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高考】考点3 内、外力作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基础题热身练.doc
-
资源ID:71063462
资源大小:44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教材新高考】考点3 内、外力作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基础题热身练.doc
考点3 内、外力作用1.2020年10月9日,位于北京延庆区的海坨山(素有“中国的富士山”之称)开始出现降雪天气,“海坨戴雪”的美景提前上演。“海坨戴雪”景象通常出现在11月次年5月。海坨山山体岩石多为花岗岩,山中多峡谷,山沟、山脚下到处都有河流、泉水。读海坨山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题。(1)海坨山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地之一的有利条件最可能是( )A.垂直自然带谱较完整,风光秀丽B.山顶的积雪夏季才会融化C.灌木带面积较大,便于规划路线D.坡度适当且积雪厚度较大(2)海坨山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岩浆侵入、断裂抬升、风化侵蚀B.岩浆侵入、流水沉积、断裂抬升C.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岩浆侵入D.岩浆侵入、断裂抬升、流水侵蚀2.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在任意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到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某科考队考察中央谷地及其附近区域,考察发现:中央谷地年降水量不足1mm;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较大;周围岩石性质差异明显。下图示意中央谷地所在区域及沿a、b两地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科考队员发现图中海岸山脉西部沿海地区大气能见度常年较低,推测其形成原因为该地区( )A.常年高温多雨,水汽较充足B.荒漠广布,沙尘暴多发C.沿岸寒流流经,水汽易凝结D.工业发达,雾和霾严重(2)中央谷地沙丘数量较少,可能因为该区域( )A.南北高差大,长期处侵蚀环境B.谷地较狭窄,沉积物分选性好C.西风强劲,搬运走沙质沉积物D.河流落差小,搬运来的泥沙少(3)P地与M地农业发展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分别是( )A.雨水 湖泊水B.积雪融水 地下水C.雾水 地下水D.冰川融水 河流水4.2002年小浪底水利枢纽联合上游水库开始调水调沙,保证黄河不断流的同时改变了下游冲淤状况,并通过人工调控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水沙集中输送入海,改变了水沙的年内分配。冲淤量是淤积量与冲刷量的差值,冲淤量为正,以淤积为主,冲淤量为负,以冲刷为主。图1示意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冲淤年内变化,图2示意黄河尾闾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1)实施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后,20032011年( )A.汛期均冲刷,非汛期均淤积,各年均以侵蚀为主B.汛期均冲刷,非汛期均淤积,整体上以侵蚀为主C.汛期冲淤量均大于非汛期,河道以侵蚀为主D.汛期冲淤量均小于非汛期,河道以淤积为主(2)20022017年,黄河尾闾段( )A.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积B.河道逐渐变窄,河水变浅C.河道落差变小,流速趋缓D.海水倒灌严重,水质变差5.位于阿拉伯半岛的沙特,境内沙漠广布,沙子众多,但该国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优质河沙供国内使用。河沙是天然石在自然状态下,经水的作用力长时间反复冲撞、摩擦产生的。根据材料回答下题。(1)下列关于河沙的形成说法错误的是( )A.降水较多的区域有利于河沙的产生B.河沙较多的区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C.流域内地形崎岖有利于河沙的形成D.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河沙形成(2)关于沙特大量进口河沙说法正确的是( )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用于填海造陆技术落后,机器制砂量少沙漠沙颗粒细,土含量高,用途小A.B.C.D.(3)近年来,各国对于河沙的开采加强了管控,下列关于河沙开采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开采河沙使河道加深,有利于河流航运B.开采河沙破坏天然河道,影响生物的栖息环境C.开采河沙加剧河床下切,引发入海口处海水倒灌D.开采河沙导致岸坡失稳,危及堤坝安全6.1980年版50元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图案取自黄河中游的壶口瀑布。每年特定时期,壶口瀑布河水奔流,水雾弥天,泥浪喧腾,吸引了大量游客。