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思想的产生、内容及其当代意义,法制史论文.docx
-
资源ID:71019579
资源大小:23.0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先秦法家思想的产生、内容及其当代意义,法制史论文.docx
先秦法家思想的产生、内容及其当代意义,法制史论文内容摘要:现前阶段我们国家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当代化,建设法治中国和法治社会仅仅依靠吸收和借鉴西方的经历体验恐怕不能适应我们国家特殊而又复杂的国情,建设法治中国和法治社会必须挖掘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先秦法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国家关于法治思想的最高成就,在反思先秦法家法治思想的同时,我们应该结合当下我们国家法治建设的现实情况,对推进我们国家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本文阐述了先秦法家思想产生的背景,思想内涵及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从变法、立法、普法、执法、普法五维度叙述先秦法家法治思想中的积极因素,理论联络实际,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总结汲取借鉴华而不实经历体验教训,进而得出启示。 本文关键词语:先秦法家; 法治思想; 借鉴和启示; 一、先秦法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唯物史观指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任何社会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先秦法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传播当然也离不开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但一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总体具体表现出,而这个总体具体表现出为百家争鸣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 第一、在经济上,生产工具由石器向铁器转变,土地所有制由井田制转向私有制。(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后期,生产工具得到革新,从以前的石器转变为铁器,牛耕技术得到发明和推广,生产工具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促使大量的土地劳动者得到解放,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在忙完公田作业的基础上还有能力去开开荒地,将荒地转变为自个的私田,当时的政策明确规定私田里生产的农产品不用纳税,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开垦私田生产农产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私田的大量开垦,土地不能转让和买卖的限制被打破,井田制随之也遭到毁坏。这使得君主意识到社会制度必需要随着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改变,否则将不能维持自个的统治。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的逐步衰退导致礼崩乐坏。(1)由于经济基础的改变,战国中期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详细表现为封建贵族逐步衰败,新兴阶级逐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1。(2)周王室礼治思想已经不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不能有效地管理和治理社会。这使得各诸侯国纷纷脱离周王室的统治,通过不断发动战争来扩大自个的国土,壮大自个的实力。(3)旧贵族之间的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加速了社会制度土崩瓦解的速度,加速了周王室的灭亡。(4) 礼崩乐坏 局面的打破导致西周的各种制度的改变和毁坏。宗法制、分封制、世袭制逐步被地主阶级的郡县制和官僚制度所代替,从此,地主阶级的统治逐步在我们国家确立。 第三、在思想文化上,文化的多样性表现的愈加突出,逐步构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为了维护和稳固自个的地位,通过发动战争来扩大本国的实力。(2)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封建贵族固然衰败,但他们是唯一有知识的人,同时也是最了解社会现实的人。他们为了生存下去被迫游历各国,通过讲学的方式宣扬自个的思想和救国之法。这种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当时学在官府的落后规定,促进教育的平民化、群众化、普通化,使士族有了接受教育、改变社会阶层和自个命运的可能性。(3)由于教育的平民化使得当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2。思想观念的改变促使社会实践发生了变化,为了维护统治,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改变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制度,制定出了符合社会发展的法律制度,来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和利益。(4)教育的平民化使得接受教育的群体不断扩大,各种思想在短时间内沟通碰撞融合,推动了当时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法家思想产生。 二、先秦法家思想的内涵和历史地位 (一)先秦法家思想的内涵 第一、运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约束人们的行为,统一规范,治理国家,即便君主把握着立法的权利但也要讲究 顺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遵事理、量可能、务明易 3。