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范文】.docx

    • 资源ID:71015880       资源大小:52.56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范文】.docx

    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机制砂项目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风险管理分析目录目录第一章第一章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3一、期权风险的特征.3二、通过卖出期权进行套期保值.4三、利用互换进行风险管理.4四、巨灾的定义及特点.6五、巨灾风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8六、巨灾风险保险与再保险.9七、美国水灾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11八、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具体操作.19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23一、项目概况.23二、结论分析.23第三章第三章 公司简介公司简介.26一、公司基本信息.26二、公司简介.26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项目经济效益.28一、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28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二、经济评价财务测算.28三、项目盈利能力分析.33四、财务生存能力分析.35五、偿债能力分析.36六、经济评价结论.37第五章第五章 项目规划进度项目规划进度.39一、项目进度安排.39二、项目实施保障措施.40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第一章第一章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一、期权风险的特征期权风险的特征期权虽然可以用来进行套期保值,转移价格不利变动的风险,但它也会给使用者带来新的风险。首先,期权的买入者和卖出者所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买入者来说,期权使得他只面临有限的风险,但对卖出者来说,他只能得到有限的报酬。买入者不可能失去比所支付的期权价格更大的价值,因此,他只需要支付期权费,而不需要承担任何未来的损失或偿付资金的责任。因此,不管合约中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有多大,期权的所有者都不用担心。另一方面,卖出者则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上,他从买入者那里所得到的期权费是他所能得到的最大补偿,如果损失进一步扩大,他的潜在损失将是无限的。其次,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会面临基差风险,期权也不例外。所谓基差风险,是指被套期商品所导致的损失不能完全被来自套期保值工具的收益所抵消的风险。在实践中,这个问题很普遍。导致基差风险的原因很多,被套期商品和衍生工具所基于的商品种类不同、发生交易的时间不同等,都会导致基差风险。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最后,利用买入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可能会面临价格风险。由于买入者需要支付期权费,假设期权费为 10000 元,当基础资产价格发生小幅的不利变动时,如果损失只有 1000 元,虽然可以从期权的执行中得到损失补偿,但相比期权费来说,这个收益太小了。而如果没有事先的套期保值,损失仅限于 1000 元,而套期保值后损失却扩大到 9000元(10000 元1000 元)。二、通过卖出期权进行套期保值通过卖出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对于 A 公司和 B 公司来说,如果单纯看它们在买入期权中的损益。它们的交易对手,即期权卖出者的损益线恰好相反。卖出期权也具有一定的套期保值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限的。当基础资产的价格向对其不利的方向变动时,它最多可以规避期权价格那么多的损失,但当基础资产的价格向对其有利的方向变动时,因为此时正是买入者的损失区间,它需要补偿对方的损失,自己的获利越多,补偿给对方的相应也就越多,最终,获利的大部分将会和付给对方的补偿相抵消。三、利用互换进行风险管理利用互换进行风险管理互换包括三种基本类型:货币互换、利率互换及货币利率互换。通过互换,可以将自身面临的汇率风险或利率风险转移出去,从而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1.货币互换在货币互换中,互换双方将自己所持有的、以一种货币表示的资产或负债调换成以另一种货币表示的资产或负债。它起源于 20 世纪 70年代发展起来的平行贷款和“背靠背”式贷款。货币互换可能会给交易双方都带来好处,包括:解决市场规模限制的困难,轧平各种货币头寸,充分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以增加收益或降低成本,以及转移外汇风险。由于货币互换的期限通常为 57年,有的甚至长达 10 年以上,因此它常用来转移长期的外汇风险。最初,由银行担任经纪人的角色,将两家需求恰好相对应的公司联系起来。例如,美国的 A 公司在德国有一投资项目,需借人 2 亿欧元,如果 A 公司直接从欧洲欧元市场上筹措 2 亿欧元,利率高达 8%,如果在未来 3 年内欧元升值,还可能在还本付息中由于汇率风险而遭受损失。另有一个公司 B,需要 1 亿美元,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在欧洲欧元市场融资成本更低。这样的两个公司就有互换的基础。接下来,在中介银行的安排下,两个公司进行相应的商洽,安排随后的本金互换与利息互换。银行收取一笔服务费。随着互换的发展,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暂时无法找到对应的交易方,银行有时也会充当另一方的角色,从而促成交易。在随后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的时间里,银行再寻找合适的交易对手方。这一变化使得互换业务的交易量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2.