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视域下的中医养生之道探究,中医养生论文.docx
(黄帝内经)视域下的中医养生之道探究,中医养生论文内容摘要:中医禁忌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 治未病 的重要措施。养生之时,要 法于阴阳 ,宜忌关系正是阴阳的两个方面,因而除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还应因时、因地、因人制 忌 。禁忌所限定的一些行为方式,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规范人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黄帝内经中的禁忌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从治病防病、养生延年的角度,教诲人们什么不该做、不能做,为后世留下难得珍贵的经历体验,具体表现出了古代医家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和体验,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意义。 本文关键词语:禁忌; (黄帝内经; 养生之道; 天地之忌; 岁时之忌; 年忌; 饮食之忌; 行为之忌; 情志之忌; 起居之忌; 禁忌,是一种否认性的规范,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规范精神与行为的准则1。禁,指禁止,多指外力的干涉;忌,为忌讳,是基于自我情感的避戒行为,禁与忌合在一起,则代表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禁约气力,它是人类最古老的社会禁规,是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萌芽2。禁忌之学浸透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举止。 中医学对禁忌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 天元纪大论云: 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该书对禁忌与疾病预防、诊疗及保健等活动的关系均有阐述,奠定了中医禁忌学的理论基础。上海中医药大学匡调元教授也曾讲到: 我体会(黄帝内经主要讲了三件事:(1)天地的自然,如五运六气与食物药性等;(2)人的自然,如脏象、经络与体质等;(3)人与天地之间的宜忌关系,如养生之道与治未病等。 1研究(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禁忌,其目的是释放生活方式的理论潜能,利用中医养生智慧,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供指导,在追求生命长度的同时,拓展生命的宽度,提高生命的质量,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3。 1 天地之忌 天人合一 是(黄帝内经理论的核心内容,(素问 上古天真论解释上古圣人教民趋利避害,谓之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素问 八正神明论则称: 天忌不可不知也 ,并总结出 五运六气 理论,以预测四时风雨的变化、分析疾病流行的状况,告诫人们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在生活起居调养上应该 天寒无刺,天温无凝 (素问 八正神明论),并提早做好预防工作,避免邪气侵袭以保证正气充沛4。 天有八纪 地有五里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不同的禁忌文化。(素问 异法方宜论及(素问 五常政大论都记载了各地的地理、气候、物产等,以及基于不同,所造成寿夭、体质、疾病和治疗措施的差异。(黄帝内经中亦列举了因居处之地而致病的例子,如 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素问 痿论), 人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即伤肾 (素问 本病论)等,用生活经历体验及事实证明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络,指出了对居处地点的禁忌。 2 岁时之忌 (黄帝内经中的时间禁忌根据四时、年月、朔望、昼夜等阴阳的不同大致分为四时之忌、月忌与日忌:(1)四时之忌。四时阴阳,为万物之根本, 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类经 摄生类),在不同时期人体之气随节气的变化也不同,因而人们应该遵循一年四时变化的规律来调摄养生。例如(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说到春天应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夏天需 无厌于日,使志无怒 ,秋天要 无外其志 ,冬天则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素问 金匮真言论中也有主张 冬不按跷 ,告诫人们严寒天气时,要深居简出,好似户枢藏在门臼内转动一样,以保卫阳气4。(2)月忌。(灵枢 岁露论曰: 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腠理郄,烟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膲理薄,烟垢落。 还根据正月朔日的异常气候来预测疾病的流行,也验证了月空时人体抵抗力减弱的理论,即月虚比月满时人的抵御外邪能力更弱,在养生上更应注意避免外邪伤人,遵循(素问 八正神明论: 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的调理法。(3)日忌。(素问 金匮真言论将一天分为昼阳与夜阴的不同。(素问 生气通天论谈到: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同时(素问 经脉别论也用 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的实例告诫我们,人一天的活动应与自然界之阳气同步。如今越来越丰富的夜生活,显然在禁忌之列,它违犯了中医养生原则,值得反思。 3 生活行为之忌 3.1 年忌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提出 年忌 一讲,即当逢 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 时要注意调养保卫、防备疾病,勿做奸邪之事。有学者以为这是我们国家古代医学家对人体生理、生化和各种机能活动周期节律变化的最早探寻求索,是生物节律学的萌芽阶段,也有学者以为此年忌讲缺乏物质基础和事实根据,实为糟粕之讲5。此年忌讲虽为无科学的论断,但华而不实教诲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调整生活起居及行为,心存畏戒,在特定时期对该阶段的常见疾病要有所防备、慎重保养、加强预防的思想仍然值得推崇。 3.2 饮食之忌 3.2.1 忌饥饱无度 一方面,水谷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 平人气象论云: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 (灵枢 五味亦云: 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灵枢 平人绝谷则讲: 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强调了水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黄帝内经中还大量阐述了 饮食不节 致病的案例,比方(素问 生气通天论中说到 因此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此大饮,则气逆。 (素问 痹论也论及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饮食须规律,量出为入,摄入太多或过少都会对机体造成伤害。 