 有 村 镇 住 宅 的 抗 震 鉴 定 和 加 固 方 法,制定本 规 程。符合本规程要求的既有村镇住宅,抗震设防目标为:当遭受低 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需修复可继续 使 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 不致严重破坏,围护结构不发生大面积倒塌。1.0.2本 规 程 适 用 于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为6、7、8和9度地区层数为 一、二层的既有村镇住宅的抗震鉴定与加固,不适用于村镇中三层 及以上住宅的抗震鉴定加固和新建村镇住宅的抗震设计。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 地震基本烈度。注:本 规 程 一 般 略 去“抗 震 设 防 烈 度”字 样,如“抗 震 设 防 烈 度 为 6 度、7度、8度、9 度”,简 称 为“6 度、7度、8度、9度”。1.0.3 村镇住宅的抗震鉴定 与加固,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 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第 11 页 共 137 页2术语和符号之.1术 语1.1.1 既有村镇住宅 6X18 1:1118 1*651(161106 1 1 1 VIII&6 3 1 1(1 1011 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村镇住宅。2.1.2 抗震设防烈度 86丨3!1 1 丨0 01(111:1011肛 乂 丨 乂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 度。一般 情 况,取50年 内 超 越 概 率1 0 的地震烈度。2.1.3 地震作用 6 1*1:11(5 11 3 1 6 狀1:1 0 1 1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 震 作 用。2.1.4 综合抗震倉巨力 001X101111(1 5 6151X 110 031)1111:7整个工程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的抵抗 地震作用的能力。1.1.5 抗震措施 361511110 111635111*63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 以外 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 构造 措施。1.1.6 抗震构造措施 如1过 丨1 8 0 561511110 63111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 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2.1.7 场地 3 七工 程群 体所在地,具 有相 似 的 工 程 地 质 条 件。其范围大体相 当于自然村或不小于一平方公里的平面面积。1.1.8 抗震 鉴定 8 匕8!114 31-3 1 5 3 1逋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 防 要 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第 12 页 共 137 页11661*111使现有建筑达到抗震鉴定的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和施工。2.1.1 0既有 村 镇住宅抗震加固 3 6丨317 1丨0 3加!18 1:1 !1丨叩(如-。匕丈)0 6X131:111 1-051(6111:131 131111(11115 1打 111365&II01 10115为提高抗震能力,对抗震能力不足的既有村镇住宅的承重结 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 部 更 换 等 措 施,使其满足相应 的抗震设防要求。2.1.11 面层加固法 5 1:1118 1;1 1 6 1 1丨1 1 运01350111在砌体或石墙侧面增抹一定厚度的无筋、有 钢 丝(筋)网的水 泥 砂 浆,形成组合墙体的加固方法。1.1.12 外 加 配 筋 砂 桨 带 加 固 法 311118出丨!0丨1 11 3 5 0 1 1 1-711161111361-1111 01011:31-1)611;在砲体墙或石墙纵横墙交接处,楼、屋盖标高处等增设配筋砂 浆 带,形成约束砌体墙或石墙的加固方法,可作为空斗墙及小砌块 墙加强整体性、加强纵横墙连接、代替圈梁等的措施。2.1.13 壁柱加固法 6 士!310116 0 0 1 1 1 1 X 1 1 1 5 1:6111;116!1111在砌体墙或石墙侧面增设同材料壁柱,加强墙体支承部位截 面及承载力的加固方法。1.1.14 结构体系 551:6111房屋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构件及其相互连接形式的总称。1.1.15 木构造柱 00 000311-001:101131 0 0 1 1 1 1 7 1 1 1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在房屋墙体的 规定部位设置的木柱。1.1.16 抗震墙 311-1101;01-1主要用以抵抗地震水平作用的墙体,墙体厚度及材料强度应 满足相应要求。1.1.17 水平系杆 601丨 20111:31 1-11 116&I第 13 页 共 137 页沿房屋纵向在 跨中屋檐高度处设 置的 联系杆件,通常采用木 杆或角钢制作。