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让世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doc

    • 资源ID:71068224       资源大小:41.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让世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doc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让世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目录:1.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3.让世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4.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新途径5.抓住云上传播新机 推动文化“走出去”6.黄日涵:中华文化走出去需发挥新生代作用正文: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光明日报发布时间: 06-1605:40光明日报官方帐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跨越,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需要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文化影响的持久性进行有机整合。挖掘中华文化精神内核,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需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积极寻求全人类的文化共识和共同价值,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下为公”“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既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又是世界各国人民能够普遍接受的文化共识。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又吸纳和发展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广泛的包容性。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仅最大程度保障了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面对全球治理与发展,中国始终秉持“世界大同、和合共生”“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的中华文化理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问题,有力彰显了中华文化在担当人类文明发展重任中的精神力量。创新中华文化传播路径,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创新传播路径是关键。这需要我们融合内力、巧借外力,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和优势作用。媒体是争取国际话语权和实现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涌现,呼唤着传播载体和传播技术的革新。应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同时,加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主流媒体在资源、平台、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协作,借助国际传播平台开展中华文化对外宣传,着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高地。多措并举促进中华文化多层次、立体化传播。文化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自觉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通过学术交流表达中国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海外华侨华人以饮食、服饰、建筑、民俗等为媒,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风采,以侨为桥,采取国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传播的话语,在日常交流、庆典仪式、展览赛事中润物无声地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将富有时代意蕴的中华文化推向国际舞台。培育优质文化产品,打造中华文化品牌文化产品是文化的重要承载和表现形式。加快培育优质文化产品,持续打造中华文化品牌,是焕发中华文化生机活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在调研上下功夫,提升中华文化传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开展世界文化市场动向调研,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需求度,补短板扩优势;开展国外受众调研,深入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思维习惯,紧扣不同人群的关注点、兴趣点和共鸣点,切实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开展追踪调研,持续关注国外受众对文化产品的体验,对标内容是否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和符合世界进步潮流,对标路径是否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优化调整产品设计与产品推介方式,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文化产品,以中华文化产品研发助力中华文化品牌建设。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提升中华文化传播的深远性和持久性。挖掘品牌核心价值,着力打造个性鲜明、开放包容的中华文化品牌形象。坚持以中华文化作为塑造品牌核心价值的活力源泉,提炼贴合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精神标识,构筑中华文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让中华文化中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走向世界。坚持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紧扣品牌核心价值,深度谋划品牌架构,持之以恒对品牌建设进行分区、分众、分阶段的谋篇布局。适应文化的多样性发展需求,以中华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打造系列文化产品,助力中华文化持续发挥影响力,在世界舞台展现出独到的魅力与风采。(作者:李潇君,系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作者:王智霖 发布时间:2021-06-07 15:30:00来源: 中国西藏网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故事是舆论传播的通行方法,也是社会沟通的有效办法。故事是“世界语”,过去的历史引起今天的共鸣,一个好故事胜过千言万语。讲故事是好办法,故事中有哲理、有文化、有味道,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今天,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世界理解,需要我们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我们要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当前,14亿多中国人在中国梦感召下,正在以自己辛勤的劳动追求和实现梦想。中国人怎么想、怎么做,中国向何处发展、未来前景怎么样,都体现在中国人民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故事之中。