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突破 古代诗歌阅读(一).docx

    • 资源ID:71068412       资源大小:28.0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突破 古代诗歌阅读(一).docx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突破 古代诗歌阅读(一)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题。菩萨蛮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D.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2).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西吴曲·怀襄阳刘过说襄阳、旧事重省。记铜驼巷陌、醉还醒。笑莺花别后,刘郎憔悴萍梗。倦客天涯,还买个、西风轻艇。便欲访,骑马山翁,问岘首、那时风景。楚王城里,知几度经过,摩挲故宫柳癭漫吊景。冷烟衰草凄迷,伤心兴废,赖有阳春古郢。乾坤谁望,陆百里路中原,空老尽英雄,肠断剑锋冷。注刘过:南宋文学家。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山翁:指山简,西晋名士,喜饮酒,曾在襄阳为官。岘首:岘首山,羊祜镇襄阳时,勤于治世,后人在岘山上为他立庙建碑。与铜驼巷都在襄阳。景:同“影”。阳春古郢:郢,楚国的国都;宋玉对楚王问中有文:“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人一提到襄阳,不免旧事涌上心头,当年在铜驼巷买醉的情景历历在目。B.离开襄阳后的萍踪浪影,人生失意,让词人对襄阳生活充满无限怀念。C.两人欲故地重游,再访岘首山,是想仿效他们二人寄情山水,放诞不羁。D.本词风格独特,既有放达俊逸之致,又有哀婉隽永的情蕴,别具感染力。(2).词的下阕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节选)李白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注】。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注】严光,字子陵,东汉初隐士。谢客,谢灵运,南朝刘宋时的山水诗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状态,“晨趋”“夕待”正是入官以来的形象写照。B.三、四句写诗人博览群书,深入钻研其中奥妙轻松自如,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愉悦。C.诗人以“青蝇”比喻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D.这首诗一反李白所常有的奔放激情和奇特想象,语言平实却蕴藉着复杂的情感。(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送杨山人归嵩阳高适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注释】动:近。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B.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琴歌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注释】广陵客:古琴曲有广陵散,“广陵客”指琴师。乌半飞:乌鹊纷飞。渌水,著名古琴曲,清空淡雅。楚妃,当时流行的古琴曲,深情绵邀。清淮:淮水。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淮水,故称清淮。敢告:敬告。云山:代指归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二句交代了作者在宴会听琴,"欢"字,突出了宴会的热闹气氛。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凄冷的深秋月夜图,表现作者将要离开的悲伤心情。C.五六两句写广陵客在华丽的氛围中登场,为大家演奏了著名的古琴曲。D.本诗结构严谨,如"鸣琴"点题,提挈全篇;第五句扣首句"欢今夕"。(2).诗筏中评价这首诗时说:本诗只第二句点出“琴”字,“其余无一字及琴,却无非琴声”。请问这首诗的后四句是怎样表现琴声之美的?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不曾遭到战乱骚扰、暂时还保持安静的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座草房以栖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初夏时节草堂周围清幽的环境。B.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堂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C.作者借对草堂生活的抒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归隐生活的渴求。D.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2).诗歌的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其中隐含的情感与登高中颈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九日范仲淹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注本诗为作者被贬邓州时所作。争似:怎似。襄阳拍手儿:语出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糗”,这两句诗写的是李白自己的醉态被襄阳小儿笑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重阳登高,触景生情,想到了前贤在此时节写的诗篇,不由得诗兴大发。B.本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运用了茱萸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同。C.诗人将宋玉和陶潜做对比,是为表明自己愿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D.本诗最后两句借用了“襄阳拍手儿”的典故,意在突出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2).“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烽火城西”点明了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原野荒寂,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B.时值秋日,凉气侵人,激起游子一片思亲之情,这思亲之情伴着劲吹的秋风如青海湖的波浪般上下翻腾,使人情不自禁。C.第三、四句运用虚写手法,不直接写征人思亲,而是通过笛声展开想象,含蓄地表达了征人的厌战情绪,感染力强。D.这首诗写法上很有特色,笔法简洁,委婉曲折,语浅情深。结句乃画龙点睛之笔,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2).有人说,这首边塞诗所反映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参考答案1.答案:(1).C;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城、黑夜、笳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引发其思乡之情。 直抒胸臆。“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怆的思家之念。以景结情。“残灯落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纷落,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夜愈深愈浓。