利率互换一个标准的利率互换是交易双方达成的一个协议:双方承诺在事先确定的将来日期、在一名义本金基础上用指定的同种货币定期支付利息给对方;一方是固定利率支付方(固定利率在互换开始时就已确定),另一方是浮动利率支付方(浮动利率在整个互换期间参照一个特大的市场利率确定);双方没有本金的交换,仅有利息的交换。利率互换一方面可以使交易双方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利率互换转移利率风险。四、巨灾的定义及特点巨灾的定义及特点(一)巨灾的界定巨灾通常是指洪水、地震、飓风、火灾、暴风雨等破坏力强大的自然灾害即狭义的巨灾概念。2001 年的“9.11”事件,更将“恐怖主义巨灾”这一新名词摆在了人类面前。此外,巨灾还包括航空、航海、宇航业等的重大事故。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美国保险业界对巨灾有如下的定义:造成超过 500 万美元的财物损失且同时影响到多位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它通常是指突发的、无法预料的、无法避免的而且严重的灾害事故。0 这个概念似乎更倾向于广义的巨灾概念一包括了以上列举的各种灾难。(二)巨灾风险的特点1.客观性巨灾风险是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可以采取以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为目的的控制型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也可以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或资本市场,但巨灾风险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的。而且,对于某些灾害来说,例如水灾,一味地想要控制它,采取大量的工程性措施进行围堵是没有太多效果的,从长期来看,对付灾害的科学的做法只能是“和平共处”。2.损失巨大如果把巨灾造成的损失与普通灾害事故加以比较,可以看出,虽然普通灾害事故发生的频率高,但每一次事故造成的损失较小;而巨灾发生的频率虽然低,但其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如一次火灾事故可以烧毁一幢建筑物或数幢建筑物,从而造成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损失,但一次大地震、大洪水则可导致一个大范围内的众多建筑被破坏,从而造成数亿、数十亿甚至更多的损失。例如,1993 年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美国西部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120 亿美元,1995 年,日本的阪神大地震造成的损失估计高达 1200 亿美元。3.不确定性程度高由于巨灾发生概率小,发生机理复杂,可供研究的历史资料少,因此,人类对巨灾风险的认识与评估尚在探索之中。4.不完全满足可保风险的条件完全可保风险的特征包括损失的可预测性,以及足够多的同类或相似的承灾体,而且这些承灾体不会因大的灾难全部或大部分受损,这是由保费厘定的基础一大数定理决定的。对于这两个条件,严重的地震、洪水和风暴潮等巨灾都没有满足。首先,数据的不完备以及发生机制的复杂性使得人类对某些巨灾的发生频率估计还处于研究阶段。其次,巨灾往往造成同类或相似承灾体的大面积损失,而且较为严重。这就使得对巨灾风险的管理不能单纯依靠商业保险。五、巨灾风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巨灾风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巨灾风险的现状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于 1994 年在日本横滨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上发表的灾情报告指出,世界上发生的大灾在过去 20 年间增加了数倍。根据新界定的大灾标准判断(财产损失超过该国国民收入的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1%,受灾人口超过该国总人口的 1%,死亡人数超过 100 人),1963 年至 1992 年的 30 年中,全球共发生大灾 1531 起,受灾人口达 30 亿,因灾害死亡人数 360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3400 亿美元。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灾情有增无减,全球由于自然灾害而造成的保险损失居高不下。(二)巨灾风险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年度巨灾风险损失呈上升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原因很多,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人类对高风险区的开发利用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诸如 1992 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 Andrew 飓风,1999 年欧洲冬季的暴风雪以及 2002 年夏季欧洲的洪水等,这些损失上百亿美元的巨灾。六、巨灾风险保险与再保险巨灾风险保险与再保险传统观点认为,对付巨灾风险最好的办法无过于进行再保险。关于这一点,许多学者都通过建立模型给予了严格的证明。但实际上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一般而言,一次巨灾发生以后,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一般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负面效果就是它要支付更多的损失赔偿,但同时巨灾的发生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因此一旦例如洪水、地震、飓风这样的巨灾发生以后,投保的人数也会大为增加,保险公司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就可以相应提高保费,并获得更高的收入。但奇怪的是,现实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一旦一次巨灾发生以后,保险公司非但不积极提供这方面的保险,反而往往会把这个风险列为除外责任,对它的投保也加上一系列非常严格的限制。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莫过于“9.11”事件以后,许多美国保险公司不仅不趁此机会销售“恐怖袭击保险”,反而纷纷在保单中把“恐怖主义”列为除外责任,不予保险。