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老舍《画 像》.docx
-
资源ID:71066508
资源大小:25.1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老舍《画 像》.docx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老舍画 像讽刺小说以其尖锐辛辣的文字、幽默诙谐的语言,让读者在快乐中体味生活的哲理。老舍,这位杰出的“京派”小说家,用戏谑夸张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对艺术十分狂热,但却毫无艺术造诣的、盲目自信的画家方二哥的形象,批判了那些只重形式,不重实质,浑身充斥着艺术家做派“伪大师”们。让我们跟着老舍的“京骂”,一起领略方二哥的可笑可悲之处吧!文 本 研 读(注:>>>处为文章精析) 画 像>>>一语双关的标题。 作者:老舍前些日子,方二哥在公园里开过“个展”,有字有画,画又分中画西画两部。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夸张的手法,讽刺方二哥拙劣的绘画水平;语言幽默风趣,瞬间抓住读者;总领全文,为下文中的“点评方二哥中西画作”和“方二哥为我画像”作铺垫。)>>>故事的开端,语出惊人,奠定讽刺基调。据我看,方二哥的字确是不坏,因为墨色很黑,而且缺着笔划的字也还不算多。(反讽,方二哥不仅画技差,字写得也不好。)可是方二哥自己偏说他的画好。在“个展”中,中画的杰作他自己规定的是一张人物。松树底下坐着俩老头儿。确是松树,因为他题的是“松声琴韵”。他题的是松,我要是说像榆树,不是找着打架吗?所以我一看见标题就承认了那是松树: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通过心理描写,直接讽刺方二哥绘画水平的低劣。)对于那俩老头儿,我可是没法不言语了。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这是怎么个讲究?”我问他。“这?俩老头儿鼓琴!”他毫不迟疑的回答。“为什么一模一样?”我问的是。“怎么?不许一模一样吗?”他的眼里已然冒着点火。“那么你不会画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讲究画成一样!这是艺术!”他冷笑着。我不敢再问了,他这是艺术。(第段,写“我”描述方二哥的中国画。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将偏执又不懂艺术的方二哥刻画得入木三分,人物形象鲜明,讽刺效果极强。)>>>故事的发展,描绘出一个煞有介事的伪艺术家形象。又去看西画。他还跟着我。虽然他不很满意我刚才的质问,可究竟是老朋友,不好登时大发脾气。再说,我已承认了他这是艺术。>>>过渡段,为下文方二哥“大发脾气”和为“我”画像埋伏笔。西画的杰作,他指给我,是油画的几颗鸡冠花,花下有几个黑球。不知为什么标签上只写了鸡冠花,而没管那些黑球。要不是先看了标签,要命我也想不起鸡冠花来一些红道子夹着蓝道子,我最初以为是阴丹士林布衫上洒了狗血。后来才悟过来那是我永不能承认的鸡冠花。>>>幽默风趣的语言,诙谐中尽显讽刺意味。那些黑球是什么呢?不能也是鸡冠花吧?我不能不问了,不问太憋得慌。“那些黑玩艺是什么?”“黑玩艺?!”他气得直瞪眼,“那是鸡!你站远点看!”(“我”问得坦诚又直接,方二哥的表情回答了一切。)我退了十几步,歪着头来回的端详,还是黑球。可是为保全我的性命,我改了嘴:“可不是鸡!一边儿大,一样的黑;这是艺术!”>>>沿用夸张的手法,夸赞画作是“艺术”完全是为了“保命”!侧面衬托出方二哥对画作的自我陶醉和欣赏。方二哥天真的笑了:“这是艺术。好了,这张送给你了!”>>>“这是艺术”运用反复的手法,讽刺方二哥以“艺术家”标榜自己。我可怪不好意思接受,他这张标价是一千五百元呢。送点小礼物,我们俩的交情确是过得着;一千五,这可不敢当!况且拿回家去,再把老人们气死一两位,也不合算。我不敢要。>>>高昂的价格本身就是一种讽刺,担心“气死”老人又增强了讽刺效果。“我”的不接受,引出下文方二哥为我画像和最终疯了的小说情节。我正谦谢,方二哥得了灵感:“不要这张也好,另给你画一张,我得给你画像;你的脸艺术!”我心里凉了!不用说,我的脸不是像块砖头,就是像个黑蛋。要不方二哥怎说它长得艺术呢?(方二哥口中的“艺术”,更像是恐怖故事令“我”感到害怕。)我设尽方法拦阻他:没工夫;不够被画的资格;坐定了就抽疯他不听这一套,非画不可;第二天还就得开始,灵感一到,机关枪也挡不住;不画就非疯了不可!我没了办法。为避免自己的脸变成黑蛋,而叫方二哥入疯人院,我不忍。(方二哥强行为“我”画像,“我”因担心方二哥会疯才同意,这也为结尾“我”的离开、方二哥疯了等情节埋伏笔。)画就画吧。可是我绕着弯儿递了个口语:“二哥,可画细致一点。家里的人不懂艺术,他们专看像不像。我自己倒没什么,你就画个黑球而说是我,我也能欣赏。”“艺术是艺术,管他们呢!”方二哥说,“明天早晨八点,一准!”>>>方二哥听不懂好赖话,所以小说的结局也就在此注定了。我没说出什么来,一天没吃饭。(“我”心里窝火,为可怜方二哥而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而窝火吃不下饭。)>>>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为高潮部分蓄足了势。第二天,还没到八点,方二哥就来了;灵感催的。喝,拿着的东西多了,都挂着颜色。把东西堆在桌上,他开始惩治我。叫我坐定不动,脸儿偏着,脖子扭着,手放在膝上,别动,连眼珠都别动。我吓开了神。他进三步,退两步。向左歪头,抓抓头发,又向右看,挤挤眼睛。闹腾了半点多钟,他说我的鼻子长的不对。得换个方向,给鼻子点光。我换过方向来,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然后告诉我不要再动。我不敢动。他又退后细看,头上出了汗。还不行,我的眼不对。得换个方向,给眼睛点光。