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2 土壤-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训练】.docx
-
资源ID:71066099
资源大小:622.6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专题5.2 土壤-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训练】.docx
专题5.2土壤-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训练】一、单选题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下列各题。1. 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B.气候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2.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B.C.D.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3. 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A.风化基岩B.气候C.地形D.生物4. 图示区域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A.B.C.D.下图为土壤剖面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5.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的层是A.B.C.D.6. 构造最为复杂的自然土壤是A.耕作土壤B.水稻土壤C.沙漠土壤D.森林土壤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7. 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A.成土母质B.地貌C.时间D.气候8. 图示a、b、c、d四幅图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a低等生物作用b岩石风化崩解c土壤分层形成d成熟土壤形成A.B.C.D.读下图“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 土壤形成原始物质基础是A.母质层B.淀积层C.腐殖质层D.枯枝落叶层10. 影响岩石风化强度大小和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地貌D.人类活动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图中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A.岩石生物大气水文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C.土壤岩石水文大气D.生物岩石大气水文12. 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二、综合题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东北的黑土有机质丰富,土质松软,非常适宜耕作。东北黑土一般分布在从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山麓地带。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导致黑土退化,而自然因素又加剧了其退化,出现“露黄黑土”。为保护黑土,近年来当地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免耕”法效果明显,即不翻动或少翻动表层土壤,并在收获农作物的果实后留下作物残茬覆盖土壤表层。下左图示意东北黑土、黑钙土分布,右图示意黑土区地面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减弱作用和覆盖在地表的作物残茬。(1)描述东北黑土的主要分布特点。(2)说明地形、土壤、气候因素对东北黑土退化的加剧作用。(3)简述“免耕”法对黑土退化的遏制作用。试卷答案1. C2. B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与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关系不大,A错误;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进行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逐渐加厚,但与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无关,B错误;岩石风化物即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C正确;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D错误。故答案选C项。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成土母质上滋生出生物后,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有选择的吸收,慢慢地积累了有机物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生物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和矿物养分归还给地表,加速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意识有机质生物积累过程,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因此正确,故答案选B项。3. D4. A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故答案选D项。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正相关,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母质,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错误。因此正确,故答案选A。5. B6. D为腐殖质层,为淋溶层,为淀积层,为母质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的层是淋溶层,B正确。故选B。耕作土壤、水稻土壤不是自然土壤,AB错,森林植被茂密,枯枝落叶动物残体丰富,土壤构造复杂,沙漠土壤缺少动植物,土壤层构造相对简单,D对C错。故选D。7. C8. D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故选C。读图,根据图示含义可知,a为岩石风化崩解,b为低等生物作用,c为土壤分层形成,d为成熟土壤形成。故选D。9. A10. B母质因素在土壤形成上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方面它是构成土壤矿物质部分的基本材料,另一方面又是植物矿质养分元素的来源。所以,母质是土壤形成过程的直接参加者。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上。它能直接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土壤颗粒组成,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土壤生产力的高低。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基础是母质层。A正确。淀积层、腐殖质层、枯枝落叶层不是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基础,BCD错误。故选A。风化作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组成岩石的矿物性质。地形影响气候,间接影响风化作用,A错误。影响岩石风化强度大小和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原因是:气候寒冷或干燥地区,生物稀少,寒冷地区降水以固态形式为主,干旱区降水很少;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化学和生物风化为次;岩石破碎,但很少有化学风化形成的粘土矿物,以生物风化为主形成的土壤也很薄。气候潮湿炎热地区,降水量大,生物繁茂,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尸体分解过程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具有较强的腐蚀能力,故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十分强烈,形成大量粘土,在有利的条件下可形成残积矿床,可形成较厚的土壤层。影响岩石风化强度大小和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气候,B正确。地貌、人类活动对岩石风化也有一定影响,但是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误。故选B。11. B12. A据图可知,在地表应表示土壤,在树林应为生物,在空中为大气,在河流应为水文,故选B。土壤肥力高低看有机质的含量多少,而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物残体和枯枝落叶,所以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山坡上因流水侵蚀作用强于沉积作用,土壤厚度一般小于以沉积作用为主的河谷,B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岩石,C错误。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林地,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13.(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呈碎片化(呈块状)分布;北部多于南部。(2)黑土主要分布在山麓,多为坡地,加之夏季降水集中,黑土土质松软,易引起水土流失;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大风频繁,加之春季降水少,植被覆盖少,松软裸露的黑土得不到植被保护,表层土壤风蚀严重;冬春季节气温低,冻融侵蚀严重。(3)有效地防止水蚀和风蚀,减轻表层黑土流失;补充有机质含量,恢复土壤肥力。【解析】(1)据图可知,东北黑土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带,即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呈碎片化(呈块状)分布;黑龙江省较多,辽宁没有分布,即北部多于南部。(2)从地形、土壤、气候因素对东北黑土退化的作用分析,据图可知黑土主要分布在山麓,即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地区,多为坡地,加之温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降水集中,黑土土质松软,易引起水土流失;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大风频繁,加之春季降水少,植被覆盖少,松软裸露的黑土得不到植被保护,表层土壤风蚀严重;冬春季节气温低,有季节性冻土,气温回升时冻融侵蚀严重。(3)据材料可知,“免耕”法即不翻动或少翻动表层土壤,并在收获农作物的果实后留下作物残茬覆盖土壤表层。覆盖在土壤表层的作物残茬有效地防止水蚀和风蚀,减轻表层黑土流失;当作物残渣回归土壤后,可以补充有机质含量,恢复土壤肥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