而且即便保险,也要加上非常严格的限制。随着承保损失的增加,再保险的比例逐渐下降。而且在实际中,再保险的保费也是远远高于期望损失。通过许多保险公司的做法,我们可以发现,与理论的预测正好相反,现实中的保险公司对于那些巨灾损失,往往不是通过再保险的方式将其转移出去,而是把它自留下来。由此可见,在现实世界中,再保险并没有像理论预测的那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它的表现还让人感到非常失望。比如,一旦一次巨灾发生以后,许多再保险公司往往不是在考虑积极进入该行业,而是在考虑是否应该部分或全部退出该行业。另外一些评级机构,如Moody 也纷纷调低对再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现实与理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也被称为“再保险之谜”。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资本市场的缺陷由于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巨灾风险发生以后,保险公司不可能一下子就从资本市场筹措到大量的资金以进行赔付。这就要求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流动性很强的资产以应付突然出现的赔付,但一系列因素(如会计、税收、被收购的风险等)却使得保险公司不愿意这样做。(2)再保险公司拥有市场势力当前的再保险市场由几家公司垄断经营(例如瑞士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等)。一个市场如果被几家公司垄断,它们往往就会采取少承保、提高保费的做法,以获取更高的利润。此外,再保险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引发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再保险公司内部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也存在代理问题等。由于再保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市场的一些缺陷,使得采用再保险来应付巨灾风险往往并不会达到最优的结果。七、美国水灾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美国水灾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美国国土总面积的 7%受到洪水威胁,1/6 的城市处在百年一遇的洪泛平原内,两万个社区易受水灾。从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发生频率来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看,洪水是美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水灾损失的驱动下,美国的水灾管理政策经历了以工程性措施为主到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重的演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对水灾的风险管理只有建立在人与自然系统全面协调的基础上,才能最终确保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的水灾风险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928 年以前:“堤防万能”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是最早开始建设防洪工程的地区之一,早期的防洪堤坝是由居民自己兴建的,政府不仅不参与,还出台相应的法规要求居民建坝。1794 年,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开始负责美国境内港湾、河流的航运通道。最初的工作主要是绘制水运航线图以及设立灯塔标志,1825 年开始进行河流航运治理,开凿渠道。但洪水频繁冲毁两岸堤防,尤其是 1849 年和 1850 年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了大洪水,这引起了美国国会和联邦政府的高度重视,授权美国陆军工程兵团进行勘查。1961年,在勘查结果上形成的一份报告提交国会,这份报告成为此后 65 年间密西西比河水利发展的基石。报告极力要求在密西西比河两岸,根据最大洪水流量设计并大规模修建相应高度的坚固堤坝,这样才能既改善航运,又兼顾防洪,把 1858 年型的洪水“遏制”在河道内。报告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还旗帜鲜明地反对以水库蓄洪、裁弯取直和使用滞洪区作为防洪手段。这就是著名的“堤防万能”政策。由于“堤防万能”的观点容易被广泛接受,因此它很快成为美国当时大江大河防洪的主要政策。到了 20 世纪初,密西西比河两岸已经建成了完善的堤防体系,从伊利诺伊一直延续到密西西比三角洲,而且由于过分坚持“堤防万能”,此时密西西比河上游尚无以防洪为目的的水库。直到 1913 年俄亥俄州迈阿密河流域发生了灾害性大洪水之后,美国才开始在河流上游大规模蓄水。这是美国国会第一次把防洪放在与航运同样的政治地位上。1917 年,国会认识到防洪应独立于航运,由此颁布了防洪法,授权联邦参与防洪建设,并于当年和 1923 年分别拨款 4500 万美元和6000 万美元用于建造和加固大坝。1927 年,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大洪水,80160 千米的大坝被冲毁,70 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超过 236 亿美元,成为美国最严重的水灾之一。这次灾害使人们认识到,大堤不可能高到足以防御任何水文记录的洪水,也不可能坚固到可抵御任何漫堤或水力冲刷,那么仅靠堤防来阻止洪水的措施必定会失败。1928 年,国会修订了防洪法,结束了“堤防万能”政策。2.1928-1956 年:综合性工程措施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堤防万能”的失败使人们意识到,应该构建综合的工程性防洪体系,如修建水库,使之预留库容蓄滞洪水,以减轻河道堤防的压力,还应该开辟行洪区和分洪区以缓解其他,重点地区的防洪压力。于是,1928 年之后,一个由水库、行洪区、分洪区与堤防协调防洪的计划开始实施。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为刺激经济,政府实施的新政掀起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高潮,如 1933 年成立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成立后的 20 年内就,在田纳西河谷上陆续新建了 20 座水库,形成了水库调度系统。