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四章 税收概论(精品).ppt

    • 资源ID:70986273       资源大小:268.50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四章 税收概论(精品).ppt

    第四章第四章 税收概论税收概论税收的特征税收的特征税制要素税制要素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最优税收最优税收税收的转嫁与归属税收的转嫁与归属一、税收的特征一、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强制性 无偿性无偿性 固定性固定性二、税制要素二、税制要素 (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负税人、扣缴人、扣缴人 (二)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指税收(二)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或行为。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计税依据计税依据 (三)税目: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体现(三)税目: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体现具体的课税范围。具体的课税范围。(四)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四)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收额度。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名义税率名义税率 实际税率实际税率 平均税率平均税率 边际税率边际税率 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规定固定的税额。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税率。只规定一个比例税率。单一单一/差别差别/幅度幅度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是把课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增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增的税率。的税率。超额超额/全额全额/超率超率/全率全率(五)课税环节:缴纳税款的环节。(五)课税环节:缴纳税款的环节。一次一次/两次两次/多次课征制多次课征制(六)纳税期限: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期(六)纳税期限: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期限。限。缴税期限缴税期限(七)纳税地点(七)纳税地点(八)减免税(八)减免税 减税减税/免税免税/起征点起征点/免征额免征额三、税收原则三、税收原则(一)亚当(一)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斯密的税收原则 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原则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原则(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1 1、财政政策原则(收入充分、财政政策原则(收入充分/弹性)弹性)2 2、国民经济原则(慎选税源、国民经济原则(慎选税源/慎选税种)慎选税种)3 3、社会公正原则(普遍、社会公正原则(普遍/平等)平等)4 4、税务行政原则(确实、税务行政原则(确实/便利便利/节省)节省)(三)现代税收原则(三)现代税收原则 1 1、效率原则、效率原则 充分且有弹性充分且有弹性 节约与便利节约与便利 中性与校正性中性与校正性 2 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 受益原则受益原则 能力原则能力原则四、最优税收理论四、最优税收理论 最优税收理论是一种规范性的经济税收最优税收理论是一种规范性的经济税收理论,它从公平与效率的税收原则出发,理论,它从公平与效率的税收原则出发,利用福利经济学和数学工具,通过分析各利用福利经济学和数学工具,通过分析各种税收的性质、效应及其权衡关系,找出种税收的性质、效应及其权衡关系,找出进行最优税收决策的决定因素及一些一般进行最优税收决策的决定因素及一些一般性原则,用以指导现实的税收政策与税制性原则,用以指导现实的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改革。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是:运用个人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是:运用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的概念,在赋予各个标准效用和社会福利的概念,在赋予各个标准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些标准统一于唯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些标准统一于唯一的标准之中。一的标准之中。(一)最优商品税(一)最优商品税拉姆齐法则拉姆齐法则这种理论是指在商品税体系中,当各这种理论是指在商品税体系中,当各种商品的需求是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种商品的需求是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这表明,一种商品的需格弹性呈反比例。这表明,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征税的潜在扭曲效应也就越求弹性越大,征税的潜在扭曲效应也就越大。因此,最优商品税收理论要求:对弹大。因此,最优商品税收理论要求:对弹性相对小的商品课以相对高的税率;对弹性相对小的商品课以相对高的税率;对弹性相对大的商品课以相对低的税率。这种性相对大的商品课以相对低的税率。这种依照弹性确定税率征税的方法会使社会总依照弹性确定税率征税的方法会使社会总体超额负担最小。体超额负担最小。(二)最优所得税(二)最优所得税 米尔利斯的米尔利斯的“倒形倒形”最优所得税最优所得税 剑桥大学教授米尔利斯的研究证明,剑桥大学教授米尔利斯的研究证明,最优所得税税率呈最优所得税税率呈“倒形倒形”,随着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所得税的边际税率由接近于零开的增加,所得税的边际税率由接近于零开始逐渐提高,在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再始逐渐提高,在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再逐渐降低,当收入达到最高时边际效率将逐渐降低,当收入达到最高时边际效率将为零。为零。米尔利斯著名的米尔利斯著名的“倒型倒型”所得税税所得税税率模式,是从社会公平和效率的总体考虑,率模式,是从社会公平和效率的总体考虑,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以适当高些,而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以适当高些,而处在收入水平两极的低收入与高收入者都处在收入水平两极的低收入与高收入者都不应受制于过高税率,这样不仅能减轻经不应受制于过高税率,这样不仅能减轻经济效率的损失,也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济效率的损失,也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公平。