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 .doc
-
资源ID:71062512
资源大小:20.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7《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 .doc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园田居(一),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解说。 一、说教材 (一)说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 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特点,我作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能力目标:学习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洁身自好的 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教学重点】:梳理诗歌内容,理解作者回归田园的心情。【教学难点】:学习本诗的白描、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是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点拨法、对比法。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教学上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 展示桃花源记的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世外桃源景色优美、和平安宁的生活图景,引出诗人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 【步骤二】预习检测,进一步认识陶渊明。 此环节由学生课前完成,老师检查,课堂学生自主发言完成,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老师再补充陶渊明的生平事迹。 【步骤三】诵读诗歌,感悟诗歌之美 。 诗歌学习重在诵读,此环节设计首先由学生集体诵读,初步把握诗歌的节凑和情感,然后一名学生试着读,再强调情感的变化,再欣赏配乐朗诵归园田居(其一),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诗歌感染和打动,再让师生集体朗诵,加深理解。【步骤四】学生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师生课堂互动,分析诗歌内容,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上一环节通过充分感受诗歌,已经有较深印象。本环节主要用讨论法,点拨法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手法。多媒体展示探究题目,分配各小组的任务,选代表展示点评。之后,可由学生相互提出问题,互相解答。老师作最后的补充小结。这样由师问生及生问生,形成生与师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所以,我打算从下面三步着手讲解: 第一步:分析诗歌思路,理清诗歌结构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找到关键字眼,抓住提纲挈领的字,条分缕析地理解诗歌思路,理清诗歌结构。为此,我设计的问题是: 诗的题目犹如人的眉和目,所谓“眉目传情”,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能作为题眼?(学生回答:归。)从这个字你可以看出文章分哪四部分呢?即文章回答了四个问题: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请同学们围绕这四个问题划分文章层次。 第二步:揣摩艺术手法,感悟思想感情 归园田居(其一)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通过朴素的语言,比喻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学生能容易地看出诗歌的艺术手法,而诗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则需要学生讨论分析,然后老师进行点拨,最后归纳总结。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 朗读“房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这八句,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用了那些艺术手法?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4、陶渊明笔下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第三步:师点拨、总结,重点分析艺术手法的运用,突出白描的手法。诗人描绘的是常景,抒发的是真情,阐释的是至理,挑选的是“易”字。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陶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意象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手法有远近相间、以动衬静、视听结合 借景抒情、白描。描绘了幽雅、温馨、安宁、安静、闲适、简单、自的田园风光。 【步骤五】拓展延伸:对比一下彼得.梅尔笔下的普罗旺斯和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描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附所选片段:四月 薄雾如纱,在湛蓝天空下笼罩着山谷的早晨。我们散步归来,狗儿们身上沾湿了露水,胡须映着阳光闪闪生辉。它们首先看见那陌生人,勇猛地绕着他打转,作出狰狞攻击的样子。 自行车骑士 不过,前几公里也没什么,我们让轮子滑动,只管欣赏风景。樱桃开始红了,葡萄藤包覆着绿叶,不再是冬天的枯朽模样;山色青苍柔婉;轮子在地面摩擦出规律的声响。偶然有迷迭香、薰衣草或百里香的气味飘过。这比散步有趣,又比开车安静、健康,不算太累人,可挺让人愉快。以前我们怎么 没骑?以后我们天天骑好不好? 薰衣草和芦笋 敞开的门外传来青蛙的鸣叫和夜营悠扬的歌声。我们走出屋外,再饮一杯。月光照亮了新种的薰衣草花圃,狗儿在苜蓿田里搜索野鼠的踪迹。相同点:参考答案:相同点:a.都是一种安静、宁静的生活,都是回归田园的生活,都是借景抒情。 b.都用到了视觉和听觉的的描写方法。不同点:a.彼得.梅尔用的是详写、细描,更形象、更生动;陶的简单,抓住景物特点,但不做细致描写。b.彼得.梅尔用的-修饰词很多,很华丽;陶选取很平常的东西但却很吸引人。c.彼得.梅尔的像很漂亮的山水画,很细致(如“我们散步归来,狗儿们身上沾湿了露水,胡须映着阳光闪闪生辉。”);而陶渊明的像一张白纸,让我们去遐想、想象。通过对比,让学生能更好的区别白描和细描的区别,加深理解,并能将这些描写手法灵活的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步骤六】课堂检测 集体背诵这首诗 (让学生再次走进陶渊明,走进诗歌,把握好情感,及时巩固本节课内容)【步骤七】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描绘一幅你所喜欢的生活图景。(300字左右)对于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向来看法不一,有人赞扬他志趣高洁,有人说他消极避世,但不管怎样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愉悦、享受,这样的生活今天我们不一定拥有,但我从中得到启示是:他们敢于舍弃名利,敢于辞别官场,去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最适合自己的,不违背本性的健康、快乐、简单的生活,这才是他们的伟大之处。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设想过你们以后的生活呢?不管任何时候,健康、阳光的心态最为重要,引导学生要有乐观的心态,确立自己的人生观,思考自己的人生,同时通过这个练习题,让学生对描写手法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