1936 年,美国新颁布了防洪法,继续支持堤防之外的辅助保护措施、土壤保持和水域保护措施,对防洪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1935 年和 1936 年发生的大洪水使国会深刻认识到,洪水威胁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这促使 1936 年新颁布了防洪法,继续支持堤防之外的辅助保护措施、土壤保持和水域保护措施,对防洪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新的防洪法要求,降低洪水重现频率,减少灾害人员死亡,同时把陆军工程兵团负责的防洪区域从密西西比河流域扩展到全国。联邦通过陆军工程兵团承担上游具有防洪作用的水库与大坝的建设资金,而提防维护仍由地方政府负责。在 1928 年以前,美国政府认为防洪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此后开始将“控制”洪水作为国家政策问题,联邦政府承担领导责任。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3.19561993 年:国家洪水保险计划与其他非工程性措施(1)联邦洪水保险法随着灾害频频发生,人们再一次对现有政策提出了质疑。尽管几十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防洪工程的兴建,但水灾损失依然不断增长,政府救灾费用的负担越来越重。美国人认为,其原因在于洪泛区土地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洪泛区地价低廉,防洪工程的兴建更是大大激发了投资者的开发热情,使得洪泛区内经济发展迅速,水灾损失节节攀升。因此,单纯的工程性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水灾的风险管理应该从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的有机结合人手。而在此之前,美国的保险业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保险,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保费,将水灾风险积极列入保险保障的范围。起先,洪泛区中参加保险的居民较少,水灾损失的赔付对保险公司并不构成负担,收少赔多的实例正好作为保险公司广告宣传的样板。但随着保户覆盖率的增加,水灾发生后的赔付逐渐增多,一些保险公司因此遭受了灾难性的损失。此时,保险业认识到洪水保险与一般事故损失的保险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于是将洪水列入保障范围之外,至多只受理汽车和活动房屋的水灾保险。所以,单纯的以商业保险为核心的非工程性措施对于水灾风险的降低来说也没有很好的效果。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为此,195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洪水保险法,创设了联邦洪水保险制度。国会希望通过对洪泛区征收洪水保险费,一方面可以部分抵消地价低廉的诱惑,另一方面减轻政府救灾补助的财政负担。但当时洪水保险业务仍由私营保险公司承担,国会虽然意识到民间保险业应得到联邦政府的支持,若政府不予资助,一场大的洪水甚至可以导致数家保险公司破产,但是,由于保险行业意见分歧和对保险措施有效性的怀疑,保险基金一直未获批准。(2)国家洪水保险计划1964 年阿拉斯加地震和 1965 年百斯特台风使得联邦救灾费用增加了 4.5 倍,这促使美国颁布了 1968 年的联邦洪水保险法,又于次年制定了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建立了国家洪水保险基金。国家下决心将洪水保险作为推动洪泛区管理的重要经济手段,以抑制洪灾损失急剧上升趋势。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由联邦保险管理局负责管理。FIA 与国家洪水保险者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该协会是 120 多家私营保险公司的联合体。洪水保险就由私营保险公司直接承保,并由其在保费收入的范围内先行赔付。当这方面的赔款和费用支出超过保费收入时,联邦政府再对二者的差额给予补助。联邦补贴率大约占实际保险费的 10%。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但 1968 年的洪水保险法实施之后并没有立即得到积极响应,虽然1969 年国会对原法规做了一些修改,制订了洪水保险应急计划,但由于自愿性等问题,直到 1973 年 5 月,仍然有 85%的面临洪水风险的社区没有参加。1973 年 12 月,国会通过了洪水灾害防御法,强制推行洪水灾害保险,要求所有受洪水威胁的社区无条件参加保险,否则在享受联邦的灾害救济和援助方面就有所限制。1977 年年底,由于对洪水保险中权益的争论到了无法协调的地步,FIA 解除了与国家洪水保险协会的合作关系,而于 1979 年转归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统一领导。1979 年年底,共有 16732 个社团购买了180 万份保险。这一年,国家洪水保险计划支付 66175 个申请者 4.275亿美元,总统灾害基金以不同形式提供了 2.295 亿美元的救济资金,联邦小企业管理局和农民家庭管理局向灾区发放的救灾贷款达 18 亿美元,洪水保险计划投入的救灾经费约占总投入的 1/6。1981 年开始,FIA 推行了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了私营保险公司的业务网络。从 1985 年起,NFIP 实现了自负盈亏,不需再用纳税人的钱来补贴赔偿和运营费用。(3)洪水预警及现代技术的应用除了保险以外,洪水预警也是美国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预测洪水并及时发出预警对于防洪减灾意义重大,美国的做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法是:把全国划分为 13 个流域,每个流域均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每天进行一次洪水预报(可实时预报),最长的洪水预报是 3 个月。短期预报由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向社会发布,中长期预报一般不向社会发布,仅限于联邦政府内部使用。在全美两万多个洪水多发区域中,其中 3000 个在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预报范围内,1000 个由当地的洪水预警系统预报,其余由县一级系统预报。