(通过动作描写,讽刺方二哥的艺术家做派,重形式而不重艺术。)我忍不住了,我把他推在椅子上,照样弹了他的脑门,拉了他的耳朵“我给你画吧!”我说。为艺术,他不能跟我赌气。他央告我再坐下:“就画,就画!”我又坐好,他真动了笔。一劲嘱咐我别动。瞪我一眼,回过头去抹一个黑蛋;又瞪我一眼,在黑蛋上戳上几个绿点;又回过头来,向我的鼻子咧嘴,好像我的鼻子有毒似的。画了一点多钟,他累得不行了,非休息不可,仿佛我歪着头倒使他脖子酸了。我一边揉着脖子,一边去细看他画了什么。很简单,几个小黑蛋凑成的一个大黑蛋,黑蛋上有些高起的绿点。(动作描写,描摹出方二哥作画时的样子让读者忍俊不禁,增强了阅读趣味性。)“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我问。(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方二哥笔下的画像生动形象地传递给读者,无情地批判了方二哥绘画水平低劣。)“别忙啊,还得画十天呢。”他看着大煤球出神。(语言和动作描写,方二哥再次沉浸在自我陶醉中。)“十天?我还得坐十天?”“啊!”>>>方二哥给我画像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当天下午,我上了天津。两天后,家中来信说:方二哥疯了。疯了就疯了吧,我有什么办法呢?>>>倘若“我”真的坚持十天被方二哥这样折磨,疯的也许就是“我”了。故事的结局夸张,又有趣,极具讽刺意味。知 识 建 构/反复修辞及在小说中的运用/一、概念: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二、反复的类型:1词语反复。2词组或句子反复。3语段反复。三、反复的作用: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2.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本篇小说反复强调“这是艺术”,不仅以“我”的视角直接表达了对方二哥绘画技术的讽刺,而且也从方二哥的角度加深了嘲讽的效果,这使得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讽刺艺术更加高明。试 题 解 析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方二哥提出为“我”画像,“我”多番拒绝,后因担心方二哥会疯才同意,为结尾“我”离开、方二哥疯了等情节埋伏笔。B.“我把他推在椅子上,照样弹了他的脑门,拉了他的耳朵”,表现了“我”难以忍受方二哥对“我”的折磨。C.小说标题“画像”,既是指方二哥强行为“我”画像,也是指作者用文字为“方二哥”画像,可谓一语双关。D.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在“我”含蓄蕴藉而耐人寻味的叙述中,表现了方二哥的艺术风格和形象特点。参考答案:D解析:“ 含蓄蕴藉而耐人寻味的叙述 ” 错误;“ 我 ” 的叙述并不含蓄蕴结,而是充满幽默风趣的夸张与讽刺,如 “ 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 ”“ 我心里凉了 !不用说,我的脸不是像块砖头,就是像个黑蛋。要不方二哥怎说它长得艺术呢 ” 等。2简要分析方二哥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6分)【参考答案】:(1)从 “方二哥在公园里开过个展 ,有字有画,画又分中画西画两部”“别忙啊,还得画十天呢”“当天下午,我上了天津。两天后,家中来信说:方二哥疯了” 等可见,他对艺术十分狂热,开画展,为不能给“我”画肖像而发疯。(2) “方二哥自己偏说他的画好”“讲究画成一样!这是艺术”可见方二哥盲目自信,认为自己画得很好。(3)而从“我”的描述来看,“他题的是松,我要是说像榆树,不是找着打架吗”“油画的几颗鸡冠花,花下有几个黑球”“黑玩艺?!他气得直瞪眼,那是鸡!你站远点看 ”“细看他画了什么。很简单,几个小黑蛋凑成的一个大黑蛋,黑蛋。上有些高起的绿点”等可见,他绘画水平低劣。3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取得讽刺效果,请从文中列举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本文有许多夸张、幽默的语句,如第一段 “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夸张的手法写出他水平低下,能使人气晕气死。“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 ,运用排比,艺术缺乏创新,简单重复。(2)“要不是先看了标签,要命我也想不起鸡冠花来 一些红道子夹着蓝道子,我最初以为是阴丹士林布衫上洒了狗血。后来才悟过来那是我永不能承认的鸡冠花。那些黑球是什么呢”“不用说,我的脸不是像块砖头,就是像个黑蛋。要不方二哥怎说它长得艺术呢”“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 ”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方二哥画作的拙劣。(3)“喝,拿着的东西多了,都挂着颜色。把东西堆在桌。上,他开始惩治我。叫我坐定不动,脸儿偏着,脖子扭着手放在膝上,别动,连眼珠都别动”“他说我的鼻子长的不对。得换个方向,给鼻子点光。我换过方向来,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动作描写,重形式不重艺术,讽刺其艺术家做派。(4)“这是艺术”运用反复手法,讽刺其 “艺术家”风范。(5)“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讽刺方二哥重形式而没有实质的绘画才能。 (6)“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通过心理描写,直接讽刺了方二哥绘画水平的低劣。