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推动本土志愿者参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社会工作论文.docx
-
资源ID:71020392
资源大小:24.3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社会工作推动本土志愿者参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社会工作论文.docx
社会工作推动本土志愿者参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社会工作论文社会工作推动本土志愿者介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志愿者服务论文:社会工作推动本土志愿者介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内容摘要:增能理论强调帮助个人和群体挖掘和激发潜能。对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要着眼增能理论,建立一支服务农村居家养老的本土志愿者队伍,促进社区介入对志愿者的培训,探寻求索出一条合适农村本土志愿者的培训机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本土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本文关键词语:农村居家养老;本土志愿者培育;增能理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 数量增加,养老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来越重。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在 2021 年颁布的数据,表示清楚我们国家已实现 31个省区市志愿服务组织区域全覆盖,覆盖志愿者超过一亿人,截止2022年底,全国志愿者人数已达1.45亿。与此同时,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志愿者服务发展状况普遍优于农村富有地区,由于贫困地区更容易吸引、基金会、公益机构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以致于会有大量志愿服务在贫困地区开展,所以贫困地区的志愿服务发展状况较好,但对于大部分农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相对缺少,而中国的西部农村,志愿服务发展更是落后。2008年12月,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初次提出了“发展农村志愿服务 的号召,希望建立农村志愿服务网络。2020年(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应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为服务重点,注重家庭服务,文化建设,体育活动,心理咨询,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服务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作用,为城乡基层、社区和家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发展农村社会工作,2018年18部委以及2020年19部门提出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的十九大报告和2021年一号文件相继指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在国家的支持下,社工机构大力发展,服务领域渐渐深切进入农村,促进社区服务项目可持续发展,培训可持续服务的本地志愿者就成为社区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 1 案例及服务形式介绍 1.1 案例分析 位于金堂县官仓街道附近的H村处于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3492人。该村靠近乡镇地区,村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但是也仍然留不住外出打工的子女,村里困难老人接近100人,空巢老人及孤寡的长者就到达50人,失能以及半失能的老人接近20人,经济困难老人接近30人。在整个H村的街道上,能够看见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基本都是老人在家。 经过志愿者的介绍,小童大义的工作人员对金堂县官仓镇H村的长者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村里空巢、孤寡、失独、失能的老人超过半数,随着身体机能的日益下降,老人心理孤单焦虑,人际关系层面断裂,社会适应能力弱,否认自我价值。和社区仅能够在生活照顾和物资需求方面提供帮助,但在心理、精神层面的安心抚慰难以保证,可持续的本土化服务成为主要的考虑方向。 因而,项目通过社会工作者的陪伴支持,推动成立乡村长者服务志愿者团队,为长者提供日常的照护,扩宽长者支持网络。以乡村志愿者为主要参与气力,大学生志愿者为辅助气力,在社会工作者统筹下,持续开展个案关心、小组活动、健康加油站社区服务等内容,在活动中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推动当地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持续性。 1.2 理论基础 1.2.1 社区介入。 社区介入是指社区居民自愿介入社区各种活动,表示出自个的意见和建议,并帮助管理者做好服务决策的行为。其最初的内驱力是来自于对利益或民权的追求。社区介入的目的包括提高效益、社区支持、资源分享、促进公平等。社区介入定义为在决策经过中人们资源的民主参与,包括确定目的、制定发展计划、检测和评估,为发展努力做出奉献,共享发展利益。 本土志愿者服务倡导社区居民介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通过表示出本身的诉求、意见以及直接介入,共同构建和谐社区,培养社区互助的气氛。加强社区的组织和整合能力,改善社区环境,解决社区问题,提高居民的民主介入意识,尽量挖掘并培养当地人才,发动社区内部的气力,促进社区活动。 1.2.2 增能理论。 增能理论是一项已在社会工作中获得广泛应用的代表性理论,强调个人有能力和时机决定自个生活的行动措施,它注重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人通过培养知识和提升能力,变成能力的主动者,使个人控制自个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有效互动,增能赋权可在三个层次上衍生,包括个人层次、人际层次和环境层次,一方面注重对志愿者的个人赋能的培训,志愿者通过团体辅导及项目活动培训,本身的能力也会提高,自自信心也会随着能力的提升而提升,进而敢于尝试、敢于表示出。另一方面志愿者与其他居民在互动中,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进而改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根据增能理论能够从三个层面设计小组活动,第一个层面:促进小组成员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坚定的信念,提升老年志愿服务的技巧;第二个层面:通过小组互动,强化老年志愿者之间的合作及信任程度,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第三个层面:通过健康理念活动的设计,促进志愿者本身成长。 