2.2符 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基 本 烈 度 地 震 作 用 下 的 结 构 总 水 平 地 震 作 用 标 准 值;仏一 一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墙体剪力标准值。2.2.2材料性能和抗力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平均值;12生土墙砌筑泥浆的抗压强度平均值;V II一 砌 块(砖)的强度等级;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2.2.3几何参数5 房屋总宽度,矩 形木柱宽度;二一一抗震横墙间距。2.2.4计算系数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7 极限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一一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第 14 页 共 137 页3基 本 规 定3.1抗 震 鉴 定3,1.1既有村镇住宅抗震鉴定应符合下列藤本原则:1不同结构类型房屋,抗 震 鉴 定 时 检 查 的 重 点、内容和要求 不 同,应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2抗震鉴定中应区分重要部位和一般部位,按不同要求进行 检查和鉴定。3对房屋抗震性能有整体影响的构件和仅有局部影响的构 件,在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时应分别对待。3.1.2既有村镇住宅抗震鉴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应对房屋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包 括 调 查 房 屋 的 结 构类 型、主要构件截面尺寸、建筑功能分布、施工质量和使用维护状况等。2根据各类房屋的结构特点、结 构 布 置、构造措施等因素,采 取相应的抗震鉴定方法,对既有村镇住宅的综合抗震能力进行分 析和判定。3在对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作出评价后,对于不符合抗震要 求的房屋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3.1.3既有村镇住宅抗震鉴定应以结构体系鉴定和构造措施鉴 定 为 主,进行综合评定。3.1.4 既 有 村 镇 住 宅 结 构 体 系 鉴 定 和 构 造 鉴 定,应符合下列规 定:1应对承重结构和承重墙体类别进行检查。当采取木柱与 砖 柱、木柱与石柱混合的承重结构,以及在同一高度采用不同材料 墙体混合承重且无可靠连接的结构时,应着重检查是否采取加强 连接的措施,并按相应要求进行鉴定。第 15 页 共 137 页2应对结构体系进行检查,找出其破坏会导致整个房屋丧失 抗震能力或丧失静力承载能力的主要构件,并对其进行重点评价。3房屋高度和层数应符合本规程各章规定的最大值限值要求。4结构材料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应符合本规程各章规定的 最低要 求。5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和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 造,应分别满足结构整体性要求和在地震作用下不倒塌伤人的要 求。3.1.5 6度 地 区 的 房 屋,可 不 进 行 房 屋 抗 震 承 载 力 验 算,但结构 在整体 性、节 点 连接、墙柱连接等应满足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3.1.6对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的既有村镇住宅,可根据不符合要 求的程度 对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程度大小、加固难易程度等因素 进 行综 合 分析,采 取 相 应的 维 修、加 固、改造或拆建更新等抗震减 灾 对 策。3.2抗 震 加 固3,1.1抗震加固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固方案的选择应考虑当地经济条件及施工技术水平综 合 确 定。2对原结构平立面不规则的房屋,宜结合加固消除或减轻原 结构体系在抗震方面的不利因素。3当地基基础有不均匀沉降时,加固应以加强上部结构的整 体 性 为 主,提高房屋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4加固方法应便于施工,并应减少对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3.2.2既有村镇住宅抗震加固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经 综 合 分 析 后 确 定,分别采取加强整 体 性连 接、提 高抗震承载力、加 强 构 件 连 接 等 措 施,提高房屋的综 合抗 震能力。第 16 页 共 137 页2采取加固原墙体或新增设抗震墙等提高抗震承载力的加 固措施时,应考虑加固后结构构件的合理分布,避免因局部加强造 成结构刚度突变。3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4加固所用材料与原结构材料相同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5节点加固时连接部位的强度和变形能力不应低于被连接 构件的强度和变形能力。