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劝学》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doc
-
资源ID:71061925
资源大小:8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0.1《劝学》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doc
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劝学导学案一、导学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 ,字 ,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 学者,是战国时期的 家、 家。荀子共二十卷,共32篇,是荀子及其门人的著作的合集。提倡 论,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 文的进一步成熟。其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 句,又善用 。2. 创作背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二、课前预习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意思。 其曲中( )规 槁暴( ) 輮( )使之然也 金就砺( )则利参省( ) 跂( )而望 舟楫( ) 跬步( ) 埃( )土骐骥( ) 驽马( )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学不可以已 (2)冰,水为之 (3)木直中绳 (4)金就砺则利(5)吾尝跂而望矣 (6)假舟楫者(7)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君子生非异也 4.指出并解释下面句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1)金就砺则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輮以为轮5.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文言实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蟹六跪而二螯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7.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三、巩固训练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绳(zhòng) 槁暴(pù) 磨砺(lì) 輮以为轮(róu) B须臾(yú) 跂(qí)望 靛(diàn)青 参省乎己(shng) C跬步(gu) 蓼蓝(lio) 骐骥(jì) 生非异也(xìng) D驽马(nú) 蛟龙(jio) 镂刻(lu) 锲而不舍(qì)3.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輮(róu)以为轮 金就砺(lì)则利 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pù) 须臾(yú) 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 跬(ku)步 金石可镂(1òu) D.跂(qì)而望 骐骥(jì) 爪(zho)牙4.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虽有槁暴 (晒) 輮以为轮 (使弯曲) 吾尝跂而望矣 (抬起脚尖) 而致千里 (送到) 君子生非异也 (资质,秉赋) 非利足也 (走路) 筋骨之强 (强壮) 而绝江河 (横渡) 声非加疾也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而闻者彰 (显著)A B C D5.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7.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8.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请在下列各句后面括号中填上“而”字相应用法的序号。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吾尝终日而思矣(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蟹六跪而二螯( )10.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四、情境式默写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印证了这句话的句子是“_:_”。2、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 (作品)中的“青,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3、荀子劝学中“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4、 “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7、劝学中表示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的句子是“_,_。”8、“_,_”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这是因为蚯蚓“_”;这与螃蟹“_,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9、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