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
-
资源ID:71064589
资源大小:508.6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单选题 我国东北某针叶林区火灾发生后数年内发现:针叶林区被大面积烧毁的同时,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等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及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针叶林区火灾发生的月份最可能是( )A2月B5月C7月D9月2推测火灾发生后初期,林下优势植被可能是( )A针叶林B灌木C草本植物D苔藓地衣3森林火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其肥力烧死害虫,减少林区的病虫害提高地温,延长植物生长周期促进物种更新,维护生态平衡ABCD 随着第四纪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腹地的气候发生冷暖、干湿变化,许多湖泊周边出现一圈圈如同树木年轮的同心圆状湖堤。这些湖堤记录了湖泊“退缩的足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根据相邻古湖堤的相对高度,可推测当时的( )A水量变化B盐度变化C水温变化D含沙量变化5与现代相比,高原腹地湖泊最高湖堤形成时期的气候较( )A干热B干冷C冷湿D暖湿6为获悉最高湖堤出现时的气候特征,还可进一步考察当地的( )A植物种类B地貌特征C湖底沉积物D湖水盐度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季节冻土和永久冻土。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下图是1997-1998年青藏铁路沿线两个观测站的土壤温度()等值线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甲观测站全年表层土壤温差最大值接近( )A25B27.5C30D32.58关于两个测站土壤温度、土层深度和季节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冻土融化程度4月和10月较明显B甲、乙两观测站均存在永久冻土层C土壤温度均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D冬季甲站比乙站的表层土更易结冻 下图为我国45°N地形剖面示意图,甲、乙、丙为不同植被类型区。完成下面小题。9甲地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荒漠B温带落叶阔叶林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10甲乙丙植被类型的更替体现(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坡向、坡位是影响坡面土壤有机碳差异的主要地形因素。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祁连山南、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点,解析正确的是( )A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B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C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增大D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小12同一土层深度,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北坡小的原因是南坡( )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盛B降水丰富,有机碳流失多C蒸发强,土壤水分少,植被少D气温高,有机质积累多13同一坡面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沟谷坡脚坡肩B坡肩坡脚沟谷C沟谷坡肩坡脚D坡脚沟谷坡肩 我国东部某山地海拔2140-2220米处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以苔醇地衣和耐寒矮小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来,该山地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海拔约21402220米,其土壤有机质丰化。调查发现,该山地不同区域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研究表明,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14入侵前草本植物分布的"特殊区域"特征为( )A海拔较低、坡度较陡B海拔较低、坡度较缓C海拔较高、坡度较陡D海拔较高、坡度较缓15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是( )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淋溶作用增强,以及草本植物吸收的有机质较多ABCD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有大片泰加林(即亚寒带针叶林),它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向南的延伸。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而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延到了48°N.当地树木形态特征显著,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侧根发达。调查发现,在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比南坡高。泰加林中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叫“倒木圈”。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下图为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示意图(左图)和泰加林根系发育示意图(右图)。(1)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解析当地树木显著形态特征的成因。(2)解析在大兴安岭西坡,泰加林分布的南界明显偏南的原因。(3)解析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南坡的原因。(4)被清理的倒木圈区域演变成小池塘并逐渐扩大加深,简述这种现象的形成过程。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是“山西省黄土高原区某小流域内人工植被类型及相关情况统计表”。人工植被采用等高带状间种种植方式(下图)。类型覆盖度()密度(株/公顷)坡度刺槐(乔木)70250020°油松(乔木)70220019°丁香(灌木)90170016°(1)一般情况下,增加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说明其原因。