6加固所用的砌体块材、砂浆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 筋、铁 丝、钢材等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以及本规程 的相应要求。3 1.3抗震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固施工时应避免或减少对原结构及构件的损伤。2加固施工过程中发现原结构或构件有严重缺陷时,应在加 固过程中一并处理,消除缺陷。3加固施工过程中,当承重构件需要置换或局部支承部位需 要卸载 时,应预先采取临时支护等安全措施,避免可能导致的房屋 倾 斜、开裂或局部倒塌。4墙体裂缝采用压力灌浆修复补强时,应控制灌浆压力和速 度,避免造成其他部位开裂。5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钢 拉 杆 加 固 时,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116中的相关要求。6采 用增 设 剪 刀 撑、纵 向 水 平 系 杆、斜 撑、墙揽等抗震措施 时,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 镇(乡)村 建 筑 抗 震 技 术 规 程161 中的相关要求。第 17 页 共 137 页4场 地、地基和基础4.1抗 震 鉴 定1 1.1 6、7度时及建造于对抗震有利地段的建筑,可不进行场地 对建筑影响的抗震鉴定。4.1.2对建造于危险地段的既有建筑,应结合当地村镇规划更新(迁 离、暂 时 不能 更新 的,应 进 行 专 门 研 究,并采取应急的安全措 施。4.1.3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现有村镇住宅,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 抗 震 鉴 定:1 6度时的村镇住宅。2 7度 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村镇住宅。3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 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村镇住宅。4.1.4地基基础现状的鉴定,应着重调查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 裂 缝和 倾 斜,基础有无 腐 蚀、酥 碱、松 散 和 剥 落,上 部 结 构 的 裂 缝、倾斜以及有无发展趋势。4.1.5 对 于 生 土 结 构 房 屋,应 着 重 检 查 基 础 砖(石)墙的砌筑高 度。基 础 砖(石)墙 的 砌 筑 高 度 应 为 室 外 地 坪 以 上500111111和室内 地 面 以 上200111111中的较大者。4.1.6对地基基础现状进行鉴定时,当基础无腐蚀、酥 碱、松散和 剥 落,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 倾斜,或 虽 有 裂 缝、倾斜但不 严重且无发展趋势,该地基基础可评为无严重静载缺陷。4.2抗 震 加 固4.2.1对下 列几类房屋,宜结合上部结构抗震加固提高房屋抵抗第 18 页 共 137 页不均匀沉降能力:1 7度 时,存在严重静载缺陷的村镇住宅。2无严重静载缺陷,但 存 在 软 弱 土、液化土和明显不均匀土 层 的8度及以上地区村镇住宅。3 9度时的村镇住宅。11.2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可采取下列措施:1提高建筑的整体性或合理调整荷载。2加强圈梁与墙体的连接。对未设地圈梁的房屋应增设地 圈梁。当可能产生差异沉降或基础埋深不同且未按1/2的比例过 渡 时,应局部加强圈梁。3用钢丝(筋)网砂浆面层等加固砌体墙体。4.2.3对 生 土 结 构 房 屋,当 基 础 砖(石)墙砌筑高度不满足要求 时,可采用水泥砂浆面层局部抹面加固,抹面高度不低于要求的基 础 砖(石)墙 砌筑高度。第 19 页 共 137 页5砌体结构房屋5.1 一 般 规 定5.1.1本 章 适 用 于6度 9度 地 区 的 烧 结 普 通 砖、烧 结 多 孔 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等砌体承重的 一层房屋的抗震鉴定及抗震加固。注:本 章 中“烧 结 普 通 砖、烧 结 多 孔 砖、混 凝 土 小 型 空 心 砌 块、蒸 压 灰 砂 砖 和 蒸 压 粉 煤 灰 砖”,以 下 分 别 简 称 为“普 通 砖、多 孔 砖、小 砌 块、蒸 压 砖”;“砖 墙、砖 砌 体”泛 指 上 述 各 种 砖 或 砌 块 砌 筑 墙 体 的 统 称 广 实 心 砖 墙”、“空 斗 墙”分 别 指 采 用 烧 结 普 通 砖 砌 筑 的 实 心 砖 墙 体 和 空 斗 墙 体 广 多 孔 砖 墙”指 采 用 烧 结 多 孔 砖 砌 筑 的 墙 体 广 小 砌 块 墙”指 采 用 混 凝 土 小 型 空 心 砌 块 砌 筑 的 墙 体,小 砌 块 的 规 格 应 为39 001111 X 19 001111 X 19 011117 1,孔 洞 率 不 应 大 于3 5 5;“蒸 压 砖 墙”指 采 用 蒸 压 灰 砂 砖 或 蒸 压 粉 煤 灰 砖 砌 筑 的 实 心 墙 体。5 1.2既有砌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宜超过表卩.1.2-1的规定。2房 屋 的层 高不宜 超过 表5,1.2-2的规定。