最优税收理论是一种规范性理论,它无意去最优税收理论是一种规范性理论,它无意去预见现实世界税制会成为什么,也无意去解释这预见现实世界税制会成为什么,也无意去解释这些税制怎么会出现,因为这些理论很少关心制定些税制怎么会出现,因为这些理论很少关心制定税制所依据的制度和政治背景,所以最优税收理税制所依据的制度和政治背景,所以最优税收理论是一种理想化的假定,它是以经济学和数理学论是一种理想化的假定,它是以经济学和数理学知识来分析税收问题,从一个理想的角度来诠释知识来分析税收问题,从一个理想的角度来诠释问题。所谓问题。所谓“最优最优”就是最好的,最优税收理论就是最好的,最优税收理论在一定的假设下,寻求一种最好的税收制度。它在一定的假设下,寻求一种最好的税收制度。它的理论意义就在于为我们的税制改革提供了方向的理论意义就在于为我们的税制改革提供了方向和依据,一种现实税制向理想税制逼近的依据。和依据,一种现实税制向理想税制逼近的依据。最优税收理论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积累,对于解最优税收理论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积累,对于解决现实税制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理论与实决现实税制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条件具体化更能发挥它的巨大效力。践相结合,条件具体化更能发挥它的巨大效力。五、税负转嫁五、税负转嫁(一)含义: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一)含义: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将自己的税收负担转移给他通过种种途径将自己的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人的过程。(二)特点:在纳税人之间进行,不会减(二)特点:在纳税人之间进行,不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总收入。少国家的税收总收入。(三)形式:前转、后转、混转、消转、(三)形式:前转、后转、混转、消转、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前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前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和生产要素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后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后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混转:把税收负担既提高价格转给消费者,又压混转:把税收负担既提高价格转给消费者,又压低进价转给供应者,从而将税收负担分散转嫁。低进价转给供应者,从而将税收负担分散转嫁。消转: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消转: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法,自己消化税收负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法,自己消化税收负担。担。税收资本化: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税收资本化: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的一种形式。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的一种形式。(四)影响因素(四)影响因素 1 1、商品供求弹性、商品供求弹性 2 2、课税类别、课税类别 3 3、课税范围、课税范围 4 4、谋求利润、谋求利润第四章第四章 税收概论税收概论税收的特征税收的特征税制要素税制要素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最优税收最优税收税收的转嫁与归属税收的转嫁与归属第五章第五章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税收分类税收分类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流转课税流转课税所得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财产课税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一、税收分类一、税收分类 按课税对象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按课税对象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税。按税收的计量标准不同,分为从价税与按税收的计量标准不同,分为从价税与从量税。从量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不同,分为价内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不同,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和价外税。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间接税。按税收管理和税款使用权限不同,分为按税收管理和税款使用权限不同,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二、税制结构二、税制结构 (一)单一税制(一)单一税制 (二)复合税制(二)复合税制 按照主体税种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复合按照主体税种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复合税制又可分为三种,一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税制又可分为三种,一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的复合税制;二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的税的复合税制;二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的复合税制;三是以所得税和流转税并重的复合税制;三是以所得税和流转税并重的复合税制。复合税制。(三)决定税制结构的因素(三)决定税制结构的因素 1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 2 2、管理能力、管理能力 3 3、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 4 4、税收政策目标、税收政策目标 5 5、周边国家的示范效应、周边国家的示范效应三、流转课税三、流转课税 流转税是以流通过程中的商品与劳务为流转税是以流通过程中的商品与劳务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课税对象的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税、营业税和关税。增值税理论部分理论部分一、定义一、定义 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一种税。