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卷 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A 2.0 mol·L1B 1.5 mol·L1C 0.18 mol·L1D 0.24 mol·L12.假若你是卫生防疫人员,需要配制0.01 mol·L1的KMnO4消毒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 取KMnO4样品时不慎在表面沾了点蒸馏水B 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C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D 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3.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并振荡,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溶液始终无色溶液由无色变红又变无色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A B C D 4.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氯、溴等统称为卤族元素,在性质上具有相似性,那么在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 ()A 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B 观察溴的外观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C 观察溴的外观性质预测溴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D 预测溴的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观察溴的外观性质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 L的四氯化碳中含有的四氯化碳分子数为NAB 标准状况下,22.4 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C 常温常压下,2.24 L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D 常温下,23 g 二氧化氮含有NA个氧原子6.标准状况下,将aL H2和Cl2的混合气体点燃,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气体通入含bmol NaOH的热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完全吸收,NaOH无剩余,测得反应后溶液中含Cl、ClO和ClO,且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811,则原混合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为()AmolB (b)molC ()molDmol7.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 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B 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C 恢复到室温时,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D 恢复到室温时,溶液中Na数目减少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夏日的夜晚,寂静的山野往往有星星点点的“鬼火”出现,这是由于磷化氢的自燃B 用食醋可以除去暖瓶内附着的水垢C 明朝时期的炭画至今仍栩栩如生,画上的人物风貌犹存,是因为碳的性质稳定D 发面时为了使做出的馒头松软可口往往使用纯碱,纯碱属于碱9.下列物质不具有漂白性的是()A 次氯酸钙B “84”消毒液C 氯气D 新制氯水10.对于Na2O和Na2O2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均可做潜水艇的供氧剂B 均可与水反应C Na2O可转化为Na2O2D 均是金属氧化物11.已知两瓶气体分别是HCl和Cl2。可以区别它们的方法或试剂是()观察颜色打开瓶盖看有无白雾硝酸银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A B C D 12.假设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如果以0.024 kg12C所含的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数值中肯定不变的是()A 氢气的摩尔质量B 16 g氧气所含的分子数C 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D 一定条件下,跟2 g氢气相化合的氧气的物质的量13.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体积比11B 体积比1116C 分子个数比11D 密度比1116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B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C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的浓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D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固体15.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加入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红色退去,说明有H存在B 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退色,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C 氯水呈浅黄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D 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干燥管A中为块状白色固体,B中为淡黄色粉末,C中为白色固体。并将A、B、C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当打开活塞()()时,D中蜡烛火焰明亮;打开活塞()()时,D中蜡烛火焰熄灭;关闭活塞()时,A中反应自行停止。试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以下各问题:(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2)在装置B中的淡黄色粉末是_。(3)在干燥管C中的白色固体应为_。17.下图为实验室某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 mol/L。(2)现在要配制该浓度的NaOH溶液100 mL,需称量_ g固体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所需的基本步骤如下:(3)将上述实验步骤A到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不重复)_。(4)上述实验步骤A、B、E、F都用到的仪器名称为_。(5)下列操作对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_;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18.已知:NH4HCO3NH3H2OCO2,Na2CO3比较稳定,加热不分解;碱石灰不与氨反应,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现有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气密性良好,铁架台略去),点燃酒精灯。(1)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观察到现象_,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打开止水夹2,关闭止水夹1,观察到的现象:_,说明产物中有氨。