表 5.1.2-1砌 体房 屋 鉴定的层数 和总高度限值墙体类别最小墙厚 爪!)烈 度6789高 度(爪)层数高 度(爪)层数高 度(巾)层数高 度(爪)层数实 心 砖 墙、多孔砖墙2401.221.226 623 31小砌块墙19 01.227.226 623 31多孔砖墙 蒸压砖墙19 02401.226 626 023 01空斗墙2401.226 023 31注:房 屋 总 高 度 指 室 外 地 面 到 主 要 屋 面 板 板 顶 或 檐 口 的 高 度。10 第 20 页 共 137 页表 5.1.2-2砌 体 房 屋 鉴 定 的 层 高 限 值(爪)墙体类别最小墙厚房屋层数烈 度6789实 心 砖 墙、多孔砖墙24011 01 03 63 323 63 63 3小砌块墙19 011 01 03 63 323 63 63 3多孔砖墙 蒸压砖墙19 024011 04 03 63.023 63 33 0空斗墙24014 03 63 323 63 0注:二 层 房 屋 的 层 高 指 一 层 或 二 层 的 层 高,一 层 层 高 为 室 外 地 面 到 一 层 屋 面 板 的高 度。5.1.3砌 体 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时,应 检查 房屋的高度和层数、抗 震墙的厚度和间距、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和砌筑质量、纵横墙交 接 处 连 接、圈梁布置及构造、楼(屋)盖 连 接 构 造 等;有女儿墙及出 屋面烟囱时,应 重 点 检 查 出 屋 面 高 度 及 拉 结 措 施3、9度 时,尚应 检查墙体布置的规则性。5.1.4砌体结 构房 屋 的 抗 震 鉴 定,可 从结构体系、材料及施工做 法、整体性连接及抗震构造措施、局部易损构件及与主体结构连接 等方面进行检查评定,并结合墙体抗震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对房 屋的综合抗震能力进行鉴定。5.1.5抗震加固措施应根据砌体房屋的鉴定结果 确定。针对现 有房屋在抗震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分别采取提高房屋抗震承载力、加强房屋整体性连接、加强易局部倒塌部位稳定性及连接等方法 进行抗震加固。5.1.6对于现状已出现裂缝的墙体,应根据裂缝情况采取修复措 施,或结合加固措施一并处理。5.1.7采 用增 设 抗 震墙、面层加固等加固措 施 时,增设及加固墙第 21 页 共 137 页体应均匀布 置。5.2抗 震 鉴 定(工)结构体系鉴定 5.2.1既有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应符合表5.2.1的规定。表 5.2.1砌 体 结 构 房 屋 的 抗 震 横 墙 最 大 间 距(爪)楼、屋盖 类别墙体类别最小墙厚房屋层数6、7度8度9度普通 砖实 心 墙 多孔砖实心墙240240 层15126二层2151261119混凝土楼(屋)盖混凝土小 砌 块 墙19 0一层1196多孔砖实心墙19 0二层21196蒸 压砖实心墙240197层97普 通砖空斗墙240二层29717普 通砖 实 心墙 多孔砖实 心墙240240层1195二层21195197木楼(屋)盖混 凝土 小 砌 块 墙19 0层975多孔砖实心墙19 0二层2975蒸压砖实 心墙240175层75普通 砖空斗墙240二层275155.2.2既有房屋的结构体系,尚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1在同一高度不应采用不同材料墙体承重的混合结构。12第 22 页 共 137 页2宜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混合承重体系。3 8、9度 时,纵横墙布置宜均匀对称,在 平 面 内 宜 对齐,沿竖 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窗间墙的宽度宜均匀。4 8、9度时不应采用硬山搁檩屋盖。5不宜设置悬挑楼梯。()材 料、房屋外观和质量5.2.3承重墙体的材料实际达到的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烧结 普通 砖、烧 结 多 孔 砖、混凝土小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 低 于11;7丨5,且不低于砌筑砂浆强度等级;蒸 压灰砂砖、蒸压粉煤 灰 砖 不 宜 低 于11)15;砖、砌块的强度等级低于上述规定一级以内 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宜按比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降低一级采 用。2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烧 结 普 通 砖、烧结多孔砖砌体 6度 时 或 1 度 一 层 时 不 应 低 于4,7度 二 层 或8、9度时不应低 于11;蒸压 灰砂砖、蒸 压 粉煤灰砖 砌体不应低于112.5;混凝土小 型 空心砌块 砌体不应低于11)5。砂浆强度等级高于砖、砌块的强度等级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 级宜按 砖、砌块的强度等级采用。5.2.4既有房屋外观和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墙体 不空鼓、无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2支承梁或屋架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 重 墙、自承重墙及其 交接处无明显裂缝。