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管理中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综述,护理论文.docx
老年慢性病管理中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综述,护理论文摘 要: 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当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病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整体护理观,以患者为中心,将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与西医的当代护理技术相结合,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且效果良好。因而本文就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在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现在状况、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老年慢性病管理提供更好的方式方法。 本文关键词语: 中西医结合; 慢性病; 老年人; 综述; Abstract: Clinical nursing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all chronic diseases.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heory and using holistic nursing concept,nursing staff can integrate unique nursing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modern nursing techniques of w estern medicine and take dialectic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patients-oriented concept.The practic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ffects.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statu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hronic diseases among elderly patien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aiming at providing better method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among the elderly. Keyword: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ronic disease; The elderly; Review;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指病程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有数据显示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十分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1,且慢性病已成为我们国家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2。慢性病老年人大多病情平稳,需要的是用药依从性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坚持3。有研究表示清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华而不实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将优化的中医单病种护理方案进一步规范化,使护理步骤更为清楚明晰、明确,加强对于临床护理行为的指导与监督,同时突出中医特色5,对老年人较规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应用效果较好6。 1、 老年慢性病患者特点 1.1、 生理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病定义为病情持续时间长、发病缓慢的疾病7。中医以为慢性病具有病程时间长、病情反复、正虚邪恋、气机不畅等特点8。在老年人漫长的病程中,正邪相争会耗伤正气,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脏腑亏虚之证。虚则气血、水液运行不畅,继而可能会出现气郁、湿郁、痰郁等异常感觉和状态,故慢性病基本病理特征表现为虚和郁9,10。且老年人生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注重细节,稍有不慎则易出现病情加剧,增加治疗难度以及减缓康复进程11。 1.2、 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人心理脆弱,且慢性病病程缠绵、经济负担较重,再有在慢性病的治疗经过中,患者往往需要忌口、控制饮食,生活质量下降,这都会导致老年患者产生郁闷、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损及脾肾。且在漫长的病程中,当病情加重时,患者往往会产生厌世感伤,甚至会拒绝接受治疗,构成恶性循环,即所谓 七情不快,始而伤气,继而及血,郁久成病 9。老年人自我照护能力有限,在疾病经过中通常需要家人子女给予更多额外的照顾,这可能会令老年患者对其本身照护能力缺乏自信、主观能动性降低,进而过度依靠别人,构成退行性行为,影响疾病的康复。 2、 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 临床护理途径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设定的护理图式或日程计划表,以时间为横轴,以各种护理手段为纵轴,对何时该做哪项护理、病情到达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进行具体讲明与记录,在患者因病情变化影响预后时,护理人员需采取必要干涉措施,并在临床护理途径表上做好记录与标注的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形式12。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结合中医 治未病 、整体观等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使护理计划更具指向性,按照证候的差异性分别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将传统护理形式由被动转为主动,还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和工作效率,实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准确性和高效性,符合我们国家当下医疗形势以及 以人为本 的护理理念,患者为最大获益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下我们国家慢性病高死亡率的严峻形势13,14,15。临床应用中其内容一般包括四步:成立专业小组;制定途径、构成最佳护理方案;施行;监测、评价以及改良。 3 、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现在状况 3.1、 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1年有研究报告指出,我们国家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84%,华而不实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仅为4.66%16。而且部分病程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会根据本身 经历体验 任意加减药量,依从性差。由于老年患者的受教育水平以及认知水平较低,一般短时间的健康教育很难让其彻底认识到依从性差对本身健康的危害。而现有研究证明,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中系统化的健康宣教、康复流程讲解、服药注意事项及膳食指导等有序的护理经过,不同于在常规护理中将所有知识和注意事项在短时间内一齐授于患者,耐心、细致、有序的讲解有助于减少老年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心理,加强了患者自我管控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17。 3.2、 对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 WHO统计发现,在中国医疗费用估计中,慢性病的防治费用将占据80%,其带来的社会负担及经济负担远远超过传染病和其他伤害18。