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2).ppt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假设会计假设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要求)第三节第三节 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第四节第四节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财务会计基本理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假设会计假设 一、含义一、含义 会计假设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假设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而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而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基本程序和计量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基本程序和计量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前前提提条条件件会计会计空间范围空间范围时间范围时间范围基本程序基本程序计量方法计量方法 二、会计假设的内容二、会计假设的内容 (一)会计主体假设(一)会计主体假设 1.定义定义 企业应当对其企业应当对其本身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所服务的特定企业或单位。会计所服务的特定企业或单位。A会计会计主主 体体C会计会计主体主体B会会 计计主主 体体D会会 计计主体主体企业企业“本身本身”的含义的含义不反映其他企业的不反映其他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交易或事项;不包括企业经营者不包括企业经营者个人的财务收支。个人的财务收支。基本准则基本准则 应应予注意的几个关予注意的几个关键键名名词词:确认:确认:将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一定的将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一定的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认定的过程。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认定的过程。【例例】企业用银行存款企业用银行存款2 0002 000元购买管元购买管理部门办公用品。理部门办公用品。计量计量: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金额加以认定的过程。会计要素变动金额加以认定的过程。确确认认影响要素影响要素经济经济业务业务(交易交易或事或事项项)计计量量变动金额变动金额2 0002 000 报报告告:是指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是指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变动结果进行报告的过程。变动结果进行报告的过程。经济经济业务业务(交易交易或事或事项项)计计量量变动金额变动金额2 0002 000报告报告变动结果变动结果确确认认影响要素影响要素 【例例】A企业向企业向B企业销售产品一批,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暂未收到。货款暂未收到。2.2.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空间范围,解决,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注意:注意:以上交易内容对于两个会计主体的不同经以上交易内容对于两个会计主体的不同经济性质及其在会计上的确认结果。济性质及其在会计上的确认结果。A企业企业B企业企业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负债负债资产资产应付账款应付账款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其他会计核算基础建立的基础。假设和其他会计核算基础建立的基础。会计会计主体主体持续经营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分期货币计量货币计量会会计计假假设设可靠性可靠性相关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重要性谨慎性谨慎性及时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其他其他核算核算基础基础会计会计信息信息质量质量要求要求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处理基础 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 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有些会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某些企业集团就是如此。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某些企业集团就是如此。法律主体是法律上承认的可以独立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的个体。A A母公司母公司A1A1子公子公司司A1A1子公子公司司A1A1子公子公司司B1B1子公子公司司B1B1子公子公司司B1B1子公子公司司企业集团企业集团B B母公司母公司既是法律主体既是法律主体也是会计主体也是会计主体只是会计主体只是会计主体不是法律主体不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假设(二)持续经营假设 1.1.定义定义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为前提。持续经营(持续经营(P29)趋势趋势2停业清理停业清理交易或事项确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的前提认、计量的前提会计会计主体主体持续经营持续经营趋势趋势1经营发经营发展趋势展趋势 如果发生停业清理,交易或如果发生停业清理,交易或事项应采用不同于持续经营的方事项应采用不同于持续经营的方法进行确认和计量法进行确认和计量 2.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时间范围企业正常企业正常经营期间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经营期间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会计主体主体持续经营持续经营经营发经营发展趋势展趋势交易或事项确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的前提认、计量的前提 是是“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假设等的基础。假设等的基础。是是合理选择会计程序及方法的基础。合理选择会计程序及方法的基础。如跨期费用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等。如跨期费用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等。(三)会计分期假设(三)会计分期假设 1.1.定义定义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人为的把人为的把持持续经营续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过程划分为若干期间,目的是及时进行会计报告期间,目的是及时进行会计报告。会计会计主体主体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度月度季度季度半年度半年度持续经营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分期会计年度会计年度1月1日12月31日 会会计计期期间间分分为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会计中期会计中期 2.2.