此外,美国还利用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发布警示信息,并逐步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核心的“3S”洪水预警系统。4.1993 年至今:洪泛平原管理统一规划1993 年,美国中西部发生了特大水灾,共有 9 个州的 525 个县被列为灾区,洪水淹没土地 210 万公顷,淹没或倒塌房屋近 10 万幢,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 120 亿160 亿美元。这次特大洪水使得美国对水灾政策重新进行思考。总统特许成立了一个洪水泛滥区域管理审查委员会,专门调查洪水状况及其成因,评估人类在改造环境中的作用,确定未来降低水灾损失应当采取的办法。1994 年,国会颁布了国家洪水保险改革法案,该法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1)大幅度提高水灾保险的保险金额,使投保人得到充分的保险保障;(2)将水灾保险生效前的等待期从 5 天延长到 30 天,以减少投保人潜在的逆选择倾向;(3)增加投保人的选择扩展权,以便帮助他们按照洪泛区的管理要求来重建遭受水灾损坏的房屋和营业场所。1995 年 3 月,克林顿政府向国会提交了1994 年国家洪泛平原管理统一规划,报告从减轻人类的脆弱性和保护洪泛区功能等角度提出了洪泛区管理的新战略。1993 年的大洪水是美国水灾风险管理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改变了官方对水灾的观念,促使美国走上一条从流域范围着手,重视多部门协作,追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平衡的道路一实行更全面、更协调的措施保护,并管理人与自然系统,以确保长期的经济运行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八、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具体操作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具体操作1.销售国家洪水保险计划从制订之初到 1978 年,都是由民间保险公司通过美国洪水保险协会进行销售。1978 年到 1983 年 11 月,仅由其通过契约者和保险代理人进行洪水保险销售和开展业务。1981 年,联邦保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险局再次努力将民间保险公司纳入到 NFIP 之中。在此基础上,联邦保险局建立了保险代理人通过私人财产保险公司销售洪水保险的体制。2.购买根据销售办法,如果社区参加了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就可以选择两种方法购买洪水保险:第一种方法是在其所在州持准购证到信誉较好的财产保险经销处和经纪人处购买;第二种方法是从参加 WYO 的保险公司的经销处购买。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同等条件的。3.保单生效期通常在保险单购买后,要有 30 天的等待期,保单才开始生效。但有两种情况例外:(1)如果购买的洪水保险与贷款的业务相联系,就没有等待期。在保险申请和保险费支付后,贷款期内保险就生效。(2)如果开始购买洪水保险时,正值洪水风险等级图改版的 13个月内,那么只有一天的等待期。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联邦洪水保险局还发布了一个政策,规定在下述情况下将不执行 30 天的等待期:(1)已经有了洪水保险单,但因为要进行贷款或是增加或继续原来的贷款而需要增加保额,增加的保额只要在递交保险申请和保险费支付兑现后,就在贷款期内保持有效。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2)由于地图改版的原因而要求增加保额,该增加保额只要在递交保险申请和保险费支付兑现后的第一天的中午 12 点就生效。(3)由于贷款者决定某一个未做洪水保险的贷款需要强制洪水保险,该保险单在递交保险申请和保险费支付兑现后即刻生效。(4)为原有的保单续保,在重定票据收到后即行生效。4.索赔任何洪水损失发生后,保险单持有人必须立刻向保险公司或机构报告。保险公司会立即指派调停者受理此事。客户须在损失发生后 60天内提供损失证明。如果是“WYOProgram”的保险公司,索赔须遵从该公司的程序,但递交损失证明 60 天的期限是相同的。损失证明是客户对所要索赔的损失的评估价值,通常可从调停者那里取得印刷好的表格。如果在保单接收前房屋及其内的财产实际上已经遭受损失,则该损失称为“进行中的损失”。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任何保单都不为该损失提供保障。洪水保险客户不会得到超过保单总保额的赔偿金。所以业主在购买保险单时要慎重考虑,并与保险公司或经纪人商量所需购买的总保额。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项目概况(一)项目投资人(一)项目投资人xxx 集团有限公司(二)建设地点(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待定)。二、结论分析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待定),占地面积约 75.00 亩。(二)项目实施进度(二)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三)投资估算(三)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34023.2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6244.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7.14%;建设期利息 342.9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01%;流动资金 7435.7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1.85%。(四)资金筹措(四)资金筹措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项目总投资 34023.20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 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0027.41 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13995.79 万元。