而且我们国家正处在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长期带病生存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压力更是不言而喻。研究发现,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有条不紊地施行各项操作,保证各项治疗和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及时性,能够有效降低医疗护理活动中的随机性、盲从性,进而能够防止不必要的消耗19。可有效地提高消渴目病2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1、脑卒中22等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进而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还可提高医院住院床位的周转率23,较好地具体表现出了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我们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总体目的相符合24。 3.3、 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老年患者自护能力较差,病情易发生变化,而紧凑、有序的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使护理人员能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5。例如,研究发现帕金森患者常并发抑郁、便秘、睡眠障碍、损伤等并发症,运用临床护理途径,把健康教育知识贯穿于整个经过,连续反复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学会主动预防并发症,进而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6。还有研究表示清楚,中西医护理对策在心血管病患的压疮预防中起到了很好的护理预防效果,在降低压疮发生率和提高病患护理满意度上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27。 3.4、 对知识把握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对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等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组的知识把握率及总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5,28,29。再者,就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而言,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可使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护理程序相结合,使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更为科学,使患者及家属知道在治疗的经过中需做哪些检查与治疗,了解怎样正确调节膳食构造以及怎样进行情志疏导,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避免了科室因年轻护理人员多、业务水平低、经历体验缺乏所造成的低效性宣教30。进而到达在向患者科普疾病知识的同时,还可加强患者对护士的理解和信任,提高其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利于老年患者在出院后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3.5、 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其内容包含参考标准和结果判定指标,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护士个人能力的不同造成的护理缺陷25。途径中注明天天应该施行的内容和患者需到达的目的19,确保了各项护理工作按计划分次少量进行31。而且每完成一项内容,都需在途径表单上打勾确认记录,成功避免了因交班等情况带来的漏项缺项,也避免了非必要项目的施行19。这可增加护士职业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进而节约人力资源,符合当下我们国家护士短缺的现在状况。护士在该途径中扮演着制定者、施行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催促护士不断学习中医护理技术和知识,利于护士的个人成长。再有,对管理者而言,护士长需要根据途径表的内容催促、检查天天的护理施行情况,且需对途径进行评价和改良,利于提高护理领导管理质量。 4、 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在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 4.1、 社会认同缺乏 根据对我们国家14个省份进行的调查,在认知度上,63.18%的慢性病患者确诊后愿意选择在中医医院进行治疗,对中医相对较为认可;在疾病不同阶段,31.62%的患者在疾病加重时选择应用中医药来治疗,35.24%的患者在确诊后立即应用中医进行治疗20。总体上,大部分患者对于应用中医防控慢性病较为认可,但整体满意度较低14。患者不仅会对中医护理技术本身的疗效存在疑虑,还会对护士执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能否可靠存在质疑,这可能是由于临床上较少选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率较低造成的。因而,需要通过对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中医中药,消除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不信任感32。 4.2 、临床护士中医知识水平有限 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中医底蕴欠缺成为制约中医护理服务水平的瓶颈33,护士对常见证候重点、特色技术的培训需求仍较高32。追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临床上的护士大都是西医院校毕业,中医院校的护士所占比例仍然较小。即便是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培养经过也存在培养目的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内容西化等现象,导致毕业生的中医理论基础薄弱,临证能力缺乏,整体知识构架没有能显现中医特色,中医思维方式难以建立等众多问题32。中医和西医不同,中医的理论知识在中医的传播和使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便在医院中会接受短期培训,但这对中医来讲还远远不够,因而,需要高校和医院共同努力,培养一批理论扎实、技术娴熟的临床护理人才31,促进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的发展。 4.3 、中医饮食调护没有能落实到位 中医讲究 药食同源 ,很多食物具有治病、补体的作用,若饮食调护得当,能够提高药物疗效,缩短疗程,反之能够加重病情34。再者,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等老年人,都需要注意饮食禁忌以及提供构造合理的饮食。然而大部分医院的营养食堂当前尚不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仅局限于健康指导层面,无法真正施行。护士虽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饮食调护指导,但患者能否按健康指导内容进行日常的膳食,其依从性是护士无法控制的,所以饮食调护也只能仅限于健康指导这一层面。 4.4 、医护协作的一致性有待提高 固然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强调的是护理工作,但检查类、医嘱类等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样离不开医疗小组、医技部门等相关专业的支持。在制定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前,首先需要研究医生版的中医临床途径,同时还要对诊疗、检查、用药等医嘱类项目进行挑选和规范,并把初步拟定好的临床护理途径(护理版和患者版)交由医生评阅,避免由于医护之间的工作不够统一、不能很好的配合而使得患者误会,进而出现很多不必要的困扰19。而有研究显示,93.8%的护士以为医生很少开出中医护理技术的医嘱是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最主要的原因35,但护士施行中医护理技术必须遵照医嘱34。因而提高临床医生对中医护理技术的重视,提高医护协作的一致性才更有利于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在临床上的开展。 5 、小结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21 2025)强调应加强当代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之间的沟通,同时以医养结合、中医养生保健为措施降低老年群体慢性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实现将中医药理论技术应用到我们国家的基本疾病控制体系中16。