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理新人教版.pdf
-
资源ID:71059657
资源大小:49.16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理新人教版.pdf
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长铁一中 2010-2011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物理试题(理科)时量:7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6 分,共 60 分)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越大B、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电流越大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D、因为电流有方向,所以电流是矢量2、一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截面直径为d,电阻为 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 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A、R1000 B、R100 C、100R D、10000R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 R=U/I 可知,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B、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导体导电,电解液导电,电离后气体导电,或者是晶体二级管,晶体三极管导电C、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D、以上说法都错误4、关于公式E=W/q,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E与 q 成反比,电路中移送的电荷越多,电动势越小 B、E与W成正比,电源做的功越多,电动势越大C、E的大小跟W和 q 的比值相等,跟W的大小和 q 的大小无关,由电源本身决定D、以上说法都不对5、图 1 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U-I 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动势E1E2,发生短路时的电流I1 I2B、电动势E1=E2,内阻 r1r2C、电动势E1E2,内阻r1 r2D、当两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量相同时,电源2 的路端电压变化大6、电流表的内阻是Rg=200,满刻度电流值是Ig=500 微安培,现欲把这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0V 的电压表,正确的方法是 A、应串联一个01的电阻B、应并联一个01的电阻C、应串联一个1800的电阻D、应并联一个1800的电阻7、一带电粒子沿着图中曲线J-K 穿过一匀强电场,a、b、c、d 为该电场的等势面,其中 abcd;若不计粒子受的重力,可以确定:A、该粒子带正电;B、该粒子带负电;C、从 J 到 K粒子的电势能增加;D、从 J 到 K电场力做负功8、关于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是假想的,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B、描述电场的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C、电场对放人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D、电场对放人其中的电荷不一定有力的作用9、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A、若放在P点电荷的电量减半,则P点的场强减半。B、若 P点没有检验电荷,则P点的场强为零。C、P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 电荷在 P点受到的电场力越大。D、P点的场强方向为检验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10、下列关于电容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A、电容较大的电容器,带电荷量也一定越多B、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C、两个电容器的带电荷量相等时,两板间电势差较大的电容器的电容较大D、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是否带电无关二、实验题(共8 分)11、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某同学测得了七组数据(如下表)。(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作出UI图线;(2)从图线中得出,电源电动势E=V,内电阻r=。三、计算题(12 题 12 分,13 题 10 分,14 题 10 分)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91R,152R,R3=30。电源的电动势E=12V,内电阻r=1,安培表的读数I=0.4A。求:1)电阻 R3两端的电压2)通过 R1的电流3)1 分钟内,R1产生的热量4)电源的效率13、在匀强电场中将电量为410-6C的点电荷从M点移到 A点,电场力做负功8 10-4J,把该电荷从 A点移到 N点,电场力做正功410-4J,求 1)UMN 2)若场强大小为100N/C,M点与 N点在场强方向上的距离为多少?14、如图所示,一示波管偏转电极的长度为L,间距为 d。两极间的电场是均匀的,大小为 E(E 垂直于管轴),一个电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管轴注入,电子恰好能通过偏转电场的极板边缘飞出。已知电子质量m,电量为e。(1)加速电场的电压U0(2)若出偏转电极的边缘到荧光屏的距离D,求电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的光点偏离中心O的距离y1 2 3 4 5 6 7 U(V)1.37 1.32 1.25 1.24 1.18 1.10 1.05 I(A)0.12 0.20 0.25 0.31 0.32 0.50 0.57 U(V)0 1.0 1.2 1.4 0.2 0.4 0.6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