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docx
-
资源ID:71062914
资源大小:16.7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docx
1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中心。 2采用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并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技巧,领会即景生情的手法。 3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3学时难点掌握学习方法;领会即景生情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感。4教学活动活动1 【讲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二、检查预习情况:(一)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名回答,师生交流 大屏幕展示) 1、了解作家作品 2、积累词语(生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3、翻译句子(中心句;特殊句式) 4、理解中心 (二)走近作者(指名回答,师生交流 大屏幕展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三)了解写作背景(指名回答,师生交流 大屏幕展示)苏轼一生仕途多舛,屡遭贬谪,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在黄州期间,苏轼曾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记承天寺夜游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四)生字词注音 (指名回答,师生交流 大屏幕展示)遂( ) 亦( )未寝( ) 藻( )荇( )三、走进文本(一)朗读(1、教师范读;2、指名读注意停顿 在文中用/标出)(二)疏通文意(指名回答,师生交流 大屏幕展示)1、解释黑体词:(1)欣然起行( )( )(2)念无与为乐者( ) (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4)怀民亦未寝( ) ( )(5)相与/步于中庭( )( )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 )(7)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 )( )2、翻译句子:(指名回答,师生交流 大屏幕展示)(1)念无与为乐者 (2)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翻译全文(指名回答,师生交流 大屏幕展示)(三)读书思考(指名回答,师生交流 见板书)1、本文叙述了什么事? 2、作者描绘了什么景? 3、全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四、课堂探究:(教师点拨 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交流 )你怎样理解文章结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教师点拨:(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闲人”包含哪两层含义?A. B. (3) 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复杂的心境?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二)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明确答案(大屏幕展示)(1)反问;(2)A.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B.政治生活清闲的人,虽有远大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五、拓展延伸:(一)本文采用了即景生情的写作手法 (教师点拨,师生交流 大屏幕展示)(二)诗句积累:(指名回答,师生交流 大屏幕展示)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不正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请说出有关“月”的诗句(至少三句)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2、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 白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六、小结:本文仅用7句话,采用即景生情的手法,通过对庭下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抒发了豁达乐观的情怀。七、布置作业:1、整理笔记; 2、熟读并背诵全文; 3、完成练习板书设计: 叙事赏月缘由 记承天寺夜游(散文) 绘景庭下月景 悲凉苦闷 豁达乐观 抒情愉悦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