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体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之间的课程融合关联,人体生理学论文.docx
探索人体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之间的课程融合关联,人体生理学论文摘 要:人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均为医学基础学科, 其知识体系和内容有着较好的连续性和延续性。为了适应当代快速发展形势下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怎样将这两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有机融合成一门课程, 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 已是摆在我们教学改革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融合教改的原则、内容、方式方法和施行作了较为深切进入的探寻求索与考虑。 本文关键词语:人体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课程融合; 人体生理学 (下面简称生理学) 和病理生理学均为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主干课程, 它是以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 并与药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各学科发生密切联络的课程, 在医学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这两门课程多年来却一直沿袭传统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当前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快速发展形势下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怎样将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科学、准确、有机、密切地融合成一门课程, 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 已是摆在我们教学改革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理学与病生理学课程的学科特点 生理学 (physiology) 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其任务是说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 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 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1。生理学按不同的物种和属性又可分为很多分科, 如按生物的类别分, 有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等;高等动物按器官系统分, 有神经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呼吸生理学、循环生理学、生殖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等;按科学研究分, 有比拟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细胞生理学、分子生理学等。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 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 分析疗效原理, 讨论疾病的本质, 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根据2。其研究方式方法主要是通过用肉眼、显微镜、动物实验以及生物化学等方式方法来研究机体在疾病经过中的形态、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病理变化。 人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内容互相穿插、互相浸透, 两学科纵向联络性强, 它们既是两个互相拮抗、互相影响的对立面, 又是一对互相关联、互相转化的矛盾体。生理经过失去平衡, 就会演变成病理经过;病理经过得到纠正, 就会恢复成生理经过。所以在学习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经过中, 就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 科学地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产生的机制、变化规律和疾病的本质, 使它更好地为基础和临床医学教学服务, 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二、生理病理学课程融合的目的和意义 1. 课程融合的目的。 人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均为医学基础学科, 两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内容有较好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原有的教学体系和知识构造已经不能适应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形势, 只要通过对两门学科的有机整合、压缩理论课学时、调整本科生理论课内容讲授的深度、改变单一的 满堂灌 的授课方式, 才能充分调动骨干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走培养实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道路, 这是我们当下课程教改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2. 课程融合的意义。 将生理病理学整改融合成一门全新的课程体系, 对当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表如今: (1) 课程融合打破了传统学科间的壁垒和界线, 减少了理论上的重复, 优化了教学内容, 强化了教学阵容, 加强了基础医学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趣味性、实用性,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整体医学思维形式; (2) 通过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习效果, 提高学习效率,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通过深化实验教学内容, 增设综合性实验项目, 减少重复性验证项目, 能够具体表现出新型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4) 通过实验室整合, 可有效解决实验室之间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 使原有教学仪器和设备得以充分利用, 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 (5) 由于课程的融合, 使实验老师减轻了组织和工作压力, 不再为实验场所、设备、动物、药品等事务性工作奔波繁忙, 进而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组织教学活动中去, 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新的奉献3。 三、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融合教改的探寻求索与考虑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19章, 即导论、系统生理及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和专题篇4篇, 绪论、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疾病概论、细胞生理功能及功能异常、能量代谢与体温异常、血液生理和凝血功能障碍、循环生理及其功能障碍、呼吸生理及其功能障碍、肾脏生理及其功能障碍、消化生理及肝功能不全、内分泌生理、神经生理及脑功能不全、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共19章。这些内容共需136个学时的教学任务, 拟布置在第三、四两个学期完成。 3.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教学形式改革:在教学经过中拟釆用多种方式方法授课, 将原有理论课授课仅有的 理论课 形式转变为 理论课 和 讲习课 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同时, 将原有的 讲授式 的理论课授课方式扩展为 讲授式 、 临床病例讨论 、 前沿进展讲座 、 小专题的学生讲座 等多种形式, 华而不实 临床病例讨论 、 前沿进展讲座 和 小专题的学生讲座 釆用小班制授课。实验设计改革:随着学科的融合, 原有(机能学实验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也需随之变动。在教学实验改革中, 我们将减少验证型实验, 加强综合型实验, 增加设计型实验。这样不仅避免了实验动物的大量浪费, 也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4。考核方式改革:在新的教学形式下, 要对传统的考核手段进行变革, 从过去单一的知识继承型考试转变为知识、技能和素质并重型考试, 由单一闭卷考试逐步转变为考试形式多样化, 将期末考试与教学经过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将学生成绩分解到教学的整个经过中5, 改变期末考试 一锤定音 的考核方式。在教学经过中注意将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以及纵向比照与横向联络等教学方式方法有机结合并灵敏运用, 同时还应结合最新前沿进展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这样不仅能够活泼踊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能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 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生理病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形式, 我们拟在教学手段上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多媒体与网络化教学有机结合, 建立丰富、系统、规范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多媒体素材库, 包括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料, 涵盖教学课件系统、作业、题库、答疑、病例讨论、学术动态及前沿进展等系统, 实现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手段及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到达教与学的立体交融, 加强生理病理学知识的可视性、可感性, 进而到达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这种形式的构建,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及终身学习、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毕业以后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 了解本领域的发展, 进而成为对国际医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目光的医学人才6。 5. 教学质量监控。 课程融合是高等医学教育根据形势发展打破传统学科界线而釆取的一种新的改革举措, 它的成功与否, 对当下教学改革成果影响很大。为确保课程融合后的教学质量, 使它在教学经过中不断得到改良、完善和提高, 我们釆取了下述监控措施。集体备课:教学资料编写经过中, 组织学系内及院级集体备课, 讨论各章节内容融合思路及讲授思路;学生授课经过中, 在每次讲授新章节之前, 两系必须进行集体备课。示范课教学:为了使两系教学体系融合后的优势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也为了使两系教学经过愈加正规化, 生理学系和病理生理学系联合对(人体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行示范课教学, 在初次面向学生开设此门课程之前, 要进行学院及学校范围内的示范课教学, 邀请督导组专家和相关学科高年资老师进行评议, 使之不断完善。督导组专家听课:每学期邀请学校督导组专家重点听取(人体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老师授课, 不断对老师授课方式、内容、效果等进行反应。同行听课:每学期教研室主任必须听取每位授课老师的课程;高年资老师重点听取其对应负责的青年老师课程;青年老师随堂听取高年资老师的课程, 互相反应授课意见, 共同进步。学生评议:每学期每位老师必须完成至少6学时的学生评议工作 (教学处对一般课程学生评议工作学时要求仅为3学时) , 学生评议反应结果, 必须在学期授课总结时予以集中讨论。 四、结束语 我们在这里次教学改革经过中, 将(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学科教学体系进行融合, 包括了学科、课程、教学载体和老师队伍全方位的融合, 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到达了医学基础课与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机融合, 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课程的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生涯的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随着两门学科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和授课方式的 多样性 改革, 新的(人体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成功编写与顺利施行, 一定能为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历体验和借鉴。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朱大年.生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1-4. 2金惠铭, 王建枝.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3霍宏健.高等医学院校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实验课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0 (10) :394-395. 4魏智清.生理学教学 从接受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 J.大学教育, 2020, (7) :97-99. 5王瑜, 梅仁彪.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8, 12 (1) :12-14. 6姜玉新, 王海华, 等.构建医学生理学多元化教学形式讨论J.基础医学教育, 2020, 14 (8) :56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