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十五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
-
资源ID:71067497
资源大小:1,006.3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古代史专题十五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
中国古代史专题十五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明代江南涟川地主沈氏在逐月事宜中有如下的记载:“正月:至苏杭买粪;苏州买烧酒;角直买采豆泥。四月:平望买牛壅(注:牛壅,稻草与牛粪便混合而成的特制肥料);南浔买茧黄。十月:桐乡、海宁买枯叶;山里买柴卓。十二月:嘉兴买腊猪油。”该记载反映出当地( )A农村与市镇经济联系广泛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C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出现D商帮贸易活动的兴盛2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现象,具体表现有( )A出现通晓不绝的夜市B大都成为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C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实现D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3下表所示为明代中后期几位历史人物的言论。这些言论主要说明当时( )言论人物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张居正(政治家)窃闻先王重本抑末,故薄农税而重征商。余则以为不然,直一视而并施之耳。日中为市.盖与耒耜并兴,交相重矣商何负于农?汪道昆(文学家)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王阳明(思想家)A社会职业的分工日益精细B对商人的偏见有所改变C经世致用的思想成为主流D工商致富思想备受推崇4下图为南都繁会图(局部),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二段盛况,共绘有109家商店,招幌匾牌鳞次栉比,争奇斗胜。这反映了明代( )A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B商人经营理念的发展C传统经济结构的转型D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5明清史讲义对雍正帝评价颇高:“要之圣祖诸子,皆无豫教,唯世宗之治国,则天资独高,好名图治,于国有功。”下列现象存在于雍正帝在位期间的有( )设立军机处,提高行政效率利用奏折制度,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大规模“改土归流”,推动西南的经济发展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强化了对西藏的统治ABCD6古代有位思想家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帝王为“天下之大害”,此外还提出“工商皆本”。下列与其属于同一时期的思想家是( )A陆九渊B顾炎武C王守仁D宋应星7有弟子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答曰:“此说之弊久矣,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这位“先生”最有可能是( )A朱熹B孔子C王阳明D黄宗羲8明代一位思想家这样阐述他的“良知”概念“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 )A主张探究万物,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B强调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C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D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9宋元话本,是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它就是西游记的雏型,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的早期故事底本,后来被说书艺人不断阐发,形成小说。这主要说明当时( )A通俗文化已成为主导B城市娱乐活动的丰富C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D文艺的平民化世俗化10如表中的文学艺术形象可以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出处形象西游记孙悟空不服天庭的统治,无视神佛尊严,大闹天宫封神演义哪吒不听父命,闹海斗父聊斋志异花妖、狐魅等抛开一切清规成律,大胆追求理想的爱情儒林外史杜少辉反对八股科举,拒绝入仕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真挚的爱情A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B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C封建社会暗含危机D文化政策趋于自由化11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 )A经济发展促进文化重心转移B政治重心的文化吸引力不断增强C商帮活动推动市民文化传播D文化传播受交通条件影响12天工开物不仅记录并总结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领域的生产实践经验及工艺技术成就,而且注意从现象中发现本质,在科学理论方面也取得不少成就。它的作者是( )A利玛窦B徐光启C宋应星D徐弘祖13明代龚信在古今医鉴中提出:医生要“心存仁义”“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不论贫富,施药一例”。这反映了( )A“等贵贱”的政治理想B“好利恶害”的人性观C“存理灭欲”的义利观D“知行合一”的实践论14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包括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两方面,前者占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其中提到州县地方应着力于开垦、水利和赈济灾民等,可见,该书强调了农业领域( )A需恪守抑商政策B要突出实用技术C政府应发挥作用D粮食是重中之重15传教士利玛窦一行人初到广东时,对人自称是印度僧人。传教士马礼逊由澳门进入广州,也只能先隐匿于广州的美国商馆。与此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A中国经济的日渐衰退B“西学东渐"潮流影响C阶级矛盾的异常尖锐D封闭保守的对外政策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漕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 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业发展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材料二 明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特别是一直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商人首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他们追求金钱、大胆冒险,生动细腻地反映出市镇平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个性发展等价值观念的变迁,展现了这一时期广阔的社会风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3)根据材料二概述明代小说的特点。三、论述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参考答案:1A2D3B4B5A6B7C8B9D10C11D12C13C14C15D16(1)影响:推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助推了南方地区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扩大了漕运和海运的规模。(2)表现: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农产品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商人资本雄厚。(任两点)(3)特点: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动性增强;贸易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任四点)17(1)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造;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2)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化功能;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3)特点: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18示例: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变与不变”自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在漫长的两千多年当中,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其历史地位,直到晚清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变”。首先体现在历史地位上,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政权更迭的频繁使得儒家的“纲常礼教“深受冲击。直至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其次从思想内容的发展来看,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思想文化,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增加了神话色彩,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儒学与佛教和道教三教合流,宋代形成理学,儒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明清时期,李贽、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对儒学批判继承。李贽反对”三纲五常”,提倡”男女平等“。黄宗羲等人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将传统的民本思想向民主思想转变。由此可见,无论是儒学的历史地位还是其思想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当中都发生着变化。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不变”。儒学自汉代以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明朝时期将程朱理学确立为统治思想,直至晚清始终处于统治地位。儒学的基本内涵和道德素养始终不变。孔子创立儒学所提倡的思想核心“仁“和政治上的”民本“思想贯穿始终。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修养,如”舍生取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传承。这些思想也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精华所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变。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两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变与不变“。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但其历史地位和思想精髓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曾起到抑制思想发展的作用,但其在维护政治稳定和传承并塑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