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整合改革研究.docx
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整合改革研究摘 要:当前,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形式和课程设置大多沿袭了大学本科的内容,不能具体表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为此,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效劳地方经济为目的,对国贸人才培养形式和课程设置进行整合改革,探寻求索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本文关键词语:高职教育;国际贸易;课程改革;课程整合;人才培养形式 当前,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形式大多沿袭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内容, 俗称是本科的“压缩饼干。课程设置以学科性为主,缺少综合性和职业性课程。培养目的不能具体表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不成、低不就,不能知足社会对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从招募生源情况看,国贸专业招募生源情况一般较好,前景也很乐观。一方面,从学生和家长心理选择角度看,国贸是应用型专业,符合时代发展潮水,名字也好听,容易被家长承受。另一方面,随着我们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有较大空间。从就业状态看,一般高职国贸毕业生毛就业率都在90%是以上,但实际专业对口的不到10%。可见培养对象与社会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也就是说“进口旺,但“出口不畅。 从客观角度看,高职院校办国贸专业是比较勉强的,有点“小人穿大鞋的感觉。由于,外贸人才要求起点较高,外语水平要好,综合素质要高。有些本科院校对国贸专业还设置英语最低线,而英语恰恰是高职院校的短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需深切进入实际,了解行业实际需求,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打破传统形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整合,以探寻求索一条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二、国贸行业背景和外贸人才需求现在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国际贸易得到迅速发展。进入2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中国参加WTO,我们国家对外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外贸企业如雨 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和扩大,进而派生了大量的外贸人才需求。国贸人才的培养亦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热门。 要使高职国贸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关键是人才培养目的要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为此,我们对安徽省重要城市的外贸企业进行了访问调查,了解外贸企业发展示状,明确他们对外贸专业人员的需要和技能要求,把握他们对学校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如下特征和要求: 1市场经济的发展,十分是“入世后,外贸企业数量和就业岗位数量猛增。“入世后,我们国家的外贸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贸经营权从审批制度逐步过渡到登记制。外贸经营权的门槛越来越低,因而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会大大增长,对外贸易专业人员的需求会更大,要求也会更高层次。对外贸易的发展重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经过近三十年的迅猛发展,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据统计, 2010安徽省涉外企业8000多家,实际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3583家,这些企业对外贸人才需求有较大的缺口。 2我们国家贸易类外贸公司大多规模小数量多。近年来,很多外贸企业在国家外贸体制改革大潮下,纷纷改制重组。很多原来的国有外贸公司推行股份制,精简了大量充裕人员,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业务方面的骨干,因此经济效益更好。这些外贸公司对新进人员的素质要求普遍更高层次。 3外贸人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构造上呈现下面特点:首先,由于外贸操作环节较复杂,因此要求外贸人员必需有较全面的综合业务素质,能够独挡一面。其次,外贸公司对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外贸业务知识及产品知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英语一般要求在CET六级,最低也要求四级水平。再次,外贸业务人员必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需要把握公关礼仪、商务会谈、营销心理等方面知识并能灵敏加以应用。 4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构成了一定水平的冲击。外语类专业毕业生一般来说有着较高的外语水平,这对成天和外语打交道的外贸企业来说是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的。一些外贸公司老总就以为,外贸业务知识的缺乏往往是临时的,能够边干边学,一般能够很快补上,但是外语的提升却非一日之功,从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许多企业宁愿吸收外语人才而放弃外语基础较弱的国贸专业毕业生。 三、对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和课程整合的考虑 根据调查的结果和就业市场分析,我们以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和课程整合进行改革和调整。 一改变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形式 人才培养,观念是先导,形式是根本。创新人才培养形式,首先要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指点思想来培养高职人才,必需大胆突破传统的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教学形式,摒弃“知识本位、“教学资料本位、“老师本位等传统的教学思想,构建以“能力本位为主体,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形式。