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分层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资源ID:710504
资源大小:415.3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版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分层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1第第 5 5 章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分层突破章末分层突破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自我校对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1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导学号:23010243】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2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解析】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使水面大大减少,水循环减弱,因而大气湿度会降低,大气降水也不会增多,故 A、B 两项错误。珠三角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增多,众多建筑物的阻挡会降低近地面风速,故 C 错误。由于水面减少,水域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变率增大,故 D 正确。【答案】 D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2 2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解析】 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大陆西岸,紧靠太平洋分布,造成南美洲地势大致西高东低,故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故选 B。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是沉积作用的结果,与地壳运动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无关;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是秘鲁寒流流经的结果;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是暖流、东南信风(迎风岸)综合作用的结果。【答案】 B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 34 题。3 3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3【导学号:23010244】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4 4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解析】 第 3 题,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 1 000 km,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故选 B。第 4 题,科隆群岛受秘鲁寒流影响,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均可生存,故 C 对;地处赤道附近,加之周围海洋调节,气温日较差小,故 A 错;企鹅和鬣蜥把科隆群岛当做家园,不属于迁徙动物,故 B 错;群岛最高峰海拔为 1 689 m,气候的垂直差异较显著,但“耐寒”的企鹅并不生存在高海拔地区,可见这不是其原因,故 D 错。【答案】 3.B 4.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 56 题。5 5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6 6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 第 5 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剧,森林4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 6 题,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低于高山草甸带的海拔,故气温较高;2 0003 000 米处分布着森林带,生物生产量高于高山草甸带;根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 “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2 0003 000 米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由此推测该地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径流量大。【答案】 5.A 6.C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 79 题。7 7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8 8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9 9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 第 7 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故选项 C 正确。第 8 题,冻害是由气温过低造成的。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项 D 正确。第 9 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故选项 C 正确。【答案】 7.C 8.D 9.C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 1 次冰期(末次冰期)、2 次冰期和 3 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 1011 题。51010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1111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解析】 第 10 题,材料中提示经历 1 次冰期即只经历末次冰期,说明只经历 1 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晚的,经历 3 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早的,经历 2 次冰期的山峰的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结合插图可知果洛山经历 3 次冰期,因此最早,太白山只经历 1 次冰期(末次冰期),因此最晚,雪宝顶经历了 2 次冰期,时间上介于其他两座山之间,因此 B 项正确。第 11 题,气温越高,越不利于冰川的发育,因而气温高是无现代冰川发育的原因,B 项正确;点苍山与末次冰期分布的最低纬度相差不大,因而日照时数差异不大,A 项排除;植被分布与有无冰川发育无关,C 项排除;海拔在图中无法体现出来,D 项排除。【答案】 10.B 11.B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 1213 题。1212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1313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解析】 第 12 题,由材料可知,该教授位于森林与山顶冰川的过渡自然带,且所处自然带的自然特征符合高山草甸带的特征。第 13 题,阿尔泰山由于纬度较高,且森林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处,因此森林大多为亚寒带针叶林;草场分布于山麓地区和森林与冰川的过渡地带;此时“眼前簇簇花草相映” ,应为当地的夏季;阿尔泰山南坡降水主要受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影响。【答案】 12.B 1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