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的意的意义义 明确了会明确了会计计核算的核算的基本程序基本程序,明确,明确了何了何时记账时记账、算、算账账和和报账问题报账问题。会计会计主体主体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度月度季度季度半年度半年度年度年度1月1日12月31日3 3月各账户的发月各账户的发生额、生额、余额怎余额怎样?结账可知样?结账可知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财务状况等)报告报告 界定了本期、前期和后期等概念,可界定了本期、前期和后期等概念,可以准确提供各期以准确提供各期财务财务状况、状况、经营经营成果成果资资料,料,也便于也便于进进行各期会行各期会计计信息的信息的对对比。比。(四)(四)货币计货币计量假量假设设 1.1.定定义义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以以货币为货币为主要主要计计量量单单位位记录记录和和报报告企告企业业的的经营经营情况(可情况(可辅辅之以之以实实物量、物量、劳动劳动工工时时等等计计量量单单位)。位)。采用采用币值稳币值稳定的定的货币为货币为前提。前提。会计会计主体主体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度月度季度季度半年度半年度年度年度持续经营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分期货币计量货币计量 2.2.货币计货币计量假量假设设的意的意义义 明确了会明确了会计计的的计计量方法量方法。货币货币是商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计量所有会量所有会计计要素,要素,也便于也便于综综合。合。货货币币计计量量元元会会计计要要素素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所有者所有者权权 益益收收 入入费费 用用利利 润润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要求)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在会计假设前提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在会计假设前提下,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时所应遵循的质量要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时所应遵循的质量要求,也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求,也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我国的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基本准则(06)规定的)规定的会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八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八条。基本准则基本准则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1.1.可靠性(客观性)可靠性(客观性)企业应当以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内容完整。会计会计确认确认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会计会计报告报告实际发生的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交易或事项会计会计信息信息虚构的虚构的交交易或事易或事项项停停基本准则基本准则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实可靠,内容完整。财务状况财务状况资产资产资产资产资产资产负负债债负负债债负负债债所有者所有者权权益益所有者所有者权权益益所有者所有者权权益益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利利润润会会计计要要素素会计会计报告报告经营成果经营成果会计会计确认确认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 2.2.相关性相关性 企企业业提提供供的的会会计计信信息息应应当当与与财财务务会会计计报报告告使使用用者者的的经经济济决决策策需需要要相相关关,有有助助于于财财务务会会计计报报告告使使用用者者对对企企业业过过去去、现现在在或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与供应商等方面与供应商等方面的经济决策相关的经济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进行评价、预测,采取怎样的货测,采取怎样的货款结算方式等?款结算方式等?与企业内部经营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决策相关管理的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进行评价、预测,是否需要调整测,是否需要调整经营策略等?经营策略等?与国家宏观经济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决策相关管理的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进行评价、预测,是否需要进行测,是否需要进行宏观调控等?宏观调控等?与投资者和债权人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经济决策相关等的经济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进行评价、预测,是否进行投资测,是否进行投资或贷款等?或贷款等?会计会计信息信息 3.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企业提供的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运用。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运用。交易交易或事或事项项会计会计确认确认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会计会计报告报告会计会计信息信息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营成果清晰明了,便于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运用用者理解和运用 4.4.可比性可比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如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使用等如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使用等 采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一致采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一致A企业企业 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如固定资产折旧应采用统一规定的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应采用统一规定的方法B企业企业A企业企业 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相互可比。横横向向可可比比不同企业在同一期间的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在同一期间的横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附注中说明。