1.3 服务设计 本土志愿者的培训方式方法:一是通过课堂培养和学习,鼓励当地志愿者介入服务,提高他们的基本服务意识,逐步培养他们的基本服务技能和能力。二是在团队中为志愿者服务提供详细的服务活动,诸如讨论、培训和沟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高志愿者服务技能的实用性,并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1.4 服务目的 确立如下的服务目的:促使志愿者构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坚定的信念,提升其志愿者服务精神,促进他们学习老人服务知识及技巧;促使组员运用摄影技巧服务社区,促进志愿者团队持续发展;通过开展活动促使志愿者了解健康理念,促进志愿者本身成长;有针对性地挖掘部分志愿者的潜能,培养社区志愿者领袖;推动成立本土志愿者服务队伍,促使其积极介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促使社区构成互助养老气氛,促进当地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2 实务经过 2.1 第一阶段:招募志愿者 志愿者招募是完成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基础工作,因而招募的前期准备特别重要,正常的志愿者工作应该是根据服务需要,然后招募适当的人员进行服务。在招募经过中也要明白自个为什么招募,以及怎样招募,要招募哪些人,以及自个要怎样进行培养和发挥志愿者的最大潜能。 2.1.1 志愿者招募宣传。 项目开场就得到了当地以及公益组织的支持,全力配合我们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为了使志愿者招募工作愈加顺利,社工与当地公益组织的成员一起走家窜巷,第一阶段只是在开展长者服务活动时邀请志愿者介入,在活动开展前为志愿者进行培训,活动后共享。 2.1.2 志愿者挑选。 在志愿者的挑选中,对自愿介入志愿活动五次以上的志愿者都进行访谈,了解其能否愿意持续作为核心志愿者的介入意愿,最终确定愿意持续介入的核心志愿者。 2.1.3 志愿者的基本情况。 志愿者通过体验式介入,五位志愿者作为核心成员,参加服务计划。新一期项目的开场,通过志愿者之间的宣传,继续扩大志愿者的服务队伍。 2.2 第二阶段:志愿者培训 2.2.1 志愿者小组课程培训计划。 志愿者培训经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志愿者小组课程的培训。主要内容是树立志愿服务精神,加强团队凝聚力,帮助志愿者发现自个的摄影优势,并通过全人健康体验活动促进志愿者的成长,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第二阶段开展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培训实践,不仅完成了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而且对志愿者培训开展有益的探寻求索。(1)培训小组的计划阶段。培训小组活动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组课程培训,计划通过六节课程培训,促使志愿者了解基本的志愿者服务知识,教授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为项目活动培育,活动设计方案包括四个方面,一共有八节活动。四个主题分别为:“爱惜身体·身体调节 、“团康你我·乐活生活 、“和谐自然·绿色生活 、“增长技能·老人摄影技术教学 ,项目活动培育经过中,更多发挥志愿者的主动性,邀请志愿者发挥其优势,加强志愿者的自自信心。(2)培训小组的准备阶段。小组活动在准备阶段主要是让志愿者怎样开展活动,寻找公益机构提供的活动场。让志愿者熟悉项目工作员,进行资源联合。根据本土志愿者的意愿进行布置,活动计划每月开展一次至两次。 2.2.2 志愿者小组培训施行经过。 (1)第一阶段:课程培育活动执行。在这里阶段主要是通过课程培训,使志愿者之间互相了解,澄清组员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和了解,肯定自个身份,加强价值感,同时也加强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系统学习长者服务的知识和技巧,为介入长者服务实践蓄力(2)第二阶段:志愿者介入长者服务实践。在实践活动阶段,社工由前期活动的组织策划渐渐移至幕后,前期每节活动的“暖场游戏 由社工带领,健身运动由志愿者带领开展健康美食系列、生命故事共享、园艺种植环节等。实践活动的最后一节是老人摄影技术教学,社工在小组活动的中的主导角色逐步弱化,志愿者带领活动的进行。 2.2.3 志愿者小组活动参与成效。 (1)志愿者愈加开放真诚,团队凝聚力提升。在课程培训的初期,由于志愿者之间不了解,不清楚自个的任务,对自个的能力和自自信心有怀疑,所以在共享中总会沉默,不擅长表示出。进入中后期,志愿者之间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关系,志愿者之间的沟通更多,也更勇于表示出,在最后一次培训中,大家互相信任,真诚共享故事,凝聚力提升。(2)培养了志愿者新的活动技能。摄影和广场舞成为老年同志的新时髦,举办摄影技能讲座,带着在志愿者外出拍照,志愿者很感兴趣。朱大姐讲:“我先学会了以后就买一部相机,外面去耍的时候就能够用相机拍照了 。张婆婆讲:“我晚上都能够在自个的院坝里头跳了 ,朱大姐讲:“能够把视频发给我吗,她之后要教姐妹跳五行健康操,我能够教姐妹们一起跳,很有节拍,又简单 。(3)培养具有领袖潜力的志愿者。志愿者认真学习项目的同时还会提出建议,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志愿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升,开展活动时也更为顺利。志愿者刘大哥讲:“今天我觉得我的活动带得不错,那些老年人都做得投入,而且他们好认真,做完运动,很开心。 刘大哥在之后的活动中会给志愿者进行分工,讲解在平常活动所积累的经历体验,例如在教老人使用相机时要简单,声音要大,要有耐心,逐步发现其领袖潜力。 2.3 本土志愿者的服务实践 2.3.1 志愿者介入长者的入户探访。 志愿者介入入户探访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育本土志愿者持续介入的意愿,同时也将在培训中所得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为志愿者与老人的结对计划做铺垫。 社工开展周末入户探访时都会主动邀请当地志愿者介入,志愿者渐渐跟随工作员进入老人家里,在探访经过中,志愿者主要帮助老人测量血压、打理清扫卫生、生产帮扶、陪伴老人一起做手工,让老人感觉到社群的支持与关心。 2.3.2 志愿者与老人对结,提供陪伴服务。 志愿者与老人根据1比5的比例,同一村组的老人和志愿者会进行结对,志愿者每月探访关心老人一至两次。初期是带领志愿者一起走访到老人家里,也是一个双向熟悉的经过,工作员带领志愿者一两次之后,志愿者也就能抽出时间单独探访。 2.4 获得的成效 2.4.1 培育了一位社区志愿者领袖。 通过接近两年的长者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利用课堂培训以及项目活动培训的方式,开掘志愿者的潜能,培养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最后选定活动中具有较强责任感和责任感的三名志愿者作为志愿者领袖人员重点培养。