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气压带和风带课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docx
-
资源ID:71065499
资源大小:523.9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3.2气压带和风带课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docx
3.2气压带和风带课后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一、单选题1有关副热带高压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于南北纬30°附近B是热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C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冷性高压D其两侧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2以下气压带中不是由于热力原因而形成的是()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A B C D3下列各地对流层高度最大的是()A中山科学考察站B英国首都伦敦C马六甲海峡D青藏高原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4该日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5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A自西南向东北B自西向东C自东北向西南D自东向西 利马(秘鲁首都)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6利马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低纬度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B地处低纬度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C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7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C乙处气候是因其地处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D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利比里亚地处非洲西部,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橡胶园。橡胶树属阳性植物,喜温喜湿。该国技术水平低,对老化的橡胶园依旧采取火烧处理,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当地政府迫切希望中资企业赴利比里亚投资橡胶加工业。下图为利比里亚及附近地区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该地橡胶树种植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有(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海拔较高,光照充足地处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临近海洋,昼夜温差大ABCD9中资企业在该地发展橡胶加工业( )A可以增加当地就业岗位B因为当地交通发达,物流便利C能够降低橡胶树利用率D靠近沿海城市,拓展当地市场 西伯利亚高压是冬季存在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的强大冷高压,一般选择气压场中1025hpa等压线作为其特征线.读“19512003年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与19511969年相比,19701980年我国( )A夏季旱灾多B冬季多低温冻害C夏季洪涝多D冬季较为温暖11与西伯利亚高压的形成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海陆温差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D地表起伏 图中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上图中处于北半球的有( )ABCD13图气压带的名称及成因分别是( )A赤道低气压带热力B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C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力D极地高气压带热力14图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湿热B干热C温湿D冷干 读“我国某地盛行风向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5导致该地36月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加快B洋流流向发生变化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6该地最可能位于( )A山东省B海南省C江苏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综合题17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乙风带的风向是_。(2)图示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的气候区处于_(多雨、少雨)季节,其原因是_。(3)气候区终年多雨的原因是_。18读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_)A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南亚吹偏南风 D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的名称:A_,B_,C_。B、C之间的风带的风向为_风,A、B之间的风带的名称为_。(3)此时A、B、C、D中_点最干热;最湿热的是_点;气压较低的是_两点;气压较高的是_两点。19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问题。(1)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理由。(2)指出此时控制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名称,并说出其成因。(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答案1A【解析】副热带高压带分布于南北纬30°附近,A对。是动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B、C错。其两侧风带的风向在北半球为西南风和东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北风和东南风,D错。2B【解析】极地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引起的,赤道地区气温高形成低气压带,极地地区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故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相对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选择B。【名师指导】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称为热力原因。赤道地区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极地是最大的冷源,因此,与之相应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又被称为热低压和冷高压。在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运动(向北、向南)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成偏西气流并在南北纬30°上空聚积、下沉,地面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的两股冷暖不同的性质的气流,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显然,副热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当地冷热状况无直接关系。这样的气压变化称为动力原因。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由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带。请特别注意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对风向的影响。说明南北半球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位置以及方向的差异。3C【解析】纬度越低地面温度越高,大气的对流运动越强,对流层高度越大,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马六甲海峡纬度最低,对流层高度最大,C正确。故选C。4D5B【解析】4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可知,顺时针方向为东经经度增大的方向,说明地球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所在半球为南半球,由图中可知,赤道附近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此时所在位置位于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此时应该为冬至日,故选D项。5读图分析可知,甲地所在纬度为南纬50°,处在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水自西向东形成西风漂流,故选B项。6A7D【解析】6利马位于南美洲西部,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地处低纬度地区,又受沿岸寒流的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形成大雾天气,A对。该地位于信风的背风坡,受寒流影响,BCD不对。所以选A。7甲地位于巴西东南部沿海,乙地位于亚马孙平原,两地都是热带雨林气候,A项错;甲地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B项错;乙地气候是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C项错;甲地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D项正确。8B9A【解析】本题以非洲利比里亚为背景,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8根据图文信息,利比里亚位于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再加上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从大西洋携带水汽后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沿岸还有几内亚暖流经过,整体降水较多,正确。从图中信息来看,利比里亚海拔不高,且森林覆盖率较高,光照不充足,错误。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热量充足,正确。临近大西洋,昼夜温差较小,错误。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9中资企业到利比里亚发展橡胶加工工业,可以增加当地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A项正确。还可以促进当地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从图中看出,该国交通并不发达,B项错误。中资企业投资建厂可以带去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有效提高橡胶树的利用率,合理开发橡胶资源,C项错误。当地森林覆率较高,橡胶树众多,不需要拓展市场,需要的是利用沿海城市,拓展海外市场,D项错误。故选A。【名师指导】利比里亚降水多的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受地形抬高;沿岸有几内亚暖流经过,增加湿度。10D11A【解析】10大陆出现冷高压的季节为冬季,A、C错误。与19511969年相比,19701980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范围小,说明高压势力弱,冬季气温较高,较为温暖,D正确,B错误。故选D。11特征线包围面积大小变化即高压势力强弱的变化,西伯利亚高压是由于冬季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其强弱取决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温度差异,A正确。BCD错误。故选A。【名师指导】结合材料,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B13B14B【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2图中,风是西南风是北半球的西风带,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位置偏北是北半球的夏至;图中,风是西北风,是南半球的西风带,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位置偏北,是北半球的夏至;图中,风是东南风,是南半球的信风带,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偏南,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图中,风是西南风,是北半球的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居中,是北半球的二分日。故对,错,B对,AC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B。13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故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14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其影响下,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燥少雨,故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名师指导】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5C16B【解析】15由材料可知,风向方位角是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3-6月,该地风向由东北风转变为西南风,我国属于季风气候,我国季风区的夏季风包括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东南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导致该地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C对、D错。与地球公转速度及洋流无关,AB错。故选C。16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南-东北季风,应位于我国海南及西南地区,B对。山东省和江苏省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AC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小,D错。故选B。【名师指导】形成季风的因素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7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北风 多雨 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压南移,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带来充足水汽。 位于地形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带来大量水汽;沿岸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 【解析】(1)根据世界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风带是西风带,风向是西北风。(2)根据图上信息可知,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澳大利亚西北部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此时处于多雨季节,原因是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发生左偏,形成西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3)气候区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沿岸又有暖流增温增湿,加上多地形雨,全年降水丰富,形成终年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名师指导】18BD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北 东南信风带 B A AC BD 【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知,赤道低气压带的中心纬线以南移至南纬5°10°之间,所以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北极附近应为极夜;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南亚吹偏北风;此季节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据此分析本题选BD。(2)依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及图示中各点所处的纬度位置,即可判断出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3)全球的七个气压带中,最湿热的是处于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对应A点;最干热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对应图中的B点;干冷的为极地高气压带(D点),湿冷的副极地低气压带(C点)。气压较低的是处于赤道低气压带的A点和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C点;气压较高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点)及极地高气压带(D点)。【名师指导】世界气压带风带图:19(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此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气压高,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高压中心位于蒙古国和西伯利亚地区,形成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3)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解析】(1)根据图中世界大陆轮廓及气压分布状况可以判断,此时在亚欧大陆中部的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出现高压中心,而亚欧大陆受亚洲高压控制,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导致大陆形成冷高压,所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的夏季。(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上的高压为亚洲高压。亚欧大陆受亚洲高压控制,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导致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大陆形成冷高压,称为亚洲高压。(3)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非洲赤道附近的北半球地区,靠近几内亚湾。在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海洋吹来,水汽含量大。而与此处的东北信风相遇,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比较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