3木 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腐 朽、蚁蚀和严重开裂。4混 凝土楼、屋盖 仅有 少 量微 小 开 裂 或 局 部剥 落,钢筋无明 显 露筋、锈 蚀。5.2.5 承 重 的 空 斗 墙 体 尚 应 检 查 砲 筑 方 式:应采用一斗一眠砌 法,设置配筋砖圈梁或纵横向拉结钢筋处采用两眠砌筑,沿水平方 向每隔一块斗砖应砌一至二块丁砖,墙面不得有竖向通缝;不得采 用非水泥砂浆砌筑;空斗墙体与实心砌体的竖向连接处,应相互搭 13 第 23 页 共 137 页砌。(皿)整体性连接和抗震构造措施鉴定 5.2.6纵 横 墙 交 接 处 应 着 重检 查,当 不符 合 下列要求时,应采取 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1墙体布置 在平面内 应闭 合,纵 横 墙 交 接 处 应 无 烟 道、通风 道等竖向孔道削弱。2纵横墙交接处应咬槎较好,严 禁 采 用 直 槎,以下情况尚应 采取加强连接措 施:1)7度 时 空 斗 墙 房 屋、其 他 房 屋 中 长 度 大 于7丨2111的大房 间,以 及8、9度 时,外 墙 转 角 及 纵 横 墙 交 接 处,应沿墙高 每 隔7 50111111设 置2根 直 径 为6111111的 拉结筋或直径为 4111111网 格 间 距 为200111的 拉结 钢丝网片,每边深入墙内 的 长度 不宜 小 于7 50111111或伸至门窗洞边。2 突 出 屋 顶 的 楼 梯 间 的 纵 横 墙 交 接 处,应 沿 墙 高 每 隔 7 50111111设2根 直 径 为6111111的 拉 结 钢 筋,且每边伸入墙 内的长度不宜小 于7 50111111。3 空心小砌块墙体设有芯柱时,芯柱在楼层上下应连通,且 沿 墙 高 每 隔8 00111111应 设 直 径 为4111111的点焊钢丝网片 与墙拉 结。5.2.7 8、9度 时,应检查顶层楼梯间的横墙和外墙是否采取加强 连 接 措 施,宜 沿 墙 高 每 隔7 50111111设 置2根 直 径 为6111111的通长钢筋。5.2.8空斗砖墙体卧砌为实心砖墙的部位,应 按下列要求检查:1转 角 处 和 纵 横 墙 交 接 处 距 墙 体 中 心 线 不 小 于300111111宽 度范围内墙体。2室 内 地 面 以 上 不 少 于3皮 砖、室 外 地 面 以 上 不 少 于10皮 砖标高处以下部分墙体。3楼 板、龙骨和檩条等支承部位以下通长卧砌4皮 砖。4屋 架 或 大梁 支 承 处 沿 全 高,且 宽 度 不 小 于49 0111111范围内第 24 页 共 137 页的墙体。5壁 柱 或 洞 口 两侧240111111宽度范围内。6屋 檐或山墙压顶下通长卧砌2皮 砖。7配筋砖圈梁处通长卧砌2皮 砖。5.2.9空心小砌块墙体的混凝土灌孔部位,应按下列要求检查:1转 角 处 和 纵 横 墙 交 接 处 距 墙 体 中 心 线 不 小 于300111111宽 度范围内墙体。2屋 架、大梁的支承处墙体,灌 实 宽 度 不 应 小于500111111。3壁柱或洞 口两侧不小于300111111宽度范围内。4灌 孔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应 不 低 于,并沿墙全高将孔洞 灌实做为芯柱。5.2,1 0楼、屋盖的整体性连接,应着重检查下列要求:1楼 盖、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应符合表5,1 0的规定。表 5.2.1 0 楼 盖、屋 盖 构 件 的 最 小 支 承 长 度(爪田)构件名称预应力圆孔板(现 浇 板)预制进深梁木 屋 架、木大梁对 接 木 龙 骨、木檩条搭 接 木 龙 骨、木檩条位置墙上梁上墙上墙上屋架上墙上屋 架 上、墙上支承长度8 06018 024060120满搭2预制板板端支承处应有坐浆;预制板缝应用细石混凝土填 实,板面应有水泥砂浆面层。3木屋架不应为无下弦的人字屋架。4木屋架屋盖隔开间应有一道竖向剪刀撑,或满铺木望板。5木屋盖房屋应在房屋中部的檐口高度处设置纵向水平系 杆,系杆采用墙揽与各道横墙连接,或与屋架下弦杆钉牢。6木龙骨在墙上搁置处应铺设砂浆垫层;内墙上木龙骨应满 搭、采用夹板对接或燕尾榫、扒钉等连接。丨7木 楼、屋盖各构件之间应采用榫卯、螺 栓、扒 钉、圆钉、铁丝 等可靠连接。5.2.11 6、7度采用硬山搁檩屋盖时,应着重检查下列构造要求:15 第 25 页 共 137 页1当为坡屋面时应采用双坡或拱形屋面。2檩条搁置处应设垫木,垫木下应铺设砂浆垫层。3端 檩 应 出 檐,内 墙 上 檩 条 应 满 搭 或 采 用 夹 板 对 接 或 燕 尾 榫、扒钉等连 接。4各木 构件 应采 用圆 钉、扒 钉 或 铁 丝 等 连 接;木 檩 条 宜 用8 号铁丝与圈梁拉结。5.2.1 2砌体结构房屋的圈梁布置及构造,应着重检查下列要求:1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楼、屋盖可不设圈梁。2所有纵横墙的基础顶部均应设置配筋砖圈梁。3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可代替配筋砖圈梁。4各类墙体房屋圈梁设置应符合表5.2.1 2的要求。5混凝土圈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工)应 采 用封 闭的 现浇 混凝土圈 梁,圈 梁 位 置 与 楼(屋)盖宜 在同一标高或紧靠板底。2 小 砌 块墙的圈 梁截面高度不宜小 于150111111,其他各类墙 体 的圈 梁 截面高度不宜小 于120111111。36、7度 时 圈 梁 配 筋 不 宜 少 于4根 直 径 为8111111的 钢 筋,8 度 时 不 宜 少 于4根 直 径 为10111111的 钢 筋,9度时不宜少 于4根 直 径 为12111111的钢筋。