固然先秦法家主张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但在实际操作经过中君主的权利却高于法律的权利,但先秦法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先秦法家所讲求的 任何人 是除了统治者之外的所有人都需要服从的权威,这是法家思想局限和自我矛盾的地方。 第二、法家主张通过刑罚到达法治的最好效果。先秦法家以为的法治是不能超越君王,也就是 以法治国 4,当然法律的作用和地位也被推到了至高点。但是利用严刑峻法来维护社会稳定和君主专制的集权,最终走上了重刑的道路,为秦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二)先秦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家们智慧的结晶。在我们国家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法家的法治思想在秦朝的到了统治者推崇,地位也是史上最高,但由于过分推崇罚的作用,重刑主义遭到滥用,导致社会矛盾重重,固然严刑峻法不是导致秦灭亡的唯一因素,但最终导致秦二代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汉开场推崇免除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讲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但是此时的儒家学讲是 取其精华要髓,去其糟粕 吸收借鉴了先秦各家各学派的精华要髓构成的新产物,法家的法治思想当然也在儒家吸收和借鉴之列,所以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从未真正退出历史的舞台,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发挥着自个的作用,儒家外儒内法的治国方式方法就是法家法治思想在我们国家各个历史阶段发挥自个作用的最好讲明,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我们国家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一直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我们国家注重提倡依法治国,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作为我们国家法治的开端,同时也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我们必须抱着敬畏的心,抱有客观的态度追踪溯源,运用扬弃的科学方式方法客观看待历史,一切从我们国家当下法治建设的客观实际出发,推动我们国家的法治社会建设向前发展。 三、先秦法家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先秦法家不仅重视法治建设,他们还以为治理好国家,还需要一套好的法律,包括从变法、立法、普法、执法等各个方面都比拟完好的一套法律体系,完备法律制度是治理好国家的前提条件。 (一)变法思想: 不循今,不法古 先秦法家以为社会是向前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法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要不断改革,使之与时俱进,只要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具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才能符合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韩非主张: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世异而事异、事异而备变 。与此同时,先秦法家强调法律制度的相对稳定性,法是全国人们必须遵守的统一法则,不能朝令夕改,否则法律就会失去其权威,使人们失去了对法律的敬畏,法律将起不到自个的作用。 (二)立法思想: 因时顺民,详明稳固 1先秦法家主张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法令也要适应时势,不断革新,立法是法治的最重要的一环,更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2法律的制定和内容都要符合人民的亲身利益,顺应民心,只要为人民亲身利益考虑的法律,人们才会想要去了解它、学习它、遵守它、拥护它。3在先秦法家以为法律既要变革又要保持其稳定性,百姓才能避免少犯错误。4商鞅讲 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名正,愚知偏能知之 。法律约束的对象是广大百姓,一定要通俗易懂,法令简明易知,这样百姓才能接受它了解华而不实的内涵。 (三)普法思想: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1先秦法家主张对法令的宣传和普及,以为只要人们了解了法,法令才能顺利施行。法律不仅要公之于众,更需要的是要对法令进行大力宣传,给民众普及法律知识,广大人民群众只要知法、懂法,才不会触犯法律,降低人民犯错的概率。2先秦法家还提出了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的观点,韩非以为要树立法治的权威,就必须打破私学,各级官吏不仅要学习法律,更要精通法律,做到 以吏为师 ,才能向人民作出正确解释和宣传,才能准确地将政策要领传达给人民,使人民懂法、守法、用法。 (四)执法思想: 任法必专,不别亲疏 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致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5 1先秦法家以为执法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专业法治素养,只要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一切法律行为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去落实,人民才会相信,相信制定的法律,按法律的规定来约束规范自个的言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管亲疏远近,只要违法,就必须追责,以维护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2法律具有普遍性,百姓在社会生活中必须依法办事,即 不法法则事无常,法不法则令不行。 (五)刑罚思想: 厚赏重罚,严刑峻法 先秦法家以为法律的权威性是通过赏、罚来维护的,但愈加突出突出刑罚的作用。先秦法家以为 人性本恶 ,以为趋利避害的是本性,主张通过厚赏和严刑峻法使人向善,只要这样才能到达惩恶扬善的效果。