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查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抒发了戍边的豪情”理解错误。本词虽然词风豪放,意境开阔,但“黄云”“紫塞”“落日”写景色调苍茫,乌啼风吼马嘶声声悲凉,况且词人明确说“笳声听不得”“秋梦不归家”,由此可知词人想要表达的应是戍边之苦和思家之愁,而非“戍边的豪情”。故选C。(2).译文: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不堪听,还生愁。他是身处异乡的人。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2.答案:(1).C; (2).几经楚王故宫,摩挲宫柳,形影相吊,流露了人生失意的落寞;冷烟衰草间,感伤人事兴废,传达了昔盛今衰的惆怅;阳春古曲,聊以暖心,抒发了保持超群脱俗情怀的慰藉;偌大的乾坤,有谁去遥望中原,隐含了对时局苟安的痛心;空老英雄,肠断剑冷,表达了志不得伸、报国无门的怨叹。解析:仿效放诞不羁”不对,应是也想像羊祜那样为官一方,施展抱负。 3.答案:(1).B(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说,建功立业之后,就要辞别官场尘世,去水边垂钓。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并且在功成名就之后,隐居山林的理想。(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1).诗人表面上是写读书的闲情逸致,实际上暗示这快意的读书恰是失意的寄托,反衬出他在翰林院供职时无聊烦闷的心情。(2).要结合诗句的关键点“谢人间”“投钓”来分析作者对功名的态度,即有归隐之意。4.答案:(1)B; (2)对比: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  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 以乐景抒哀情(反衬):五六句描写二月柳色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惹动诗人离情,更显悲哀。用典:七八句化用击壤歌,描写朋友杨山人  凿井耕田的隐居生活,赞叹其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解析:(1)“景象凄凉残败”错,从诗歌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春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5.答案:(1).B; (2).借听众反应侧面写琴声之美。七八两句写人们都无声地倾听琴声,表现琴声旋律优美,令人着迷。借环境描写侧面写琴声之美。“星欲稀”写星星越来越少,天将放亮,表现出琴声令人陶醉。借诗人心理感受侧面写琴声之美。末尾两句写诗人受启发产生归隐的愿望,表现出琴声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内容、赏析手法的能力。B项,“表现出作者将要离开的悲伤心情”错误。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表现出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就足以抵挡凄冷了。 6.答案:(1).C; (2).细节描写,本诗颈联细腻的描画出了年老的妻子安安静静地在纸上画了棋盘,幼小的孩子在石头上把缝衣针敲打弯曲做成了钓钩的画面,表现出自己经过漂泊后,暂获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情。而登高颈联主要表达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悲哀,二者表达的情感不同。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的是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C项写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获得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的愉悦,不能体现“对归隐生活的渴求”。 7.答案:(1).C;(2).“绿鬓”即青丝,借指青年;“黄华”即菊花,喻指诗人自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而自己偏偏喜欢像傲寒的菊花一样直面困境。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解析:(1).面对秋天,宋玉悲情无限,而陶渊明却痛饮沉醉,并不特别的伤感,这里写出两种不同的大生态度,表达了诗人对陶潜的洒脱超然的欣赏,而不是表明自己愿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含意的理解。“绿鬓”“黄华”指的是人生的不同阶段,也指不同年龄段的人。美貌的青年人喜欢随时俗而变,而诗人却能如黄华般迎霜怒放。通过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的对比,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诗歌鉴赏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在这一天人们要登高,还要佩戴(头插)茱萸来辟邪,诗人看到一枝枝茱萸似乎在争奇斗艳,想到要和诸多前贤一样写一首有关重阳佳节的诗,于是首先想到了宋玉、陶潜。面对秋天,宋玉悲情无限,曾在九辩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而陶渊明却痛饮沉醉,对秋天并未表达出特别的伤感,这可以延伸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范仲淹显然更欣赏陶潜的洒脱超然。诗人虽然仰慕陶潜的超然物外,但心中的不平之气并没有消解。美貌的年轻人喜欢追随周围风景的变化而改变自己,而菊花能够坚持在寒秋之时迎霜怒放。这是两种品格的对比,容颜不代表品格,好在世上还有品性如菊的人。既是重阳,当然要登高,要插茱萸,还要痛饮一番,归来时已有醉意,狂放高歌,无拘无束,醉态引人注目。当年李白也曾如此,在襄阳歌中写“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钢提。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那应该是当时的范仲淹深深仰慕的一种自在风度,而借诗仙的往事说自己,这是致敬,更是自信的狂放。8.答案:(1).C(2).诗歌前三句借征人的所见、所感、所闻刻画其怀乡思亲的情感,最后一句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诗人运用曲笔,把征人思亲和思妇念远巧妙融合,的确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三、四句虚实相生;全诗表达的是思乡情绪,没有体现厌战情绪。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应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意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的错误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的错误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做好本题,首先要审题,“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在提醒考生去寻找何为“两处”,一处是“征人”,前三句所写,一处是“妻子”,最后一句,这样,全诗也就得到了理解,答对此题也就不难。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突破 古代诗歌阅读(一).docx)为本站会员(九****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