(中国西藏网 文/王智霖)让世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6-09 04:54作者:徐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国际传播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讲话,就如何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作出重要指示和决策部署。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就是要掌握国际传播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提高传播艺术,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波澜壮阔,数亿人摆脱贫困的故事精彩无比。我们要用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丰厚素材,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着力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就是要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入开展人文交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中华文化根脉扎实、经久不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要义挖掘好、提炼好、宣传好,让世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着力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就是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极大增强。对外交流过程中,必须谦虚学习、消化融合、守正创新。着力提高中国话语说服力,就是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精神力量。今天,中国正以豪迈的步伐,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我们必须突破西方控制的话语体系及叙事范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善于通过讲故事全面展示中国精神,大力弘扬中国价值,广泛凝聚中国力量。着力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就是要广泛宣传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针对不同受众精准传播,及时有效地传递中国声音。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西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经济发展、卫生健康、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热切期盼中国理念、主张和方案。我们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引导国际社会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切实使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成为引领时代潮流、体现公平正义、回应世界关切的国际公共产品。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9日 08版)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新途径发布时间:2021-06-04 11:25:13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邓凌月  责任编辑:申罡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历史孕育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智慧和文化意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在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和互动中独具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途径,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积淀,彰显与时俱进的时代魅力,阐释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完善中国价值观的世界表达,方能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行稳致远。完善内容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展现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优秀文化遗产和成果,层次多元,涵涉丰富。以往我国文化传播比较注重官方、宏大、主流的元素,文化表达方式往往比较委婉含蓄。因此,要开辟新的思路和视角,结合民族、地域、呈现形态、传承方式等特征,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和必要的转化创新,纳入对外传播的推介范围,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内容形式新颖、表达方式活泼有趣的传播内容资源,持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加强学术交流。要找准中国文化传播定位、路径和策略,转换中国价值观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话语体系,在学术交流中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继续做好“请进来”,举办国际汉学交流和中外智库合作等学术活动,邀请外国文化学者来中国开展课程观摩、论坛研讨、课题研究、学术沟通和交流活动。在中国传统节日、民族特色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或非遗项目展播巡演等重要活动期间,邀请他们来中国参观体验,使他们更加近距离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继续坚持“走出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物的国际推广与传播,加大对汉学家和海外出版机构的投资支持,加强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联系,通过文化节(展、会)和各类产品、品牌推介活动,把我国的医药、美食、典籍、文物、民俗传统、自然风光、艺术作品等宣传推介出去。鼓励民间力量。国外许多华人社区组织建立的各类民间社团经常会邀请当地民众一起,开展各类中国传统节庆、艺术表演等活动,有些活动还会被当地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全程直播。在这种民间自发的组织和活动中,“民间文化使者”将自己对于中外文化的理解融会贯通,用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文化表达和交流,在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具有优势。但是,由于缺乏稳定的组织运作机制,民间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大多较为松散随意,传播影响力有限。因此,应建立健全民间组织机构,完善运作规划机制,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民间力量。发展文化新业态。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和对外贸易以书籍、广播电视、视音频网络平台、海外宣传片等为主要载体。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带动下,应进一步将对外文化产业、文化贸易的发展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与扩大国内需求、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相结合,推动形成传统文化产业生产与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让更具竞争力、更富创造力、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贸易方面的深度合作,畅通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推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的健康发展,树立中国文化传播的国际形象,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拓展线上平台。