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资源ID:71065790       资源大小:27.5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基础扫描】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_: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的开始。2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_等。3汉朝(1)_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_”。(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4隋唐(1)隋建立后,重新核定户籍。(2)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_一造。5宋朝:宋朝户籍分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和_(指没有土地的佃户)。6元朝:按职业划分户口类型,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7明朝(1)明朝以职业定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2)明朝的户籍册称“_”,以里甲制为基础。8清朝(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_,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1)从秦汉到明清,_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2)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3)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4)明朝实行_,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2社会治理(1)秦汉: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相互监督。(2)唐朝:实行_,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互相监督。(3)北宋:王安石实施_。(4)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5)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_。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宋之前(1)社会救济: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_地位。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2)优抚政策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_,以示尊重。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2宋之后(1)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代表:北宋_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作用: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2)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3政府和社会救济的不同(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_,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2)社会力量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等。【重点聚焦】1、 历史概念:保甲制度2、典型史料:“第19条 凡遇凶荒事故,或有阙支,家长预为区划,不使匮乏。”“第68条 子弟年十六以上,许行冠礼,须能暗记四书五经正文,讲说大义方可行之。否则,直至二十一岁。弟若先能,则先冠,以愧之。”“第74条 立嘉礼庄一所,拨田一千五百亩(族田),世远逐增,别储其租,令廉干子弟掌之,专充婚嫁诸费。男女各以谷一百五十石为则。”“第88条 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如被诬指者则不拘此。”摘自 浙江浦江郑义门郑氏规范【链接高考】略【能力拓展】1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等,为历代所沿用。此举表明()A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C对人民的管理日益加强 D开始有了户籍管理制度2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此材料不能说明古代户籍()A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 B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C与土地私有制度相适应 D是严刑峻法的重要体现3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根据史籍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A国家税源枯竭 B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C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 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自我归纳】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自主核对】一、1、战国 2、市籍 3、(1)丞相 (2)编户齐民 4、(2)三年 5、客户 7、(2)黄册 8、(2)摊丁入亩;二、1、(1)县 (4)里甲制 2、(2)邻保制度 (3)保甲法 (5)保甲制;三、1、(1)辅助 (2)鸠杖 2、(1)范仲淹 3、(1)救灾。【重点聚焦】1、保甲制始于宋代 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一种军事制度,即“什伍其民”、“变募兵而行保甲”。明、清两代有类似设置。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城乡居民采用保甲制作为基层政治制度。2、解读:古代宗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防灾、救灾、推行教化、防止腐败等诸多发面均有所体现。【链接高考】略【能力拓展】1【解析】材料显示政府利用户籍等加强对百姓赋税、户口、军事训练等方面的管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从商鞅变法开始,材料没有提及户籍制度是否由此开始,排除A、D两项;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但材料还涉及其他方面,排除B项。故选C项。【答案】C 2【解析】材料“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说明A、B两项均符合材料,但不符题意;材料“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说明C项符合材料,但不符题意;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符合题意。【答案】D3【解析】根据材料中“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的信息可知C项正确;“国家税源”“经济结构”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A、D两项错误;材料中“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说明B项错误。【答案】C 【自我归纳】(1)户籍具有地域性:政府千方百计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2)户籍具有等级性: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3)户籍具有世袭性: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4)户籍具有社会治安职能:户口的管理也对人口活动行为进行制约,对封建秩序,特别是治安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4

    注意事项

    本文(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为本站会员(九****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