(五)经济评价(五)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69400.00 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2044.94 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2727.49 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1.22%。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67 年(含建设期 12 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9963.81 万元(产值)。(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序号项目项目单位单位指标指标备注备注1占地面积50000.00约 75.00 亩1.1总建筑面积88952.26容积率 1.781.2基底面积28500.00建筑系数 57.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33.782总投资万元34023.202.1建设投资万元26244.59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2.1.1工程费用万元22738.77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764.402.1.3预备费万元741.422.2建设期利息万元342.902.3流动资金万元7435.713资金筹措万元34023.203.1自筹资金万元20027.413.2银行贷款万元13995.794营业收入万元69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52044.946利润总额万元16969.997净利润万元12727.498所得税万元4242.509增值税万元3208.8910税金及附加万元385.0711纳税总额万元7836.4612工业增加值万元25869.3613盈亏平衡点万元19963.81产值14回收期年4.67含建设期 12 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31.2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2392.00所得税后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第三章第三章 公司简介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 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龚 xx3、注册资本:840 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 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6-6-77、营业期限:2016-6-7 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 市 xx 区 xx二、公司简介公司简介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项目经济效益一、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本期项目所有基础数据均以近期物价水平为基础,项目运营期内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装产品及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同时,假设当年装产品及服务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二)项目计算期及达产计划的确定(二)项目计算期及达产计划的确定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情况,本期项目计算期为10 年,其中建设期 1 年(12 个月),运营期 9 年。项目自投入运营后逐年提高运营能力直至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即满负荷运营。二、经济评价财务测算经济评价财务测算(一)营业收入估算(一)营业收入估算本期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 69400.00 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表格题目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表格题目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序项目项目第第 1 1 年年第第 2 2 年年第第 3 3 年年第第 4 4 年年第第 5 5 年年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号号1营业收入45110.0052050.0055520.0069400.002增值税1982.662333.012508.193208.892.1销项税5864.306766.507217.609022.002.2进项税3881.644433.494709.415813.113税金及附加237.92279.96300.98385.073.1城建税138.79163.31175.57224.623.2教育费附加59.4869.9975.2596.273.3地方教育附加39.6546.6650.1664.18(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如下: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3208.89 万元。(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本期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其他营业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本期项目年综合总成本费用的估算是以产品的综合总成本费用为基点进行,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达产年经营能力计算,本期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 52044.94 万元,其中:可变成本 45036.45 万元,固定成本 7008.49 万元。达产年项目经营成本49946.75 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所示。