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二、类型二、类型 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征收制度一、纳税人一、纳税人概念:增值税纳税人为销售或进口货概念:增值税纳税人为销售或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增值税暂行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将纳税人按其经营将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大小及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划分为一般规模大小及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认定标认定标准准生产货物或提供应税劳生产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或以其为务的纳税人,或以其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零售的纳税人 批发或零售货批发或零售货物的纳税人物的纳税人 小规模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人 年应税销售额在年应税销售额在5050万元万元以下以下 年应税销售额年应税销售额在在8080万元以下万元以下 一般纳一般纳税人税人 年应税销售额在年应税销售额在5050万元万元以上以上 年应税销售额年应税销售额在在8080万元以上万元以上 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三、税率三、税率1、基本利率、基本利率17%2、低税率、低税率13%3、征收率、征收率3%四、应纳税额的计算四、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购进(一)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购进扣税法)扣税法)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项税额: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或应税劳务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照销售额或应税劳务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销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销售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税率)2 2、进项税额:、进项税额: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以票抵税以票抵税 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值税额;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计算抵税计算抵税 外购免税农产品外购免税农产品:进项税额进项税额=买价买价13%13%外购运输劳务:进项税额外购运输劳务:进项税额=运输费用运输费用7%7%(2 2)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购进货物改变生产经营用途购进货物改变生产经营用途 扣税凭证不合格扣税凭证不合格例题:例题: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7年年5月的业务如下:月的业务如下:1、销售产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销、销售产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额为售额为80万元;万元;2、销售食用植物油,开具普通发票,含、销售食用植物油,开具普通发票,含税价款税价款50万元;万元;3、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价款40万元。万元。计算该企业计算该企业5月份缴的增值税。月份缴的增值税。(二)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简易(二)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简易计税法)计税法)应纳税额应纳税额=销售额销售额*征收率征收率 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1+征收率)征收率)例题:例题:某工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主要从事某工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主要从事汽车修理和装潢业务,汽车修理和装潢业务,20072007年年9 9月提供汽车月提供汽车修理业务取得收入修理业务取得收入2121万元,销售汽车装饰万元,销售汽车装饰用品取得收入用品取得收入1515万元,购进的修理用配件万元,购进的修理用配件1010万元,计算该企业应纳的增值税。万元,计算该企业应纳的增值税。消费税部分理论部分理论部分 一、定义:一、定义:消费税是对我国境内外从事生产、委托消费税是对我国境内外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销售数量,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销售额或销售数量,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种税。二、特点:二、特点:“五性五性”1、征收项目选择性、征收项目选择性2、征收环节单一性、征收环节单一性3、征收方法多样性、征收方法多样性4、税收调节特殊性、税收调节特殊性5、流转税转嫁性、流转税转嫁性三、消费税与增值税的异同:三、消费税与增值税的异同:区别:区别:1征税范围不同征税范围不同2与价格的关系不同与价格的关系不同3征税环节不同征税环节不同4计税方法不完全一样计税方法不完全一样联系:联系:1都是对货物的征收都是对货物的征收;2都是流转税,税收都具有转嫁性都是流转税,税收都具有转嫁性;3对于应税消费品如果采用的是从价定率对于应税消费品如果采用的是从价定率征收,计算消费税的价格和计算增值税的价格是征收,计算消费税的价格和计算增值税的价格是完全一样的。完全一样的。征收制度一、纳税人:一、纳税人: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二、征税范围(二、征税范围(1414个税目)个税目)书书P123P123 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小汽车、摩托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小汽车、摩托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三、税率三、税率定额税率:啤酒、黄酒、成品油定额税率:啤酒、黄酒、成品油比例税率:其他税目比例税率:其他税目定额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卷烟、粮定额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卷烟、粮食白酒、薯类白酒食白酒、薯类白酒四、应纳税额计算四、应纳税额计算从价定率:从价定率: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从量定额:从量定额: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单位税单位税额额复合计征: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税销售数量应税销售数量*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应税销应税销售额售额*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案例:案例:1 1、某化妆品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某化妆品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010月月1515日向某大型商场销售化妆品一批,日向某大型商场销售化妆品一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含增值税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含增值税销售额售额3030万元,增值税额万元,增值税额5.15.1万元;万元;1010月月2020日日向某单位销售化妆品一批,开具普通发票,向某单位销售化妆品一批,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增值税销售额取得含增值税销售额4.684.68万元,该化妆品万元,该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企业1010月份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月份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2 2、某啤酒厂、某啤酒厂8 8月份销售啤酒月份销售啤酒400400吨,每吨出厂吨,每吨出厂价为价为28002800元,元,8 8月份应纳消费税税额。