(2)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含水量不同,解析丁香种植区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原因。(3)简述等高带状间种人工植被的生态益处。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区的鼠兔繁殖能力强,能够满足香鼬、沙狐、狼甚至老鹰、秃鹫等动物对肉类的需求。高原鼠兔善于挖洞以躲避天敌,其洞穴还能够保护其他动物、为其他动物提供育雏场所。高原鼠兔挖掘洞穴将松软的泥土带到表面,为植物种子萌发提供一定条件,洞穴可以涵养水源,粪便可以改良土壤。下图示意高原属兔分布地区。(1)指出青藏高原鼠兔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说明青藏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的改良作用。(3)解析高原鼠兔对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答案解析1B2B3C【解析】1 东北地区5月份降水偏少,积雪基本完全融化,且温度升高蒸发旺盛,气候较干旱,风力较大,易发生火灾,故选B;2月份气温降低,且地表积雪覆盖,不易起火,排除A;7月份东北地区处于雨季,降水较多,不易发生火灾,排除C;9月份林木生长旺盛,生物水含量充足,不易发生火灾,故排除D,故选B。2针叶林不是林下植被,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系发达,入土较深,根部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故选B。3 森林火灾烧毁树木等植物,产生的灰烬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故正确;森林火灾会烧死昆虫及其虫卵,减轻林区的病虫害,故正确;森林火灾使地表温度升高仅是暂时性的,并不会真正提高地温,且植物的生长周期是由植物的特性所决定的,不受地温影响,故排除;火灾使原有的森林几乎焚毁殆尽,在其上会长出新的植物,促进物种更新,维持生态平衡,故正确,所以选C。4A5D6C【解析】4结合材料解析,古湖堤可以反映当时湖泊水位及湖泊面积,再根据相邻古湖堤的相对高度可以推测当时湖泊水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推测当时湖水的盐度、水温及含沙量,A正确,BC错误,故选A。5有材料可知,湖堤记录了湖泊“退缩的足迹”,可知,高原湖泊的面积减小,水位下降;与现代相比,高原腹地湖泊最高湖堤形成时期的气候应该温暖湿润,湖泊水位高,面积大,故选D。6为获悉最高湖堤出现时的气候特征,还可以一步考察当时的湖底沉积物因为这些沉积物是在当时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沉积形成的,记录了当时地理环境的信息,C正确。.当时的植物种类、地貌特征、湖水的盐度与最高湖泊堤出现时的气候特征关系不大,ABD不对。故选C。7C8D【解析】7据所给图示,毎条等温线相差2.5,甲图最低气温为-15 -17.5, 最高点为1012.5,则两者的土壤温差最大値接近30,答案C正确,ABD错误。8图中甲冻土融化程度,10月份和4月份较为明显;但乙地的动土融化程度在12月份和4月份较为明显,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4月份到10月份表层温度及土壤温度均大于零摄氏度,因此不能判断两地存在永久冻土层,B错误;大致10月份到4年3月份左右,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但在4月份到10月份,表层土壤温度更高,土壤温度随深度而降低,C错误;从图中可知冬季甲地的土壤温度比乙地低,因此冬季甲站比乙站的表层土更容易结冻,D正确。9C10B【解析】9依据经纬度与地表起伏状况可知,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植被应为温带草原。故C正确,A、B、D错误。10依据经纬度可知,甲乙丙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因此植被类型的更替体现的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故B正确,A、C、D错误。11B12C13A【解析】本题组以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坡向、坡位对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1读图可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B正确,D错误;有机碳浓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A错误;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减小,C错误。选B项。12祁连山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土壤温度较低,水分蒸发少,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覆盖高,产生的有机质多,且北坡气温低,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较少,土壤有机碳积累较多,所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C项正确。祁连山中段南北坡降水量差异不大,因南坡热量条件好,蒸发强,土壤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度较北坡低,A、B错误;气温高,微生物分解快,有机质积累少,D错误。选C项。13沟谷土层深厚,水分汇聚,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产生与积累多,坡面径流带来有机质在沟谷沉积,增加沟谷有机碳含量,所以沟谷有机碳浓度最大;坡肩处地表起伏大,水土易流失,土层薄,土壤含水分少,植被覆盖度低,有机碳浓度小;坡脚地表起伏较小,植被覆盖度介于沟谷与坡肩之间,土壤有机碳也介于沟谷与坡肩之间,所以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14A15A【解析】14据图可以看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高的是低海拔、高坡度地区,坡度大的地区土层薄,灌木难以生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较高,不耐寒的草本植物能够生长,故侵前草本植物分布的"特殊区域"特征为海拔较低、坡度较陡,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草本植物入侵后,被侵入地区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原因是: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水分条件好,和草本植物相比,灌木生物量大,灌木减少后,耗水量减少,枯枝落叶减少,有机质来源减少,正确;灌木林淋溶作用比草本植物强,错误。故选A。【点睛】第一小题需要读图解析,左图可以看出海拔越低,草本植物入侵程度越高,右图可看出,坡度越大,草本植物入侵程度越高。第二小题需要明确,和草本植物相比,森林植被生物量更丰富,淋溶作用更强烈,产生的枯枝落叶提供的有机质更多。16(1)为了适应低温,保持体内水分,叶片缩小成针状;有利于积雪下滑,减少树冠积雪过多,压断树木,树冠呈塔状;当地气候寒冷,土(壤)层薄,有冻土,根系无法深扎,多横向生长,侧根发达。