20003000年前,壶口瀑布曾位于距当前位置(下图)约5000米的盂门山附近。数十年来,壶口瀑布上游建成了多座水利枢纽。据此完成下题。(1)图中,孟门山大致位于(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随着上游水利枢纽的建设,壶口瀑布( )A.向北移动,且移动速度变慢B.向北移动,且移动速度变快C.向南移动,且移动速度变慢D.向南移动,且移动速度变快(3)游客前往壶口瀑布观景的“特定时期”是( )A.2月B.5月C.9月D.12月7.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河谷剖面图”(图中小点示意堆积物)。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读图回答下题。(1)该河谷( )A.由河流侵蚀向斜谷地而成B.北侧比南侧侵蚀强烈C.堆积物为风力作用形成D.由风力侵蚀作用而成(2)该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成因是( )A.坡,蒸发较弱B.坡,热量较多C.坡,光照较强D.坡,降水较少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20年7月,去四川南充研学旅行的某高中学生发现嘉陵江在这里形成了一个359°的巨大曲流,滩险流急,河曲深嵌峡谷之中。青居曲流是嘉陵江嵌入式河曲的典型代表,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流”。材料二 下图示意青居曲流位置与地形。(1)试说明青居嵌入式曲流的形成过程。(2)甲组同学在AB两点间通过观察和测量河道与水流状况,初步绘制了河曲弯道环流示意图(下图)。请你完成后续绘图工作(提示:在图中的适当位置标注A、B,并用箭头绘出河流剖面上的水流方向)。(3)当地民间流传着“青居女儿嫁曲水,来去都坐下水船”的说法。为了体验这一意境,请你为研学小组设计合理的乘船起止点和行进方向。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D; (2)D解析:(1)A.山体自然带谱的多少取决于山体所在的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大小。北京位于暖温带,山体自然带缺少热带和亚热带植被,因此海坨山自然带谱并不完整,故A选项错误;B.海坨山主峰海拔约为2241m,其与山麓地区的温差约为13.5,当山麓地区温度在13.5以上时,山顶积雪就会融化(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约下降6°C),故不到夏季就会融化,故B选项错误;C.灌木带由于植被覆盖率高,不易规划路线,故C选项错误;D.坡度适当且积雪厚度大有利于冬奥会雪上运动的进行,故D选项正确。(2)海坨山山体岩石多为花岗岩,为岩浆侵入作用形成;山沟、山脚下泉水众多,为断层结构,岩层断裂上升形成山地;海坨山所在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山中多峡谷,山沟、山脚下到处都有河流,流水侵蚀作用强。综上对比四选项,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2.答案:(1)C;(2)B解析:(1)贝壳堤是由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意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2)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到海岸线的距离。3.答案:(1)C; (2)A; (3)C解析:(1)据材料可知,中央谷地年降水量不足1 mm,或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区域位于南美洲西部,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该区域全年高温少雨,故A项错误;沿岸有寒流流经,气温低,形成稳定的逆温层,再加上该地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难以形成沙尘暴,故B项错误;秘鲁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但因地处热带,气温较高,水汽凝结易形成海导致沿海地区大气能见度常年较低,故C项正确;沙漠地区人口、城市稀少,当地工业欠发达,故D项错误。(2)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其形成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沙源充足,二是风力堆积作用该区域地处中央谷地,受山谷风及东南风越过山脉后在背风坡形成的下沉气流的影响,再加上地势南北高差大,同时沙漠地天多,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长期处于侵蚀状态,不利于堆积,故A项正确;谷地狹窄,沉积物搬运距离短,搬运过稈中对沉积物的分选作用弱,分选性差,故B项错误:该区域并非处在西风带,而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故C项错误;该区域山脉和谷地高差大,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河流落差大,搬运能力强,故D项错误。(3)P地位于海岸山脉西侧临海一侧,受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且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盛行离岸风,降水少,发展农业所需水分主要来源不会是雨水,故A项错误:同时地处热带的海岸山脉海拔不超过2000m,加之降水少。