在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依托网络智能AI和云技术拓展建立文化传播云平台,通过多种云端应用,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内容挖掘、储存处理、科学利用和共享互动,形成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网络传播的多渠道融合联动。要重视借助近年来兴起的海外主流视频播放平台和社交网络媒体平台的传播力量,加大文化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加强高质量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及资源建设,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微”表达,构建全方位、多维度、宽领域的文化对外传播体系,向世界展现多彩、立体、文明、开放的中国文化形象。寻求认同共鸣。只有在相互欣赏和尊重前提下的真情实意表达,才能引发情感共鸣。我们应更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道德观念、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的深入挖掘,结合时代要求和对外传播趋势,运用平实朴素的平民化视角,加强情感设计,融入当地民俗风情和人文情感表达元素,尊重和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性,努力打破语言、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壁垒,用易于被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阐释和展现我国多元文化的特色和精髓,形成世界文明的和谐交融。抓住云上传播新机 推动文化“走出去”2021年03月16日 09:29   来源:解放日报   陈圣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全方位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社交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先建立在全球化基础上的国际文化交流,同样面临极大的挑战。“危”中往往孕育着“机”。文化生态和传播方式的改变,为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思路。应当看到,尽管“逆全球化”等思潮有所抬头,但因为通信的发达、交通的便捷、互联网的维系以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全球化依然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全球化观念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惯性和思考模式之中,已经成为商业交往和产业合作的基础性概念。在此大背景下,中华文化的传播需要开展更为积极、更具前瞻性的全球化思考,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我们应当顺应文化传播新需求、新变化乃至新模式,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意,进一步适应新时代互联网传播的特点,提高数字创意内容产品的原创水平,加快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艺术营销、文化旅游、会议展览等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提高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在线演出等的文化品位和市场价值,让中华文化插上现代化的翅膀在全球飞扬。线上线下、虚拟实体与创新传统交融汇合成为一种常态文化生产和文化传播最主要的状态是人员的交流。受此次疫情影响,国内外的文化演出、演艺中心观众的上座率均有所下降。这种影响还波及了会展业,比如,被誉为“世界艺术风向标”的顶级艺术博览会巴塞尔艺术展去年停止了线下展出。另外,一些著名节庆活动、国际赛事也难以风光再现。创办70多年的爱丁堡艺术节去年首次被迫取消,甚至像奥运会这样的“巨无霸”都因疫情而推迟举行。但是,另一种传播形式则异军突起。疫情肆虐期间,在米兰大教堂前举办的安德烈·波切利演唱会令万众瞩目。虽然可容纳35000名客人的米兰大教堂以及大教堂前面的杜奥莫广场人员稀少,空旷寥廓之下只有这位几近失明的歌唱家舒展歌喉,但通过互联网,全世界有2000万观众得以聆听这位世界级歌唱家的天籁之音。早年,这位享誉世界的歌唱家曾应邀来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唱。那场演唱会放在上海大舞台进行,演出场地已经算是“大场子”了,但借助互联网,这场云上演唱会收获了更多的观众,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这再一次应验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话:上帝在这里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又在那里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此次疫情在某种程度上逼迫人们离开原来驾轻就熟的传统路径,让大家不得不去另辟蹊径。以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在线文化传播开辟了新的天地,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文化传播的物理空间壁垒。举个例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推出的抗疫剧热干面之味在知名视频网站上直播,吸引了16.6万人次观看。据悉,一些国际演艺重镇如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苏格兰爱丁堡等,也在进行相同方式的努力。这种云端文化传播和接受习惯的养成,为新形势下文化传播转危为机提供了契机。上海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此次疫情期间展开了一个有意义的问卷调查通过微信发出问卷,两个月内回收2601份有效问卷。归纳显示,疫情期间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为微信(84.81%),其次为QQ(9.03%),传统的电话只占使用率的5.5%;疫情期间文化活动的选择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通过互联网观看电影和电视剧”(62.21%)、“阅读电子书”(50.52%)、“欣赏音乐”(50.21%),且有将近半数选择“观看B站、抖音、快手等直播或自媒体节目”(47.37%)。这一社会调查虽然规模不大,但反映的数据应该是有一定说服力的,值得进一步分析与思考。一个基础判断是,此次疫情带来的变化,使得线上与线下、虚拟与实体、创新与传统的交融汇合成为一种常态,并渐渐向前者倾斜,慢慢会以一种固化的形式保留下来。由此,重组生活、工作、休闲、消费、艺术的崭新空间或许会成为一种新趋势、新拓展,其前景不可限量。新型媒体形态和业态逐渐走向主流,拥有广阔发展空间新的欣赏方式、阅读习惯会慢慢沉淀下来,并在现实环境中不断发酵,从而使那些原本有些边缘的媒体形态和业态逐渐走向主流。下面,试列举一些正在蓬勃兴起的媒体形态和业态:一是网络音乐。它不仅仅是转换传播阵地与传播方式,而是改变了传统格局下的音乐创作、传播、欣赏、交流既定方式与固定模式,形成一种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独特审美文化。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音乐市场收入同比增长9.7%,达到191亿美元,其中流媒体音乐市场营收达到89亿美元,占全球营收的47%。面向未来,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蓬勃发展,为这种新型音乐文化的成熟与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原先风靡一时的唱片公司与唱片业,可能会因为跟不上时代演变的步伐和节奏而风光不再。二是网络文学。有人把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偶像剧、中国的网络文学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网络小说利用本身的传播优势,形成了读者全过程的参与机制。读者从选择、点击、收藏、推荐、订阅到反馈、评判,成为小说创作的共同体。