月份应纳消费税税额。3 3、某酒厂将、某酒厂将20002000斤、价值斤、价值3000030000元的粮食白元的粮食白酒用于本厂庆祝活动,是否缴纳消费税?酒用于本厂庆祝活动,是否缴纳消费税?消费税单一环节纳税消费税单一环节纳税生产销售生产销售自产自用自产自用委托加工委托加工进口进口企业所得税部分一、纳税人一、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内所得的企业。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二、税率二、税率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2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所得税,税率为2020。三、计税依据三、计税依据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应纳税所得额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收入总额: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五)利息收入;(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九)其他收入。(九)其他收入。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一)财政拨款;(一)财政拨款;(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12以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计算应纳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二)企业所得税税款;(二)企业所得税税款;(三)税收滞纳金;(三)税收滞纳金;(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五)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五)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六)赞助支出;(六)赞助支出;(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亏损年度紧跟着连续不间断的亏损年度紧跟着连续不间断的5 5年弥补年弥补期;先亏先补。期;先亏先补。四、应纳税额四、应纳税额 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抵免限额:抵免限额: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案例:案例:20082008年度某企业财务资料如下:年度某企业财务资料如下:1 1、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800800万元,接受捐赠收入万元,接受捐赠收入4040万元,出租仓库收入万元,出租仓库收入5050万元,国债利息收万元,国债利息收入入5 5万元,取得财政拨款万元,取得财政拨款5 5万元;万元;2 2、该企业全年发生的产品成本、该企业全年发生的产品成本430430万元;费万元;费用用118118万元(其中缴纳税收滞纳金万元(其中缴纳税收滞纳金1 1万元);万元);按税法规定,缴纳增值税按税法规定,缴纳增值税9090万元,消费税万元,消费税及附加及附加7.27.2万元;万元;3 3、20072007年经税务机关核定的亏损为年经税务机关核定的亏损为3030万元;万元;4 4、20082008年已经预缴企业所得税年已经预缴企业所得税6060万元。万元。个人所得税部分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税法规定,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以税法规定,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下同)和港澳台同胞,为个人所得人员,下同)和港澳台同胞,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税的纳税义务人。按照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又划按照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又划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有住所;有住所;无住所,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无住所,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非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无住所,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无住所,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二、课税对象(二、课税对象(1111个税目)个税目)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 稿酬所得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偶然所得 其他所得其他所得三、税率三、税率税率税率 应税项目应税项目 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 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租经营所得比例税率比例税率20%20%(8 8个税个税目)目)稿酬所得:减征;劳务报酬稿酬所得:减征;劳务报酬所得:加征;个人出租房屋:所得:加征;个人出租房屋:10%10%四、应纳税额计算四、应纳税额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每月收入额(每月收入额-2000-2000)适用税适用税率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二)劳务报酬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1 1、定额(、定额(800800)或定率()或定率(20%20%)扣除;)扣除;2 2、税率、税率20%20%,但有加成征收;,但有加成征收;(三)稿酬所得(三)稿酬所得1 1、定额或定率扣除、定额或定率扣除2 2、减征、减征30%30%(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定额或定率扣除定额或定率扣除(五)(五)利息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六)偶然所得(六)偶然所得 (七)其他所得(七)其他所得

    注意事项

    本文(第四章 税收概论(精品).ppt)为本站会员(hyn****60)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