纵纵向向可可比比 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纵向可比;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纵向可比;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 企企业业应应当当按按照照交交易易或或者者事事项项的的经经济济实实质质进进行行会会计计确确认认、计计量量和和报报告告,不不应应仅仅以以交交易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经济实质经济实质法律形式法律形式交易或交易或事事 项项二者分离二者分离实实质质重重于于形形式式经济实质经济实质法律形式法律形式交易或交易或事事 项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二者统一二者统一【例例】企业融资租入设备。企业融资租入设备。存在经济实质与法存在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分离的问题律形式分离的问题按照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承租方在未分清设备款前已获得了相应的按照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承租方在未分清设备款前已获得了相应的利益并承担了相应风险,因而可按其自有资产进行核算利益并承担了相应风险,因而可按其自有资产进行核算承租承租方方出租出租方方使用权使用权法律形式法律形式法律形式法律形式所有权所有权处置权处置权所有权所有权处置权处置权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设备。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设备。反映增减变动反映增减变动提取折旧等提取折旧等确认为企业资产确认为企业资产所有权所有权使用权使用权经济实质经济实质法律形式法律形式经济实质与法律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完全统一形式完全统一处置权处置权企业经营租入设备。企业经营租入设备。承租承租方方出租出租方方租入设备使用租入设备使用,支付租金支付租金租用期满,归还给出租方租用期满,归还给出租方所有权所有权使用权使用权法律形式法律形式法律形式法律形式处置权处置权不涉及经济实质变化不涉及经济实质变化和法律形式分离问题和法律形式分离问题经济实质经济实质 6.重要性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要交易或者事项。会计会计确认确认交交易易或或事事项项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报告报告2007年年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现金流量重要交易或事项重要交易或事项对财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交易或事项有重要影响的交易或事项会计会计信息信息账账 簿簿会计会计记录记录 7.谨慎性(稳健性、保守性)谨慎性(稳健性、保守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费用。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费用。2007年 2008年 2009年未来未来可能可能实现实现收入收入 不不应应高高估估:不不可可高高估估未未来来可可能能发发生生的的收收入入,更更不能确认为本期的收入。不能确认为本期的收入。购购买买股股票票100 100 000000元元,预预计计可可获获取取股股利利收收入入20 00020 000元。元。未来未来可能可能发生发生损失损失 不不应应低低估估:应应充充分分预预计计可可能能发发生生的的损损失失,并并应应采采取取应应对对措措施。施。应应收收账账款款30 30 000000元元,预预计计损损失失150150元。元。8.及时性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提前或者延后。提前或者延后。交交易易或或事事项项2008年年2007年年账 簿会计会计确认确认报 表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现金流量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会计会计报告报告按规定时间及时进行报告按规定时间及时进行报告第三节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 (一)会计要素确认(会计确认)(一)会计要素确认(会计确认)将交易或事项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将交易或事项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记录和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初始确认、初始确认、最终(再次)确认等。最终(再次)确认等。交易交易或或事项事项会计会计确认确认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会计会计报告报告会计会计信息信息会计要会计要素素初始确初始确认认最终确最终确认认确确认认 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1.1.初始确认(记入账户)条件初始确认(记入账户)条件 (1 1)符合要素定义;)符合要素定义;(2 2)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资产、收入)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资产、收入)或流出(负债、费用)企业;或流出(负债、费用)企业;(3 3)有关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有关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2.2.最终确认(列入报表)条件最终确认(列入报表)条件 (1 1)符合要素定义;()符合要素定义;(2 2)符合要素确认条件。)符合要素确认条件。二者必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二者必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交易交易或或事项事项会计会计确认确认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会计会计报告报告会计会计信息信息会计要会计要素素初始确初始确认认确确认认最终确最终确认认后两条为后两条为确认条件确认条件仍然强调必须符合确认条件,是因为原来确认的结果可能会有变化!仍然强调必须符合确认条件,是因为原来确认的结果可能会有变化!(二)会计要素计量(会计计量)(二)会计要素计量(会计计量)对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对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金额加以认定的过程。金额加以认定的过程。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交易交易或或事项事项会计会计确认确认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会计会计报告报告会计会计信息信息会计要会计要素素初始确初始确认认最终确最终确认认确确认认计计量量变动金变动金额额初始计初始计量量再次计再次计量量 1.1.计量单位计量单位 以货币做为主要计量单位。以货币做为主要计量单位。2.2.