6配筋砖圈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工)高 度 不 小 于2皮 砖,小 砌 块 墙 在 该 位 置 处 卧 砌 不 少 于2 皮 普 通 砖,砌筑砂浆 强 度 不宜 低 于115。2)6:度 时 圈 梁 纵 筋 不 宜 少 于2根 直 径 为6111111的 钢 筋;8 度 时 墙 厚 小 于 或 等 于37 0111111的 圈 梁 纵 筋 不 宜 少 于2根 直 径 为6111111的钢筋,墙 厚 大 于37 0111111的圈梁纵筋不宜 少 于3根 直 径 为6111111的 钢 筋;9度 时 墙 厚 小 于 或 等 于 240111111的 圈 梁 纵 筋 不 宜 少 于2根 直 径 为8 111111的 钢 筋,墙 厚 大 于240111111的 圈梁纵筋不宜 少于3根 直 径 为8 111111 的钢筋;圈梁纵筋在墙体转角处应搭接。第 26 页 共 137 页表 5.2.1 2 砌体结构房屋的圈梁布置要求墙体类别最小墙厚(爪爪)房屋层数6 度7度8度9度实心砖墙 多孔砖墙240240 层屋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 圈 梁屋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 圈 梁屋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 圈 梁屋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 圈 梁二层屋 盖、楼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圈梁屋 盖 外 墙 及 横 墙 间 距 大 于 801时的内 横 墙 设 置 混 凝 土 圈 梁;或 屋 盖、楼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砖圈梁屋 盖 外 墙 及 横 墙 间 距 大 于 8111时的内 横 墙 设 混 凝 土 圈 梁,楼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 圈 梁;或 屋 盖、楼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砖圈梁小砌块墙 多孔砖墙 蒸压砖墙19 019 0240一层屋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 圈 梁屋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 圈梁屋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 圈 梁屋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混 凝 土 圈 梁;或 屋 盖 及 层 高 中 部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圈梁二层屋 盖、楼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圈梁屋 盖、楼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圈梁屋 盖、楼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圈梁17第 27 页 共 137 页续 表 5.2.12墙体类别最小墙厚(爪爪)房屋层数6 度7度8度9度空斗墙240一层屋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 圈 梁屋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 圈 梁屋 盖 及 层 高 中 部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 圈 梁;或 屋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混 凝 土 圈梁二层屋 盖、楼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圈梁屋 盖、楼 盖 各 纵 横 墙 设 配 筋 砖圈梁(汉)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要求5 1 3既有房屋的局部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1承重的门窗间墙最小宽度和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 距 离,度 分别 不 应 小于0!11、1丨0111、:3111。2非 承 重的 外 墙 尽 端 至 门 窗 洞 边的 距 离,口)度分别 不应小于 81110 8111、1,0111。3内 墙 阳 角 至 门窗 洞 边 的 距 离,度分别不应小于 0 8111、1 2111丄 811105.2.1 4非结构构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后砌 隔墙 与两 侧墙体应 有拉 结,墙 顶 尚 应 与 梁、板或屋架 下弦之间有拉结措施。2出人口处的烟囱、女儿墙等易倒塌构件应有锚固或防倒塌 措 施。18 第 28 页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结构规范)CECS325-2012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君****)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