冬季难以形成降雪和冰川,农业发展所需水分主要来源不会是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故B、D项错误;由于寒流流经高温地区,沿海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容易形成雾,且大雾天气多,所以P地可以收集雾水发展农业,而M地位于谷地山前,远离河流,附近无湖泊,所以不能用湖泊水及河流水发展农业,但会受到安第斯山冰雪融水下渗后汇集的地下水影响,故C正确。 4.答案:(1)B; (2)C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2003-2011年间,汛期冲淤量均为负,非汛期冲淤量均为正值,在2006年,汛期冲淤量小于非汛期冲淤量,当年以淤积为主,其他年份汛期冲淤量大于非汛期冲淤量,整体在此期间内以侵蚀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2)根据图表可知,小浪底工程使用以来,黄河河水携带泥沙量减少,2002年-2017年间河水含沙量减少,A错误。河道主要是以侵蚀为主,河道变宽,B错误;由于大量的泥沙在河口沉积,河床变浅,河流落差减小,流速减缓,C正确;由于下游泥沙的淤积,河床较高,海水倒灌现象少发生,对水质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5.答案:(1)D; (2)B; (3)A解析:(1)河沙是河流在上游地区侵蚀搬运的石块,经反复冲撞、摩擦产生,最后在河流下游地势平坦的地区沉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的侵蚀减弱,河沙产生少,故选D。(2)沙特经济水平较高,国内基础建设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大,对;沙特国土面积大,填海造陆的规模小,因此错;沙特技术水平较高,故错;沙漠沙颗粒细,土含量高,不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所以需要进口河沙,对;所以B正确。(3)开采河沙会引起水流紊乱,不利于航运。故选A。6.答案:(1)C; (2)A; (3)C解析:(1)由题可知孟门山距离壶口瀑布5000m,根据比例尺可知应该在乙、丙处,由于壶口瀑布是湖源侵蚀,瀑布基点会不断向北移动,因此孟门山应该在其南部,即丙处。(2)壶口瀑布溯源侵蚀会不断向北移动,但由于上游水利设施的修建,水量减少,侵蚀速度降低,故选择A项。(3)由题可知,游客前往的时间是河流水量大的时期,7-8月份流域内降水量大,9月份河流水量大,故选择C项。7.答案:(1)B; (2)A解析:(1)读图可知,河谷两侧的岩层之间出现破裂面,且两侧岩层出现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因此河流是在断层构造的基础上侵蚀形成的,不是侵蚀向斜谷而成,A错误;读图可知,北侧河岸较陡,泥沙多淤积南岸并形成河漫滩,因此北岸流速较快,比南侧侵蚀强烈,B正确;河谷中的堆积物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与风力作用无关,C错误;图中信息表明,河谷是由流水侵蚀断层而成,不是风力侵蚀作用而成,D错误。故选B。(2)图示河谷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水分条件往往决定植被的茂盛程度。该地地处中纬度,正午前后,太阳始终位于南中天,故其河谷北侧为阳坡,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水分条件差,植被稀疏;河谷南侧为阴坡,太阳辐射较弱,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因此植被茂盛,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8.答案:(1)古嘉陵江自北向南流到青居镇附近,遇到丘陵阻挡,向右发生偏转,沿地势较低处饶过丘陵形成状河曲;后来地壳抬升,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由于岩层岩性较软,形成两岸壁立的嵌入式河曲。(2)如下图所示:。(3)从青居镇去曲水镇:码头乙上船,顺流至码头甲下船;从曲水镇回青居镇:码头甲上船,顺流至码头丙下船。解析:(1)读图可知,该曲流呈“”状,注意材料信息“滩险流急,河流深嵌峡谷之中,是嘉陵江嵌入式河曲的典型代表”,说明该曲流两岸较陡峭,可推测曲流形成后,该区域经历了地壳抬升作用。由此可分析该曲流的形成过程:地质历史时期,嘉陵江自北向南流到达青居镇附近,由于遇到丘陵的阻挡(注意右图中青居镇附近等高线分布,嘉陵江在此遇到丘陵地形的阻挡),受地形的阻挡作用,河流向右发生偏转,沿地势较低处绕过丘陵形成状河曲;后该区域地壳抬升,落差增大,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同时由于河床岩层的岩性较软,更易遭受流水侵蚀,最终导致两岸壁立,形成嵌入式河曲。(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A位于河流凸岸,水速较慢,水深较浅;B位于河流凹岸,水速较快,侵蚀能力较强,水深较深。表层水流向凹岸侵蚀,底层水流向凸岸流动,形成河曲弯道环流。所以绘图过程中水深较浅的为A岸,水深较深的为B岸。绘图如下:。(3)注意图中码头的分布位置、青居镇和曲水镇的分布位置以及河流的流向。“来去都坐下水船”意味着来去均顺流而行。嘉陵江在此自北向南流,所以从青居镇到曲水镇,从码头乙上船,顺嘉陵江至码头甲下船;从曲水镇到青居镇,从码头甲上船,顺水流至码头丙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