计量属性计量属性 (1 1)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计量属性计量属性对资产的计量对资产的计量对负债的计量对负债的计量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按购置时的金额按承担现实义务时的金额重置成本重置成本按现时购买的金额按现在偿还的金额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按现时销售的金额 现值现值按预计使用和处置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折现金额按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净现金流出量折现的金额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按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金额按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债务清偿的金额 (2 2)会计计)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量属性的选择 企业在对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本。计量计量属性属性对资产的计量对资产的计量对负债的计量对负债的计量历史历史 成本成本按购置时的金额按承担现实义务时的金额重置重置成本成本按现时购买的金额按现在偿还的金额可变现可变现净净 值值按现时销售的金额 现现 值值按预计使用和处置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折现金额按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净现金流出量折现的金额公允公允价值价值按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金额按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债务清偿的金额历史历史 成本成本按购置时的金额按承担现实义务时的金额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但真实性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但真实性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一定变化。产生一定变化。采用其他成采用其他成本计量属性时,应本计量属性时,应保证所确定的会计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并可靠计量。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或一个营业周期营业周期)有关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有关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或几个营业周期营业周期)有关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有关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2007年 2008年 2009年收收益益性性支支出出资资本本性性支支出出支支出出 购购入入设设备备支支出出150 150 000000元元,用用于产品生产于产品生产会会在在多多个个年年度度的的经经营营过过程程中中发发挥挥效效益益,应应确确认认为为各个受益年度的费用各个受益年度的费用目的目的:合理确合理确定费用定费用的计入的计入期间,期间,准确确准确确认各期认各期利润及利润及资产。资产。用用银银行行存存款款12 12 000000元元支支付付全全年财产保险费年财产保险费只只在在本本年年度度的的经经营营过过程程中中发发挥挥效效益益,应应全全部部确确认认为本年的费用为本年的费用2.2.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费用应当相互配比。(二)收入与费用配比(二)收入与费用配比1.1.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并相互配比。确认,并相互配比。收收入入费费用用收收入入费费用用收收入入费费用用7月9月8月时间意义上的配比时间意义上的配比因果关系上的配比因果关系上的配比配比配比主营业务收主营业务收入入配比配比配比配比主营业务成主营业务成本本其他业务收其他业务收入入其他业务成其他业务成本本配比配比配比配比 (三)历史成本计量(三)历史成本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也称当采用历史成本(也称原始成本、实际成本原始成本、实际成本)。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购购买、生产或建造等买、生产或建造等)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当财产物资的市价变动时,除国家另当财产物资的市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值。【例例】企业在企业在20072007年年9 9月购买月购买M M设备设备1 1台。台。实际成本为实际成本为80 00080 000元(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元(历史成本、实际成本)。20082008年年9 9月,月,该设备的市场价格为该设备的市场价格为75 75 000000元。元。对于登记入账的资产价值,企业不得随意变更(国家另有规对于登记入账的资产价值,企业不得随意变更(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对于资产减值可能造成的损失可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定者除外)。对于资产减值可能造成的损失可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方法进行调整。准备方法进行调整。用银行存款用银行存款80 00080 000元购买元购买M M设备设备1 1台。台。2007年年9月月2008年年9月月已按实际成本已按实际成本确认为的固定确认为的固定资产并已入账资产并已入账M M设备的市场价格设备的市场价格为为75 00075 000元,企元,企业不得调整账面业不得调整账面记录记录第四节第四节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一、研究意义一、研究意义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认交易或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认交易或事项(特别是与收入和费用有关事项)的两事项(特别是与收入和费用有关事项)的两种方法种方法(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处理基础)。企业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与收入和费企业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款项收支期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出用有关的款项收支期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出现不一致(见下图)。为保证相关的收入与现不一致(见下图)。为保证相关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合理进行配比,就应研究按照其相关的费用合理进行配比,就应研究按照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方法(基础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确认收入和费用。讲解讲解 【例例】收入与费用确认上的难点收入与费用确认上的难点应应确确认认为为哪哪个个月份的收入月份的收入?对以上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可采取两种对以上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可采取两种不同方法不同方法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处理基础,即权责发生,即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制与收付实现制。3月月 4月月 5 5月月 6 6月月销销售售产产品品,货货款款3 000元暂未收到元暂未收到收收入入确确认认收收 入入支支付付4、5、6三三个个月月份份财财产产保保险险费费1 200元元费费用用确确认认应应确确认认为为哪哪个个月份的费用月份的费用?费费 用用 二、收付实现制基础二、收付实现制基础 现金制;实收实付制。