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正是融入了简便、易行、价廉、有效36的中医情志护理、饮食调护、耳穴压豆等多种传统特色疗法,中西并重,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护37。不仅规范了临床护理流程,保证整个护理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14,还可通过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到达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等目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该护理途径还在初步发展阶段38,仍存在着专业护理人员缺乏、医护协调不一致等众多问题。这需要学校、医院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进而构建合适我们国家的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以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下为参考文献 1蒋梦雅.亚太地区老年人慢性病基本药物价格和可及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1. 2何爱萍,黄玉蓉. 治未病 理论与慢性病的中医护理J.中医药导报,2020,18(3):99-100. 3于红.应用知信行形式在养老院合并慢性病老人中开展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21,16(29):291-292. 4康艳.临床途径在AECOPD患者护理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20,18(6):1163-1164. 5傅贤芳,李丽,曹雪.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在AE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0,23(9):1769-1772. 6李明子.临床途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8,45(1):59. 7杜娟. 以病人为中心 作为慢性病防治的理念与重要策略A/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论文汇编C.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2021:4. 8邱银莲.慢性病的中医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1999,15(1):55,62. 9潘晓,黄惠桥.中医护理在慢性病中的应用现在状况J.海南医学,2021,29(18):2595-2597. 10唐付才.中医内科慢性病证治特点初探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2):159-160. 11 云华.浅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及心理特点J.推拿与康复医学,2020,3(30):167. 12 Diabetes pathway slashes length of stay by 26%J. Hosp Case Manag,1999,7(1):8-13. 13李玉萍.临床护理途径在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9(18):2387-2388. 14李和伟,王启帆,付宇.中医防控慢性病的现在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25(10):1-3. 15胡其秀,马常兰.临床护理途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1,24(11):156-158. 16 庄一强.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医疗A/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论文汇编C.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2021:4. 17王雅慧,李桂香,李佩佩,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途径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康复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21,26(11):1159-1161. 18单大圣.中国慢性病防治形势及管理体制改革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1,35(3):273-277. 19席凡捷.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途径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 20蔡秋杰,张娟,海霞,等.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服务现在状况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22(2):4-7. 21梅花,张雅丽.中医医院临床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认知与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21,29(2):231-232. 22张勇勤.论新形势下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策略J.护理研究,2020,27(7A):2020-2020. 23朱岁松,董超雄,金洪长,等.减少一天住院日对医院经营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病案,2021(2):78. 24李莉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途径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21,29(1):125-128. 25杜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途径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球中医药,2021,8(S1):199. 26邓红星,邓红春,邓月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途径在帕金森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29(14):1768-1769. 27韩莉.初探中西医护理对策在预防心血管患者压疮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6(31):146. 28程艳,潘园,梅海云.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19(20):30-33. 29丁劲,李向丽,宋宗惠,等.临床护理途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5(28):144. 30武红,杜婧.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20,6(17):131-133. 31蒋菊芳,费静霞,姚敏红,等.临床护理途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8(10):970-973. 32周霄云,崔屹,张雅丽.护士施行中医护理技术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1,30(9):37-40. 33柏亚妹,宋玉磊,王秋琴,等.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20,27(35):3996-3999. 3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76-204. 35张广清,林美珍,邓丽丽,等.广东省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在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20,13(12):81-83. 36杨平,莫惠彬,林晓华.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1,34(8):172-173. 37卢凤霞.中医护理临床途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2020,36(8):60. 38李茜.中西医临床护理途径在我们国家糖尿病患者干涉效果的系统评价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