(3)若想确定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物,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不添加其他仪器和试剂)应该继续完成的实验是_(具体实验操作及现象)。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现有14.4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8.96 L。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装置(浓硫酸做干燥剂),最后收集在气球中。气球中收集到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标准状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为_。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电子总数为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20.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相同质量的SO2气体和SO3气体,其分子数之比为_,氧原子数之比为_,相同条件下(同温同压)的体积之比为_,密度之比为_。(2)SO2与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SO2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这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氧气密度的_倍。(3)用2.4 mol·L1的H2SO4溶液配制100 mL浓度为0.2 mol·L1的稀硫酸,需量取2.4 mol·L1的H2SO4溶液的体积是_mL。(4)试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使所配溶液浓度_;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使所配溶液浓度_;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使所配溶液浓度_。21.(1)2 mol CO2中含有 _ mol C和 _ mol O ,含有 _ 个CO2分子。(2)1 mol H2SO4中含有 _ mol H, _ mol S, _ mol O, 共含有 _ mol原子。(3)1 mol CaCl2中含 _ mol Ca2, _ mol Cl,共 _ mol离子。(4) _ mol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 mol 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5) 3.01×1023个O2的物质的量是 _,与其物质的量相等的臭氧(O3)中含氧原子 _个。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请回答下列问题:(1)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反应,生成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实验室中,要把钠保存在_或_中。(2)钠受热与氧气剧烈反应,产生_火焰,生成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3.现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可利用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注:Na2O2可以与H2O、CO2发生反应):(1)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_,其作用是_。(2)若规定气体的气流方向从左到右,则组合实验装置时各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按从左到右顺序写明仪器的编号、),各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是:空气进入_,_接_,_接_,_接_(填字母序号)。(3)装置的作用为_。(4)操作中通空气和加热的顺序为_。24.已知钠放置于空气中可发生如下变化: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根据此变化回答以下问题:(1)请写出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2)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一种淡黄色物质,该物质可与CO2、H2O发生反应,根据以上叙述回答:该淡黄色物质的化学式为_;该淡黄色物质与C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若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盐酸的浓度是1.0 mol·L1;若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盐酸的浓度是2.0 mol·L1。由于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所以盐酸的浓度只能是介于二者之间。2.【答案】C【解析】选项A中的操作使所取样品的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选项B中液体溅出,溶质减少,溶液浓度偏低;选项D中加水量偏多,溶液浓度偏低。3.【答案】C【解析】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NaOH使酚酞变红,但Na2O2有强氧化性,能使变红的酚酞又变无色。4.【答案】C【解析】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首先要观察溴的外观,再根据溴与氯气的性质之间的相似预测溴的化学性质,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并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5.【答案】D【解析】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计算确定;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CO2等组成的混合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不能用22.4 L·mol1计算确定;二氧化氮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23 g÷46 g·mol1×21 mol。6.【答案】C【解析】反应后溶液中的Na的物质的量等于Cl、ClO和ClO三者的物质的量之和,也等于混合气体中氯原子的物质的量,所以原混合气体中氯气的物质的量为mol。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为()mol。7.【答案】C【解析】钠投入饱和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其现象与钠在水中的反应现象相同;又因为原溶液是饱和的,反应消耗水,析出NaOH固体,则NaOH溶液浓度不变,但溶液体积减小,故Na数目减少。8.【答案】D【解析】“鬼火”是由于夏天温度高而磷化氢的着火点低发生自燃而引起的,A正确;水垢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食醋中含有醋酸,可以与之发生复分解反应而除去,B正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C正确;纯碱的成分是碳酸钠(Na2CO3),属于盐,D错误。9.【答案】C【解析】Ca(ClO)2和“84”消毒液中的NaClO均具有漂白性,新制氯水中的HClO具有漂白性,Cl2没有漂白性,C项符合。10.【答案】A【解析】Na2O不能与CO2反应放出O2,不能用做供氧剂。11.【答案】C【解析】Cl2为黄绿色,HCl无色;HCl极易溶于水,打开瓶盖有白雾;Cl2最终使湿润的石蕊试纸褪色;因此都可鉴别;HCl和Cl2都可使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12.【答案】B【解析】规定0.012 kg12C所含的原子数为NA。若改为0.024 kg,则NA变大,依据nNNA、Mmn,等粒子个数的物质的n变小,M变大,选项A、C、D的数值均会改变;物质的绝对质量、所含微粒个数不会变,B符合题意。13.