3.2.2 忌味食偏嗜 (黄帝内经以为很多疾病的发生与所食之物及食物之性相关,(素问 生气通天论曰: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详细为 酸伤筋 苦伤气 甘伤肉 辛伤皮毛 咸伤血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同时(素问 奇病论以为 脾瘅 为 肥美之所发 ,并谈到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另外(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 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 (灵枢 师传曰: 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以上强调长期服用一种食物或偏嗜某种味道, 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提示饮食五味摄入过量,会改变机体的生理效能,导致体质的改变,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3。因而饮食不可偏嗜,要做到寒热适中,谨和五味, 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 3.3 行为之忌 3.3.1 忌劳逸过度 (素问 宣明五气(灵枢 九针论都有提及 五劳所伤 ,即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很多疾病的发生也与过劳和过逸有直接联络,如(素问 生气通天论言: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邪伤肝 因此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素问 经脉别论则精炼的总结到: 生病起于过用。 这些启示我们:只要劳逸适度,才能维持体内阴阳平衡状态,进而保持身体健康6。运动养生方面当动静结合, 形劳而不倦 。 3.3.2 忌房劳过度 (黄帝内经中阐述到房事养生时,指出当知 七损八益 ,华而不实就包含七种有害的房事行为,并屡次强调酒醉后行房的危害,如(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谈到: 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素问 上古天真论更是指出今时之人,年半百而衰的原因是: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 有医家以为,(灵枢 岁露论中 三虚 的概念与优生有关,不管是天地人三虚讲、年月日三虚讲,还是交合禁忌时间讲,皆是房事种子的首要禁忌7。总的来讲,房事养生欲不可绝、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8,为了新生儿的发育与健康,应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忌恶劣环境、酒后、大怒、恐惧、病时等不良刺激或状态下进行夫妻性生活。 3.3.3 忌劳神过度 (黄帝内经以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并言: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在养生方面,(素问 上古天真论云: 恬淡虚无 志闲而少欲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是从生理上介绍养神当忌太多的欲望。(素问 痹论讲: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素问 灵兰秘典论又讲: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从病理上介绍劳神的危害。(素问 刺法论有云: 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 忌劳神过度需要正视我们的欲念,欲望无度的耗神和消极懈怠的扰神,都会令志减神消,以形神协调为度。 3.4 情志之忌 神智失于调养,过分哀伤痛苦或者冲动,是慢性疾病的一大杀手9。如(素问 奇病论便以为人生下来就患 癫疾 ,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时,其母曾经遭到过很大惊吓,使气血运行逆乱,影响胎儿所导致4。(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总结七情的致病特点为 怒伤肝 喜悲伤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灵枢 本神进一步分析: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 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 肝哀伤痛苦动中则伤魂 肺喜乐无极则伤魄 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 。对于情志应控怒、戒躁、克悲、消愁10,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 恬淡虚无 ,才能 德全不危 。 3.5 病时起居之忌 (素问 脏气法时论论及 病在肝 禁当风 病在心 禁温食热衣 病在脾 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病在肺 禁寒饮食寒衣 病在肾 禁犯焠火矣热食温炙衣 。(素问 宣明五气(灵枢 五味都谈到了五脏病变不可多食的 五味所禁 ,即 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灵枢 九针论则称其为 五裁 。(素问 热论中论及热病后期余热不退的原因,歧伯答曰: 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强调温热病后期,胃气初醒,食欲渐增,不宜厚味,否则引起食复4。(灵枢 终始言: 新刺勿内 已刺勿醉 已刺勿怒 已刺勿劳 已刺勿饱 已刺勿饥 已刺勿渴 等。疾病康复阶段及愈后应遵循的原则,即 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 4 小结 中医禁忌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 治未病 的重要措施。养生之时,要 法于阴阳 ,宜忌关系正是阴阳的两个方面,因而除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还应因时、因地、因人制 忌 。(黄帝内经中的禁忌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从治病防病、养生延年的角度,教诲人们什么不该做、不能做,不仅为后世留下难得珍贵的经历体验,而且为维护人类健康、繁衍做出了卓越的奉献。其趋利避害、防备于未然的思想理念,极大丰富了中医学病因学讲,这对于促进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保障临床治疗的安全与高效,构建中华特点预防保健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黄帝内经中内容丰富的禁忌,具体表现出着古代医家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和体验,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意义。禁忌所限定的一些行为方式,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规范人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有积极作用。正如杨宗等11在(中国实用禁忌大全中大胆的预言: 尽管随着人类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禁忌的内容与方式处在不断的更新与演进之中,但是作为一种人类约束自个行为的意识体系,作为一种规范与协调社会成员言行的社会现象,禁忌必将永存!它将始于蒙昧而达于理智,始于畏惧而达于自觉,始于防备而达于进步。 以下为参考文献 1王辉武.实用中医禁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96. 2赵春林.如何看待禁忌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6(2):133-137. 3徐刚.(黄帝内经对中国传统饮食养生文化的影响J.新西部,2018,11(2):125-128. 4王洪图.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 5李克绍.评(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篇的年忌J.湖北中医杂志,1984,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