表格题目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表格题目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序号号项目项目第第 1 1 年年第第 2 2 年年第第 3 3 年年第第 4 4 年年第第 5 5 年年1原材料、燃料费27592.4531837.4533959.9442449.932工资及福利费2586.522586.522586.522586.523修理费620.70620.70620.70620.704其他费用4289.604289.604289.604289.604.1其他制造费用412.72412.72412.72412.724.2其他管理费用415.38415.38415.38415.384.3其他营业费用3461.503461.503461.503461.505经营成本35089.2739334.2741456.7649946.756折旧费1381.321381.321381.321381.32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7摊销费31.0831.0831.0831.088利息支出685.79685.79685.79685.799总成本费用37187.4641432.4643554.9552044.949.1其中:固定成本7008.497008.497008.497008.499.2可变成本30178.9734423.9736546.4645036.45(四)税金及附加(四)税金及附加本期项目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纳税金及附加385.07 万元。(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润总额(PFO):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16969.99(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按 25.00%计征,根据规定本期项目应缴纳企业所得税,达产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6969.9925.00%=4242.50(万元)。(六)利润及利润分配(六)利润及利润分配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该项目达产年可实现利润总额 16969.99 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4242.50 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净利润=达产年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16969.99-4242.50=12727.49(万元)。表格题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表格题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序序号号项目项目第第 1 1 年年第第 2 2 年年第第 3 3 年年第第 4 4 年年第第 5 5 年年1营业收入45110.0052050.0055520.0069400.002税金及附加237.92279.96300.98385.073总成本费用37187.4641432.4643554.9552044.944利润总额7684.6210337.5811664.0716969.995应纳所得税额7684.6210337.5811664.0716969.996所得税1921.152584.392916.024242.507净利润5763.477753.198748.0512727.498期初未分配利润0.005187.1211646.2818354.909可供分配的利润5763.4712940.3120394.3331082.3910法定盈余公积金576.351294.032039.433108.2411可供分配的利润5187.1211646.2818354.9027974.1512未分配利润5187.1211646.2818354.9027974.15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13息税前利润10291.5613607.7615265.8821898.28三、项目盈利能力分析项目盈利能力分析(一)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一)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系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为零时的折现率,本期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1.22%。本期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31.22%,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表明本期项目对所占用资金的回收能力要大于同行业占用资金的平均水平,投资使用效率较高。(二)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二)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系指项目按设定的折现率,计算项目经营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FNPV)=32392.00(万元)。以上计算结果表明,财务净现值 32392.00 万元(大于 0),说明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以接受的。(三)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三)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是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主要静态指标;全部投资回收期(Pt)=(累计泓域/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现金净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本期项目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Pt)=4.67 年。本期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 4.67 年,要

    注意事项

    本文(机制砂项目风险管理分析【范文】.docx)为本站会员(ma****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