【答案】B【解析】同温同压下,等质量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物质的量(体积、分子个数)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164mol:144mol1116),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64 g·mol144 g·mol11611)。14.【答案】B【解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氢能与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产生白雾, A不正确;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褐色的烟(氯化铁固体小颗粒),溶于水所得溶液呈棕黄色,C不正确;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产生黄色火焰, D不正确。15.【答案】A【解析】氯水中加入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红色退去,可能是氯水中的H与OH中和,也可能是HClO漂白性引起的,A项错误;氯水中含有的HClO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退色,B项正确;氯水中因含有Cl2分子而呈浅黄色,C项正确;氯水中含有Cl,与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项正确。16.【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2)Na2O2(3)CaCl2(或P2O5)【解析】蜡烛火焰明亮一定是通入了O2,而火焰熄灭一般是CO2,由此可确定B中是Na2O2(淡黄色粉末)和CO2的反应;从而可知A是产生CO2的简易启普发生器,C中是不与CO2反应的白色固体,即是中性或酸性的固体干燥剂。17.【答案】(1) 6(2) 24.0(3)CFDBAE(4) 100 mL容量瓶(5)偏低无影响偏高【解析】(1)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6 mol·L1。(2)现在要配制该浓度的NaOH溶液100 mL,需称量6 mol/L×0.1 L×40 g/mol24.0 g固体氢氧化钠。(3)配制溶液时,首先溶解溶质,再转移、洗涤溶液,之后是定容,摇匀,所以上述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为CFDBAE。(4)上述实验步骤A、B、E、F都用到的仪器名称为100mL容量瓶。(5)溶液被稀释,浓度偏低;对浓度无影响;溶液体积变小,浓度偏高。18.【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2)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3)打开止水夹1,关闭止水夹2,继续加热至石灰水中不再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仍有固体剩余【解析】(1)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都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2)如果有氨生成,则氨进入酚酞溶液中时,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3)应该继续完成的实验是:打开止水夹1,关闭止水夹2,继续加热至石灰水中不再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仍有固体剩余。19.【答案】(1)36 g·mol1(2)0.4NA(3)284.48 L2.8NA【解析】(1)n(混合气体)0.4 mo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6 g·mol1。(2)1个CO分子和1个CO2分子中都含有1个碳原子,则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碳原子数为0.4NA。(3)气体通过NaOH溶液时CO2被吸收,通过浓硫酸时H2O被吸收,最后收集在气球中的气体为CO。收集在气球中的气体为CO,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根据题意可得,联立两式解得n(CO)n(CO2)0.2 mol,则标准状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CO的体积为0.2 mol×22.4 L·mol14.48 L。1个CO分子中含14个电子,则气球中收集到的CO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142.8 mol,电子数为2.8NA。20.【答案】(1)54565445(2)34(3)8.3(4)偏低偏高偏低【解析】(1)设SO2与SO3均为1 g,则n(SO2)mol,n(SO3)mol,则SO2中n(O)2n(SO2)mol,SO3中n(O)mol,故分子数之比为54,氧原子数之比为56。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V(SO2)V(SO3)54,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SO2)(SO3)648045。(2)设有100 g混合物,则氧元素的质量为70 g,硫元素的质量为30 g,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0 g,氧气的质量为100 g60 g40 g,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是64 g·mol1,SO2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比,混合气体的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比,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g·mol1g·mol1,混合气体与氧气的平均摩尔质量比为321,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氧气密度的倍。(3)根据稀释前后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24 mol·L1×V0.100 L×0.2 mol·L1,V0.008 3 L,故需要量取2.4 mol·L1的H2SO4溶液的体积是8.3 mL。(4)误差分析根据公式c进行分析,若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n减小,V不变,c偏低;若定容时俯视,则使所加溶液体积变小,n不变,V减小,c偏高;若摇匀后发现低于液面再加蒸馏水,则会使V变大,由于n不变,则c偏低。21.【答案】(1)242NA(2)2147(3)123(4)3(5)0.5 mol1.5NA【解析】根据物质的量、微粒数以及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22.【答案】(1)Na2O4NaO2=2Na2O石蜡油煤油(2)黄色Na2O22NaO2Na2O2【解析】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实验室钠通常将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23.【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hgfeabc(3)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4)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后再加热装置【解析】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的过程中,要避免生成的Na2O2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在制取过程中导入空气时要除去这两种杂质,且最后要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反应装置。24.【答案】(1)4NaO2=2Na2ONa2OH2O=2NaOH(2)Na2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解析】(1)根据题目中图示转化关系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Na2OH2O=2NaOH。(2)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淡黄色的Na2O2,Na2O2与C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