现金制;实收实付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实收实付。实收实付。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付为惟一确认标准。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付为惟一确认标准。3月月 4月月 5 5月月 6 6月月销售产品,货款3 000元暂未收到5月月实实际际收收到到货货币币资资金金,确确认认为为5月月份份的的收入收入实际收到货款3 000元收收入入确确认认收收 入入支付4、5、6三个月份财产保险费1 200元3月月实实际际付付出出货货币币资资金金,确确认认为为3月月份份的的费用费用费费用用确确认认费费 用用实实收收标标准准4、5、6月实际受益,但不负担费用实实付付标标准准 三、权责发生制基础三、权责发生制基础 (一)定义(一)定义 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应收应付。应收应付。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责任应当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责任应当承担)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承担)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认、计量和报告。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基本准则 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本方法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本方法【注意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注意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3月月 4月月 5 5月月 6 6月月支付4、5、6三个月份财产保险费1 200元本本月月不不受受益益,不不确确认认费费用用。应应由由46三个月份分摊三个月份分摊应应收收标标准准应应付付标标准准每月确认费用每月确认费用400400元元费费用用确确认认已已获获得得收收款款权权利利,确确认为认为3月份的收入月份的收入销售产品,货款3 000元暂未收到收收入入确确认认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 (二)权责发生制基础的应用(二)权责发生制基础的应用 1.1.对应计未收款收入和对应计未收款收入和应计已付款费用应计已付款费用的确认的确认 3月月 4月月 5 5月月 6 6月月已已获获得得收收款款权权利利,确确认认为为3月月份份的的收收入入(同同时时确确认为资产认为资产应收账款应收账款)销售产品,货款3 000元暂未收到收收入入确确认认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应计未收款收入应计未收款收入应应收收标标准准支付4、5、6三个月份财产保险费1 200元费费用用确确认认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本本月月不不受受益益,不不确确认认为为费费用用每月分摊费用每月分摊费用400400元元46三三个个月月份份受受益,应分摊费用益,应分摊费用应计已付款费用应计已付款费用应应付付标标准准 2.2.对应计预收款收入和应计未付款费用的确认对应计预收款收入和应计未付款费用的确认 6月月 7月月 8月月 向客户预收货款4 000元,拟在7、8两月各供货2 000元未未获获得得收收款款权权利利,不不能能确认为收入确认为收入收收入入确确认认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1日,借入短期借款,使用两个月,月息10 000元。8月初实际付息费费用用确确认认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7、8两两 个个 月月供供货货后后各各确确认认收收入入2 000元元应计预收款收入应计预收款收入应应收收标标准准6、7月月各各应应分分摊摊费费用用10 000元元(暂未付款暂未付款)月摊费用月摊费用10 00010 000元元应计未付款费用应计未付款费用应应付付标标准准8月初虽然实际付息,但本期并不受益,不承担费用 四、不同会计处理基础的应用及特点四、不同会计处理基础的应用及特点 1.1.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期间与实际收付款的期间一致!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期间与实际收付款的期间一致!【例例】见教材见教材P37P37 2.2.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 (1 1)不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不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只要款项已收到或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只要款项已收到或已支付,就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已支付,就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2 2)于会计期末根据账簿记录确定本)于会计期末根据账簿记录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不存在期末账项调整问题。期收入与费用,不存在期末账项调整问题。(3 3)核算手续简单,强调财务状况的)核算手续简单,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但缺乏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切实性,但缺乏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4 4)适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适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3.3.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 【例例】同前,注意与收付实现制比较。同前,注意与收付实现制比较。当实际收付款时间与其收入实现期或费用发生期一致时,当实际收付款时间与其收入实现期或费用发生期一致时,两种会计处理基础确认方法相同;不一致时确认的方法不同!两种会计处理基础确认方法相同;不一致时确认的方法不同!4.4.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 (1 1)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2 2)日常账簿记录不能完整反映本期)日常账簿记录不能完整反映本期收入与费用,应于会计期末进行账项调整。收入与费用,应于会计期末进行账项调整。(3 3)核算手续复杂,反映不同会计期)核算手续复杂,反映不同会计期间的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可正确计算经间的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可正确计算经营成果。营成果。(4 4)适用范围:制造业企业等。)适用范围:制造业企业等。五五.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比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比较举例,较举例,【例例】见教材见教材P38P38。(续前)(续前)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基础会计基础会计教材教材 39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 基础会计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习题与案例 P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