但先秦法家所主张轻罪重罚,对于触犯法律情节较轻的也重惩罚,到达以刑去刑的目的。 四、先秦法家思想对我们国家当下法治社会建设的借鉴和启示 法治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法治结果,更是推动社会进步、构建有序社会的法律保障。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对我们国家当下法治社会的借鉴和启示,笔者将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立法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顺天道、因民情、随时变 6。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法律应当顺应社会环境的变迁,来适应统治的需要和人民生活多样性的变化。要统一立法权,保障立法机关的权威,重视国家立法权的统一,有效地维护立法机关的权威,主张 法令由一出 ,强调要重视法令制定的统一性,维护立法机关的绝对权威。 (二)司法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坚决以法律规定为准绳去量刑审讯。 秦是我们国家古代封建文明的起始,司法审讯制度的起源更早,能够追溯到原始氏族部落时期的 大刑用甲兵 8。而法家主张惟法而治,强调审讯量刑都应于法律为准绳,这个规定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惟法而治的司法行为结束了宗法等级制的落后司法制度,打破了以往 刑不上大夫 的不平等司法制,这是司法制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不仅推动了我们国家司法制度的进步,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国家根深蒂固的等级法治观念 7。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审讯原则是我们国家当下法治的最基本原则,不断提升我们国家司法审讯的公正性,让人民在每件司法案件中感遭到公平是我们国家司法制度永远的追求和目的。 第二、树立司法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律的威严不止严格的法律制定,还在法律的严格执行。韩非将 刑无差等 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 法不阿贵 ,提高执法能力和力度。但是韩非强调 君主专制 、 集权 的观点,韩非是一位功利主义者,致力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和利益,所以在实际法律施行经过中,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 刑无差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执法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防止严刑峻法,实行罪刑法定、罪刑相一致的原则。大多数学者将秦二代而亡的大部分责任归结于法家的 严刑峻法 ,这也是历朝历代批驳法家的主要原因。当代法治国家应当是 罪刑相适应 ,正如*强调要 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国家机关要严格根据法律的规定行使自个的权利,不能超越法律的权威性,严格根据罪有多大,刑就有多大,不能强加自个的主观意愿。 第二、改变法律的施行方式方法,解决法律执行难的问题。 法律的权威和生命力在于施行,只要将法律付诸施行才能真正发挥法律的效力和作用。 9司法作为最后一道保障,应当严格执法,使法律得到有效的施行,让人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遭到公平正义。 (四)守法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要有正确的犯罪防备意识,培养公民的法治信仰。 先秦法家强调 轻罪重罚、重刑止奸 , 通过 以刑去刑 ,使民众不敢触碰法律。 10但是在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经过中,公民对法律应该是尊重和敬畏,只要敬畏法律权威、相信法律效力和公正性,才会自觉地遵守、运用、维护法律,将法律当成自个内心的底线和信仰。只要内心树立了真正的对法治的信仰,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保卫法律。 第二、加强全民普法意识,加快司法队伍建设和改革。 商鞅为了取缔不利言论,提出 以法为教 的主张,用法律统一百姓的思想。 11要求法律通俗易懂,使民众能够理解遵守法律。 第三、培养法律专业人才,争取做到全民知法学法懂法守法。无论什么时代,法律工作者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法法律施行的效果和法治社会建设的成败,他们是正义与道德的保卫者,是沟通法律与人民的桥梁。在今天,只要培养一批专业良好、品质优良的司法队伍,才能更好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和早日实现。 以下为参考文献 1谭宝刚先秦法家及其思想略论J湖南师范大学,2002. 2魏娜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关于法思想的争鸣儒家、墨家、法家法律思想初探J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 12 3武树臣,李力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57. 4 (史记 太史公自序释义法家不分别关系的亲疏,不区分地位的尊卑,不区分地位的尊卑,一切用法律来判定 5石磊译商君书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18. 6郭春莲韩非法律思想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296.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38. 8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175. 9 李飞先秦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西安工程大学,2021:9-10. 10 王思聪先秦法家思想对我们国家当下法制建设的启示M文史纵横,2021. 77. 11徐楠芝先秦法家思想对现代法治的价值M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学院学报,202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