这种共同创作是以往文学创作所难以企及的,从而使得网络小说创作过程大胆而开放地吸纳各种文化资源,可以把流散在民间的各种神话元素、科技想象、人文关怀、道德伦理融合起来,进而形成独到新颖的情感体验与知识谱系。这就是网络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核心竞争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5亿,占网民整体的53.2%;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35亿,占手机网民的51.4%。网络文学不仅在国内市场风靡,而且在国外市场大行其道,尤其在东南亚地区更是受到追捧。面向未来,网络文学出海将是一片浩瀚的“蓝海”。三是短视频。这是新媒体界的新宠。有海外研究报告显示,早在2018年,全球就有86%的用户通过音频流媒体听歌,其中有52%的人通过视频的方式“看”音乐。去年,由歌星费玉清演唱的老歌一剪梅登上多个海外音乐榜单的前列,起源就是一个短视频。四是电子游戏。电子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情感陪伴与文化表达。我国游戏产业经历了从引进到出海、从端游到手游、从单一到多元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游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新锐力量,正日益展示出影响力。2019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超过2308.8亿元,相比2018年的1339.6亿元来说几乎翻倍。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疫情严重的2020年上半年,我国自主游戏产品的海外销售量也同比增长36.32%。在文化产业进出口贸易上,游戏产业是少有的贸易顺差。2019年,上海网络游戏实现营收802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国比重的34.7%。目前,上海集聚了全国80%以上的电竞企业、俱乐部、战队、直播平台以及超过40%的全国电竞赛事。上述这些新型媒体形态和业态,在此次疫情期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因人员不能流动与聚集的特殊情况,发挥了更大的传播效应,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可以相信,云视听、电竞产业等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僵硬传播”转向“柔性传播”,努力跨越文化叙述差异新型媒体形态和业态的新发展又会给文化传播带来什么影响呢?文化传播,简单说来就是一种文化从它的发生地向其他国家、区域、人群的扩散。文化传播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接受度与排拒度。这种接纳往往既是不知不觉,又是自觉自愿的。过去,文化传播的媒介主要是人的迁移和流动,尤以人群的迁移更为重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通过更多的途径,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扩展。与此同时,传播媒介也在不断发展更新。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带来了传播工具的革命性变化。网络带来的这种颠覆性变革,突破了传统以人为媒介面临的最大阻碍物理边界,可以实现不必到场却可以“在场”的神奇效果。文化生态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带来一个窗口期,也为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提供了新契机。以往,我们的影视剧目、戏曲歌舞、文学图书等“走出去”,主要依靠国外的影剧院、音乐厅、书店等传统渠道,传播量往往有限,真正的抵达率也不高。很多时候,我们的文化传播是一种逆势传播,需要开拓市场,更为考验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因为历史文化的差异,中华文化“走出去”往往面临受众看不看得懂、听不听得惯的问题。有人将看不懂、听不惯归因于“水土不服”。但是,为什么有些表演和剧目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和分析。在我看来,关键在于表达方式。我们的对外传播要将过去符号式的、脸谱化的僵硬传播,改为个性化的、消费型的柔性传播。上述列举的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短视频和电竞游戏等新兴媒体传播方式,就是很好的柔性传播。它们更注重受众的偏好,采取互动式、体验式等方法,不仅让人接受,更让人沉浸。近年来,我国IT技术发展迅猛。下一步,有必要加大研究和投入,在场景应用等领域深度挖掘我们的优势,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共享的虚拟空间里快乐聚会。这样的久久为功,才能真正培养出中华文化的海外“粉丝群”。2019年末,我去菲律宾的巴科洛德市参加世界面具艺术大会。会议期间,大会主办方在市中心的大商场举办了一场面向市民的演出,演出节目中就有四川的变脸。川剧演员那种干净利落、变幻莫测的变脸,令台下观众掌声雷动。演出到最后,上台的是来自韩国的一个青春组合。当他们开始演唱时,从四面八方涌来了很多少男少女。他们将现场的气氛搅得激荡震颤、炙热奔腾。这种痴迷、这种癫狂,非亲历现场很难想象。身处这样的喧嚣声浪中,令人颇生感慨:我们常常说文化软实力,所谓的文化软实力实际上就是文化吸引力。虽然四川的变脸获得不少观众的称赞,但那仅仅是欣赏,并不是沉浸。如何让中华文化不仅吸引更多观众,更能吸引“粉丝”,从而带动“粉丝文化”“粉丝经济”,是我们应该思考并加以努力的方向。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尝试。网络红人李子柒的自媒体视频既是网络平台上的个人秀,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展示品牌,引发海外网友的热观与热议。中国综艺节目创造营2020在泰国引发收视热潮,节目播出期间频频登上泰国社交媒体热搜榜,衍生出200多个相关热搜话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个案。随着抖音、B站、快手等流行,它们对内获得火红的市场追捧,对外成为海外人群关注的重要媒介。这样的产业链条,让中国文化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有了信心和底气,不仅丰富了国人的文化生活,也让世界更好认识了中国。基于这样的新平台、新渠道,中华文化“走出去”就不能仅仅停留于文化展示,而要努力加深与各国民众的交流,跨越文化心理的障碍与叙述模式的差异,成功进入全球主流赏析语境。黄日涵:中华文化走出去需发挥新生代作用2021年04月19日 21:56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 (薄雯雯)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黄日涵1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上指出,做好中华文化传播与中西文明交流互鉴应转变思路,创新海外传播需要发挥新生代与新媒体的作用。“未来已来。”黄日涵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现在人们获得资讯的手段已逐渐从以往的传统媒体进入到智能时代的新阶段,尤其是受此影响最大的“Z世代”。因此,转变传播中华文化的渠道和思路变得迫在眉睫。黄日涵为此提出三点建议称,应注意“一个平台”“两个改变”和“三个要点”。“一个平台”,即国内外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至四海。“两个改变”,一方面是向“接地气”转变,采用新生代所熟悉的语言进行传播,走进了解海外新生代,与其做朋友而不是用居高临下的方式进行传播;另一方面是“用外力”,“文明因交流而互融”,目前有许多中外青年如李子柒、郭杰瑞等都通过新媒体的方式介绍和传播中华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交流互鉴。黄日涵表示,“三个要点”指的是学会“造境”“共情”最后才能“出圈”。对于新生代的传播而言,只有传播者“走下神坛”才能“走近人心”。他强调,“新时代、新生代、新媒体”是我们进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更需要借助新的传播手段,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实现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完)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让世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doc)为本站会员(九****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