根据“基础理论知识适度,职业岗位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总体要求改革人才培养形式,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调整国贸专业培养目的 正确定位高职专业培养目的是进行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高职教育要以效劳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从一定意义说,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国贸专业办学方向应严格遵守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的。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如今就业与将来可连续发展的需要, 另方面要考虑外贸行业岗位群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量的外贸企业急需一线既把握相关外贸知识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经济管理和效劳人才。因而,国贸专业的培养目的应该是2:为适应社会 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我们国家参加WTO后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把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能胜任外贸部门、三资企业和有自营进出口业务权的企业对外贸易业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把握从事外贸业务和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报关、单证制造、外贸会谈、信息调查、产品销售、公共关系等职业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 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详细包含以下内容: 1.具有现代营销意识和经营发展目光,具有较快的适应外贸业务经营与管理的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处理实际问题,进行营销活动的能力;有一定的能力外贸函电,具有较深的公关协调、商务洽商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怕困难困苦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蒙受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具有在全面把握外贸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基础上,进行精英语、善调研,懂公关,会会谈、求创新能力。 3.精英语是指能够纯熟地看懂外文单证,用英语填单、制单、懂得简单的英语白话和外商进行洽商、沟通,纯熟地阅读外文资料,进行资料的翻译等能力。 4.善调研是指不仅要求能擅长开展各种方式的市场调研工作,尽快了解市场信息,而且还应能够独立主持中小型企业市场研究项目,科学、规范、有效的进行并及时完成项目研究报告。懂公关是指在知晓公关礼仪、外交礼节、熟悉公关原理的基础上,能切实开展交际型、宣传型、社会型以及征询型公关活动,为企业拓外贸 业务效劳。 5.会会谈是指在纯熟把握各种会谈技巧,了解客户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国内外商务洽商,组织好产品购进、外销,能为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6.求创新是指能在工作中进行观念上、管理上、方法上、制度上的创新。 三改革国贸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形式的核心,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的的重要载体。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其重要任务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效劳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必需突破学术人才培养所采取的学科中心型课程形式的束缚,在课程形式上我们摒弃了过去“本科压缩型的课程形式,借鉴国际上流行的“能力本位课程形式。根据涵盖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的职业能力要求,面向职业岗位(群)任职需要,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集群的课程形式,看重学生的能力训练,理论知识教授以“必需、够用为度。 四强化校企合作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之一是为地方经济效劳,尽可能和社会用人单位实现无缝对接。为此,要特别看重校企合作教育,让企业全经过地参与人才培养。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高职院校国贸的招募生源计划及课程设置应在调查了解地方外贸企业需求和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比方,我们通过调查了解,有些企业提出要重点提升学生外语的外语水平,有些要求针对外贸业务的特点加强外贸函电、外贸单证方面的教学。各高职院校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招募生源时可对国贸专业新生的外语成就设置门槛,一般在80分以上比较适宜。在教学计划中增长了“报关业务和“外贸单证等实用的课程。 2.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施行。高职院校要成立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由系主任、学科带头人、企业专家外贸企业经理构成。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施行。第一,校企人员互相兼职。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老师轮流利用暑假或其它时间到企业进行兼职锻炼;另一方面聘请外贸企业专家到学校作兼职老师,不定期地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或兼课,进而促进理论教学与理论教学、学院与社会的交互结合。第二,校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由于当地外贸公司小而分散,让大量的学生顶岗操作有实际困难,我们采用的形式是先在校内模仿实训,再到外贸企业理论操作、参观体验,而且请外贸企业的业务人员为同学们现场讲解和答疑。 3.企业参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这一阶段的人才培养重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承受学院的毕业生实习。一部分学生毕业实习就是预备就业,即实习后留在企业工作,或优先录用合作院校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是及时反应毕业生工作信息,这样能够有效地指点高职院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以下为参考文献:1侯涵,梁赤民.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形式的考虑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73:60-622刘华,付宜新等.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2006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