(列举三点即可,每点 2 分)反 馈 检 测1. 请结合小说内容,对小说题目“画像”作解读。2. 从文中找出一段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进行赏析。相 关 链 接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我倒有点迷了头,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难道由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很和气的。我希望他说是由汉口或绥远上车,因为果然如此,那么中国火车一定已经是无轨的,可以随便走走;那多么自由!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假如不是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正忙着给客人搬东西,找铺位。可是听见这么紧急的一声喊,就是有天大的事也得放下,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的说,“一开车,马上就给您铺好。”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马裤先生大概是已经承认毯子可以迟一下,可是枕头总该先拿来。 “先生,请等一等,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的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客人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表示歉意。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以免快转又吓个跟头。转好了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没回头,一直地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茶房!”我拿起报纸来。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可恶的茶房,怎么不给你搬行李?”我非说话不可了:“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这回该轮着我了,“呕?!”我心里说,“幸而是如此,不然的话,把四只皮箱也搬进来,还有睡觉的地方啊?!”我对面的铺位也来了客人,他也没有行李,除了手中提着个扁皮夹。 “呕?!”马裤先生又出了声,“早知道你们都没行李,那口棺材也可以不另起票了!”我决定了。下次旅行一定带行李;真要陪着棺材睡一夜,谁受得了!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毛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车开了,他顿时想起买报,“茶房!”茶房没有来。我把我的报赠给他;我的耳鼓出的主意。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用我的报纸盖上脸,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我心中安坦了许多。到了丰台,车还没站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过了丰台,茶房拿来两壶热茶。我和对面的客人一位四十来岁平平无奇的人,脸上的肉还可观吃茶闲扯。大概还没到廊房,上面又打了雷,“茶房!”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上面的雷声响亮。 “这不是两壶?”茶房指着小桌说。 “上边另要一壶!” “好吧!”茶房退出去。 “茶房!”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茶房!”我直怕茶房的眉毛脱净! “拿毯子,拿枕头,打手巾把,拿”似乎没想起拿什么好。 “先生,您等一等。天津还上客人呢;过了天津我们一总收拾,也耽误不了您睡觉!”茶房一气说完,扭头就走,好像永远不再想回来。待了会儿,开水到了,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可是匀调,继续不断,有时呼声稍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开水,先生!”“茶房!” “就在这儿;开水!” “拿手纸!” “厕所里有。” “茶房!厕所在哪边?” “哪边都有。” “茶房!” “回头见。” “茶房!茶房!茶房!”没有应声。 “呼呼呼呼”又睡了。有趣!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马裤先生醒了,对着壶嘴喝了一气水。又在我头上击打靴底。穿上靴子,溜下来,食指挖了鼻孔一下,看了看外面。“茶房!”恰巧茶房在门前经过。 “拿毯子!” “毯子就来。”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看看脚行的号衣,更没作用。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的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我睡不着是当然的,我早已看清,除非有一对“避呼耳套”当然不能睡着。可怜的是别屋的人,他们并没预备来熬夜,可是在这种带钩的呼声下,还只好是白瞪眼一夜。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车在此处停半点钟,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