不断给予他们自自信心,培育其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最终成功培养出了一位志愿者领袖,又能够充当当地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为当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也提供了人力支持。 2.4.2 组建了一支本土长者服务志愿者队伍。 通过项目建立了一个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队伍,通过接近两年的项目培训,如今记录在册的一共有27位志愿者,如今志愿者也在当地的公益机构的组织下,开创办理了“巧手工坊 ,志愿者学习一些手工制作,产品也是义卖,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志愿者对社区的融入感也不断加强。 2.4.3 志愿者活动介入较为积极,开场构成互助养老气氛。 此次放心长者服务的项目活动在村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志愿服务队伍能够为村里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日常的照料,积极介入社区活动,得到了老人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大大提升了社区的助老意识,即便没有工作员的带领,志愿者也会自个前往,志愿者在探访中发现长者的情况也会及时向我们反应。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居民介入意识低,要加强志愿者服务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影响 居民对志愿服务的介入意识度低主要具体表现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太了解志愿服务工作,不愿意积极参加志愿者工作。二是志愿者的价值理念以及志愿者的认知度不强,在前期的招募以及后期的培训活动中,志愿者介入的积极性较低,志愿者队伍的扩大也遭到了一定的阻碍。 鉴于上述情况,要大力开展相应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充分了解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目的与日常工作内容。让更多的居民在了解志愿者服务,主动参加志愿者行列,扩大志愿者队伍,保证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稳步持续推进。 3.2 服务成效不明显,要不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提高服务成效 前期的培训活动对于志愿者缺少吸引力,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到乡村志愿者的实际接收能力,活动的布置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倾向于运用小组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顾及每位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培养和志愿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良和努力,一是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加强专业督导对社会工作者的支持。社会工作者综合种社会工作方式方法参与志愿者的培训,提升服务效果。 3.3 加强志愿者团队的管理,加强志愿者队伍稳定性 在志愿者队伍的培育建设中,志愿者的介入率很低,介入长者服务后期的结对计划以及入户探访的积极性也不高,只是单纯的服务,较少的鼓励机制,在经过中,志愿者的积极性下降,凝聚力降低。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强对志愿者的科学培训,在服务项目结束后进行汇总,从评估机制和利益保卫入手,完善志愿者组织的鼓励机制,建立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确保志愿者团队的发展以及稳定。 3.4 与合作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受权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工作才能顺利持久的开展,因而,社会工作者妥善处理好与合作方的关系,实现相互间的良性互动,确保社会服务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 4 总结与考虑 在社区介入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运用增能理论设计培训活动,在本次研究中,志愿者的培育主要分为两期,第一期邀请乡镇妇女介入活动,透过每次项目活动的培训,促使乡镇志愿者能够对该项目有初步了解,同时也是对志愿者进行招募宣传的经过,第二期是培育志愿者计划,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开展志愿者基本理念知识的学习,促进志愿者介入服务的热情和基本服务意识的提升,培养其服务的技巧和能力;二是在实践活动中培训,在实践中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经过实践,我们有如下几条建议:第一,居民介入意识低,要加强志愿者服务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影响。第二,服务成效不明显,要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第三,志愿者队伍缺乏稳定性与积极性,要加强志愿者团队的管理。第四,要与合作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以下为参考文献 1谭建光.中国农村志愿服务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8(03):38-43. 2尹自涵农村社区养老形式再考虑J.中国集体经济, 2021(32):21-22. 3班涛社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介入:转型期农村居家养老形式的途径讨论与完善对策J农村经济,2021(05):91-96. 4汪灏.志愿者服务在社区养老中的地位和作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0(01):94-96. 5冯美琪我们国家社区养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J.当代商业, 2021(12)-139-140. 6李图强以优势视角设计:社会工作者怎样进行社区工作与社区发展实践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8(08):4-8. 7李俊社会工作者与农村志愿者合作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 2021. 8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重点在社区N新华每日电讯, 2020-03-07. 9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21-07-12. 10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编着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11江汛清.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