(2)大兴安岭海拔较高,气温较(同纬度两侧)低西坡是冬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气温较低。(3)大兴安岭西坡为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件是影响当地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向西延伸的山脊北侧是阴坡,光照较弱,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比山脊南侧好。(4)倒木清理后,地表裸露,夏季时阳光直接照射地面,地温比有树木覆盖时偏高,冻土层融化的宽度和深度加大,导致地面沉降(塌陷)形成洼地并积水成小池塘;雨季小池塘积水增多,把热量向更宽、更深处传递,导致更大范围冻土融化,小池塘逐渐扩大、加深。【解析】(1)读材料“泰加林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可知,由于泰加林分布在冻土层上,泰加林的直根很难向下穿越,且林中的表层土壤养分和水分比深层处更丰富,有利于侧根的生长,而泰加林树木高大,需要发达的侧根支撑整棵树木,因此泰加林多横向生长,侧根发达;为了适应低温,保持体内水分,叶片缩小成针状,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冬季降雪多,为了利于积雪下滑,减少树冠积雪过多,压断树木,树冠呈塔状。(2)我国大兴安岭为山地,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且大兴安岭西坡是冬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冬季高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的影响导致气温更低,因此泰加林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界明显偏南。(3)首先应该明确,影响泰加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大兴安岭的西坡为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因此背风坡降水少;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向西延伸的山脊北侧为阴坡,光照不足,气温较低,因此蒸发量小,山脊北侧的土壤水分比南侧好,因此泰加林的覆盖率在山脊北侧较高。(4)据材料解析,倒木被清理后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使地表裸露,,夏季时,地表受到阳光的照射,使地表温度高于有植被覆盖使的地温,因此冻土层融化的深度和宽度加大;根据材料“倒木圈是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被清理可知,倒木圈位于地势平坦地区,因此地面沉降形成洼地,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夏季降水较多,雨水集聚于小池塘,使小池塘周围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水的比热容较大,因此水向周围传递热量,导致多年冻土融化面积和深度增加,小池塘的面积增大。17(1)植被在垂直方向上截留降水;水平方向上减缓地表径流汇集,能够增加下渗;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丁香为灌木植被,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水分消耗较少;覆盖度高,能有效截留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水分下渗;植株密度较低,对土壤中水分消耗少;丁香种植区的坡度小,地表径流速度慢,有利于增加水分下渗。(3)等高种植可以减轻雨水对山坡上土壤的冲刷;带状间种可以均衡地下水水量【解析】(1)增加植被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可以从截留降水、增加下渗、减少蒸发的方面解析。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在垂直方向上可以截留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植被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汇集,减少水分的流失,增加下渗;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所以增加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2)香种植区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原因可以从水分消耗、覆盖度、水分下渗等方面解析。丁香为灌木植被,相比起乔木,对水分需求量较少,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水分消耗较少;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丁香覆盖度高,能有效截留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水分下渗,增加土壤含水量;丁香的密度较低,对土壤中水分消耗少;丁香种植区的坡度小,地表径流速度慢,水分流失较慢,有利于增加水分下渗。(3)等高带状间种人工植被的生态益处可以从减少水土流失、均衡地下水量等方面解析。等高种植可以减轻雨水对山坡上土壤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带状间种可以均衡地下水水量,保持土壤含水量稳定。18(1)气候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草场、草甸广布。(答出三点)(2)掘洞抛土,疏松土壤;下雨时雨水进入洞穴,可涵养水源,改善土壤水分条件;鼠兔粪便可提高土壤肥力。(3)鼠兔为高原肉食动物提供食物;其洞穴为其他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躲避天敌的场所;高原鼠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其他生物生存。(答出两点)【解析】(1)青藏高原鼠兔生存区自然环境特点可从与鼠兔生存有关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回答,如气温、太阳辐射、草场等方面。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地区气候高寒缺氧;晴天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而年温差小;鼠兔生活的区域有草场、草甸的分布。(2)青藏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的改良作用可从疏松土壤、洞穴储水、粪便增肥等方面来回答。从材料中可知,鼠兔会挖洞,因此可以疏松土壤;下雨时水会流进鼠兔洞,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鼠兔的粪便可以提高土壤肥力。(3)从材料中可知,鼠兔繁殖能力强,能够满足香鼬、沙狐、狼甚至老鹰、秃鹫等动物对肉类的需求。高原鼠兔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洞穴为其他动物提供庇护场所;洞穴可以涵养水源,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利于其他生物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